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如何成为自学达人(上) ——自学者有大成就


《黑天鹅》的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从小就是一位“自学达人”。他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认为学校教的东西太窄太浅。因此,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个人觉得这个决定值得中国父母参考):

1、不再追求优异成绩,只用最小的精力取得学位。2、把大量的时间用于自学更有用的东西。

那时,他每周的课外阅读时间近60 个小时。范围包括文学、数学、科学、历史和哲学等。十八岁,塔勒布移民美国。在沃顿商学院时,他被概率和风险管理课程吸引。当时,他觉得老师教的东西不够透彻。于是就到书店订购了几乎所有“概率”和“随机”方面的书。他不上课,不看其他书籍,潜心研究随机现象。正是这段时间的自学奠定了他一生的事业基础。让他后来成为“风险领域”的顶级专家。

 

一、自学者有大成就

英文里称呼“自学者”有个很好听的词——autodidact。它的意思不是那种懂点技术的轻量级自学者,而是能让人肃然起敬的智者。

他们是一群拥有独立思想,敢于自我负责,愿意承担风险,具备强大学习能力的人。他们不依赖父母、老师、学校,而是自己设定目标并想办法达成。因为他们觉得把自己的未来交给他人安排是不靠谱的。本质上,除了自己,任何人都没有意愿也没有办法真正为自己负责。而这样的人往往可以获得大成就。

 

近期,《哪吒之魔童降世》成为国产动画黑马,票房高达数十亿。导演“饺子”就是一位自学达人。他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这个当药剂师的小伙子热衷于动画事业,早期凭一己之力制作了反战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震动业界。销声匿迹几年迹之后,《哪吒》便横空出世。里面那种“我命由人不由天”的精神正是导演的人生写照。

看了他的故事,不知道那些还在抱怨专业不对口的同学们会不会重新燃起奋斗的小火花。

 

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17岁进入牛津,只用了三年就毕业了。他的两位老师对霍金印象深刻。沈德斯教授曾经要求霍金读一本统计物理学的书并且做习题。一周后霍金并没交习题作业,而是把书中的错误全部标注了出来交给教授。沈德斯教授说,“我很清楚,他对课程比我了解得还多。”而另一位白曼教授对指导霍金的感想是,“我想我真正的作用只是监督他学习物理的进度。我不能自夸曾经教过他任何东西。”

虽然我们没有霍金聪明。但是他的这种学习态度和方法却值得每一个人上进者借鉴。

 

新教育的创始人清一山长曾说,他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很多老师都看不懂。但是评审们还是给了高分。因为文章立意独特且论证完善。难道研究的方向和深度不是由导师把控吗?为什么导师会看不懂呢?

因为山长也是自学达人。他跟塔勒布的观点类似,平时并没有把过多精力用在考高分上,而是大量阅读各类更有价值的书籍。这种自我掌控的意识从小便深入到他的信念系统当中。也许对其他人来说,大学只要老老实实的跟随导师的安排就好。然而对于山长来说,大学只是提供了一个平台。需要根据自己的目标来制定研究的方向。

 

二、突破对自学的偏见

看了前面的故事,也许你会觉得自学挺好。然而我们通常羡慕的只是他们的成就。很多家长未必会让自己的孩子重复他们的成才之路。

试想,如果您的孩子每门考试只有及格水平,其他时间都在读课外书,难道您不会担心他考不上重点大学吗?如果他在大学里总是逃课去研究自己的兴趣爱好,难道您不会担心他拿不到毕业证,找不到好工作吗?如果毕业之后他不正经干本职工作,一天到晚研究一些看上去没有前途的“旁门左道”,难道您不会担心他丢饭碗吗?如果您担心了,甚至还出手干预了,可能世界上会多一个“正常”人才,但是却少一个“拔尖”人才。

 

为什么您会忍不住的担心?

浅层原因是不愿承担风险。孩子虽然不是在玩,但是主流社会更认同名校,更看重成绩。孩子自学的那一套要是未来不灵怎么办?

