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知守学堂2018秋季学期幼狮班第四周周总

**家长:

您好,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已经第四周了,现就本周孩子的情况向您做一汇报:

整体而言,在最初的谨慎甚至紧张过后,本周小班孩子们的状态越发地真实、放松、自然,无论是生活的自理能力还是对规则的遵守度以及伙伴相处的和谐度都在上升,但同时也暴露出了新的问题。这周孩子们是有些懈怠的,对于他们来说,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是存在任务心态的,对自己的要求是差不多就行,没有很强烈地想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心。既然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已经基本养成,和学堂老师之间也建立了信任,因此本周老师也开始提高了要求,主要先从运动上提高标准度,在日常的总结中也对他们进行了提醒。

 

一、做事方面

本周是开学的第四周,孩子们在个人内务上基本上已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早上起来叠被子、整理床铺,衣柜里摆放适宜当下天气穿的衣服,衣服叠放整齐,鞋子摆放整齐等等,孩子们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强了。本周内务上个别男生有些懈怠,相比上周有了退步,经过观察孩子们的内务是有能力做到更好的,所以基于此,内务方面被扣分的同学要在当天上午第一节课之前重新整理并找老师检查过关,一周下来懈怠的情况基本上得到改善;相对而言,女生在内务上表现就比较好,基本不需要老师提醒就可以做好。

公共卫生方面,孩子们对清洁工具的使用已经掌握,打扫流程基本上已经熟悉,打扫的熟练度也逐步增加,但是打扫的细致度和干净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工作方面,除个别同学外,上岗的同学基本上能够较好的完成自己的职责,遇到问题能够主动想解决方法。

 

二、运动及活动:

本周晨跑改成了各项活动。运动内容依然包含跑格子、跳绳,不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数量;为了帮助孩子提高专注力及增强上肢的灵活性、协调性,本周新增了打小球的项目,对于有基础的同学也进一步提高了要求:尽量做到原地打。经过一周的训练,同学们各项运动的能力上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跑格子上,之前很多孩子速度比较慢,也比较容易踩线,对自己的控制力较弱,到现在孩子们跑格子的速度提高了很多,跑格子时基本上可以做到不踩线,腿部的灵活性提高了不少;打小球方面,刚开始很多孩子不能做到连续打小球,到本周五时,大部分可以连续打了。原本大部分孩子在55分钟内完成晨练,到本周五,大部分孩子在50分钟内就已经完成了晨练,个别孩子在45分钟内就能完成。

 

根据近一个月的观察,如果没有外在的压力,大部分孩子一直停留在自己的60分里,做事、运动、学习上差不多就行了,而不是尽全力做到最好,甚至有的孩子在老师面前表现得积极,一旦脱离老师视线就会松懈下来,这显然与我们的培养目标不符。能力与态度,我们当然首选态度,不过态度是否积极如何来判断呢?这其实是比较模糊的,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判断标准,尤其是孩子们有时候自以为已经努力了,但在我们老师看来还大有潜力可挖。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相对客观的、可衡量的标准,孩子们也能够很直观地知道自己是否努力。我们的做法就是,首先让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有清晰的认知,在客观了解自己的前提下,再从成绩的提升判断他是否尽力。

因此本周举行了两次挑战极限的活动:周四小班内部进行了挑战体能极限的活动:做到自己实在做不了了为止;周五大班小班一起进行了15分钟的极速挑战:以自己最快的速度做侧手翻。以后我们还会进行其他各个项目的极限摸底,以便做出针对性的安排。

以下是挑战极限的情况:

表格略

 

周五晚上对两次挑战极限的活动进行了总结,主要目的是帮助孩子们梳理是什么让自己放弃了挑战。大致的过程如下:两次的挑战是否挑战了自己的极限?(所有的孩子都认为没有到自己的极限);想不想挑战自己的极限?(所有孩子都想);挑战自己极限的过程中为什么没有坚持下来?总结下来孩子们意识到不是自己的能力阻碍了自己的坚持,而是心态。而大家的心态也各各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外在的因素干扰,或者是内在的因素。而其中大部分则是内在的因素。或者因为自满,或者因为身体有点累或有点烦。孩子们在梳理过程中明晰了自己是由于什么样的心态导致放弃的,到下次他就有可能特别注意这点(无论是自己意识到还是老师提醒下),从而获得进步。每次挑战之后经过这样的总结和分析,每次改进一点点,就会获得一点进步,孩子们就会获得成长必需的成就感,逐渐清晰自己努力的方向,才能从内心开始愿意真正改变自己。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必须给孩子足够的耐心。

其实做事、学习也同样如此。心态是决定孩子成长与否最大的因素。我们虽然在做事和学习中也会有总结和反省,但在运动上的磨练是最有效的,因为这是最做不得假,最能落地的。有些孩子说起新教育理念来可能头头是道,一开口就是“标准答案”式的回答,但一落到实处就暴露出来,因为孩子可能只是从道理上知道了成长的必要性,但并没有真正体验到成长带来的喜悦,而成长本来就该是自动自发的行为。试问一颗种子撒到地里,只要给它阳光、空气、土壤和水分,还需要天天跟它说“你要发芽,你得成长吗?”

