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学习思维的现实意义(下) ——为什么说学习思维才能与时俱进

上一篇我们谈到已经开启的AI时代将会带来社会分工等一列巨大变革。简单来说,技术类的岗位将被机器大量取代。而综合类的岗位则会越来越吃香。因此,我的程序员朋友将面临失业,而产品经理则越活越滋润。

这篇文章将讨论思维的价值到底体现在哪?为什么说学习思维方能跟上时代?

 

1、当前AI还不是人,只是高效的机器。

人工智能虽然强大,但它毕竟跟人类还是有差别的。将来能否达到人类的智力水平乃至于超越人类。目前还没有定论。所以,我们讨论的前提是基于现阶段AI已经达到的水平。

人类在AI擅长的领域肯定是拼不过了。那么AI有没有短板呢?

不但有,而且暂时还很难取得实质性突破。第一,无法成为通才。第二,无法跟人类共情。拿AlphaGo来说,它可以轻松打败人类围棋第一高手,却连怎么煮方便面都不会。它可以成为最厉害的围棋教练,却连学生一个最平常的笑话都听不懂。

基于此,那些最能体现人的综合素质的技能,像对于复杂系统的分析与决策。以及与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互动的能力会越来越重要。换句话说,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解决需要有“人情味”的问题的能力,将成为人工智能时代最能体现人类价值的领域。自然也是当前孩子需要重点培养的素质。而这恰恰是“思维”的强项。

 

    2思维面对的是复杂世界,解决的是人的问题。

思维是什么?这是进入主题之前绕不开的问题。对此我曾写文章专门论述。强烈建议先看《浅谈思维教育》这篇文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1e7a8580102x8qf.html)。

没有看过的朋友可以通过下面的问题粗略的体会一下。

为什么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人的思考方向会千差万别?

就算思考方向一致,为什么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会相去甚远?

就算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一样,为什么有些人能够知行合一,有些人却想一套做一套呢?

原因就在于不同人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

 

准确来讲思维方式是一整套从心理到行为的运作机制。如果单纯从能力的角度来解释。思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能整合素材证明自己的观点。

2、具备发现自己观点漏洞的意识,以及纠正自己观点不足的能力。

3、能够理解别人的观点,并能发现别人观点的不足。

4、能够用理性的方式影响别人和说服别人。

   

下面就从以上几点来谈一谈思维学习在AI时代的价值。

前面谈到,AI在“复杂”和“人情”两个领域暂时无法超越人类。那么我们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应对这两个领域呢?

第一,复杂问题和简单问题的最大差别在于:简单问题该做什么非常明晰,而复杂问题则不然。

开车是个简单问题。虽然对于新手来说好像挺难,可一旦开上几次就会发现,只要控制好速度和方向,就能安全到达目的的。所以自动驾驶技术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相比之下,扶贫工程就是个复杂问题。有人口素质的因素,有地理环境的因素,有制度构架的因素,有风俗习惯的因素……到底哪个才是核心,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是怎样的。要想把这些问题彻底缕清,并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是要花大力气的。

面对简单问题,只要听从指令按部就班即可。面对复杂问题,是不可能有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做的。需要你自主调研,收集整合各种信息,然后论证出相对正确的观点。这才具备了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第二,简单问题往往有着明确的单一的目的。而复杂问题的目的往往不明确,甚至还会出现多个目的彼此冲突的情况。

对于程序员来说,编程的目的明确单一,就是为了实现某项功能。对于产品经理来说,某个产品的目的就没那么简单了。也许表面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用户解决某项需求,深层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用户的数据,附带的目的是要尽量获取流量来吸引广告商。

要想把这么多不同层面的目的协调起来,就需要在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改进和调整。这时就需要具备一种随时发现漏洞,随时弥补不足的不断自我否定和自我迭代的意识与能力。

 

第三,“复杂”往往离不开“人情”。因为复杂问题必然涉及到人事物等多重要素。无论是外部客户、内部团队、竞争对手、上下游相关企业等,都要涉及到跟“人”打交道。认知他人、理解他人、说服他人就成为不可或缺的素质。而学习思维的核心内容就是研究人是怎样思考、怎样行动的。只有深刻的把握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才能够合理的运用利益冲突点和利益重合点,将不同的“人”连接起来,协调各方资源共同完成一件复杂事物。

 

由此可以看出,要想在“复杂”和“人情”领域游刃有余,只有知识和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还得拥有更高级的思维方式才能玩转新时代。

 

3、从“互联网+到“思维方式+

互联网来了,抢走了一大批中间商和实体店的饭碗。然而运用“互联网+”的方式却让一部分传统行业重获新生。

AI时代来了,也会抢走一大批技术者的饭碗。有没有什么方式可以让他们重获新生呢?答案是“思维方式+”。只要转变思维方式,或者说拥有更高级的思维方式,也一样能在新时代生存发展。

