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知守学堂2018年秋季学期幼狮班第十一周周总

XX家长:

您好!又到了周末的时间,现就本周的学习生活情况向您做一汇报:

一.做事方面

本周个人内务、晚上洗漱大部分孩子的均已建立良好的习惯,不需要老师过多的关注,就可以做到按时按质的完成。还有个别孩子还需要老师常抓不懈的帮助建立良好的习惯。

公共卫生方面,本周新换了卫生区,至本周四,已经有3位同学获得了免检的资格,其余同学在打扫卫生上也不需要老师过多的关注。从本周的情况来看,在打扫卫生上,孩子们已经可以较熟练的使用清洁工具,打扫过程中也可以做到有序打扫。

 

本周进行了学堂的期工作招募申请方式延续第三期的递交申请信的方式,本周大部分孩子们在写岗位申请书时,对岗位流程、要改进的方面、改进方案写的比较详细清晰。老师对于这些同学给予了肯定,同时,对孩子们下一期申请书的格式提高了要求:题目,称谓,正文,结尾,署名,日期。

本周对申请入职成功的同学,加3天试用期,试用期内考察的是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是否能够及时改进;能否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职责。本周看下来,大部分孩子均已成功通过试用期,成功获得自己心仪的岗位。烧水员这份工作本期爆了“冷门”,老师进行了再次招募,有三位同学申请。综合考虑下,老师给三个候选人分别有2天的试用期,等三位同学的试用期全部结束,根据考核标准来决定谁来上岗。至本周结束,竞聘成功的孩子已经在岗一周了,整体看下来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可以较好的完成工作职责,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也能较快的找到解决方法。

 

二.运动和活动方面

运动方面,孩子们整体状态稳中上升。至本周所有的孩子都开始制定日目标,根据当天自己做项目的情况,反思并总结自己做的好的地方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制定第二天的目标。本周孩子们在各项运动上均取得了多次突破,孩子们对自己的突破也很喜悦,不过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老师更多关注的是状态,而不是最终突破的结果,在总结时也会引导孩子关注自己的突破的过程是什么样的,是否专注,是否努力等,如果做到专注努力那么结果自然而然也不会差。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种体验让孩子们感受到只要我过程中踏实努力,结果是什么无所谓,逐步形成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心态。

到目前为止,孩子们已经进行了十周的训练,体能以及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上孩子们相比开学初期都有了较大的进步。近几周来看,孩子们在运动中的状态稳中上升的趋势比较稳定,班级内也形成良好的进取氛围,本周在运动上从晨练、上午基本功训练、下午的核心力量训练均对孩子们做了一些拔高性的调整:

晨练方面,打小球对能够做到连续打100个以上的四位孩子做了调整,设置了新的挑战:打小球时用腰胯的力,并且告知孩子们,这个挑战难度不小,打的时候因为要用上腰胯的力,对腰胯的灵活性、力量都有很好的训练。孩子们都愿意接受挑战,看到孩子们热情高涨,老师随即泼了盆冷水:连续打小球的数目会下降不少,会经受较多的失败。有的孩子就会有点退缩情绪,不过最终四个孩子都还是选择了挑战。周一时,这四位同学连续打的个数由几百一下子就下降到了几个十几个,不过孩子们的心态挺放松的,会笑着告诉老师:“啊,老师我只8个就断了”“老师,我打了十几个就断了!”说完之后就又继续开始了。至本周结束,四位同学中有两位同学大部分时间都可以做到用腰胯的力打小球了。

基本功训练侧手翻,对于有能力、有意愿挑战20分钟一组的同学开设了挑战20min/组侧手翻。前滚翻由原本按照个数来翻,改为按照时间来翻由10min一组,翻两组;挑出来一天做了20min连续前滚翻体验,结束后大部分孩子体验到自己有能力连续翻20min一组。本周整体看下来,孩子们对这种调整适应得不错。

核心力量训练,用更有训练强度的动作替换了之前强度较弱的动作,并且把力量训练的重点放到腰胯力量训练上。本周下来大部分孩子对本周核心力量训练的反馈是:“做的时候挺累的,做完挺舒服的,而且强度较大的训练可以帮助我们提升的更快”。

我们希望能够让孩子们有一些锐气和气势,因此在运动课上设计了比较激烈的抢夺类的游戏,本周设置的是“抢毛巾”游戏,游戏的大致规则是:孩子们把游戏用的毛巾一部分放到自己袜子里,留出来大约10cm,孩子们以婴儿爬或者豹子跑的形式来进行抢夺对方的“毛巾”,游戏的过程比较激烈,过程中孩子们的表现也各异。

