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如何把清一新教育的核心理念落实于幼龄成长阶段



缘起



这是清一塾自立学堂在清一联盟读书会上的直播分享内容,欢迎大家一起学习,如有疑问可添加文末微信QQ讨论。


大家好,很荣幸能在此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今天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如何把清一新教育的核心理念落实于幼龄成长阶段》。

我们都知道清一新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做人做事第一、运动第二、学习第三。具体的方式就是:教其心,育其身。

山长一直强调的“幼儿教育真的不难”,只要家长自己具备强者信念,愿意花费时间、精力,担任教练的角色训练孩子,孩子的成长整体上会呈现良好状态。新教育圈已经有很多家庭正在践行这种教育理念。

在低龄孩子的教育践行方面,聪明讲大道理的人很多,不断参加各种课程学习的人也很多,但是愿意在生活中认认真真、脚踏实地将学的理念用出来做出来,并愿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持续重复地践行的人甚少。只要脚踏实地的遵循智者——山长的引领,简单重复踏实地践行,相信最终我们和孩子都将收获甚多。

我们学堂养正班所做的,也正是这样的事情,每天在陪伴和协助孩子们学会踏实、专注、重复、精益求精做好生活中简单的每件小事,学会认真和努力。这些内容其实一点都不高大上,虽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但来不得半点虚假,只要愿意,很多家长都做得到。只要我们愿意在孩子0-7岁这个阶段,愿意花时间花精力持续训练孩子,学会洒扫应对,照顾好自己简单的生活起居,理性正向的给孩子适时地进行规则、信念的输入,孩子的成长一定差不到那去。这正是我们学堂养正班孩子们的日常生活。


3到7岁儿童的发展特点

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讲话,也能够准确地描述事物,词汇更加丰富,也更富于想象。父母和孩子直接的沟通障碍逐渐减少,成人大部分的话孩子都能听懂,也能较为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动作方面也更加精细、灵活,精力旺盛,不知疲倦,行为也发展出了攻击性,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开始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身体充满好奇,同时也发现自己和别人的差别,对周围的人也很好奇,对自己与别人之间的差别更加关注,尤其是对性差别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出现恋父恋母情结,对同性父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嫉妒和敌意。比如小男孩会说,我长大要和妈妈结婚;小女孩也会说:我要和爸爸结婚。晚上跟爸爸妈妈睡觉,小男孩会让爸爸睡一边去,自己睡妈妈旁边,认为妈妈是自己的。女孩也会一样。

养正班孩子们经常会说:我要跟谁谁结婚,生个强大的宝宝。

如果分得再细一点:

1、3-4岁自立期的发展特点:

(1)3-4岁这是儿童的第一个独立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什么都想做,但什么都做不好;

(2)是孩子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发展阶段,需要建立规则和目标意识的时候;

(3)是语言发展最快的阶段。

2、5-7岁是孩子的自强期,有这样的发展特点:度过最初的自立阶段后,孩子建立起自信,开始走向自强,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阶段;


3-7岁儿童的教学目标

自立方面

一、塑造“我能、我行、我可以”的强者信念;
二、建立规则意识与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建立目的性、目标感;

自强方面

四、初步建立正确的与人交往的互动模式
五、建立“我是经营者”的思维模式;
六、中英文的输入。


如何落实教育目标


一、塑造“我能、我行、我可以”的强者信念。

1、学堂会通过组织孩子们观看纪录片、绘本故事等给孩子们建立新的身份,输入强者信念。

如通过看纪录片《生命的奥秘》,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生命的由来及诞生的经过,孩子们了解到自己是2.5亿精子中经历重重障碍困难中最厉害,前行速度最快冲进卵子中受精的唯一生命,明白自己本来就是英雄才会来到这个世界的。

通过绘本如《名人传记》了解名人的人生是怎样通过学习、训练自己成为优秀的英雄,创造价值来帮助更多的人,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我们会一起拓展讨论:探讨英雄会用那些方式训练自己变得更厉害,会用哪些行为帮助更多人一起变厉害的?

