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重新认知“纠结”

亲戚的孩子上初三,成绩中等,就是作文写不好。平时父母忙生意也没管过他。想着该中考了,就利用寒假给他报了补习班提高成绩。谁知成绩没提高,反而闹出了亲子危机。本来孩子只是不擅长写作,但是心里明白语文的重要性也愿意努力。但是整个假期父母一改往日的“放手”态度,变得唠叨甚至苛责起来,再加上一直对写作不得要领,内心厌烦情绪就被激发起来。于是,后面的补习课就开启了“混日子”模式。再到后来索性不上课跟同学一起泡网吧。父母发现后把他臭骂一通。孩子也出现了第一次夜不归宿。

这个案例虽然极端但是在很多家庭都会以不同的形式和程度上演,青春期的孩子尤为凸显。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为什么在作文这件事情上孩子的心理会从愿意到矛盾再到厌恶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要把孩子内心矛盾的双方彻底梳理清楚。

本学期开学第一周的重点是交流分享假期生活。借此疏导学生在假期积累的各种起伏、矛盾、纠结等不良心理状态,以便让他们尽快过度到正常的学习状态中来。而讨论的重点就落在分析内心的矛盾点上。

下面这篇文章是学塾一位学生的课程收获。分享出来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好的认清孩子的“纠结心理”。


从新认知“纠结”——开学分享课的收获

                    清云学塾:华域成


“假期来了,孩子的状态下滑怎么办!”这是面对假期大多数家长内心最为担心的事情。而由于家庭环境相对学校要宽松很多,加之有些父母跟孩子之间的沟通互动不够顺畅,都会导致这种担心最终变成现实。最常见的比如一开始很有激情,定了严格的假期学习计划,但是在执行中慢慢懈怠。等发现自己荒废了很多时间又会陷入自责或者干脆选择放弃和逃避。等开学返校后内心则会陷入懊悔和惶恐。有些同学虽然在学习方面能够保持积极的状态,但是其他方面比如经常跟父母发生争执等,也是相同的心理

 

面对状态下滑”,家长通常的处理方式基本上是引导孩子克服内心堕落的一面,希望让我们始终保持“绝对至上”的状态。然而现实情况并不像家长预期的那般美好。我们不止一次地被这样教育过,心理行动上也的确会有所改进但是却很少有本质的突破。每个假期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循环往复。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呢?

在新学期第一周的交流分享会上,朱老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解角度——“自洽”,让我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一、不自洽的表现方式

什么是“不自洽

在分享会上A同学做了“忏悔”。虽然整体来说他的假期生活过的不错。提前10天就完成了所有作业,而且剩余时间还反复检查了多遍。然而他却为自己看了很多美剧和电影深感自责。虽然同学们觉得他还是比较真诚的但是老师却说,虽然他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但是下个假期他还是会这么做。A君思考之后也承认这种可能性很大

之所以会往复循环,是因为在看美剧这件事情上,A君内在有两条逻辑线一条是主逻辑,认为自己这么做没什么,该学的也学了,应该放松一下。另一条是辅逻辑认为看电视剧不好,浪费时间属于堕落的行为。

    虽然两条思维线都在脑子里,但是真正指导他行动的是主逻辑,而辅逻辑只起到“安慰调和的作用。因此A君的忏悔并不“实在”而是另有目的:第一是心理安慰,他已经当众承认错误了,就可以不用再为自己做的“错事”而有负罪感。第二是找认同让别人觉得我是一个懂得反省知错要改的人。

 

三种程度的不自洽

    A君只是“不自洽”的轻度患者——主逻辑是行事依据,辅逻辑来装点门面和自我安慰。因此,虽然外在承认问题,但是内在并不会认同这是个问题。

中度患者的“不自洽”则更为严重。相比于轻度患者,他的内心是真的感到矛盾和纠结。比如B君,在玩游戏方面内在也有两条逻辑线主逻辑认为玩游戏可以帮助自己解压放松,是被允许的。辅逻辑认为玩游戏是逃避现实消极堕落,是不被允许的。这两条逻辑线虽然也有主次之分,但是地位却非常接近。因此,虽然在行为上他依然会选择主逻辑去玩游戏,但是另一条辅逻辑则会不断的刺激自己,责骂自己。所以,B的忏悔是真诚的。换句话说,他的外在和内在都承认自己有问题而且内心的确感到异常的痛苦。但是落实到行动中又无可奈何,听之任之