活动方面:

本周六带着孩子去山大测试5.2公里跑步,测试成绩最快的是26分钟49秒,最慢成绩36分54秒。一名同学因为最近一直身体不舒服,未能参加。而在整个跑步过程中,只有一位同学放弃测试,其余孩子都是一直坚持跑到最后,没有出现跑跑走走的情况。结束后老师做了简单的总结,孩子们都觉得自己比上次测试的时候进步很大。针对这位同学放弃的情形,老师给他们讲了1968年坦桑尼亚马拉松选手阿赫瓦里的故事,他在跑到19公里处被踩踏,肩膀脱臼,膝盖受伤,韧带断裂,但他依然坚持到了最后,当他最后一瘸一拐地走入赛场时,全场雷动,所有人起立鼓掌,这一幕被称为奥运史上最伟大的一幕。


测试之后,我们一起踢足球,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乐同学不能上场,也主动找老师申请给同学们拍照,并给自己的同学加油助威。从踢球的过程中来看,孩子们合作、补漏的意识逐步增强。

从整个过程来看,孩子们的体能确实有比较大的改进,原本我们还有点担心他们跑完五公厘后还有没有力气踢球,结果发现根本就不影响,孩子们略事休息,就又生龙活虎,回学堂后照常玩耍。

三.学习方面

儿童教养课:

本周给孩子读了前段时间宋老师在群里发的文章《你哪有全力以赴,你有的只是尽力而为》,主要讲三个主题:1.骄傲;2.全力以赴的状态;3.面对困难时的情绪和心理活动。选择这三个主题的原因是有些孩子对自己取的的突破有些“小骄傲”,面对自己完不成挑战有的孩子出现了畏难的情绪。孩子们最近挑战、突破取得了较多的进步,其实从孩子的状态来讲,并没有全力以赴的去做,连续几周的每天都有突破会给孩子造成一些错觉:我很努力很努力了。

在跟孩子读文章的时候,孩子们给作者起名字叫“乐天派”,以乐天派代表作者。

1.骄傲:分析了乐天派一开始的“自满”在工作中带来的境况:做事时愤愤不平,有点小成就便洋洋得意,做事能力停滞不前,一直在倒数前三名。以此为镜,孩子们反观自己,在做事、运动、学习中是否也有这种情况。有的孩子觉得:“自己前段时间在运动中取得了突破,就洋洋自得,觉得自己挺厉害的,运动的过程中也不是很尽力,结果是其他的同学很快就要超过自己。”

2.全力以赴的状态,重点分析了文中“你想要做到六十分,只需要将客人能看到的地方做到完美,而想要冲击到一百分,你就要将所有人看不到的地方也做到完美,比如说床架底下不能有一丝灰尘,客人睡过的床整理完毕掀开被子之后不能有一根头发丝,每一个柜子背后都要搬开擦干净…..”跟孩子们打扫卫生时的状态做比较,让孩子们反观自己能给自己打多少分。绝大多数孩子是及格,甚至及格都不到。

3.分析乐天派遇见困难时的心理活动及情绪变化,以文中乐天派要整理菲律宾副总统的房间,被要求床单要没有水迹的过程来分析:当主管指出他的不足时,“乐天派”的第一个反应是“不认,辩解”“有水印很正常,每张床单都有!”;主管只要结果,辩解不过只能接受主观的要求;在做的过程中再次出现困难“乐天派”愤怒;找主管发泄愤怒:也没办法,主管只看结果,回来继续做;做的过程中体验了委屈、绝望,但“乐天派”一直坚持做并没有放弃,直到最后成功的找到一张没有水印的床单,喜极而泣、狂喜。孩子们带入式的体验如果是自己会不会坚持到最后“狂喜”的阶段?有些孩子说如果没有人逼的话,自己可能在愤怒的阶段就放弃了,有的孩子说自己在绝望的时候会放弃。通过分析“乐天派”的心里活动,让孩子们对照自己遇见困难时的心理活动,对应孩子们自己再遇见困难时的情绪变化,大致上跟乐天派类似,以后在面对困难时要坚持,直到自己完成自己的目标。

阅读课

继续读《窗边的小豆豆》,涉及到了日本的俳句,就顺便讲了讲中国的诗词,他们知道了原来诗歌都是唱出来的,还欣赏了一下苏轼那首著名的中秋词,以及明月几时有的歌曲,孩子们听得意犹未尽。通过这些俳句,孩子们知道原来每个人都可以写诗的,只要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就可以,没那么高高在上。