英雄遇到问题和困难会用哪些念头以及行为去解决问题?再确认自己有哪些行为像这些名人一样,有哪些行为是跟名人相违背的,我们接下来如何调整自己的念头和行为。

观看《日本幼儿园》,给孩子们树立同龄中的强者为榜样,让孩子自己平时多对标榜样的行为;

看《动物世界》,了解大自然动物界中的弱肉强食现象,刚出生的小动物宝宝在爸妈的保护下如何勇敢、坚強、自觉,坚持,踏实,开心训练自己成为强者,可以独立捕捉到食物,或让自己更强大、跑得更快避免成为别人的食物,而如果不把自己变厉害只会很快成为别人的捕捉对象;人也是一样的,在我们出生的第一年也是在爸爸妈妈的呵护照顾下逐渐的长大,六个月之前,我们大部分时间是躺着的,六个月的时候我们开始学会坐,七个月开始学会爬去抓一些东西玩,八个月以后我们会学着自己吃饭,一岁后我们就开始学会自己走路,从我们生命的诞生后,一直在努力的学习成长训练自己变得更厉害。

观看《中国第一懒人杨锁》,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孩子明白,从小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懒),会给自己生活带来很多麻烦和痛苦。和孩子讨论懒人杨锁是怎么导致的?爸妈的哪些行为是真爱我们,杨锁的行为受人尊重欢迎吗?我们想成为杨锁那样的人吗?怎样做才不会导致跟杨锁一样?怎么做才能成为强者?让孩子们充分了解并理解成为强者是很有荣誉很快乐的事,是被大家尊重和欢迎的,而弱者的人生是很平庸的也很痛苦,没有荣誉,也不会受到大家的尊重和喜爱的。为什么有些人跟我们一样大他已经学会了很多本领,比我们厉害,比如日本幼儿园的小朋友,有些人也不如我们。爸爸妈妈为什么要把你们送到学堂来呢?

经引导孩子们纷纷表达说爸爸妈妈想帮助我们学到更多本领,成为強者,创造美好世界才把我们送来学堂的,有的会说我很小爸妈就教我做很多事情,所以我现在比谁谁强,有的说我从小在家什么也不用做,只会吃和玩,有的说我爸爸妈妈,奶奶,婆婆把我当小猪养,所以我什么都不会。

每个孩子都会很可爱真诚说出自己要改进的行为。说我要成为强者、成为受人欢迎的人,

通过启发性问题和开放性讨论,孩子们对自己有了新的身份定位和目标,很好的为每天生活中的行为垫定了行动的方向和目标。

案例:小安,5岁,从小也是一个典型的包办被父母宠养的孩子,对生活中的几乎所有事情都认为很麻烦,到学堂初期每天一起床想到要刷牙洗脸就开始有情绪,他会不断的说为什么要刷牙好麻烦。一到运动、洗澡、洗衣服就会陷入很大的负面情绪,认为生活处处是麻烦,经过2个月身份、信念、规则意识的建立,孩子正在一点点发生改变,日常所有事务基本上能跟上团队了。有时也会出现反复状态,比如跑步跑到一半就想放弃,我会上前问他遇到什么问题,他表示太累了不想再坚持跑,一般我会先同理他说:是的,跑步过程中每个人都会累,我也一样,累是身体给我们的一个信号,告诉我们很快身体就要升级变得更厉害了,选择坚持就升级变厉害成为強者,选择放弃就会成为弱者。你可以自由选择要做强者或是弱者?老师都会尊重你自己的选择。小安想想说我还是选择做强者,不想像杨锁一样。有时我也会只是观察他而不去理会他,让孩子自我调整一下,他会歇一会再继续跑,过后他自己说刚才自己觉得很累,但想想还是选择继续跑,我想做强者,这个时候,我们会及时根据事实给予他肯定和强化他的强者信念,为他的坚持努力不放弃表示赞赏!

