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如何把握心理行为教育的核心(上)---------------“清一联盟”读书会第182期(2018.6.26)


主题:如何把握心理行为教育的核心?

 

    大家好,感谢创办及维护联盟直播群的义工老师们,感谢清一山长和各位新教育的同仁们,让我们有机会在此相聚,进行一次心灵的碰撞和交流。

    我很开心,我们知守学堂能晋升到甲级学堂,这是我们的荣耀,也是我们的动力;同时我也很荣幸自己有机会代表知守学堂来做此次分享。不过,我想声明的是,本次分享是我们知守教师团队共同的成果,是我们践行新教育以来的思索和收获。

    由于言语有诸多的局限性,并不能完全表达思想,更何况同一词汇有多种含义,同一现象可以用不同的词语进行描述。我想表达的可能和我表达出来的有差,我表达出来的可能和大家理解的有差,无论如何,有任何疑问,欢迎课后交流。

    同时,我也谨记山长的教导:语言是有力量的,当你在正确的时间说出正确的必要的话时,你在改变这个世界。当你在说废话时,你在消耗你的生命,你是施害者。我希望我们在建设。

 

    我们为什么要定下现在的这个主题呢?把握心理行为教育的核心。这源于几点,第一、心理行为教育是12岁前孩子教育的重点内容,也是新教育非常有价值的部分;第二、我们看到很多家长们认同、喜欢新教育,但是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对于心理行为教育有困惑或是不知从何下手,我希望此次的分享可以帮助大家理顺心理行为教育各品质之间的相关性,从认知层面帮助家长们拨开心理行为教育之山的大雾,让大家看得更清晰。雾散了,路自然清晰。

第三、很多家长想了解如何给孩子做心理行为教育,所以此次分享,我试图把我们实践中提炼出的心理行为教育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讲清楚。两个小时的时间有限,我也理解很多朋友希望能从分享中拿到很多方法可以马上操作,但是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我们在实践心理行为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其实各个心理行为习惯上有其相关性,假如提前有一个整体、全局的把握,心理行为教育之路会推进得更为顺畅和有效率,不容易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进行心理行为教育,如果先有一个整体观、全局观,实践的道路将顺畅很多。孩子教好不容易,需要顾及很多方面。但教得不好却很容易,只要犯任何一个重大的错误就可能有较严重的后果。我们是谨小慎微,如履薄冰,一点点地刷新对心理行为教育的理解,整个教师团队对孩子进行观察分析总结,不断完善做法的过程中得来的经验,希望能帮助大家践行心理行为教育的过程中心中定定的,既有原则又有方法还会变通。

 

为什么要进行心理行为教育?为什么心理行为教育那么重要?我想上周二程老师的分享已经让大家有了很深的感受。程老师为大家理清了心理行为表现、心理行为习惯、心理行为问题这三个概念的不同,针对近些年层出不穷的熊孩子事件就能看出心理行为教育缺失造成的破坏性后果。




 


 



    我们日常的教学中主要做的是养正,将“正”像糖融入水中一样,让孩子看不到糖的存在,但能感受到整体环境的不同。心理行为教育无法仅通过课程来教授,必须通过各种行动和体验来学习和成长,必须把行为教育融入到学习和生活的全部过程。

心理行为调整,纠偏主要是针对孩子有较严重的行为问题,干扰到别人或严重影响自身成长,老师向家长反映综合了解各方面原因后,双方都觉得很有必要才会进行安排。调整的主体不仅涉及孩子,更多涉及到家长。如果家长的很多观念和行为不改变,老师这边再做工作也收效甚微。此次分享也将带领大家思考在心理行为教育中哪些是家长必须先做的,哪些是家长能做的,有了这个前提,学堂和老师对孩子的纠偏才有成功的可能。

 

    如果说把心理行为教育当做一个建筑的话,此次分享我们希望带领大家先从外而内,看到它的主架构;再挖掘出心理行为教育的地基;然后我们再从内而外地把最关键、优先级别最高的部分提炼出来讲述家长和老师应该如何做才能把心理行为教育做好,不走偏。

主干抓住了,方向明晰了,事情大体就错不了了。让我们把实践新教育想像成盖房子,这个世界上的房子多种多样,但其建造过程前期大体是一样的:选址、打地基、浇筑地梁,有了众多支撑部件房子才会建得稳固。

 

    新教育“这个建筑”刚了解它的人是从外往内看。可能看到了四个月英语突破,两个月SSAT数学突破,或是十岁达到大学英语水平,17岁左右的孩子挑战百人组手战成功,13-15岁孩子辩论赢了三所大学的大学生等等让人动心的外表。

了解新教育更深入的人可能会发现新教育的培养目标不一般。我们不是要培养考上名校的大学生,也不是要培养孩子拥有一个文凭。它着力培养的是孩子健全的人格,它其实不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但这样的培养方式能顺便达成孩子获得亮眼的成绩,而且还非常高效。

具体来说,新教育想培养什么样的人呢?

