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2021年幼狮班及少狮班秋季学期总结





        家长您好

时光匆匆而过,回看这一整个学期,中小班的孩子们都有了很大的成长和进步。看到孩子们每天洋溢着快乐的笑脸,做事、学习时专注的样子,以及运动时坚毅的眼神,老师们也很受触动和感染,每天虽然很忙,但内心很是富足快乐,那点劳累也就不足为道,师生们共同沉浸在这样幸福又喜悦的生活中彼此滋养,共同成长。


幼狮班的孩子们普遍年龄偏小,心智模式不够成熟,对外界有很强的好奇心,头脑中并没有特别复杂的概念和道理,对于成长、努力等大课题更是谈不上什么深入理解,那些听来的大道理更多也是停留在口头上,因此在行为上,一方面每天都沉浸在愉快的玩耍当中;另一方面也在用自己的行为不断试探和感受周围的环境,界定与他人的边界,从反馈中学习辨别是非,了解生活中的规则设定,以及养成日常行为习惯。


教育便是要尊重和顺应孩子的心智发展规律,利用其当前特征进行教学,从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因此,老师本学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去帮助他们完成当前年龄段的课题,以便更好地步入成长的快车道:


首先,建立信任链接。

信任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如果孩子在家庭早早就埋下了信任的种子,到学堂后和老师很容易就会建立良好的链接,孩子自然对老师的引导方向有更多的理解和接纳,彼此不消耗;如果信任链接是薄弱的,那么孩子对老师的教导接受度就比较差,教育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如果信任严重不足,孩子则很容易和老师发生对抗。所以,对每一个新来的孩子,在前期老师们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和孩子玩耍,陪孩子聊天沟通,以此打消孩子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感,让孩子建立起对老师的信任关系。


其次,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既然孩子处于行为探索的敏感期,那么此时正好是帮助他们建立行为边界的好时机。通过日常的整理内务、打扫卫生、与人相处等各个生活的细节,实现一种全方位浸泡,帮助孩子建立“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的规则意识。


最后,逐步树立学习动力。想让孩子自动自发地学习,不是直接要求和逼迫,而是让孩子投入到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中,诱发他对学习产生兴趣和主动性,这样虽然孩子本身对学习的意义缺少认知,但在集体氛围的影响下,也会慢慢建立起“学习是自己的事”的意识,从而引发孩子的内驱力。


换句话来讲,老师在孩子当前的这个成长阶段的“管”即是“不管”。孩子还小,属于自然发展的阶段,周围的环境对他影响很大。根据这个思路,老师的精力都会集中在塑造良好环境上,经过自然发展和浸泡,孩子就会逐渐成长起来。反之,如果人为的加速了进程,违背了发展规律,虽然能得到当下的成效,但总会埋下未来的隐患。因此,秉持着心性思维教育的核心原则,老师对幼狮班的孩子的基本态度是以环境浸泡为主。根据这个原则,本学期在做事、运动、学习上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推进,孩子们也都取得了不错的进步。


相对于幼狮班,少狮班同学的状态已经相对稳定。


少狮班大部分同学都是在学堂待了较长时间的老生,他们与老师之间已经建立了强烈的信任链接。在他们的带动下,几个新生也很快融入到班级氛围中,在行为习惯上比较规范,也愿意遵守学堂规则,且都普遍表现出强烈的进步意愿。随着年龄增长,孩子们的心智模式逐渐发展。他们和原来单纯、懵懂的状态不同,开始对周围的事物有所思考。他们认识世界和自我的方式,已经从单纯的体验,变为了体验和思考并行。其实从行为上也能看出,幼狮班的孩子头脑中仍然只是认为“我要努力”,而少狮班的孩子则开始思考“努力的方向是什么?我该如何努力?”


所以,针对少狮班孩子们当前的心性基础和心智模式的发展,老师们在本学期刻意侧重了新的方向:除了强化原本的心理行为基础之外,在做事、运动、学习上进行升级,还需要孩子们思考提升方法,找到窍门,学出成果。据此,老师本学期采取了三种方式满足孩子内心的成长诉求,帮孩子理清并完成当前阶段的成长任务:


首先,提高任务的技术含量。

在做事上,老师不仅把运营支持部的主力任务交给了少狮班同学负责,而且还在实践课上给予他们一个又一个复杂项目;

在运动上,除了用运动项目考验孩子的协调和灵活性外,还需要通过团队配合、组织训练等团队活动对孩子们的合作意识进行打磨;

在学习上,也把目标设计得富有挑战性,让孩子不仅需要踏实努力的学习态度,还要培养在其中探索规律和方法的学习能力。

针对这些任务,他们必须要有强烈的愿心和有意识的琢磨思考才能完成。


其次,建立科学的思考方式。

老师不仅通过科学课、实践课等课程帮孩子打下独立思考的基础,更把这种符合因果关系的方式方法贯彻到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

比如在学英语的时候,即便是单纯的跟读视频,针对不同同学的短板,老师也会提出不同的针对性建议,并让他思考背后的原因;

在运动、实践课后,老师也会带领同学进行复盘和总结,其中无不强调了一点——要想实现目标,仅靠努力是不够的,需要找方法,有条理的思考才能更有助于达到目的。


最后,巩固内在的学习动力。

在新的挑战面前,孩子们肯定有心态上的波动和起伏。引导得当,这种起伏便会成为更强大的动力,让孩子的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因此本学期在心理辅导上教师团队也投入了大量精力,不仅有相应的课程设置,还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个性化处理,增加了很多一对一以及团体的私聊时间,发现问题及时介入纠偏,帮助孩子打开心结、解决困惑,迈上新的台阶。

有了这样的教学侧重,少狮班的孩子们本学期不仅在能力上大有增长,而且心态上也更加沉稳踏实,主动性和责任担当意识也增强了很多,已经成长为学堂的中坚力量。


那下面我们按照做事、运动和学习三个部分,陈述孩子们这学期的成长变化:



做事部分(实践课)