2、生活教育(是做人做事的根本)

新教育的核心理念:做人做事第一、运动第二、学习第三。

我认为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是在训练孩子学做人做事,生活中的事就是最实实在在、最重要的课程。

做事是我们养正班每天工作量最大、花时间最多的教学板块,每天至少四小时在训练做事上,在事上练习有序感、担当、责任荣誉感、协调配合、时间管理、团队合作等等做人做事的优秀品质。

这也是将从书本上的信念教育落地、知行合一的过程。

养正班负责的卫生工作面积约800平米,早上起床做个人卫生及内务,早餐和中餐后帮厨以及负责打扫餐厅、厨房和公共区域的卫生,下午4点后收衣服、洗澡、洗衣服。

晚餐后做餐后卫生,帮厨准备第二天早餐工作,晚上叠衣服整理衣柜。

周末徒步爬山十几公里,到森林捡柴火拉回或挑回来到自立农场,自己砌灶、生火做饭,有时会到农场翻地、施肥、浇水。

周日的大清洁日比平常多3-5倍的物品要清洗。

生活中每个环节孩子们都分工参与其中。在这些做事的过程中,孩子们从小养成做事有序、细致、周到、踏实、专注、勤劳的品德,乐于付出、服务他人的经营者模式,习得有责任、有担当、有荣誉的品质,从小培养自立自强的能力,成为受人欢迎的人。

案例:小澄3.2岁入读学堂到现在已经两年,婴儿期被误诊为脑瘫儿,被强制训练了一段时间,也因此从小被家人比较宠溺、包办过度,刚入读时气色苍白、身体弱小,体能精力明显不足,别人运动他就躺睡在运动室,通过在环境中浸泡和循序渐进地进行大量的各种做事的训练,户外游戏、爬山、徒步等的训练,以及适时的信念输入,两年时间下来,跟当初相比,已经变得完全判若两人。

体能上大大的提升了,从刚开始的完全慵懒不动的状态,到现在已经记不清他总共突破多少次半程马拉松了,现在跑半马对他和很多老生来说,都是轻松平常的事。

独立性和做事能力也远超乎同龄孩子。

小澄经历了哪些成长过程才有今天的变化呢?

用小澄自己的话说,我以前在家里婆婆把我当小猪养,只会吃什么都不用做,什么都不会做。现在我什么都会了,会洗衣服、鞋子、被子、会洗菜、切菜、做饭、会抹地扫地……说得特别自豪特别自信。

小澄从小老人很宠养,什么事情都包办服务得特别周到细致,刚来学堂初期自己不小心尿湿裤子,弄湿袜子就觉得很不舒服,就会启动受害者模式,用哭闹来表达我很不舒服、我很弱小、没能力,我承担不了这件事情,我需要他人的照顾……

这跟孩子从小被照顾得太及时太细致有直接关系。每当出现这类问题时,我们都会做以下引导:会蹲下看着孩子说,我看到你很着急,很伤心,你能告诉我发生什么事情了吗?我很愿意帮助你。

初期这个孩子大多数只会一味的哭,不知道怎么表达,这时我一般会对孩子说,你能调整一下情绪先安静下来吗?这样我们就可以一起想办法解决你遇到的问题。

多数时间孩子是可以很快调整平复情绪的,有时情绪比较大也调整不下情绪,会告诉孩子你也可以选择哭一会再调整自己的情绪,安静下来咱们再一起办法解决问题。

情绪平静后,问孩子你能表达你遇到什么时候问题而伤心吗?即便我们知道事情经过,也尽量让孩子自己表达,这样可以提升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当他无法表达出来时,就会问他你是不是发生了XX事情,而伤心,跟孩子确认事实,再问孩子是不是这件事情让你很不舒服或不知道怎么办才伤心是不是,确定他的感受,再对孩子说,哦,我了解了,在此同时教孩子,下次如果遇到同样的问题,可以这样表达,让孩子重复我教他的字句表达出来,接下来同理孩子,回应他我小时候跟你这么大的时候也遇到跟你一样的事情,也会很伤心着急,后来我发现伤心一直哭没办法帮助我解决问题,你刚才伤心一直哭的时候能不能帮助你解决问题,孩子说不能。哭不能解决问题,那我们可不可以开动我们的小脑袋想想其他办法来解决问题,裤子尿湿/袜子湿了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干呢?大部分被宠养的孩子初期都会说不知道,因为他一切被包办了,思考力也被剥夺了,这时候我们一般会请其他小伙伴一起想办法,发挥团队伙伴的力量,也促进其他孩子的思考表达力,让孩子遇到问题自己解决不了,学会求助伙伴帮助。一般孩子们会提供至少三个以上答案,让孩子感谢其他伙伴的帮助,并正向反馈赞赏孩子们有爱思考的大脑和乐于帮助伙伴好行为,并让孩子们明白帮助他人会让自己变得更历害,能成为受人欢迎的人,也让小澄从伙伴提供的答案中选择一个来解决问题。后续继续引导他,如果下次遇到问题怎么办才能帮助自己更好地解决问题?能让自己变得更厉害强大?

