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是要敛长补短?还是要扬长避短?



是要敛长补短?还是要扬长避短

——工作&团队&成熟,我们准备好了吗?


清云第三年的学习方向是教育专题。除了理论方面更加专精深邃之外(具体学习内容可以参看文末链接),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因为只有实践才能帮助学生反刍理论、吃透理论、深化理论、扩展理论。也即,能真正的把老师教授的内容转化成学生自己头脑中的认知体系。


非常幸运的是,这个学期知守学堂来贵州游学,借此机会学生得以在教学一线进行最真切的体验和锻炼。为了让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前有一个平稳的过渡,朱老师会就实习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和大家进行交流、探讨、纠偏、拔高。


比如:

该如何实现从学生到老师的无缝转换?

该如何根据孩子们的具体特征调整课程安

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价值才算得上真正为团队贡献能量

该如何认知和平衡自我发展和团队需求


通过朱老师一次次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和排忧解难,不仅帮助学生理清了内心的纠结,甚至让学生们对于工作&团队&成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让大家对于实际工作中应该如何做人做事,背后的原理原则,实际的方式方法,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下面就选取一个具体案例跟大家分享一下师生之间是如何交流讨论,并最终让学生理清方向、提升认知并指导实践的。


 

01


在知守学堂实习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虽然曲姜泽和戴歆在上课方面已经渐入佳境。但是在人际关系的建设互动,自我身份定位,团队与个人关系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背后的核心原因在于,依然习惯性的把自己当成学生,而不是一个即将踏入社会的成年人。


在一次讨论课上,朱老师非常巧妙的借由一个“如何面对自己强项和短板”的话题,引导大家思考和理顺应该如何转换角色和重新定位,以便有效的融入团队,展现价值,真正为所在组织贡献能量。

 



记得那天是周二晚上,朱老师给学生二人上课。正课结束之后,朱老师不经意的问到:“上午的试讲效果如何?”(今天戴歆在知守试讲一门新课。由于课程本身难度较大,再加上这是戴歆第一次公开上大课,因而效果差强人意。)


其实两人料到朱老师会询问,已经做了前期准备。首先,戴歆分析总结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然后曲姜泽又把观察记录的问题以及从其他旁听老师那里了解到的情况和朱老师做了细致的反馈。


过程中,朱老师静静的聆听,偶尔点点头。结束后,并没有直接点评大家的发言,或者给戴歆以直接指导。而是问了一个与这件事看起来毫无关系的问题:


“你们觉得,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强项与短板?”


“什么?”曲姜泽和戴歆有些诧异。


老师看大家没反应过来,笑着重新说了一遍:


“面对自己的强项,应该收敛还是发扬?

面对自己的短板,应该弥补还是规避?”


这种询问在我们课程中经常出现。其背后的用意在于开辟新的讨论切入点,以便让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的更为深刻

 

思考片刻后,戴歆先开口:“面对短处,我觉得应该尽量弥补。如果一直回避,只能遮掩一时,但问题本质仍然存在。要想长久解决问题,必须要补短。”


“好的。”朱老师点了点头,转向了曲姜泽:“你说说强项吧。”


扬长补短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了。虽不知道老师为什么要问这么简单的问题,也没多想,曲便自信的回答:“当然是扬长了。我们要在团队中体现价值,必须要选取优势之处。”说完,曲还看了看朱老师,观察一下他对答案的满意程度。


听完后,朱老师思考了片刻,很平静的说:“你们的想法不对。”

 

老师的话有些在大家意料之外。刚想询问背后是怎样个所以然,老师又开了口:


“毕竟,你们听的都是书本的道理。缺乏实践中真实的经验教训。我提供一个思路,你们顺着这个思路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想法?”


我们马上竖起耳朵,准备聆听朱老师的见解。谁知老师一开口,大家便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他说:“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得分情况。比如说——做人和做事。”


 

02


老师话音刚落,曲便举起了手。


朱老师笑了笑:“你先别急着说“长”“短”的问题。你先说说什么是做人,什么是做事,两者有怎样的本质差异?”