知守学堂的学习重要性排序,做事向来是排在第一位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天狮班的同学们目前的良好状态跟他们之前长时间大量的做事训练有极大的关系。随着中小班的同学年龄渐长,也该承担起该承担的责任,同时锻炼他们的各项能力了,因此这个学期学堂的整体做事机会大比重向中、小班(少狮班、幼狮班)倾斜。


  1. 学堂的运营支持部基本上都交给他们来负责。


  2. 丰富多彩的实践课程:比如厨房物品整理分类、仓库整理、运动场地设计整改、整修桌椅、小木屋整理装饰、独立负责早餐等等。


  3. 老师遵循“教他做,带他做,看他做,放手做”的教学顺序来教学;如果是复杂事件,或者是团队合作项目,事后还要带孩子进行复盘。

    老师一般是明确时间和要求后,先让孩子们自己摸索做做看,若发现孩子毫无思路,老师就会做下示范教给他,若孩子有想法就让他按自己的想法先做老师从旁观察,并且准备好随时帮助。如果孩子不求助,老师一般不会主动指导,这样就把更多的思考和自主权交给了孩子,假以时日,孩子就会逐渐树立起“我有能力做到我想做的事情”的信念

在这个过程中,自主思考加上实际的动手,能力上必然得到增长。所以一学期下来孩子做事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做得越多的提高得也越多,自信心也随之增强,他们也开始理解学堂为什么如此重视做事,以至于把做事排在运动和学习的前面。

经过一个学期的熏陶,已经有不少孩子切身体会到了做事的好处,开始争取做事机会,可见“做事第一”的意识开始内化到他们心里。


然而,在孩子整体做事能力提高了的情况下,他们在宿舍卫生、公共卫生的打扫质量和运营部工作岗位的质量上却出现了起起伏伏的现象:监管如果放松了,会容易出现质量下降。这一点比往常每个学期都要明显。细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本学期男生数量增多,总量上比女生还要多。女生性格相对比较安静和顺从,之前女生多的时候,大家讨论制定好的规则和标准就会很自然去遵守,老师提醒后很快就有所改善,基本上不需要老师费心去盯;而这学期男生多,男生相对更加活跃好动,顽皮一些,加上人多,玩心又重,一玩闹起来就收不住,在内务卫生等方面更是不在乎,老师们需要拿出很多精力才能HOLD住他们。

客观来讲,一般男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相较女生而言会更差一点,而这部分习惯如果在家里养成,其实是性价比更高的,所以男生家长们对孩子要提高要求哦!


二是本学期新生较多,上学期来的部分学生状态也不够稳定,对学堂的规则需要熟悉和适应,基本习惯需要去养成,同学们之间的关系也需要磨合,等等,问题五花八门。所以中小班经常开各种讨论会,从个人习惯到规则建立等方方面面,从头脑层面上先帮他们梳理清晰,再从行动中去实践验证。如此从大体到细化,从简单到繁杂反复讲解,需要的时间和精力就比较多,而状态起起伏伏也就很正常。

不过,经过一个学期的打磨后,孩子们在认知方面都有了更清晰深入的理解,行动上也更为踏实稳定,目前看都算是在正常范围内了。


第三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孩子本身,那些状态容易起伏的同学,是因为他的自我承担意识没有建立起来,没有把这些事当成自己的事,所以才总会有完成任务的心态,老师抓得紧就好一些,一松手就差,如此反反复复。这样的心态形成的原因每个孩子可能都有不同,想要去根的话就可能不仅仅是通过做事能解决的,还得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心理,改变他的认知和体验才行,这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鉴于上述种种,在学堂做事方面,我们采取的方式就是以慢为快,尽量放手,给孩子更大的自主权,鼓励他们多做事,把本该他做的事还给他。虽然一开始是“不得不”,但是过程中由于他体验到了成就感和被信任、被认可,他对于做事的积极性也会随之提升,这样就能够形成良性循环。我们在很多孩子身上都欣喜地看到了这样的变化。



运动部分


本学期的运动在经过了前半学期分班上课、全校分梯队上课等有针对性地引导和训练之后,基本上全校的同学对待运动的态度都变得更积极了,做项目时也展现出了更强的突破精神和意志力。在此基础上,老师们在后半学期打破了原来分班和分梯队的形式,将全校同学分成能力水平大致相当的二个组,在教学侧重点上也适时进行了调整。一方面,在项目上增加了更多有技术含量的课程,比如拳击对打训练、少林拳教学、花样跳绳的自学等;另一方面,在心态上更加侧重于运动的自主性,要求孩子在没有老师管理的情况下,还能保持良好的运动状态和积极奋进的精神。毕竟,突破是自己的事情,如果没有老师管理就松散下来,那么就说明平常的努力表现并没有深入孩子内心,化为内在素质。


那如何帮助孩子实现运动课的“自治”呢?


首先,开辟全校自治空间。

老师在集体项目上,比如日常的晨练等集合整队、组内的管理制度,以及每周拿出一整节的运动课都交给孩子们自己管理,最后两周的晨练也是孩子们自主负责组织练习。有了自由的空间,才能看出孩子们的自治能力到底如何。检验成果有:

比如天狮班的孩子们将在军训期间学会的军体拳以认领学员的方式教会了中小班同学。具体操作是由一半的天狮班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以一带二(二个学员)负责在课余时间教会他们军体拳;另一半打得更好的天狮班同学会根据需要集体展示给中小班同学看,以帮助他们纠正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同时这一半同学还担任了“教与学PK”的裁判(孩子们集体讨论后制定出评分的各项细则及评分标准等)。最终孩子们在这个项目中表现出来的自治状态和教学成果令老师和孩子们都很是满意。



其次,激发团队动力。

“自治”可不仅仅是单兵作战这么简单。为了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老师给予了团队成员共同的目标——通过PK取得胜利。有了共同前进的方向,大家自然就重视起来,不仅在课上的训练时间内紧凑练习,在课下也抓紧小块时间组织团队训练。大课间和周六周日的操场上也少了一些闲散的身影,他们不是在组织训练,就是在开会商讨组内规则和今后的练习方向。