比如翻译行业。

近几年AI翻译技术突飞猛进。可以预见,未来绝大多数笔译、口译、同声传译等工作,还有绝大多数从事语言教学的老师,都会被AI取代。

但这绝不意味着人类在翻译领域完全无用。很多思想类和文学类作品,比如《庄子》、《离骚》等,机器是很难翻译的。要想翻译这些作品,扎实的语言学功底仅仅是基础,关键是需要具备良好的思维、深厚的文化,也就是能够透彻理解作者说的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么说,这样才可以用另一种语言载体较为准确的还原出来。

如果一个人具备以上素质,在翻译界肯定是“香饽饽”。假如他还具备开拓市场的本事,把经典的思想跟现代的需求结合起来,引爆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学习热情。那么成为文化大师、市场巨头都不是问题。

 

再比如医生行业。

当前智能机器人从诊断、开药、甚至手术、都已走出实验室进入临床。而且准确率远高于人类。随着算法的进步,数据的积累,一旦技术实现真正意义的突破。到时医生的数量将出现断崖式下跌。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医生都会下岗。首先、在当前的医疗体系下,每个医生只是某一个细分领域的专家。然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事情AI比人类更会做。如果能够跳出专业的局限,把人还原为一个复杂的完备的整体。从全局的视角审视疾病,治疗疾病。这就不是AI的强项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医的思想理论要比西医更为先进。未来,真正的中医思想辅助西医的科技手段也许会构建起新的医疗体系。中医的基础是了解人。不仅要了解人体的生理结构,更要了解人的心理、思想和行为方式。这也是为什么在今日学堂,学习中医的学生首先要学习思维的原因所在。

 

其次,医患之间的情感互动也是机器无法取代的。这种互动产生的默契感,有时对于治疗疾病会起到关键的帮助。因而那些更有“人情味”的医生将会受到社会的青睐。

“人情味”绝不是嘘寒问暖、殷切照料、迎合情感那么简单。这些聊天机器人已经能做到了。有报道说,一位女性跟机器人聊天,生生把自己给聊哭了。可见机器人的功力。但这种功力跟“人情味”还有本质区别。

这里的“人情味”指的是在深刻了解对方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发自内心的一种“共情”——共同体验和分享同一种情感(机器人没有“我”,自然也不可能发自内心的共情)。这种共情会让对方感觉到你和他是一体的。即便你不去刻意的说什么、做什么,对方就会自然而然的信任你。这种“共情”在亲子之间,以及感情很好的夫妻之间是常态。而那些拥有高级思维方式的人通常具备这种素质。

 

通过上面的两个例子可以看到“思维方式+”的功效。它可以把单一的技术推向“复杂”和“人情”的领域,在这里AI不是你的对手,你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才干。

 

4、学习思维并不复杂,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前篇文章谈到,对于小众精英来说,他们的孩子不需要用一纸文凭换一个工作的机会。因而可以专门学习思维。以后从事“复杂”的“人情”的管理工作。

对于那些没有人和物给孩子管的家庭来说,如果孩子在传统学校用十几年的时间,仅仅学到了某项技能,获取了一纸文凭,到底还能不能如您所愿找到合适的工作呢?希望您看了文章之后重新慎重思考。

此处并非劝大家离开传统学校。而是要大家看清局势:和你孩子赛跑的已经不是人了。除了学技术拿文凭。更应该做的是着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至于怎样培养,是送到新教育学堂全面接受培训,还是自己在家教孩子以求两项兼顾,亦或是通过朱老师的“学习能力养成班”打好基础之后再做打算。可以根据个人状况灵活处理。关键是别让孩子脱离时代。

 

其实,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如果不具备送到新教育学堂的条件,家长完全可以自己来教。我在《浅谈思维教育(下)》里专门谈到了小学阶段怎样通过自然科学课以及生活中的做事来打好思维的基础。

因为科学课的难度较低,只要家长愿意抽出时间和精力,在掌握相关方法的基础上,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具体教学方法,如果有家长感兴趣可以再找机会细聊)。

对于中学阶段的孩子,教学难度相对偏高。因为老师要能准确的发现学生的思维盲区和漏洞,同时要以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反馈给他,并协助其改进。如果父母想继续教孩子,起码需要一个系统的学习。如果父母没有精力,最好还是找一个比较靠谱的老师。

总之,如果孩子在基础教育阶段打下坚实的思维根基,那么相比于只在传统学校学习的同龄人,他的竞争优势将大大提高。

 

人工智能时代的序幕已经拉开,但愿您的孩子有机会成为上层的设计者和领导者。如若不然,也希望他能够把思维与技术结合起来成为一名有“人情味儿”的能够解决“复杂”问题的高级人才。像我那个产品经理同学一样越活越爽。

 

 

时代的发展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能够洞悉时代趋势者总是少数,能够坚定行动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大多数都是等到危机真正降临才开始着急。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部分人的后知后觉呢?

请继续关注《学习思维的现实意义(番外篇)》——面对未来需要重新设计教育思路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知守学堂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