 

小班烹饪课

本周带着孩子们做了比桃酥更复杂的老婆饼,需要分馅料、油皮、油酥三个部分来做。烹饪课本学期主要学习西点,主要目的是锻炼孩子的做事能力、养成细心、认真、善始善终的习惯;另外,也是适当满足一下孩子想吃零食的欲望。
    在做的过程中,孩子需要对老师的示范认真观察,然后按步骤进行。有一组做的时候,步骤的顺序弄错,导致做出的馅料成色明显不同。这是一个恰好的时机,弄错的组可以反思原因,老师也可以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顺序的不同会导致结果的差异。烹饪课同样是训练孩子拥有清晰一元思维的一个工具。

 

周末做饭情况及篝火晚会

跟之前一样,孩子们承担了周末做饭的职责,做出来的饭菜还挺不错的,这其中主要是由大班的同学作为主力,既要做饭又要收拾厨房,小班的同学们因为能力不足,参与的不多。期间曾经发生过做完后没人收拾的局面,不过他们很快就按照之前约定好的“做饭的收拾厨房”的原则解决了。到目前而言,他们觉得这种分工挺合理的,而小班暂时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我们老师也就静观其变吧。

今天周六,孩子们希望能够举办篝火晚会,老师要求他们做出计划,按照比较正规的流程来设计活动,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孩子们写了一个文稿,虽然比较幼稚简单,却也是他们自己思考的结果,老师鼓励他们以后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申请周末活动,只要合情合理,老师会答应,并且也有可能参与,孩子们大为兴奋。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主动思考,而不是事事等着别人安排。可是,如果一个人没有过自由,习惯了被安排,又怎么可能自主思考呢?因此我们希望能够尽量创造机会让他们去体验,去思考,甚至是眼看着他们犯错,有时候甚至看起来似乎是“不作为”,实际上我们这是“无为之为”。这一点还请家长理解,孩子们都有向善之心,也是有自我纠错能力的,许多错误不需要外力就可以改掉,眼睛过于盯着孩子的错误,反而会使孩子改错的内在动力——羞愧之心——丧失掉。

 

三、文课学习情况

英语学习:

1. 对大部分人没能上外教课的引导

上周孩子们一听有外教课是欣喜不已,但真正需要行动来获得的时候表现就各不相同了。其实,除了上次周总和家长提到的1500词汇量和English Time学完两个基本要求外,老师还设置了一个标准,就是自己定的周目标必须完成。同时,为了鼓励那些尚未学完English Time或是没有达到1500词汇量的同学,老师说只要你们完成目标很出色,也很想上外教课,可以找老师申请,老师这边也有预留一些特别的名额给到这些同学。
从周五到周末两天,幼狮班孩子们的目标完成情况是:有四个同学距离完成目标很近,他们如果努力一把,完成目标是没有什么难度的。没有学完English Time的两人如果意愿很强,找老师申请,重新测试一下词汇量,我应该都会让他们上的,但是孩子们都没有任何的行动。
少狮班的情况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只有三个人完成了目标,部分孩子按说都是可以达到资格上外教课的,但是他们周末对于自己尚未没完成的目标也没什么行动。所以,最终本周的外教课可以参加的只有四个人:这个结果说明了什么呢?要么孩子并没有他说的那么想,要么他就是没有足够的自律。山长说得太对了,孩子说啥别当真,他真做出来了才算。总体而言,我们观察到,在玩和学之间,几乎所有孩子是选择玩的。家长们可以回忆一下自己在孩子这个年纪对学习是什么态度。特别热爱学习,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完成外,还愿意自己继续学习的比例应该不多。我们的孩子也是如此,大多是中士,给点压力或是引诱就跑一跑。没有就不动了。
    就周目标完成情况和上外教的情况,老师最终没有选择和孩子们讲道理,老师引导孩子们发现,怎么他们都跟老师说想上外教课,但却没有相应的行动。老师被骗了吗?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不一致呢?然后,帮助孩子们梳理思路,发现自己的自律性不够。再把问题抛给他们,怎么办?自律这个问题,老师可没法做什么,让他们去解决。最终,孩子们得出结论,自律不行就他律,既然老师不做,就同学来做。
    幼狮班的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座位情况,约定邻座的同学互相提醒、监督,上课时间尽量专注学习。当天的英语过关很少的话,也互相提醒。老师告诉他们,虽然自律这一点上老师能做很少,但老师可以做的是在方法上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提升学习能力,这样他们就能更高效地学习。
    为什么老师要引导孩子们自己解决自律的问题呢?因为假使老师来想办法,无论是什么办法,由于没有他的参与和思考,孩子内心就不会有全然的认同和不折不扣地执行。另外,如果老师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监督孩子,督促他学习,老师这个角色就变成了监工,对养成孩子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上没有任何助益。