最后,老师会实时纠偏进行引导。

一旦组内团队配合发生问题,老师便会以此提出讨论的话题,引发大家的思考和探讨。特别是每次PK过后,都会进行深刻地复盘和反思总结,让输者不灰心丧气,赢者不妄自尊大,而是都把关注点放在过程中的团队配合及自发性上。后者才是我们真正想要达成的最终目标。因为孩子们本身就有很强的上进愿心,再加上老师们给予的多角度配合助攻,他们的自发性也就越来越高,老师们也逐渐放手,回到教练身份,孩子们成为主力,实现真正的自治。


虽然孩子们整体情况比较良好,但根据水平平均分配的A、B两队还是有一些不同特征的,每组成员的收获和感受也有所不同,以下便是A、B两队的具体情况:


A队

纵观A队的团队配合历程,可以说是历经坎坷的,不仅在相互的磨合上有些小矛盾;而且在PK的最终结果上也并不理想,历经几次连续落败。

之所以有这样的现象,主要源于两点:第一,A队多数同学的团队意识不强,会出现训练不积极、抱怨、挑刺等情况。第二,信心不足,总是觉得自己组相对B组能力很弱,因此欠缺动力


针对第一点,老师指出,出现很多负面现象的本质,大都是因为过于看重个人的得失,而忽视了集体的目标,因此需要首先强化集体目标——我们是奔着胜利去的,塑造一种全员的集体意识。这样即使出现接连失败的事实,也会激发大家想要成功的强烈愿心。经过这样的引导和磨合,大家后期的训练明显更精进努力,团队合作比之前融洽很多,抱怨挑剔的现象也少了很多。


而针对第二点,老师则从三个角度带大家进行了思考:第一、两队的差距确实有,但多数都在团队配合意识上而不是硬性的实力水平上,而且从实际个人水平上来看,A队的部分成员实力更强一些;第二、如果大家在各个项目里都尽到了自己的全力,那么即便是输了也问心无愧;第三,即便面对可能必输的局面,需要的是更多的努力、争取机会而不是灰心丧气、就地放弃


经过一番老师的梳理和引导之后,同学们都逐渐提起了士气,团队意识上的问题也改进了不少。最后一次PK虽然仍然输了,但孩子们也能平静地接受结果,不像之前有各种内心的不平与理由。同时这种逆境对孩子的打磨作用更是难能可贵的面对胜利的局面欢呼雀跃是人之常情,但面对失败还能继续前行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B队


B队的情况在组队之初就比较鲜明,他们在团队合作方面进展顺利,团队内部积极融洽的氛围呈持续上升趋势,基本上不太用老师操心。比如,在每一次比赛提出时,大家都会先组织讨论,比赛后总结复盘,下一次新的牵头人会参考之前的经验来做出新的规划;每次练习的过程中团队成员都比较配合,即使偶尔会有效率低、话多的情况出现,也都会被及时提出并解决。


能有紧密无间的配合,一方面是因为组内成员心中的团队意识更足“团队成败人人有责”,是他们能够3次获胜的关键;另一方面也跟组内的组成成员有很大关系。AB队分队时虽然是根据实力平均分配,但B队的老生更多,他们在团队配合上的练习时间较长,经验更为丰富,再经过各种团队事件的磨合训练,团队意识已经深入孩子们的内心,所以B队的团队经营就更成熟。


于是,在学期末给他们了一个小挑战,让刚升上梯队的ZY加入了他们,并且要求ZY要参加比赛。这一点是有些难度的,因为在ZY来之前大家已经为这次垫上运动的比赛练习了2个星期,ZY本身对动作还不够熟练,让他参与比赛还想要赢,就需要团队迅速克服困难,展现凝聚力。在短暂的心态调整后,B队同学很快接受了现实,带ZY快速熟悉比赛项目,最终不负所望,获得胜利。


整体而言,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两组的团队意识都有所提升。头脑中的意识能做到,接下来就需要看实际的效果了。通过老师们的观察,虽然两组中后期团队配合不错,但在对任务的思考和练习上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比如面对垫上运动比赛,所有同学的想法都是花大量课下时间进行练习,可大家只是使劲训练,缺少对任务的进一步思考,比如如何设置训练方案、如何控制训练强度、如何针对短板进行训练等等。可见,心中有团队是一回事,能想出好方案带领团队有实质性的进步是另一回事。而这些都有赖于前期打好基础后,才能持续地迈向后期的团队管理环节。

综合看来,本学期孩子们的整体运动状态很不错,很有精气神,期末各项运动测试成绩相对期初的摸底测试也是漂亮很多。


学习部分


学期初,中小班分班是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分班的,重点考虑孩子的理解力和心性方面,而不是仅仅参照年龄来分。能够进入中班的同学在学习习惯和状态上都是比较稳定踏实的,经过一个阶段的学堂生活后,个别中班同学因为基础不够扎实,自律性也不够,状态出现持续下滑的现象,而小班又有几位同学各方面表现积极上进,平时自我管理能力也不错,这让老师们产生了按组划分教学的想法,我们认为在孩子心性不稳定时,学习的效率是不高的,虽然看着人在教室,但心思不在,这样硬坐在那里不但无益于学习,还会养成走神、做小动作等不良的学习习惯,所以就有了将中小班整合分为A、B组的调整


对于A组的同学来说,他们本身对学习的兴致度就很高,调整后又增加了他们的学习时长,学习效率大为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劲头也日益高涨,从中获得的成就感和信心也迁移到做事、运动等方面,成为B组学习的榜样。

B组同学则增加了实践课的时间,拓展了做事项目,老师们根据他们各自的短板,在安排项目时给予了充分的练习时间,细致地带着他们把事情做好、做完整。他们在经过这样的练习后,无论是做事态度还是做事能力都有了很大改善,有的同学已经开始喜欢上做事了,因为学到身上的本事会让他对自己更有信心,更有底气,而这是别人无法给予的。同时因为比A组的同学每周少了4.5个小时学习时间,他们在平时的上课时间则会格外专注,更为珍惜学习机会,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这样的分组方式让A、B组的同学各取所需,他们既能看到与他人的差距,同时还能补足各自的短板。