    对于“不自洽”的重度患者而言情况则最为严重。他的内心依然有两条相背的逻辑线而且其地位是相同的。因此他的外在表现会游走在两个极端但是跟前两者最大的不同之处是——重度患者根本觉知不到自己有问题比如电影《激辩风云》里面的亨利,一方面勤奋学习才华渊博另一方面在酒色中自我消磨。而且他的最大特点是不认为自己有问题幸好在托森老师刚柔并济的教导下,他才最终走出了内心的纠葛困顿,开启了新的人生。

 

二、如何解决内心的不自洽

   《黎明强》的启发

通过分享会的相互对照大家对自己的内心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晚上,老师给我们看了纪录片《黎明墙》,让我们感受“不自洽”的人生会陷入怎样的僵局甚至是死局。以及如何才能走出“不自洽”。

主人公Tommy就是一个一度陷入“不自洽”的人。他在国外登山时被当地的恐怖主义分子俘虏。在押送的途中,Tommy将恐怖分子推下悬崖,拯救了自己和队友。但是这次杀人事件也给Tommy带来了强烈的矛盾冲突。从此内心中生长出两条相互打架的逻辑线。一个逻辑认为这样的行为是错的虽然是恐怖分子,但杀人也不可取,这样跟恐怖分子有什么区别。另一个逻辑则认为这样做是对的,解救了大家,况且恐怖分子就应该被制裁。在这种纠结之下,他的人生陷入一片灰暗。直到婚姻的失败让他彻底跌入绝境

    痛定思痛Tommy决心不再纠结走出低谷。他选择把之前的一切全部抛开,专注于自己的爱好——攀岩。经过六年的努力最终他登顶了世界上从没有被攀上的绝壁——黎明墙。不但事业上达到了巅峰而且在攀登黎明墙的过程中他还遇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伴侣收获了幸福的婚姻家庭

这部纪录片暗含了一种解决不自洽的方法——转移。把自己的精力从当前的矛盾转移到真正想做的事情上。比如Tommy选择专注于攀岩的事业,而不是继续陷入杀人是对还是错的自我论辩当中。虽然这种方式不是一种根本的解决办法,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不会让我们的人生陷入最差的模式——原地打转浪费生命。

而这种原地打转的情况是很常见的比如假期里经常会出现的局面,面对父母的说教安排我们就会出现不自洽的心理状态一方面很烦,觉得自己的生活应该由自己来掌控。另一方面又觉得父母说的对,如果真由自己掌控很可能会搞得一团糟。于是,整个假期就徘徊在对抗和顺从之间,结果什么事情都没做好。自己憋屈不说,家长也跟着烦心。这就是典型的浪费时间和生命

 

除了转移目标积极行动起来之外,老师还提到了另一个解决“不自洽”的途径——第3选择(这是一本书的名字,后来才知道假期老师让我们阅读这本书是另有深意的他希望我们在阅读本书时找到解决矛盾冲突的办法)。也就是跳出之前非此即彼的“自我困扰”模式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还拿上面的例子如果换一种思路,跳出顺从对抗这对矛盾,可以跟父母协商,到外面打工做社会实践。这样既锻炼了做事能力又不会跟父母产生冲突。

当然,第3选择的方式有很多,需要根据具体的事件来灵活处理。而且要想做出好的第3选择还需要持续学习思维,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自洽并非是终极答案人生每一步都会留下脚印

在分享会上,有同学对自洽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质疑——如果一个有人心甘情愿选择堕落那么他是自洽的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只能够排除他是不自洽重度患者的可能性因为重度患者不会觉得自己有问题因为他的内心只有一条逻辑线,当然是自洽的。但是这个问题让我们意识到,自洽虽然可以让内心不再纠结。但是并不意味者能够自洽人生就会一帆风顺走向成功。

实际上,自洽只能保证我们安心的往前走,但并不能引领我们前进的方向。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那个自洽的人可以选择游戏人间耗费生命,但是他的一生就只能徘徊在低水平的层面了。

人生的每一步都会留下脚印。对于一个自洽的人来说更应该走好每一步,就像老子里面讲到的“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四、总结

通过本次的开学分享课程,我深刻的认知到要想真正走出内心的纠结矛盾第一是要理清楚到底内心是哪两套逻辑体系在打架。第二是要分析判断出两套逻辑体系的地位谁重谁轻,自己在这个问题上是轻度、中度、还是重度患者。第三是要找到恰当的方式跳出非此即彼的思维困境,做出第三选择。虽然在学习方面我没有不自洽的情况。但是在其他方面比如跟父母和同学的关系方面都存在不自洽的问题。通过这次交流分享让我更加了解了自己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向。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知守学堂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