深层原因是不愿自我负责。安安稳稳的做一个好学生、好员工,才是绝大部分人一生的轨迹。这种人生轨迹背后的信条是“沿着他人设计好的路线走才正确”。自学意味着“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人生轨迹才正确”。后者不符合主流思想,只是少数特立独行者以及那些无法融入主流社会的loser才有的想法。

 

如果继续追问,原因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长期的工业文明让所有个体都逐步镶嵌到社会化大生产的机器当中。渐渐地,一种共识就稳固下来——只有依靠组织才能生存发展。

就像大学文凭的标签作用。一旦有了它,相当于有了强大的机构体系帮你站台。比如看病,如果某医生出身于著名医科大学,我们便倾向于信任。如果某医生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完全是野路子出身。即便有人告诉你他医术很好,估计你也更倾向于“再观察”或“再找找”。

可见,在传统观念里自学成才者代表一种非科班出身的边缘人士,其水平没有经过权威认证,难以得到主流的认可。

 

如果这种观念只是我们判断他人的一种“快捷方式”,其负面影响还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时间早晚会修正判断。只要我们发现找那个“非主流医生”看病的人络绎不绝,还是会主动前往。

更为严重的是,这种观念对自我负责意识的养成,以及自学能力的具备和提升,都是很大的障碍。尤其对于尚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孩子来说,其不利影响更为深远。恐怕这一点家长就难以接受了。

暑假亲戚的孩子来补习功课。他已经读高一,但是因为不会音标,英语单词几乎不会主动拼读。不得不像小学生那样听着录音被动跟读。要知道音标可是初中的内容,再加上跟拼音的原理类似,学起来并不复杂。但是这个问题居然拖了快三年都没有解决。我问他为什么不会。他理直气壮的告诉我,“当时老师只讲了一两节课,我都没听懂!”

好吧。就算是老师的错。可是吃亏的还不是自己。三年了,英语一直处在连蒙带猜的状态。居然就这么熬过来了。要知道同样面对老师讲不好的境况,塔勒布直接开启自学模式并成为顶级专家。天差地别的结果背后,本质上只是一个小小的观念在作怪:

前者——你要为我负责。

后者——我要为我负责。

“怒其不争”的背后是“哀其不幸”。工业时代让教育实现了全民化。然而这种大规模的普及化教育,唯有一种模式才能有效开展——以老师为中心。几十个学生只能老老实实地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标准答案。长此以往,孩子那种天然的“我要学”的主动意识就会被后天的“要我学”的被动意识取代。难怪亲戚的孩子会本能的把所有责任都推给英语老师。

 

看到他的状态也让我想起初中的自己。当时因为成绩排不进前五,我一直很郁闷。毕竟小学我基本上都是第一。

后来发现是学习方法不对头。我一直沿用小学那一套——课上认真听讲,课下好好写作业,完全跟随老师的步调。但是初中的难度远大于小学。这一套只能得到基础分。难题就得靠运气和聪明了。

相比之下,我们班第一名的学习方法则截然不同。他有自己的步调。首先,我们看的都是学生课本,他看的是老师才有的教学大纲加教案(每次开学之前他都会专门进城购买)。这样,他就不需要跟随老师的教学进度。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很快把基础部分自学完毕。其次,他会购买很多拔高练习题。要知道在那个课外辅导班还不流行的年代。有了这些很容易就把我们甩开了。

不知道当时他背后有没有高人指点。如果没有,跟我们这些“混沌蒙昧”的同学比起来,他也算得上初级自学达人了吧。

 

总之,工业时代我们习惯了依赖组织生存发展,付出的代价不容忽视。如果一个人能够突破“依赖”的固有观念,真正“自学”起来,即便没有组织依然能够创造辉煌。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长期浸泡在组织当中,已经习惯了“等、靠、要”的大多数家庭来说,如何让孩子突破“依赖”的固有观念,跳出上一辈的窠臼,真正“自学”起来呢?请继续关注:

如何成为自学达人(下)——自学模式的三个前提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知守学堂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