虽然孩子们的进步我们老师都看在眼里,但不容易量化,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所以假期里大家可以让孩子多做事,从旁观察,看他的做事态度是否更加踏实,能力是否有提升,从而评估这学期的进步程度。即便以前家长对做事没那么重视,也可以从这个假期开始注意观察,以便日后做对比。


相对而言,学习(此处仅指狭义的学习知识)是很容易量化和看到成果的。如果我们单纯把时间花在学习上,那成果肯定很明显,但咱们的这种教法,可能效果就不那么容易显现,说不定有的孩子因为把多数时间花在了心性和做事方面,反而学习数据不一定很好看。所以家长们看期末的学习数据时心里要有数,成长在短期内是不仅仅体现在学习成绩上的,所以学堂提供的期末测试是来检测孩子们整个学期的学习成果的,仅供家长们参考。

具体学习方面的设计及方法在周总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这里就不做赘述。下面只是简单说说这学期孩子们的课程学习情况。



1

大语文课


我们认为,语文学习承载着非常重要的使命,先不说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性、正确的三观、开阔的视野和格局等等,单纯从能力的角度来讲,中文学习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培养聆听和表达的能力

所谓“聆听”的能力,除了言语的交流外,还包括书面语言的吸收,也就是说抓取、整合有效信息的能力;所谓“表达”,则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无论哪种,都是先有内容,然后才是考虑如何表达。这两种能力在一个人的一生中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不管是普通的人际关系,还是婚姻家庭,还是工作上的同事和客户之间,只要打交道的对象是人,就离不开这两种能力。因此,从广义上来说,所有能够锻炼这两种能力的、用中文授课的,都可以称之为“语文”学习,这也是知守学堂目前的“大语文”的概念


万事万物都有规律,教育更须遵循人的认知发展的规律,因此在语言学习上得先有大量输入,然后才能有输出。输入和输出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螺旋式上升;发展的方向则是先口头再书面。输入比较容易理解,输出就是表达,孩子们在日常生活的事件的复盘中、班会发言中都会锻炼到口头表达;而书面表达则是从简单的日记周总等逐渐过渡到专项的写作训练。


针对中小班,我们的大体规划是:

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本(新版课本选材精当,设计有条有理,并且循序渐进)作为扫盲课本先夯实字词基础,在识字量基本过关的前提下练习写字及简单写作;辅之以大量的课外阅读(童书及各种杂志),以及一些音频课程;同时开设小古文课作为精讲课程。当字词关已过,写作也达到一定水平,心智也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我们将进入下一阶段更深入的思维训练——写作课

目前中班的DSY和ZJA正在跟随大班同学旁听思维小课,如果跟得上,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不过,目前中小班的大部分同学的中文水平依然处于基础阶段。

   这学期的主要安排有晨读(2.5h/周)、自由阅读(5h/周)、小古文课(《朱子家训》和《弟子规》的讲解)、生字学习及每周的总结。这样的学习方式孩子们很喜欢,无形之中就会逐渐培养起对语文的兴趣,在人前讲话也不会有畏难心理,为日后的辩论、演讲打下基础。


中文学习在时间上的安排:学期初是较为轻松的大量阅读输入,字帖是在学期临近期末一个月才开始写的,然后每周测字。孩子的学字效率在逐步提升,学字的成就感和兴趣也在逐渐加强。到学期末,速度快的同学已经学完了一本字帖。一本字帖对标体制是一学期要求会写的字量(250字),孩子们感觉成果满满。


2

科学课


孩子在12岁之前对自然科学类感兴趣的生长规律,决定了这个时期正是培养孩子逻辑思维的最佳时期。这个阶段,孩子的大脑也处在急速发育中,更需要大量的、广泛的知识,以及调动感官和四肢的活动来刺激大脑发育。科学课能够激发孩子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同时掌握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为此学堂开设科学课,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感官体验形成逻辑思维的习惯。


科学课安排有大量的对自然科学类书籍及杂志的自由阅读,以老师上课的方式帮孩子们梳理一些科学现象及原理,并通过科学实验课来让他们消化这些理论。

老师通过课上孩子们的表现和课后作业的情况,将他们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教学。已经培养起科学兴趣的孩子,比如YSY、ZYX、ZJA、JYC等,平时就会自主阅读很多的科学类杂志书籍,那么上课的重点就在于引导科学严谨的探究精神;对兴趣没那么浓厚的几个中班孩子就以开发兴趣为主;而小班的孩子则普遍兴趣都很不错,一学期下来反馈良好。尤其是跟课程相关的实验课,孩子们都兴趣盎然,小孩子对理论不见得记得住,但亲自动手摸过看过,就印象深刻了。


这种教学模式效率很高,这学期每个小组隔一周上一次课,每次1.5小时,一个学期就学完了体制三四年级的主要内容,内容包括身体五官、物体运动、电和磁铁、空气和水等。


3

英文课


英文课的学习基本上所有的新教育学堂都会安排,并且是重点,想必家长们通过各种途径也了解了很多,我们学堂微信公众号上也有具体的学习介绍,因此不再在此赘述。只是需要说明一点,中小班的英语学习时间每周大概不到20小时,但从期末统计出来的英语学习材料过关汇总表来看,大部分孩子的学习进度还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英语词汇量测试结果,中小班有个别孩子的听力词汇量都过了4000(因百词斩测试不太稳定,这次是用孩子们自己的帐号进行的测试,结果也不一定准确,所以仅供家长们参考)。


4

其他方面


中小班期末总结会上,大家轮流上台分享完自己写的期末总结后还多加了一个环节:让大家提一提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可选择回答大家对自己提问的2个问题。先是自愿上台参与,后来每个同学都上台参与了这个环节,气氛很轻松,每个人都收获到大家对他/她的关注,收到了来自他人视角的建议。



个人部分(节选)


1、DSY


经过了三个学期的成长,SY整体变化是非常大的:完全不是刚来时那个羞怯胆小、遇事就纠结或掉眼泪的小女孩了。现在的SY一天到晚笑容满面,自信心也提高了很多。期末总结的演讲有个自我评价环节,SY给自己的打分分别是8.5、9.5、9.8分(10分满分),从中可以看出孩子的自信,而自信心的提升更加促进了她的成长。孩子能够成长成这样,很大因素是源于她有足够的诚敬心,这也是家长在她儿时打下的基础。