初期我们会用充分的时间全程陪伴协助孩子解决完问题,这个过程同时也在与孩子互动,协助,鼓励,正向反馈孩子的一些突破成长的行为,给孩子输入建立强者的信念,到后期,小澄的能力逐渐形成一定的累积后,有时找机会赋予他责任荣誉,比如爸爸妈妈周末带妹妹来学堂,跟小澄说你现在越来越厉害强大了,妹妹还小不会洗衣服,你愿不愿意帮助妹妹洗衣服并教妹妹洗衣服?有强大的哥哥,妹妹也会学你变强大,爸爸妈妈有强大的哥哥帮助妹妹,也会很开心的。每次小澄都会开心爽快的答应:好的。


这就是在生活中去地教会孩子做人做事。


而且做事也是促进孩子神经系统、感觉统合系统发育发展最好的课程。

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从小被包办宠养的,初到学堂时,生活上、个人卫生、自理能力几乎处于零基础,我们作为陪伴协助者,起初我们以示范者身份带着孩子们以一起玩的形式,尽量让孩子们以开心玩的状态链接上做事的兴趣和慢慢奠定累积做事的能力。如抹地,我们先会自己快速打扫干净,再协同孩子们一起以孩子喜欢的方式、用玩的心态再做一遍;刚开始洗衣服也是一样,99%衣服我们会帮孩子洗好,只给小件的让他们以玩泡泡的方式玩玩。随着孩子们能力、习惯的累积,我们会慢慢给孩子们一点点增加工作量,直到慢慢把所有责任还给他们。

初期培养孩子们做事的核心重点在于建立快乐链接为主:做事是让我学会很多本领变强大的,强大是快乐的,所以做事是快乐的。

通过课堂丰富的纪录片、大量的视频资料、大量的绘本阅读,再加上大量的户外活动和运动以及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做事训练,孩子在真实世界中去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习得生活中的各种能力,从而内心生发价值感,成就感,自信心,安全感的边界也因此得到不断的扩大,视频和书中得来的信念,生活中践行落实达成身心合一,知行合一、将强者的信念一次次扎下根来。

3、生活处处都是教育

真正的教育不局限于课堂,更不局限于书本。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们最好最喜欢的游乐园。我们学堂地处云南,每个季节都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大自然是个蕴藏着大智慧真理宝藏的大课堂,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在不同季节可以应孩子们不同阶段的成长状态和需求设计丰富的成长课程。

学堂大部分孩子来自全国各大都市。孩子们刚开始都会对大自然有不同程度的畏惧、紧张、畏难等情况,由于从未接触过比较原始的森林,身体的协调性、平衡力、手眼脚的掌控配合力、体能上,都还跟不上,在信心和安全感也存在不足,也有些孩子从未接触过土地,认为土地很脏,会带着紧张、害怕、抗拒,不愿让双手接触到土地,所以刚开始爬山有些孩子会带着对抗、焦虑的心情,有些孩子觉得爬山又苦又累又脏,所以我们早期会选择难度比较低、比较近的学堂后面的松林间,开设一些有趣的项目,捡松果、森林创意绘画、玩独木桥、搭小木屋、玩过家家游戏、荡秋千、爬树、滑草坡、摘野果、采野菜……通过真实的场景讲森林里的故事,讲大地母亲的四大功能——承载、孕育、转化吸附能力和博大无私的爱,让孩子们逐渐对大自然心生向往,链接并喜欢上大自然。

随着孩子们能力的增长,后面会根据孩子们的状态不断增加难度和根据他们的成长需求设计更加丰富的内容。如应季摘果子、爬树,松果大战、采松花粉、爬比较陡峭的石头山、捡板栗、野外生存野炊、露营,捡瓶子垃圾美化森林、挖地、种植、施肥、浇水等等。

