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家长来信:入读知守的切身体验

转眼一年又过去了,2020年,有人是收获的一年,也有人依然是老样子,时间转瞬即逝,对人生、对自己,会有很多的感悟理解。在知守经过了一年的学习生活,孩子们会有哪些成长变化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学生家长的来信吧!



以前身边的朋友听说我们有把孩子送到外地去学习的打算,第一反应就是“那怎么行?孩子小小年纪不在父母身边,会缺乏安全感和缺失亲情的。”然而,我会给朋友介绍新教育关于“教其心,育其身”的核心与心理行为调整贯穿于教学的特性,将孩子们在新教育学堂的成长和成就分享给他们。


那时所说的都是我在新教育平台上学习到的教学实例,在现场分享交流会上看到的教学成果,那些也是我的向往和期望,却还不是本人的切身体验,直到今年孩子来了知守学堂,我才有了真正现身说法的底气。


小雷同学来学堂


咱家孩子小雷同学是知守学堂飞鹰班的一名男生,今年12岁,他在体制学校读到五年级上,2020年初入读知守学堂,因疫情原因今年6月份才正式到学堂上课。


第一次离家求学,远在他乡的孩子真的是父母的牵挂——陌生环境能顺利适应吗?又会因为想家(以前有过几次冬令营、夏令营的体验)而不在状态吗?与伙伴们相处友好、合作吗?不会做事的大班男生会被小班女生笑话吗?曾经在体制学校“文武”双全的优秀孩子在学堂里却接近垫底的落差,他能接纳和突破吗……



入学一周后的通话,电话那头传来的是滔滔不绝的新鲜话题,透露着兴奋和荣耀:“我们这里……我们学堂…”,第一次意识到这孩子不是我所担忧、牵挂的那个圈养小男孩。一直到之后的每次交流,都没有流露出想家、想家人的感伤情绪,汇报结束语都是朗朗的声音传递着“我很好”,这个小少年在家之外又找到了归属感,哪怕是意外的发生。



小雷同学的伤与归属


小雷好动,但又大大咧咧,入读一个月功夫不到,经常因为运动、游戏中的跌跌撞撞地挂点彩,我们在活动照片中捕捉到他手上、腿上的这些磕磕碰碰,小雷本人倒没在意,我们家长也就没多心疼,只是叮嘱。可没多久,小雷在一次活动中又受伤了,这次是撞伤,导致腿部要进行缝合。


不幸中的万幸是没伤及骨骼,更幸的是,孩子在受伤期间得到了学堂老师和同学们关怀备至的陪伴和照顾。学堂堂主朱老师是当地有名的企业家,学堂内务外联的事情已经让朱老师格外繁忙,平时连孩子们都很少见。可是,这次的意外却把朱老师给绑住了——连续几天的清洁伤口消炎处理、前后达一个多月的换药复查都是朱老师亲力亲为,把小雷抱进背出地穿梭在学堂和医院之间;为了伤口尽快愈合,朱老师还要张罗着增加营养的食材,只为了孩子尽快恢复;晚上陪在受伤的小雷身边,照顾他的起居(前半月腿完全不能动),安抚他的疼痛和不适。


陪伴小雷的还有一群才结识不久却亲如家人的同学们。孩子们会在课间去看完他,跟他聊天、陪他下棋、为他打饭、伴他读书;老师们也会安排将有的课堂搬到小雷的休息室,让他不落下课程,让伙伴们不留下牵挂;稍能挪动的时候,小兄弟们就会搀扶着小雷或到楼下晒太阳、或到楼上去看海,再看看同学们在户外撒野、或者进行康复练习…… 老师和孩子们用善解和陪伴承包了小雷那段时光的欢乐和成长。


意外的发生是很不幸,小雷流了很多血、缝了很多针,我流了很多泪,我以为出事后学堂会通知我们接回孩子,可是从始至终,我都没有收到这样的通知(尽管我知道学堂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和众多的孩子,而照顾一个不能行动的孩子是非常耗时费力的)。