诚敬心是孩子成长的基石,有了这样坚固的基石,孩子在学堂就很愿意听从老师的教导,听到的道理也能够很快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来。这个学期,SY除了在个人管理方面进步明显外,在团队组织及协调方面也进步很大,像竞选运营部组长,主动承担班级事务,组内遇到问题会主动协调解决。另外她温和的性格和宽容的态度也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和支持,成为中小班同学的榜样。

SY是个懂事的孩子,一身正气,很佩服那些爱国英雄,也很期待成为这样的人,中小班的孩子们都挺佩服她,期末的价值伙伴排名也是排在第一位的。但是有时孩子这样的懂事也会给她带来一定的压力。她一直想维护好在老师同学们面前的美好形象,尤其在老师面前,有时就显得过于紧张,回答老师问题也会有揣摩老师想法的现象。而过于考虑别人的想法,在意别人的目光,生活状态就会显得拘束,所以老师也和她私聊了几次,告诉她不要过于在意外界的评价,回归她本来的样子,做自己就好,否则自己会很累,也无利于自身的成长。

而且从思维学习的角度来说,过于看重他人的评价,会限制思维的发散性,形成条框的模式,从写作课老师的反馈来看,目前这种影响在SY身上已经有所显现。对孩子来说已经养成的习惯要改变也是需要时间的,好在孩子的自信心起来了,能够有意识地觉察自己的行为,在学堂这样既宽松安全又不失有序的环境熏陶下,配合未来思维课程的强化训练,假以时日,相信会大有改观。

SY目前对做事的重要性已经认识得较为深刻了,平时做事也很踏实,但鉴于以前在家时做事机会实在是太少,缺乏基本的练习,导致她目前在做事能力上还存着很大的上升空间。比如在学堂做早餐时就暴露出很多不足:作为组长对备餐的流程没有统筹经验,导致老师教的理论不能很快地和实操融合;具体到分工做事时,不仅因为不熟练而做事效率低(比如摘菜、切菜),而且也不善于通过思考去提升效率(比如第一次洗鸡蛋时老师观察到:用一个盆装好鸡蛋来洗,洗好一只鸡蛋就摆一只在料理台上,为了防止鸡蛋在台面滚动,每次放下时都要很小心地放好,显得很被动);炒菜时不敢往锅里倒油倒菜……这些看似简单的活在反复地实践和完善中对于孩子的思维训练的重要性需要孩子从实际做事中去一点点地体会。对于SY来说,因为做事能力不足所带来的困扰开始逐渐显现,好在这个学期随着少狮班承担的事务越来越多,她清晰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有迫切的意愿来补足这个短板,估计孩子假期中也想给自己安排多做一些事,但能否得到相应的锻炼,就看家里的实际情况了。

平时运动训练中,SY态度也很认真。因为这一点,SY很快被升到第一梯队,但她实际的运动能力与其他第一梯队的同学相比是有比较明显的差距的。她也常常因为这个担心,但SY从体制到新教育学堂的时间不长,而运动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持续的练习才能达成。所以建议SY在假期里能够有意识地增加运动量,做出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如果能保持住在学堂时的运动状态和身体素质,新学期回来,会让她更容易跟上节奏,达到理想状态。


2、YAR


AR这个学期可谓是一波三折:开学初脚腕疼痛不能参加正常运动;经过老师梳理后打开心结,进入运动第一梯队,一直到学期结束;后又出现做事、学习不认真的浮躁状态,被分入B组。这些波折让AR不得不重新认识自己。经过和老师一系列的总结分析,经历了各种起起浮浮的情绪变化后,AR从心态和行为上都开始变得认真踏实起来,人也开始变得沉稳很多。

AR是个很有能量的孩子,心气很高,不过落到实际行动上就有些虎头蛇尾了:总想动心眼儿,偷点儿懒,缺少踏实的付出,或是付出了马上就想要好结果。但现实中哪有那么好的事情,付出都不一定有收获,何况她的付出远远不足以支撑她想要的结果。但她却总是对结果抱有超高的预期,所以每当遇到挫折时,AR就会特别难以接受。其实归结起来,AR的隐藏的信念就是:“我要获得外界的认可,通过口头或者实在的付出都可以,但要尽量省力。”

AR这几年在学堂进步虽然不小,但这种行为模式在过去却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只是因为学堂大环境要求孩子要踏实,耍滑钻空子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老师们对她也很了解,每次在她又想搞小动作时就会被制止,所以她的行为总体也算过得去。举个小例子,AR在打扫一楼卫生间的时候,刚开始非常糊弄,到老师检查时给她全部指出来让她重新打扫,她会找一些理由,类似“拖把不好用”,“别人又进来踩脏了”,或是用情绪发火等。当发现这些理由全部无效,糊弄不过去,就只能按标准重新打扫好,再检查时就很干净了。轮到打扫客厅时,老师又对她提了更高要求,她态度认真起来,很快就达到标准,做得又快又好。


这个学期开始,AR的这种模式开始有了松动。最大的进步是开始客观地认识和接受自己了。AR很会揣摩别人的想法,各方面能力也不错,加上又能说会道,刚和她接触时会让人眼睛一亮,但时间长了,就会发现她说的和做的差距很大,有点“山间芦笋”的意思。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开始关注自己,想要变得更好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我们觉得时机到了,所以这个学期很大一部分的工作就是帮助她认清自己虚的那些部分,让她脚能踩到实地上。这样她心里也踏实,能从内心深处生发出对自己的信心,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嘴上说得好听,内里却很心虚。一个学期下来,虽然经历了各种挑战,期间也有反复,但孩子一旦下了决心要改变,每次在出现反复时经老师引导,都是很快就能转过弯来,行为上也随之发生变化,孩子渐渐变得踏实努力,心性就逐渐沉静下来。