当与大自然链接上之后,大自然成了孩子们最喜欢最向往的乐园,每周孩子们最期待的就是周末上山去农场。他们不再会认为泥土是脏的,而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广阔的胸怀。在大地上摸爬滚打,与大地大自然融为一体。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学堂孩子们丰富的大自然课程。


二、建立规则意识与良好的行为习惯;


3-7岁,是孩子建立规则意识的关键期。

刚到学堂的孩子,大部分孩子规则和安全意识都比较空白,我们采用各方面的安全教育小视频,通过观看、讨论和模拟体验的方式,让孩子们意识体会到制定规则的重要性,体会并明白规则是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也是用来帮助自己和团队变得更强大的。同时温柔而坚定地执行规则的过程,也是在唤醒他们内在觉知的过程。

比如早上运动时间,计划跑3公里。但孩子选择不运动,那这个时候,就让孩子去承担事先已经约定好的规则和后果,比如过了饭点时间,这一餐的早饭就没了。

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启动“好人模式”,担心孩子饿一餐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就会找各种理由给孩子,与孩子讨价还价,结果本来跑3公里,变成跑2公里也行,只是将两碗饭变为一碗饭。孩子跑是跑了,请大家想想结果有什么不同?

如果家长跟孩子制订好了规则,一贯温柔而坚定地执行规则,孩子就能感受到跑或是不跑这件事情本身,是由我自己决定的,所以后果由我自己承担,责任人是我,我有权决定我的行为,这就是唤醒他的觉知力的训练过程;

但如果家长没有守好边界,启动“好人模式”,就扰乱了孩子内在的觉知,他不知道这个事情的决定者到底是谁?他会以为都是家长说了算,所有决定权都在家长。长期这样下去,大家想想,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孩子就会变得压抑,培养出一颗成为奴隶的心。

所以在学堂,因为老师平时都是平和地按规则办事,孩子们一旦违反规则,大部分孩子就会平静地承担后果。


比如:养正班的内务、做事规则:整齐干净,地面、台面光亮,无垃圾灰尘;时间方面不超时。超时1分钟做1组贴墙功,按时达成目标者可以得到额外的“听故事”的荣誉;

洗澡洗衣服规则:洗澡洗衣服用品归位,衣服要洗得干净,需要检查过关,才去吃饭。

每天会有两次吃坚果或点心的机会,都需要孩子们管理好时间,才能赢得时间享用食物的机会。

在这个制定规则和执行后果的过程中重要的核心是,老师家长要不带任何情绪的,而且规则是一视同仁的、规则也是与孩子事先共同制订的,他们对规则是清楚的,然后他们可以有权自己决定是遵守规则或是不遵守规则而选择去承担后果,这其中代表着对孩子的足够尊重与平等。

在这里家长或老师要重视并明确:规则是用来帮助孩子成长、保护孩子的。

日常中通过制定相应的规则,帮助孩子们不断增长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原则上从孩子整体的状态、需求和阶段性,灵动的来制定相应规则,从少到多慢慢的增加、查漏补缺,从易到难的递进规律落实规则。

在各条规则的建立践行中,孩子们的目标感、专注力、细致度、时间管理意识不断的得到提升,慢慢形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更多受人欢迎的行为。

案例:小其入读学堂1个月后,与新环境的链接和安全感基础已建立,前面他在用餐时间时常常边吃边玩,有时等到大家用餐时间过了才来,提前3天给他引导,并共同制定相应的用餐规则,给他3天时间适应和提醒,3天内没执行规则,每次提醒他都没有意识到并满不在乎的样子,第4天明确告知他会执行约定好的规则,违反规则则要承担相应的后果,结果第4天午餐时还是玩得只剩几分钟吃饭时间才来吃饭,结果吃完笫一碗饭,想去盛笫二碗被告知用餐时间已到,没有吃饭时间了。小其一直哭喊着没吃饱,做了沟通确认规则,让他明确自己违规的事实,并引导下次怎样做才能吃饱饭,温柔而坚定执行规则。通过这次真实的体验和承担后果,到现在为止小其再也没有落下饭点。


三、建立目的性、目标感

3-7岁也是孩子获得主动感,建立目的性和目标感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领导型人才的关键期。