“啊?”刚才还若有所悟。怎么老师话锋一转,真还有些说不清楚。


朱老师转向戴。她一脸愁容:“做人……做事……好像分不开啊!”


看大家陷入为难,朱老师提示到:“说的没错,实际中的确分不开。可时候为了把问题搞清楚,又不得不进行极端化处理。


否则混为一谈,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不是正确。”

 

沉思片刻,曲觉得基本上捋清了,缓缓举手。


“我觉得,两者的核心目的不同。做事的目的简单明确。

比如对于学堂来说,就是把孩子教好,让家长满意,进而让学堂越来越好。相比之下,做人的目的则有一定的隐含性,本质上是为了获得团队的认同。”


“说的不错。”朱老师点评说:“有一个小疑问,单从直观来看,事情做好了,会不会就自动得到大家认可了呢?”


曲想了想继续回答道:“未必。就像岳飞,能打胜仗,但是却没有得到皇上的认同。最后还被秦桧给害死了。”


“有道理。”朱老师补充道说:“那么反过来,如果一个人可以得到大家的认可,是不是意味着能做成事情呢?”说完转向戴。


戴立马说道:“那就更不一定了。比如有些老好人,圆滑世故,跟谁的关系都很好,但是要让他负责一件事情,未必能做成。”


朱老师笑了笑:“看来两者还是能分清楚来思考的吧。”


曲和戴互相看了看,也笑了。


朱老师继续说道:“一旦进入工作,我们就需要同时顾及到做人与做事


事情办不成,你对团队没有价值,平台早晚要开掉你。

人际关系处不好,别说得不到领导和同事的助力,甚至是排挤,单纯心情憋闷这一条,你也过得不舒服。”


虽然在之前也听过类似的道理,但是经历了这段时间的工作体验,曲和戴特别有感触。


 


03


“谈完了做人和做事的区别,接下来就该切入主题——如何看待自己的强项和短板。先从做人的角度说吧。”


因为之前已经有了思路,再加上刚才老师的总结启发。


曲便举起了手。“记得我们之前在学习《庄子》时谈到这样一句话‘是以人恶有其美也,命之曰灾人。灾人者,人必反灾之。’简单来说,如果你总是用自己的好来凸显他人的差,迟早会被他人报复。


人际相处也是一样的。如果一个人总是凸显自己的强项,哪怕你是无心的,别人也难免会觉得你是在故意炫耀。万一你的强项恰恰是对方的弱项,就更会让对方感到很不舒服。


这反而会障碍自己融入团队,得到伙伴的认可。因此,在跟团队伙伴相处的过程中就要收敛自己的强项,更不能有意的显摆自夸。”


“说的不错”朱老师点头道:“那么弱项呢?”


“弥补。”曲坚定的回答:“就拿跟家人相处作比吧。在家里我不喜欢我妈唠叨。尽管她是不放心我。但是我还希望她能减少说教。不过希望归希望,就算人家不调整,我也没办法,谁让她是我妈呢。


可是团队伙伴就不一样了,如果你的问题不调整,而且影响到了他人和团队。时间久了,别人打心里就会嫌弃你,自然就会慢慢的疏远你。”

 

朱老师肯定的点点头,转向戴问道:“你来说说做事吧,怎么对待短板?”


戴直接说道:“也要弥补。”与此同时,曲也点点头表示同意。


“怎么弥补?”朱老师继续追问:“假如你不擅长上科学课,而擅长表演课,按照你的意思是不是应该负责科学课,这样才能提升和完善自己教学水平?”


戴感觉有些不对劲,弱弱的说“好像……是……吧。”说完又赶紧摇摇头:“感觉不太对。”


“哪里不对呢”朱老师问到。


戴想了想继续说:“刚才谈到做事的目的是把孩子教好。从这个角度来看,选择科学课固然对自己有帮助,但是如果能力较差,岂不是达不到教好孩子的目的。


说的严重些,这种做法无异于把学堂当成了工具。好处尽我拿,责任大家担,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因此,扬长避短才是最佳选择。”


朱老师点点头,给予戴肯定的眼神。


“可是……”


戴刚想说又停下了。老师看看她,示意继续。


“可是……如果只是扬长避短的话,一个人岂不是无法进步了?”