这些变化也得益于她和老师之间信任关系的本质变化。之前她虽然也相信老师,但“我执”太重,一旦她的想法和老师不一致时就容易表里不一。但孩子在这个大环境中浸泡了这么久,这个学期师生之间的关系有了质的飞跃,她开始顺利地采纳老师给予的意见。还记得上学期的英语学习,AR和老师各种讨价还价,虽然最终还是听从了老师的意见,但那也是经过了她各种的思考和权衡,认同老师的意见才采纳,而不是那种全然的信任。

这个学期以来,老师和AR有过几次深入的私聊,在交流中能够感受到孩子是很需要大人的帮助的,特别是一些具体的指导。但她却往往倾向于不向父母求助,而是自己琢磨,自己解决。而父母这边,给予了孩子所能给到的最好的、最多的爱,但AR却没能接收到这种帮助和关爱,相反更多地是接收到了要求和控制,导致她不能够完全信任父母,遇事宁可自己瞎琢磨,久而久之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跟父母和老师的相处之道。但这种相处之道里面有很多不客观的认知,需要一点点理清并纠正。究竟有什么,以及为什么会这样,可能要追溯到孩子小时候的成长经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

这学期AR的变化是可喜的,除了孩子和老师的不懈努力外,想必跟家长的改变也大有关系,因为孩子对外界的信任是建立在对父母的信任基础之上的,亲子关系的改善往往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假期里我们也建议父母放轻松,在合适的时候跟孩子随意聊聊天,先建立顺畅亲密的关系,再谈其他。


诚敬心在孩子成长的路上起着重要的基石作用,这也是学堂的核心价值观。从AR的表现中能看出她的诚敬心是不足的,同样对待一件事,她的不同意见会更多,甚至会提条件。如果了解得不深,很可能会以为孩子有想法,或者脑子灵活,但AR并非如此。真正有想法有思路的孩子,能够放下自己所执着的立场,愿意听从老师的指导,反省自己的问题,从而更有效率地学习。但AR这样的孩子实际上是自高自大,自以为是,从行为的结果来看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以AR的资质,如果像SY一样能够有足够的诚敬之心,听从老师的教导,哪怕在中班她也会位列前茅。


诚敬之心不足的原因粗略地总结大概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被宠坏了,父母以孩子为中心绕着她转,导致孩子对父母缺乏诚敬心,对其他的人就更谈不上诚敬了;另一类是被严重压制,内心充满对抗,所以对父母和他人都无法信任,就更谈不上诚敬了。我们分析,这两点在AR身上应该都有。父母一方面处处以她的需要为第一需要,另一方面对她又有严格的管控和限制,对孩子的信任和放手很有限。AR很擅长用撒娇、说好话等招式来获得认可,她尝到甜头后就会更加频繁地使用这些花招,反过来用语言、情绪来控制父母。诚敬心和信任感其实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孩子天生是会信任父母的,她也只有绝对信任父母才能够生存下去

因此我们要思考的是:是什么破坏了这种信任呢?如果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信任基础打得不够好,现在补救也不迟。而且孩子长大了,理解力也更强,也就更能理解父母当时以及现在的做法,也就能够修复之前的信任漏洞。这学期老师跟AR的互动也能够说明这一点。

到学期末结束的时候,AR在看到伙伴价值排名时已经很能接受这个结果了。客观看待自己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她也表示很想继续改进,于是老师给她提了假期建议,就是两个字——孝顺:不和妈妈顶嘴。AR表示很难,但愿意尝试,老师也鼓励了她。如果假期里发现孩子能做到,家长就请及时给予孩子认可,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对她的支持,如果假期里有其他反馈,也欢迎家长回信和老师交流。


3. JYC


本学期YC的转变也是几番波折。

YC自上学期来到学堂后,状态经历了几次起浮,从刚开始的紧张警惕到后期的慢慢舒展,在学堂整体友好善意氛围的影响下,他开始对外界放下了戒心,和老师的信任也在慢慢增加,逐渐呈现出他真实的样子,那些原来被有意无意遮盖住的问题也就暴露出来。

从YC的表现来看,他内心很向往强大,想要比别人强,做一个很厉害的人。想做厉害的人本身没问题,但他选择的方式有问题:更偏向于打压别人,用证明别人弱来显示自己强。这种方式落实到行动上,就很容易引发矛盾冲突,所以他老是被同学们反馈太强势。


我们当然明白,这种他自己撑起来的“强大”很虚,像气球一样,看着体积大但一戳就破。老师们的对策就是戳破气球,让他不得不正视自己的真实状况。他每次一出点动静时,老师和同学们就一起找些证据来戳破气球,但又不会穷追猛打,而是用客观的态度理性分析。一开始他很恐慌,既担心又不能接受,但逐渐的,他发现学堂的老师很宽容,同学们也很友爱,学堂对待孩子犯错始终持包容的态度,能够给他改错的机会;而且老师不只是看到他的问题,对他由于自己的努力取得的进步,也能够及时肯定,这给了他很大的信任。

在学堂待的时间越长,YC就越喜欢和认同学堂,从带着戒备和防御心开始,到怀疑和困惑,再到尝试融入和改变,YC就这样一点点打开心门,这期间发生过很多事情,我们过去跟家长做过很多细致的沟通,在此就不多赘述。


YC成长的愿望其实很强,只是他选错了方向,所以当他从内而外地认同老师的教导,愿意转变方向的时候,行动上很快就会随之改变。而每当他有进步的时候,老师就会给他正面的反馈,他受到肯定,就更有动力改变,如此就形成了正向循环。

在学期末的伙伴评选中,虽说依然是最后一名,但是和上次的最后一名已经大有不同。上次是差不多三分之二的同学不愿意他留下,而这次则是绝大多数同学都愿意他留下来。想来他的努力,同学们也都是看在眼里的。

孩子的年龄尚小,心性也不稳定,YC这个学期也就是后半段才真正开始改变,所以虽然YC表现出了强烈的向好意愿,但也需要警惕原来的惯性,不能松懈。假期里家长既要鼓励支持又要监督提醒,同时保持跟孩子良好的沟通,尽量从他内心出发,促使他自动自发地主动自律。