有一个情节是小豆豆捡到了一枚五分硬币,不知道该怎办才好,就埋到了树林里面,然后就找不到了,大家纷纷说起自己类似的经历,就有个孩子说自己的有两千多块钱也莫名其妙不见了(是压岁钱,自己的钱包里本来有,后来就不见了),因为是在家,所以大家分析肯定是爸爸妈妈拿走了,于是话题就转到了压岁钱上面,有几个孩子就抱怨爸爸妈妈不经过他们同意就拿走了,或者说借走了或者保管,但是也不还,老师对此做了些引导。孩子们并不清楚他们在这里学习需要花费这么多钱,于是老师给他们算了算账,每天需要将近三百块,并且用日常的物品的价格帮助他们理解钱的概念。如果在这里每天糊里糊涂地过去,就是浪费父母的金钱,每周下来差不多就得两千块,他们看起来都有所触动。老师告诉他们今日学堂的费用是每年18-20万,他们都很惊叹。老师问他们,如果他们能够考上今日,你们觉得爸爸妈妈愿不愿意掏这笔钱?孩子们都很肯定地说愿意。那为什么呢?是因为父母爱我们。所以我们得感恩父母给我们提供这样好的教育机会。

书中还有几个人物,像泰明君,高桥君,聋哑人等,孩子们听着故事,感受到他们身有残疾的不便,都沉默了。我们应该感谢自己的身体,她默默地为我们付出,我们却从未意识到他们的存在,就像爸爸妈妈的爱一样,围绕着你,你却没那么珍惜。所以我们还要感谢他们给了我们健康的身体。老师提到了母亲怀孕带孩子的艰辛,也告诉他们一个事实,并不是所有的爸爸妈妈都是负责任的,而你们都是幸运的,遇上了爱你们的父母,负责任的父母,不但给了你们健康的身体,还给了你们衣食无忧的生活,还让你们受到良好的教育。

正像那句话说的: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却发现有的人没有脚。现在的大多数孩子因为物质生活过于充裕(相较于他们的需求来说),缺乏感恩之心,不但对得到的东西不够珍惜,没有感谢,反而在没有得到的时候会充满抱怨。这种感恩心的匮乏是普遍现象,不仅仅体现在物质生活上,在情感上也是如此,诸位家长可不慎哉!

电影课

接着之前的《当幸福来敲门》讲,主要点是下面几个:

1,通过分析克里斯儿子上的幼儿园的细节,判断这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好的幼儿园,那难道是克里斯不爱他的儿子吗?显然不是。是因为他没有能力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对比自己,孩子们都觉得自己很幸福。


2,程老师之前教给了孩子“全力以赴”和“尽力而为”的区别,老师让他们判断克里斯是否做到了全力以赴?通过细节的分析,孩子们觉得他不但没有做到全力以赴,连尽力而为都没有做到。甚至可以说,克里斯前期是不负责任的,爱抱怨的,做事没有机会,时间管理混乱的。因为你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3,电影中有一个片段:克里斯和招聘主管在出租车上对话,主管忙于拼魔方,而克里斯则在拼命推销自己,并且告诉对方“这对我很重要”。然而主管却一心一意玩他的魔方,根本不在意克里斯说了什么。这就是老师说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最重要”。原因是每个人都有自我中心的倾向。孩子们几乎都听过“自我中心”这个词,并且往往是被批评的时候听到的。老师告诉他们,实际上,自我中心不是道德上的自私,而是一种不完备的思维方式。在心理学上,自我中心的定义是:我所看到的一切也应该是别人看到的一切。我所感受到的,也应该是别人感受到的一切。我的视角也是别人的视角。我就是这个宇宙的中心。概念有些抽象,虽然老师对此做了一些解释,但并不确定孩子们理解了多少,再说,他们即便是理解了,改变自我中心的方式也唯有通过亲身体验,所以能不能表达出来倒也不重要。但我们认为这个定义的厘清对家长很重要。每个人生下来就是以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世界是围绕着他转的,我们常常会评判说小孩子自私,但其实他只是还没有发展出换位思考的能力。举例来说,一个两岁的小孩子,假如你给他看一张两面有不同图案的纸,确信他知道一面是鸟,一面是车,然后和他面对面,把有鸟的一面给他看,当你问他“你看到的是什么”,他会告诉你他看到了小鸟,然而当你问他“我看到了什么”的时候,他还是会告诉你,你看到的也是小鸟。如果按照正常的培养方式,孩子会在人际关系中(与父母的关系,与朋友的关系,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等等),逐步认识到自己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到八岁左右就应该发展出换位思考的能力(也就是共情力),但遗憾的是,由于大量的家长事实上的以孩子为中心的做法,给了孩子这样的错觉,孩子就无法发展出共情力。而共情力是决定情商高低的关键因素。