2.学习方法更新
老师发现,大班同学在对英语的学习中,少有孩子愿意去主动查阅生词的,也没有刻意地进行记忆。部分孩子会查查字典,记录生词,但是可能他们某一天里查的生词有很多,本子上记下来了,但脑子里记不过来。过几天,这样的查法让他们累了,倦了,就不查了。有一搭没一搭的。小班的同学几乎很少查字典。这样的结果是:孩子们对学习材料的理解度较低,模模糊糊的理解就过了。
    模模糊糊地理解对于语言学习的早期是可以的,在不断地使用和重复中自然增加了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不过,我们的大部分孩子词汇量已经超过1500,有了一定的听说基础,如果继续这样学习,对英语的阅读和理解的增长就不够有效了。所以,老师提出10 words a day的计划,让孩子们专门拿个本,每天记录十个在学习材料中遇到的生词,去查词典了解这个词在材料中的意思,进行记录。不准多记,以免造成某天多记不住,以后又不查了这样的现象。而且一天增加10个单词,天天如此,一年的积累也很可观。孩子们一想这样做一年能增加3000个词汇量,也是很惊讶,个别没有达到标准的同学没有这样要求。把这点写出来是让家长知道我们对英语学习的安排和变动,理解老师做法背后的逻辑,家长理解了,就会支持老师,孩子就也定定心心地照做了,这样才会有良好的结果。如果没有这些,可能孩子告诉家长后,家长的想法是:啊?新教育学英语还专门背单词,搞得跟我们原来学英语一样?虽然都是记单词,但是这种记单词的方式不像死记硬背,记住了不会用。这些单词是在孩子的学习材料中出现的,有语境。关键词不查影响孩子理解,而且,我只让孩子去查询现在语境中单词的意思,不允许他们把这个单词所有的意思都记下来。这样可以避免混淆,孩子把单词、语境、意思三者整合,引导孩子自动按正确的意思理解。

 

儿童教养:

本周的儿童教养课跟上次课实际上算一次课,场景设置为:计划明天外出去一座有很多石头的山上游玩,篝火午餐,下午回来。老师引导孩子们用表演的方式掌握需要的知识。

上周的课程是外出前的各项准备:

孩子们对准备携带的个人物品及公共物品列了清单,并分头准备。准备好之后要在厨房一起准备需要携带的食物了,在这个场景中会使用刀、剪子、勺子、筷子。请几位同学上台表演,之后增加表演难度:有同学来借这些工具、或者把这些工具从一个房间拿到另一个房间。台下的同学他们的表演来讨论行为是否得当,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果行为不当或存在安全隐患如何改进。课堂氛围很是热闹:孩子们的表演模拟了爸妈使用刀、餐具的方式,有的自创了刀、餐具的使用方式。在此简单的举个例子:在对刀、剪刀等的传递过程中,有的同学递刀的时候把刀刃对着自己,有的同学把刀刃对着别人;有的同学拿刀的时候紧张的小心翼翼,有的同学拿着刀从外面进来刀尖冲着前方……五花八门的方式引起了同学之间热烈的讨论:有的同学大声喊不安全!不能这样!并给出自己的理由,讨论结束之后邀请同学上台表演正确的使用方式。

本周则是带上准备好的个人物品和公共物品,出发到达目的地,在目的地选合适的地点点火,煮饭吃饭,吃完饭回程。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设置了一些意外:同学走失、烫伤、擦伤,对这些意外孩子们也进行了表演,一起讨论了原因和处理方式。在篝火的选择时,有的同学选择的地点有火灾隐患,在一步一步的引导中,孩子们最终选择了一处安全的地方点燃篝火:河边、没有植被的大石头上,并且用石头把火堆围起来,篝火旁边放上一桶水,不坐在火的下风口处,安全用火等。如果没有合适的地点宁愿不点火。场景设置中,孩子们吃完饭,玩了好大一会,决定回程。回程了,要收拾东西。老师跟孩子们一起讨论了收拾东西的原则:至少让环境恢复原状,如果能让环境因我们的到来变的更加整洁那就更好了。在这个原则下,孩子们讨论了有哪些东西需要处理,列出来并给出了处理方式:篝火的灰烬用水扑灭确定没有火星、余温之后埋起来,我们吃的东西产生的垃圾带回……有的同学还分头把其他游客扔下包装瓶/包装纸都捡了带回去扔到垃圾桶里。