学期末,我特别送了YC两个字“勤快”,告诉他假期里只要做到这两个字,下个学期一定就会变得比之前强大,他很开心接受了这个建议。从假期间和妈妈的交流了解到,YC回去后,如他所答应的一样去做了,他这样的举动也得到了家庭成员的认可和赞许,这就是一个正向的反馈,希望他能在假期里持续保持这样的状态。

 

4.YSY


SY本学期状态稳中有升,各个方面进步都是很明显的,在中班总体的排名也是靠前的。但如果从心性上考评的话,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最明显的表现是他不敢面对自己的问题,遇到问题容易推卸责任。按说以学堂的环境来看,对错误的容错度极高,老师们也反复将“犯错不可怕,谁都会犯错”的观念传达给孩子们,但这样的说法对SY来说,影响很有限,他还是很难坦然面对错误,所以孩子在这方面的改善很有限。


生活中也经常会发生这样的小事,即使SY知道自己是错了的,但在面对老师的询问时第一时间是否认,不断追问下才会承认。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他就是故意说谎,而是他不想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且只要有可能,就会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比如先前提过的他在合作时特别在意输赢的结果,如果失利会倾向于责怪队友,却不去反省自己的问题。而且从他在参与班级事务的积极性来看,他也不太愿意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比如竞选组长,按他的能力来说,他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他对自己很没有信心,因为害怕自己做不好,而不愿意尝试。


  对小孩子来说,在理性还没有建立起来时,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基本上是靠外界的反馈,尤其是父母和身边亲近的人。他们对孩子的评价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自我评价系统是否客观、乐观。

    SY在学堂是老生了,我们不止一次对孩子父母表达过上述的观点。但遗憾的是,父母在和孩子的关系上并没有什么根本性的、方向性的变化。父母,尤其是父亲对孩子的要求依然还是要完美,对孩子的容错空间依然比较小。试想一个小孩子,面对一个自身很完美、对孩子要求也要100分的父亲,他是很无力的。他会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做都不能达到对方的要求,怎么样做都不算好。所以这个方向还是建议父亲每次在想要对孩子提要求的时候,先进行一下换位思考:如果我是SY,面对父母的要求时,我是什么感受?或是回到自己小时候,被父母这样要求时,自己是什么感受?这样可能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更能感受和理解他。


关于这个话题,我们感觉妈妈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在有意识地改变自己,但是由于父母双方的节奏不一致。对同一件事,爸爸要求严格而妈妈就宽松一些,甚至双方还会因此有矛盾,或者爸爸坚持自己的原则,或者妈妈试图纠爸爸的偏。这种状态对孩子来说就难免无所适从,甚至时间长了,孩子也许会从中钻空子也未可知。好在SY心思单纯,也很上进,目前还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但随着孩子的长大,若心眼也跟着长了,当他真的用尽全力也无法达到要求,那他会不会干脆放弃,或者找空子钻?


所以,我们认为,现在问题的主要矛盾,应该是父母先达成一致,宽也好严也罢,总之保持同步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做法。同时,只要父母双方达成一致,学堂这边也好做工作,可以做到家校宽严相济。像现在这样父亲、母亲、孩子、学堂四方拉扯,就很难拧成一股绳来帮助孩子成长。因此,假期如果有时间,还是建议父母坐下来好好理一理这个问题的主要矛盾才好。


5、MKY


KY是本学期插班到幼狮班的新生,但仅仅几个月的学堂生活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比如和同学相处起来更加融洽;做事逐渐变得踏实仔细;学习从浮躁变得更加专注等。


回想KY刚来到学堂时,无论是日常与同学相处还是在和老师互动,都展现出比较强势的一面。比如频繁地和其他同学,甚至是比他大不少的中班男生发生过冲突。我们对孩子们之间的矛盾,通常都是采取“还原事实”的方法进行处理,结果发现很多事都是KY挑起的。俗话说“有本事的人有脾气”,这话原本不算错,有本事的人通常会比较有主见,也会显得强势一些。但各方面的结果表明,KY实际上的能力跟他的脾气可一点也不匹配。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就很讨人嫌了。对他来讲,只有调整自己原本相对强势的态度,变得更加真诚,愿意听从引导,才可以与老师形成“合力”,促进他自己的成长。


从KY的日常来看,他对自己犯下的错误不以为然,即便老师或者同学指出,他也没有什么改变的意愿。经常发生的场景是:老师有确凿的证据跟他当面确认,这件事是你做的吗?他会毫不犹豫、面不改色地回答,“是的。”,没有丝毫的不安或者惭愧之心,好像问的是跟他无关的事,或者就像问他“吃饭了没”一样的无感。这让老师十分诧异,他对待错误的态度为何如此淡定?他都知道是错的为什么还会屡屡犯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对错误如此无所谓呢?我们有一些推测,不过我们也很想听听父母的意见。还望家长思考一下并反馈给我们。


KY很喜欢运动,身体素质不错,运动能力也很强,虽然年龄小,但因为他强势的性格和不错的体能,让他在男生中很占上风。按他所说,以前在其他学堂,运动能力都是在班里面靠前的,所以他自己在这方面也很有信心,这也许给了他某种底气,在跟同学有矛盾的时候经常会动手。从KY的期末总结来看,他以前也会用动手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他在总结里也说了,这个学堂跟以前的学堂不一样,只要用语言沟通,不用打人就能够解决问题,所以他打算在假期里改掉这个毛病。但这并不是说,他就从根本上认识到以前的做法是错的。实际上,如果骨子里没有认识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就算是改成语言沟通,他也还是有强势的那方,只是跟以前动手相比好多了,同学们既看到了他的进步,但也依然不是很喜欢他,所以他的伙伴价值评选排名倒数第三。

要想真正解决问题,恐怕还需要深挖才行,这点也需要家长和学堂共同努力,找到他这个认知产生的真正原因。KY和哥哥两人在学堂相处,KY总是占上风的那个,这其实也不太正常。一般来说,长幼有序是基本的家庭顺序,哥哥爱护弟弟,弟弟尊敬哥哥,听从哥哥,这才是正常的相处模式。家长在家里也多多观察,看看他们俩在父母面前是什么样子,如果能够将观察记录下来,我们也能够增加一个观察的角度,对孩子认识也会更客观,调整起来也会更有把握。