这个时期需要更多关注孩子积极主动的行为,比如,孩子饭后主动帮大家擦桌子,老师就会借机肯定孩子的这个行为,并表达自己的感谢,让孩子有价值感。孩子第一次可能是模仿老师或同学擦桌子,当他获得了正面的反馈和获得关注后,他第二次擦桌子,就是主动性想获得老师的关注,获得价值感。

老师通过描述他的行为、表达自己的感受、说出对自己或是他人的影响,强化了孩子的主动行为,孩子以后这种正向的有目标性的行为就会越来越多,他就会慢慢成为一个目标型人。比如孩子主动来帮助老师拿东西,老师会说:谢谢你帮助我拿东西,我感受到你对老师的体贴与关心,这样我就轻松多了,谢谢你,有你真好。

在这里我们重点是关注主动行为,表达真实感受,塑造孩子的美好品德。

在老师对孩子的主动性行为的关注下,孩子的目标感会一步一步增强,一个目标感十分明确的人,很自然会成为同龄人中的领袖。

案例:小妍四岁入读学堂,现在七岁。她刚来的时候,性格很内向,特别胆怯,对新的环境,陌生的人特别害怕,一个星期都很难听到她说几句话,在她正常状态下,跟她说话,她常常是用摇头和点头来回应。遇到什么问题或是困难就会一味伤心,委屈地哭上好久。就算把她搂在怀里,做了很多的引导都无法让她开口说一句话。但老师也有感受到她内心是具有强烈的想变强大的愿望的,只是很自卑,所以表现出来就是妒忌心特别强,一旦看到伙伴比自己做的好,比自己强大,她内心就特别痛苦压抑,当运动的某个新动作自己还没习得时,只要老师建议她可以先观察再模仿已经会的伙伴,向他人学习,她就会直接爆哭并摆烂。


不过,她有一个很好的特点,你只要有事情主动地让她来参与,她会很踏实、细致地把工作做的很好,她的观察力、学习力也很强,针对她的特点,所以老师就经常有意识地给她创造主动服务的机会,让她去帮助老师或是伙伴,从而使她获得价值感,这样一点点来培养她的自信心和主动性,慢慢引导她关注当下的目标,越来越少受情绪的影响。


经过这几年大量的做人做事的训练、运动的训练、各种生存能力的训练,以及平时老师适时的信念输入,她现在的做事能力、运动能力、户外生存能力,以及她的坚持力、意志力和规则意识、经营者意识,还有强者的信念,都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中英文的学习基础也打的不错,中文已经能够自由阅读并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英文已完成《巴迪节拍英语》和《芭比童谣》的跟读和表演。


现在的她,性格温和,对待伙伴很友善,很乐意帮助他人,现在她是班级里面最受所有伙伴欢迎的人,是所有伙伴的榜样,也是班级里的小小领导者,孩子们都很信服她喜欢她。这与老师长期有意识地培养她的主动感、目标感有着直接的关系。


日常生活里,我们常常会跟孩子说我现在需要伙伴帮忙,谁愿意做我的伙伴?通常会有很多孩子都说:我愿意,有的孩子比较内向被动,如上面小妍这种类型的孩子,我们就有意主动对他说:XX,你也来做我的伙伴好不好?孩子很会开心说:好。这是我们常用的方法,促进孩子们主动做事,形成爱做事的习惯后,每当孩子们看到有做事机会时会主动去做,比如给大家晾衣服、地上掉落的物品捡起来归位、看到地上垃圾自主去打扫,伙伴跑步受伤时或落队时,会主动友善去帮助支持伙伴。

在我们的身边,大家是不是也会有发现,有些人好象天生就是领导者、具有领袖的特质,而有些人天生就是一个跟随者,这与教育者是否抓住孩子3-7岁主动做事的关键期去有意识培养孩子主动做事的行为习惯以及对目标感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


四、初步建立正确的与人交往的互动模式

这个学期学堂来了几位新生,我们就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模式,只要别人稍稍靠近他们或者不小心轻轻碰触了一下,他们就会很凶巴巴地回敬别人“你干吗打我推我?”,其实这也是很多独生子女身上呈现的普遍现象,因为在他们过往的生活中,他们的身边都是大人,他们缺乏跟同龄人相处的经验,缺乏平等的社交能力。