从课上来看孩子们很积极的参与课上的表演、讨论,有的同学提前预约下一个表演,对于意外事件的发生能积极思考如何解决,并在问题解决后跟随老师的思路一起复盘并找出原因,以便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经典课

小班经典课,从讲校训开始,重点围绕着“仁”里面“爱己”这个概念进行了讲解,这里就不展开描述了。概括起来就是爱己是爱别人的基础。一个人如果自己都不爱,是无法爱别人的。爱己就意味着让自己幸福。而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都不同,孩子们通过想象幸福的场景体会到什么是自己认为的幸福,最后几乎所有同学想象的幸福画面里面都包含这些因素: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和生活,受人尊重,有能力帮助别人。就是“独善其身,兼善天下”。要做到这些,就必得让自己变得更好,所以我们这些运动啊,锻炼啊什么的看起来好像让自己吃苦的行为其实是爱自己,而懒惰则是因为不爱自己。孩子们一开始不理解这个观念,后来举了他们身边的例子,体制里面的胖同学,还有吃到自己都出不了门,上个楼都气喘吁吁,自己的身体不能听从自己的指挥的人,这些人都是因为不爱自己,所以才会贪图短暂的享受放任自己,导致悲惨的生活。从孩子们的反应来看,这个概念还是过于抽象,他们可能理解得不多,以后有机会再慢慢输入吧。

 

电影课

本周还是继续讲雾都孤儿,主要从下面几个点讲解:

一,     奥利弗不小心看到了老费金的藏宝处,为什么老费金会如此凶恶。给孩子们讲了曹操杀吕伯奢一家和伍子胥遇见渔人的故事,以说明坏人是可以坏到你不敢想象的地步;另外,延伸讲解了瓜田李下的故事,要学会保护自己,学会避嫌,“入虚室,如有人”,并且不要打听别人的隐私。

二,     奥利弗来到贼窝,主动提出要出去干活。为什么?首先是因为他并不知道所谓干活就是去偷东西,更主要的原因是他不想吃白食。一个人如果只索取不付出,实际上是很难受的,因为那就意味着他什么用处也没有,是个废物,什么东西都只能靠乞讨而来,就是乞丐。老师进一步指出,其实你们都是小乞丐。因为你们什么都没有,你们如果离开父母,很快就会死去。有的同学很不服气,说我可以去挣钱啊,可是在老师的分析下不得不承认自己其实没有能力赚钱,所以只好承认自己都是小乞丐。这让他们很沮丧。老师又告诉他们,你们现在在学本领,就是为了让你们将来不当乞丐的,而且即便是现在,你们也还不是完全的乞丐,因为你们还不是什么都是要来的,还是有一些用处的,比如帮父母做家务,比如为学堂服务,甚至你们照顾管理好自己也不是乞丐的行为,乞丐是连自己都照顾不好的。孩子们这才恢复了些信心。

三,     爱己,经典课上孩子们对这个概念还没有非常理解,因此借助分析南茜的行为告诉他们什么是真正的爱,南希为什么做出违背自己意愿的选择,因为她不爱自己。爱是什么?爱是付出。真正的爱就是给予别人(或者自己)真正的需要。而她并不了解自己真正的需要,所以更不能体会比尔真正的需要。这个道理对孩子们来说有点难以理解,因此只是略微提了一下,主要从贫富的角度上讲,你无法给别人你没有的东西。如果你不爱自己,你就不可能给别人真正的爱。

四,     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以比尔和南茜如果你的朋友做了错事,以不跟你做好朋友来要挟你,你该怎么办。当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根本就没把你当朋友。而且真正的朋友是懂得你的真正需要的朋友。

 

其他

本周的大总结,主要调查孩子们的意愿。老师先告诉他们试读期马上就要到了,因此学堂和学生需要做出双向选择,我们先调查下孩子们的意愿,如果愿意留在学堂,我们再来评估学堂老师和同学是否愿意接纳你们成为我们的伙伴。老师模仿婚礼的问法,用庄重的语气问每个试读的新生:XXX,你是否愿意留在知守学堂,与伙伴们一起学习生活,听从老师的教导,并且遵守学堂的规则呢?结果是所有的新生都说“我愿意”,表达了想要留在学堂的强烈愿望。为防止孩子们之间互相跟风,我们并没有公开讨论,而是单独请每一个老生按顺序选出他希望选的伙伴。这样的方式,无论是选的人还是被选的人,都非常慎重地对待这件事,尤其是那些平时表现不佳的同学,更是忐忑不安,相信这种体验对他们来说也是很好的教训。教师团队经过综合评估老师们和同学们的意见,得出了最终的结果,结果会在孩子们的个人情况里面说明。

 

个人情况:

 

 

以上,就是本周的总结,欢迎家长来信交流。

知守学堂教师团队

2018年10月13日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知守学堂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