不过,KY毕竟年纪还小,可塑性很强。经过了几次老师的敲打和事实的反馈之后,他也开始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再加上他内心也很有力量,所以调整起来效果比较明显。比如,和同学们的冲突次数减少了;学习、运动更加投入,明显比以前更加卖力;做事也比较踏实肯干,现在已经能独立把卫生区打扫得干净整洁。


从KY期末的总结中也能看出,他不仅越来越信任老师和学堂,而且对自己之前和现在的行为也做了对比,只要他继续在学堂的大环境中浸泡,愿意听从老师的教导,能够看到自己身上的问题并愿意改正,未来就会很有潜力。

需要重点说明的是,KY在做事方面还有不少提升空间,他虽然能努力完成老师所分配的固定任务,但一遇到集体任务,他便会出现偷懒、不出力的情况,经常在一旁看着别人完成任务。所以,家长在假期里可尽量多给他找些事情做。


6、CXY


XY个性活泼开朗,平时也很爱笑,愿意帮助同学,所以和同学们相处得比较融洽,在学期末的伙伴价值评选中处于中小班同学的中段,是新生里最靠前的学生,她对自己在这个学期的表现也很满意。就整个学期来看,XY的适应能力还是很强的,即使状态有起伏,也能很快就调整好心态,进入到接下来的生活和学习中。


XY的独立性较好,虽然第一次离家外出求学,但适应得很快,在生活方面的自理能力不错。XY在文课方面的进步也是很明显的,从刚开始日总只能写100多字,到后来可以流畅地写出400多字的周总,周总里的错别字也少了很多。这个学期的后半段,XY加入了一些英文绘本的阅读,因为她的听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所以现在的英文阅读也是以建立兴趣为主,不要求考核记忆,从她的反馈来看,还是很喜欢的,每次去听课也很积极。


在日常生活方面,XY要比之前放松了许多,比如以前运动时经常关注老师的表情,现在就会专注于自己的运动项目,课后也开始主动和老师交流玩耍等。不过老师们观察,她在日常中的表现还是有些紧张。比如,她平时很少有情绪的自然流露,即便是面对挫折或者冲突,她也表现得比较平静,虽然能感受到她有情绪的波动,但却没有表露或释放出来,好像是被刻意屏蔽一样,以她平时和孩子们玩耍的表现来看,这样的状态有些异常。


在一次中小班女生们私聊的时候,XY提到她不会大声哭,当她看到学堂的女生大声哭的时候很奇怪。因为在她的印象里,哭就是要小声甚至不能出声才可以,声音大是不被允许的,她在说的时候,脸上是挂着笑容的,但老师当时的感觉却是心里抽了一下,有些心疼,竟不知道如何回应她。说到过去的生活,她是有一些不愉快的经历的,但好像也有意回避了,所以当天我们也没展开多说。但老师知道,孩子内心有一些没有被看见和接纳的部分,这些过往藏在她的心里,让她的感受到了限制,没有办法触摸到自己的内心。但由于她才来一学期,对老师的信任还不够多,所以现在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时机。随着她在学堂的状态愈加放松,以及和家长老师之间的信任愈加坚实之后,才具备解决问题的前提。现在我们看到了这个表现,一方面继续和她进行信任的链接,加强信任度,另一方面也保持对她状态的密切关注。


如果假期当中,家长也有观察到类似的表现,可以试着和她聊聊看,前提是要带着了解和同理的想法去聊,听听她的想法,如果感觉卡顿就先停下来,说明解决的时机还没到。


从XY本学期一些表现来看,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在老师面前已经少了很多,但实际上很多是被隐藏了的。拿运动超数来讲,老师盯得紧,她就数得正常;老师盯得松,她就有超数的情况。打扫卫生也是如此。这说明她还有一些钻空子、投机的心理在,而学堂对待这种钻空子的行为是坚决杜绝的,一旦抓住就会严格对待,就像上次因为她运动超数被降梯队一样。这样的反馈使她认识到钻空子只会带来更坏的结果,所以逐渐不再抱有这种侥幸的心理,但这归根到底还是他律,根源问题并没有解决。


目前XY的成果更多依靠的是外在的监督和压力,内心还没有形成强烈的想要好的愿望,如果外力撤掉的话,靠她自己的动力,结果估计不会太乐观,所以在她自身成长愿望没那么足之前,外力还是需要的,同时也要不断的利用各种条件启动她的内在。就像现在,学堂孩子们的状态整体偏于积极向上,XY也是有向好之心的,在这个大环境的熏陶下,她也会受他人的感染和触动,伙伴的力量有时候比老师的力量更大。当她内心成长愿望被激发之后,那时候的成长才会真正变成她自己的事。

……


2021秋季学期寒假假期指南


首先,老师们很希望了解从家长这个角度观察到的孩子各方面的情况,孩子和家长共处也有几天了,相信也看到了不少,希望家长们能尽快反馈到公务邮箱,这样老师可以了解到各种习惯在孩子身上建立的牢固度,以便未来有针对地帮助孩子。

后期家长也可以继续进行如实客观地记录,这样在开学时和老师交流也会更有效率。

同时通过抽离观察孩子,家长也可以更好地觉察自己和孩子间的互动模式,对家庭整体的提升也会有帮助。

之前云龙老师提到我们需要培养孩子有一个习惯,就是“给出一个观点或结论后,会马上给出相关事实和自己的论证”。这个习惯其实很多大人都没有,那不如从观察孩子开始,有理有据地对一些实例进行分析,这样对孩子的了解和引导比起凭感觉来做应该会更好些。


假期作业及建议:(略)


以上,就是本学期的总结,欢迎家长回信交流,并反馈孩子假期中的状况,以便下学期老师们更好地把握孩子的状态,更有针对性地教学。


预祝大家节日快乐!



            知守学堂教师团队

                 2022年1月26日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知守学堂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