看到曲也有同样的疑惑。朱老师笑着回答说:“你的提升与组织的获益是一致的。


因此从老板的角度来看,如果你是有潜力的,有价值的,必然会给予你各种进步成长的机会和资源。


所以问题的关键就变成了,你该如何展示出你的价值和潜力?”


一语惊醒梦中人。


戴连忙说:“如果你能有效发挥出自己的强项,为团队创造出真实的价值。老板就会提携你栽培你完善你,让你得到更大价值的施展。” 


朱老师赞许地点了点头。


 

04


“好了,总结一下:做人要敛长补短,做事要扬长避短。现在回答我,为什么我要问这个问题?”


由于朱老师的引导方式大家比较熟悉了。所以在刚才的讨论过程中,我们都已经开始结合这段时间的实践工作自我反思。


“我先说吧!”戴举手示意。

“我觉得自己的主要问题在做事方面。平时我总是想着怎么弥补自己的短板。比如通过看书写作来继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比如总想着怎样才能上一些看上去有难度、有深度,实际上自己根本把握不住的课程。就比如今天试讲的课程,其实还不太适合现在的自己。

由于精力投错了地方,相应的,在自己的优势方面并没有花心思去钻研和完善。

比如我在表演课方面有优势。但是我平时根本没有去琢磨如何改进课程,让同学们上的更有意思,收获更多。

比如我在单独辅导学生写作方面有经验,可以却从来没有想过可以给那些写作方面较差的同学提供单独辅导的帮助。

总之,因为自己没有意识到扬长避短的问题,所以导致的结果反而是,弱的没有补起来,强的也没发挥好,最终给团队贡献的价值非常有限。”


朱老师点点头。然后把目光转向曲。


曲清了清嗓子说道:“我的核心问题恰恰在于做人方面,没有意识到要敛长补短。

比如我的性格偏于外向,甚至有些张扬。一旦我哪件事情做的比较好,喜悦之情就溢于言表,而且和别人聊天中时不时就会提起此事。现在想想,我从来没有考虑过别人内心的感受。”


朱老师看看大家,继续追问:“该发扬的不发扬,该收敛的不收敛,你们觉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同学俩互相看了看,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朱老师接着讲:

根本原因就在于思维方式的错误。虽然你们已经开始工作了,可还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做事情。

拿戴来说,做学生的时候,周边的一切资源都是服务于你的进步提升的。可是做老师的时候,身份就变了,你反而成了学生进步提升的资源。

曲也是一样,做学生的时候,都是青春期少年,平时互怼一下炫耀一番也无伤大雅。可是进团队就不一样了,你的炫耀可能被当做对他人的挖苦和嘲讽。”

 

短短几乎话,就把问题的本质点出来了。曲和戴点头后开始反思。


朱老师看到大家两个明显都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且表示出强烈的改正愿心,因此就没在问题上继续追问,而是笑了笑,话锋一转,说:


“你们应该庆幸,这些问题在第三年的过渡阶段就得以发现和调整,以后就不用走弯路了。”


在老师的鼓励中,本次的课程落下了帷幕。

 

 

学生后记


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原来我以为理解了,很简单。现在想来,纸上学来终觉浅。通过这次讨论,我才真正理解背后的含义:


在做事中,当然要发挥自己的长处,给团队创造真实的价值;而在做人时,需要收敛自己的长处,在人际互动的过程中要减少炫耀和显摆的成分,多从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塑造一种融洽的团队氛围。


在这次谈话后,我们都开始有意的调整。然而,如果朱老师没有及时敲响警钟,我们会不会固执己见,沿着原有的模式一条路走到黑,直到犯下大错呢?


由此可见,引路人的角色就变得十分重要。这个角色,可以由我们的亲人、伙伴、老师来担任,帮助我们抽离并审视自己的行为;更可以让自己来担任,养成自我纠偏的意识与能力


而当一个人能成为自身的引路人时,他就离真正的“成熟”不远了。


– The end –


点击图片文字回顾往期热文


新教育师资是怎样炼成的?-研究生式教学

不教写作的写作课,学生有更多收获!-清云学子实习授课记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知守学堂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