解释了自我中心,我们通过剖析克里斯后来的做法,理解了“如果你想让别人对你感兴趣,首先你得对别人感兴趣”。其他还有一些,就不多说了。

英语学习

本周英语时间上做了调整,晚自习由中文自由阅读改为英文(除了三位学习中文的同学)。这样的更改是为了符合上周提到的英语学习节奏的转换。
首先通过《我女儿会五种语言》这本书里提到的14岁女孩流利掌握五门语言和柬埔寨男孩十岁掌握9国语言的两个事情,激发孩子对于学习语言的热情和信心。跟他们分析想要掌握一门语言,重要的两个点就是:1.大量的输入,无论是视频还是生活中;2.大量的使用。一个个的英语单词就像积木,认识它和会使用它搭房子是两码事,所以会出现两人有同样的词汇量,英语听说的流利程度却有很大差异的情况。
这样的分析完毕后,孩子很容易接受了老师的两点提议。
1.每天下午5个小时全部用英文交流,12:30-17:30之间。同学之间全用英文交流,不能说英语的可以趁此机会多听,多想,就像自己身处在国外一样,这样也能帮助自己尽快掌握英语。
2.一周完成五天的日目标(日目标是参考专注测试日的情况及老师对孩子能力的估计,和孩子一对一进行商定),完成了周末找老师拷贝想看的电影或视频;完不成可以用周末的时间补,只要周一到周日里完成了都算。如果这样还完不成就有“惩罚”,那就是不能上下周的电影课或主题课。
从这周孩子们的目标完成情况来看,大部分孩子的学习进度提升非常明显,平日的学习状态变得很专注和积极。

现在大小班的孩子们英文听说水平大体是三个阶梯:
第一梯队:这七个孩子中前五位有较好的听说能力,后两位不畏惧听说,也具备足够的输入基础,和外教的沟通不觉得困难。
第二梯队: 这四个孩子的英语视听材料的积累尚不足以让他们自然而然地用英语交流,所以他们和外教的沟通会觉得有难度。但如果他们增加使用的话,英语交流能力的提升会是显著的。
第三梯队:这6个孩子都处在输入尚不足的阶段,需要多加积累。
如果一二梯队快速提升,也会带动第三梯队生出更多的渴望早日掌握英语,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热情。如果孩子们和家长反映英语日常交流有些困难的话,尽量从正面的角度鼓励孩子,不要自我设限,多多练习,不要觉得讲英语是多么困难的事。
家长和老师的共同任务是帮助孩子完成他们想完成的事情,更高一级是帮助孩子完成他们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自信就是这样一点点建立的。之前孩子们认为能把英语学好就很好了,但听了14岁女孩掌握5门语言和柬埔寨10岁孩子会9国语言后,小班的所有孩子都表示要在12岁前掌握三种语言。从老师的观察看,部分孩子是真的想这样做到,部分孩子是被气氛带动。但无论如何,他们基于要掌握三门语言这样的目标,缩短给英语的时间也会让他们的英语学习效率提升一步。有的孩子年龄小,尚余4-5年的时间,有学习三门语言的时间;有的孩子只剩1年多,可能掌握好英语就很不错了。最终可能真正做到12岁能掌握三门语言的孩子只有寥寥几个,但这不妨碍我们用这样的方式激励他们。
把这个写出来,也是想告诉家长,老师这样引导的用意。学堂并未计划安排孩子们在12岁前学习第二外语,事实上我们觉得拿学习二外的时间用来学习其他的东西会更有价值。但是如果11岁时孩子的英语水平能达到美国同龄孩子的英语水平,家长也有计划让孩子学习更多语言,孩子也有强烈的愿心的话,老师们也会考虑把孩子正常用于学习英语的时间改成学习另一种语言。

 

科学实验课-潜望镜

科学实验课既是对孩子思维能力的一种锻炼,同时也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近两周带孩子们一起学习了光线方面的内容,包括光线的来源、平面镜成镜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注重的不是知识类的讲解和记忆,主要是对现象的理解和应用,比如如何利用平面镜反射光线的现象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上次课上是通过两面镜子的多次反射会形成多个影像的原理做了一个无限长廊,本次课上做的是潜望镜,是利用改变镜子的角度实现在低位置能看到高位置的图象的要求,在课上所涉及的内容不仅是光线传播、平面镜成像等物理现象的讲解和说明,当碰到需要度量单位计算的时候,也会讲厘米毫米的定义以及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很高,相互之间也会形成较好的合作氛围,只是思考力较有局限,就像在制作过程中,虽然老师多次提醒注意的事项,他们还是停留在自己原来的想法上打转,导致花了两个课时的时间才完成制作。最后制作的成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制作过程中的思考和试错,当然思考能力也非一日之功,需要他们在生活中逐渐学会用脑思考的习惯。