孩子需要与同龄人在一起游戏、一起玩耍、一起生活,他们会在与同龄人的相处和互动中去学会与人相处的正确方式。在学堂,在与伙伴的真实的互动生活中,老师们耐心细致一点一点教导他们去识别伙伴的友好接触、去分辨伙伴的善意、去试着接纳他人,教会他们与同龄人和平友好相处,每周六是学堂的传统的“突破日”,基本上每周大班和小班的孩子们也会一起去到户外进行各种拓展活动,在跟哥哥姐姐们相处的过程时,老师也都会有提前引导小班的孩子们,要成为一个受人欢迎和喜欢的人。这是他们学习广泛与人平等交往、迈向人生独立生活的第一步。

可能会有很多家长会比较担心孩子这么小,离开家庭,孩子会不会不适应?或是会不会造成亲情的淡薄?那么学堂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去帮助家长解除这些顾虑从而帮助孩子们走好这人生的第一步呢?

(1)成立家长自助社区,有条件的家长可以选择入住,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因孩子年龄小,还处在依恋父母期。大部分孩子第一次远离家,要融入一个陌生群体生活,需要一个时间段的适应,让孩子对新环境的人事物产生链接,对老师对伙伴建立起足够的安全感信任感。学堂特别成立了家长自助社区,提供家长全天侯陪伴的环境,让孩子可以在父母的陪伴下轻松愉悦的融入新环境。

(2)对新生给予更多爱与接纳和包容

新生在刚来学堂的前两个月中,老师会给到孩子完全开放、接纳、宽松,处于“放养”状态的过程,帮助孩子放下戒备、很快融入小伙伴的生活,建立安全感链接。

正常情况下,一般2周左右,孩子就能跟其他小伙伴打成一片,玩得很开心。很快就能跟上伙伴们的生活节奏。

但如果从小被包办宠爱、被家长服务得很细致的孩子,孩子对于新环境的适应期相对长很多,在这过程中孩子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呈现。

案例:5岁多的小成,刚到学堂时,只要妈妈不在孩子的视线内,孩子就开始哭闹,大声叫喊找妈妈,而且是自己站在原地哭闹,一定要妈妈马上过来到他跟前(控制使唤妈妈),他是典型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父母不喂不吃,胆小如鼠,遇到困难只会哭,也不善于表达,小伙伴们之间有点小磨擦或冲突就会很委屈很受伤害的样子,哭着,也不敢还口还手。视力也比较弱,挤眼、眨眼的动作很频繁,指定某个位置很明显的物品让他去拿,常常是发蒙空手而归。心智年龄比实际年龄小好多。


妈妈通过在学堂的陪读,在老师的帮助下看到自己与孩子的互动模式的问题,选择全然信任和配合老师,经过老师对小成一个多月的心理建设和个性化的调整,让妈妈从离开孩子一两个小时,到离开半天,到离开两三天,最后孩子慢慢适应了妈妈不在的状态,妈妈原计划陪读两个月,实际只陪读了一个月,妈妈回家时,小成开开心心送妈妈离开。


他在学堂,不到3个月丢掉眼镜,从开始指定位置明显的物品找不到,到后面我们上山捡板栗,手、脚、眼协调性配合得特别好,半天能捡到5至8斤板栗。随着生活能力的提升增长,孩子的价值感,成就感,自信心也在不断地增长,与人互动表达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半年后成了伙伴中的销售冠军。


由于内心越来越强大,半年后他眨眼挤眼的动作也基本不出现了,别人冒犯他也能与对方正面表达和敢回手还击了。经过一年的调整小成完全与当初判若两人,变得自信,开朗。


孩子有这么大的成长改变,除了在学堂有老师的正确引导,有大量的生活做事的训练以外,也得益于父母在学堂陪读之后觉察到过去教养的问题,自己开始改变和成长,比如父母调整了自己与孩子在家庭中的序位,做回主人身份,不再做孩子的奴仆,把孩子成长的权力和责任还给孩子,不再剥夺和削弱孩子成长的权力;树立父母的权威和边界,成为孩子敬仰和模仿的榜样。