我更没有在对话中看到、听到过受伤的孩子表现出一点委屈和孤单,恰恰相反,小雷告诉我的都是:以前看着严肃的朱老师更亲和了,老师要他吃肉喝汤补营养,同学们轮着来陪他,等等,一切的不方便、疼痛都被这些关爱和感激替代。


我惊叹于此。据说事发当时,小雷是被自己留了很多血给吓哭的——可想而知的创伤,紧接着清理创面的剧痛、换药的拉扯、每天去医院的疫情风险以及行动不便的困扰和不能与同学们一起学习、生活、玩耍的孤单,等等这些都没有让第一次远离家乡的小雷产生逃离的念头;


种种的这些麻烦、风险更没有让学堂的老师们放弃这位试读新生(后来才得知,不巧的是那段时间学堂接二连三地有孩子出现受凉、肚子疼、扭伤、突然疼痛等状况,老师们常常要处理这些突发状况到夜半,早就精疲力尽)。


是什么样的魔力让意外的不幸变成了一场信任与坚定的考验?显然,这个考验完胜通过。小雷初入学堂一个月,能安宁地在疼痛中入睡,因为他视身边的陪伴如亲人的照料;


学堂老师拖着疲惫的奔波身影,护着小雷的身、安抚着小雷的心,视作自己的孩子;同学们的友爱更是招引着他“快点好起来,跟我们一起成长……”这场意外是让小雷见证了、也收获到了学堂如家一般的温度和安宁,小雷也用他的信任与坚定彰显了身为知守家庭一员的荣耀。


我想告诉朋友们:孩子远在他乡,什么都不缺。


小雷同学的礼物


这次较大的意外袭来,我才开始觉知,孩子的磕磕碰碰不一定只是毛躁,我问老师是不是感知力不够?老师则提醒家长,在孩子反应力或协调性方面要重点关注。


而这学期,学堂果真针对每个孩子的身体特性进行了分组运动,有针对性地训练以消除孩子某些领域的短板。这也给了我更多思考,原来学堂里的点点滴滴都是在关注孩子的身心成长,哪怕是生活中你收到了不想要的“礼物”。


小雷收到的这份“礼物”,是看得见的腿上胜利字母的“V”型疤痕,以及很多看不到的礼物:在堂主朱老师的车上满足他各种小小的好奇与新鲜的聊天,再安稳地入睡;独处时候的沉静与成长;接受学堂所有人(包括学生家长)的关心、照料和祝福;以及学会对大家深深的感恩。



后来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礼物”都让小雷同学比以前更懂得珍惜和感恩。


通话时常有小伙伴找他,他会有礼貌地中断通话去耐心地跟他们交流或提醒(小伙伴有危险行为时);常常预留宝贵的周末通话时间给离校的老同学打电话,关怀问候;


第一次他竞选上了项目组长,他兴奋地要跳起来,他明白是老师同学给予了他足够的信任;


我要给他换新耳机,他说坏掉的耳机用胶水沾一下还可以继续用用;


学会了做好吃的菜,他说回来一定做给我们吃(去学堂之前不怎么会做菜的);


老师夸赞他的拍打手法不错,他说回家给妈妈拍打;


小雷的运动能力和阅读水平越来越好,他不忘惦记着父母有没有坚持运动和阅读……


我想告诉朋友们,孩子在外,什么情谊都真切且更懂珍惜。


雏鸟哪怕在跌落的瞬间张开了翅膀,也可以变成翱翔的飞鹰。我们都是希望孩子成有为之人、有用之才的家长,孩子越早独立生存于这个世间,越早脱离父母和老师的庇护独自前行才是孩子成长的节奏。


就看我们为他的成长种下了什么品质、什么信念,选择什么样的成长环境,能否鉴别不期而遇的机会了。


对,就看我们的选择与坚持。




延伸阅读
家长来信:孩子在游戏中成长
家长来信:我理想中教育的样子——知守学堂
知守学堂2019年秋季学期第一周周总
家长该如何选择新教育学堂?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知守学堂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