 

四.其他方面

周五大总结是大小班一起进行的,主要谈一些共性的问题。这周主要谈的是下面的内容。

1.周四的团队游戏中两个组的表现分析

团队游戏名字叫“摸石过河”,需要孩子们组队站在砖头上,人一步步地铺设砖头,站在砖头上向前挪动。在不能有任何人的身体触地的情况下全部前进到指定的位置即挑战成功。如果有人掉“河”里,则所有人重头开始。如果有复活卡的话,触地一次使用一张,可以继续从当前的地方开始。哪一组先过河完毕则获胜。

复活卡的获得方式是进行垫上比赛,总共五个运动项目。单项比赛获胜组可以获得两张复活卡,第二名可以获得一张,第三名没有。孩子们自由分组完毕后,进行了激烈的比赛。最后第三组获得的复活卡最多,第一组获得的复活卡最少。比赛过程中,第一组的情绪普遍低落,失望;第三组士气高昂。但在过河的环节中,最后是第一组没有一次掉下河,获胜。而第三组屡次掉河中,最后一名到达。

老师在总结时请第一组的同学回忆垫上比赛时的心情,他们普遍表示低落和失望,还有同学想过放弃。老师请他们思考,如果真的放弃了,会有后面的转机吗?孩子说不可能。老师肯定了他们的想法,确实如此,无论你做什么事情,这个过程有多么难受,放弃不会让结果变得更好,但不放弃事情就有成功的可能。

老师也请第三组的同学回忆垫上比赛的心情,他们都表示非常开心和兴奋。老师再请他们回忆过河结束后的心情,他们表示大吃一惊,失望,事情怎么会这样。老师请他们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出现呢?孩子们说,因为一直赢有些骄傲了。还有说因为有很多复活卡,所以不重视掉河里这个事情。老师肯定了他们的分析,骄傲确实会导致这样的情况。那不重视这个事情孩子们又是怎么看待的呢?经调查发现,所有孩子都有过自己事情没做好归结于自己不重视它的经历。老师指出,我们事情做得不好如果归因为不重视其实是对自己的一种心理安慰。我们这么说的潜台词是,如果我们重视了,我们会做好。但事实上,我们重视它了也不见得就能做好,或许我们能力上也有欠缺。所以,以后不要这样自我安慰,不要用这样的理由来糊弄自己。

2.对自强组同学的提醒

我们观察到上面这个游戏推选组长的环节,在杨同学和马同学站出来后,没有第三个人站出来。孩子们你推我让,有些孩子被同学提名,但他们没有站出来,或是被推出去又自己退了回去。最后赵同学被推了出来,她没有后退,就这样做了第一组的组长。

事实上,我们周四上午上的心理学课讲的一点就是不从众,不随便跟随,但在周四下午安排的团队活动,大部分孩子还是没有勇敢地站出来,宁可跟大多数人一样不去承担组长的职责。赵同学组里有两位自强组的女生,都是大班的。她们宁可接受小班一个七岁孩子的带领,也不愿意自己来承担组长的责任。当老师把这个事实点明后,自强组的部分女生觉得有些惭愧。老师告诉他们,在自强组是因为你们总体来说比自立组的人在诚敬恕和努力程度上做得更好些,但是这并不代表你们完全达到了自强组名所代表的自强不息的、勇于承担的精神,你们依然有很多提升空间。

同样,在自立组的同学也是一样,只要你们展现出了自强的特质,你们就可以进入自强组。

 

跟孩子们主要讲了上述的部分,但在这里我们可以剖析更多。为什么七岁的赵同学能当上组长,而其他大孩子愿意接受欣悦的挑选成为组员呢?老师不知道各位家长怎么看待此事,但老师们觉得很奇怪,也有些吃惊。从能力上说,难道大班自强组的女生会比她差吗?从胆识上说,难道赵同学更强吗?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现象呢?如果孩子年龄渐长,能力提升了,但勇气却渐少了,是我们希望的吗?到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哪一部分的培养和提升是最重要、最关键的呢?

 

五.孩子个人情况(略)

 

 

以上,就是本周的总结,欢迎家长来信交流。

祝冬安!

知守学堂教师团队

                                               2018年12月2日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知守学堂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