当父母和孩子,各归其位,再加上家校配合,在学堂不仅有大量的做事和运动的机会,同时适时有正向的信念输入,孩子能呈现良好的成长结果,这是自然的。


五、建立“我是经营者”思维模式;

经营者是有使命、有担当的人,经营者更是积极主动付出和进取、为社会为他人提供价值的人,也是更具有至上精神,更卓越、更优秀、更杰出、更了不起的人,是受人尊重和欢迎的人,所以我们要培养孩子从小做“经营者”,而不是做一个等、靠、要的“消费者”。

整个教学内容全程都在落实经营者的行为和信念,让孩子们每天成为一个更优秀的自己。

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落实:

1.首先是先经营好自己:在做事上,时间管理上,运动的过程中:精益求精做好每件小事,不断提升管理好自己身体及日常生活的能力;

2.管理经营我们的生活环境:每天的洒扫庭除,保持内外生活环境干净整洁;

3.经营服务团队:主动友善帮助伙伴,轮流竞选队长承担团队工作

这里还有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

小明由于是家里唯一的男孙,孩子从小被奶奶宠养,奶奶不论孩子在什么状态下,时时嘴里说着“乖、乖、乖”的囗头禅夸孩子,孩子从小在夸大其辞的“吹捧”之下成长,导致孩子的抗挫力很弱,而且有很典型的受害者模式,只要有错,一定都是别人的错,一遇到一点不顺,就歇斯底里的哭闹,攻击性很强,只要有伙伴稍微靠近他或说了他接受不了的语言,他就会出现攻击他人的行为,导致伙伴们很不喜欢他。

小明心里也很希望自己能成为受伙伴欢迎的人,但自己却无法管理掌控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导致小明也常常陷入痛苦和纠结中。

于是我们引导小明从力所能及的小事上去服务伙伴、服务团队,如:教小伙伴叠衣服、整理衣柜、洗衣服、牵小伙伴手帮助支持小伙伴跑步、给团队摆板凳,打扫卫生等;

通过引导小明多为团队付出、多做经营者行为,半年后小明与伙伴的相处逐渐融洽很多,各方面能力也进步很大,受欢迎度也改善很多。攻击性的次数机率大大下降,从开始一天攻击好多次,到现在很久才偶尔出现一次。


六、3-7岁,也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期:

所以养正班孩子们每天中英文的输入是必不可少的

除每天早上有《信念经》和传统文化的经典的诵读外,上午有两个半小时的中文的阅读,部分孩子已经读完了:

1、迪士尼《我会自己读》1-8级系列,迪士尼《流利阅读》1-2级系列
2、《第一次发现》丛书系列
3、《幼儿情绪管理》互动读本系列
4、《贝贝熊》系列丛书
5、.学龄儿童《为什么》小百科系列
6、《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
7、《人体奥秘》
8、《儿童教养》
9、《生命的故事》
10、《神奇校车》

除了中文的大量的阅读,晚上有一个半小时的英文视频的学习,在孩子们做事时间,每天至少4小时播放英文的音频给到他们,作为磨耳朵的输入。

第一梯队的孩子除了中文已经能自主阅读外,英文方面也进入到对视频的跟读、背诵和表演学习中。二梯队的孩子们也会时不时自动冒一些英文的歌曲、跟着音频一起流利地背诵英文内容;

在这里给大家观看一下孩子们平常学习英语的小视频。


孩子们每一天,在各个方面,得到全方位地成长,不断地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感谢有伙伴家长的支持与共建,给孩子们共同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祝福所有家长,能抓住“3岁看大、7岁看老”的黄金期,给到孩子最适合他们成长的教育,帮助孩子打下坚实的信念基础,将来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并祝福大家!


复制搜索以下链接可以直接打开观看视频
【第15讲 清一自立学堂 唐若闲 雷善利 王巧珍 如何将清一新教育的理念在不同年龄段践行-哔哩哔哩】 https://b23.tv/VP9KzmF



联系人:

唐若闲老师18980929833(微信同号)

王巧珍老师18359256862(微信同号)

雷善利老师13510210644(微信同号)


交流群:

清一塾自立学堂QQ入学咨询群,群号为:881473032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清一塾自立学堂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