最低目标:培养出自我负责、身心健康的孩子。

更高远的目标:培养孩子自强不息的品质,做一个自我实现者,一个有智慧的人。

    美国心理学大师马斯洛(Maslow)在研究了许多历史上伟人共同的人格特质之后,更详细地描绘出“自我实现者”(成长者)的画像。自我实现者有下列16个特色,具体我会讲完五个支撑后再讲述16条和支撑之间的对应关系。

1.他们的判断力超乎常人,对事情观察得很透彻,只根据现在所发生的一些事,常常就能够正确地预测将来事情会如何演变。(这里讲的是心理行为教育的支撑4:认知水平

2.他们能够接纳自己、接纳别人,也能接受所处的环境。无论在顺境或逆境之中,他们能安之若命,处之泰然。虽然他们不见得喜欢现状,但他们会先接受这个不完美的现实(不会抱怨为何只有半杯水),然后负起责任改善现状。(这里讲的是心理行为教育的支撑:自我负责,以及地基:真实

3.他们单纯、自然而无伪。他们对名利没有强烈的需求,因而不会戴上面具,企图讨好别人。有一句话说:“伟大的人永远是单纯的。”我相信,伟人的脑子里满有智慧,但常保一颗单纯善良的心。(这里讲的是心理行为教育的地基:真实

4.他们对人生怀有使命感,因而常把精力用来解决与众人有关的问题。他们也较不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单顾自己的事。(这里讲的是心理行为教育的支撑6:经营者意识

5.他们享受独居的喜悦,也能享受群居的快乐。他们喜欢有独处的时间来面对自己、充实自己。(这里讲的是心理行为教育的支撑5:人际交往能力

6.他们不依靠别人满足自己安全感的需要。他们像是个满溢的福杯,喜乐有余,常常愿意与人分享自己,却不太需要向别人收取什么。(这里讲的是心理行为教育的支撑1:自我负责,支撑6,经营者意识)

7.他们懂得欣赏简单的事物,能从一粒细砂想见天堂,他们像天真好奇的小孩一般,能不断地从最平常的生活经验中找到新的乐趣,从平凡之中领略人生的美。(这里讲的是心理行为教育的支撑2:好奇心

8.他们当中有许多人曾经历过“天人合一”的宗教经验。

9.虽然看到人类有很多丑陋的劣根性,他们却仍满有悲天悯人之心、民胞物与之爱,能从丑陋之中看到别人善良可爱的一面。(这里讲的是心理行为教育的地基3:积极乐观

10.他们的朋友或许不是很多,然而所建立的关系,却比常人深入。他们可能有许多淡如水的君子之交,素未谋面,却彼此心仪,灵犀相通。(这里讲的是心理行为教育的支撑5:人际交往能力

11.他们比较民主,懂得尊重不同阶层、不同种族、不同背景的人,以平等和爱心相待。(这里讲的是心理行为教育的支撑5:人际交往能力

12.他们有智慧明辨是非,不会像一般人用绝对二分法(“不是好就是坏”或“黑人都是懒惰鬼”)分类判断。(这里讲的是心理行为教育的支撑4:认知水平

13.他们说话含有哲理,也常有诙而不谑的幽默。(这里讲的是心理行为教育的支撑4:心智模式

14.他们心思单纯,像天真的小孩,极具创造性。他们真情流露,欢乐时高歌,悲伤时落泪,与那些情感麻木,喜好“权术”、“控制”、“喜怒不形于色”的人截然不同。 (真实,好奇心)

15.他们的衣着、生活习惯、方式、处世为人的态度,看起来比较传统,保守,然而,他们的心态开明,在必要时能超越文化与传统的束缚(认知水平)

16.他们也会犯一些天真的错误,当他们对真善美执著起来时,会对其他琐事心不在焉。例如爱迪生有一次做研究太过专心,竟然忘了自己是否吃过饭,朋友戏弄他,说他吃过了,他信以为真,拍拍肚皮,满足地回到实验室继续工作。(勤快,精进)

据马斯洛的估计,世上大概只有1%的人,最后能成长到上述这种“不惑”、“知天命”、“耳顺”、“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圆融逍遥、充满智慧的人生境界。我不敢期望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个境界,然而我相信,当我们愈趋近这种境界时,我们的人生会愈有喜乐、愈有意义。

 

    我们从刚才的目标中就可以看出,新教育至少要培养出一个愿意克服困难、自我负责的品质,否则如何做到自立?从更高远的目标分析下来,新教育“这个建筑”有如下几个支撑架和地基。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先后次序和基础。有些非常关键,必不可少,且必须优先培养或保护。

 

支撑1:责任心/自我负责/目标/经营者意识

支撑2:好奇心/乐学/强烈的学习意愿

支撑3:踏实/至上/做最好的自己/追求完美/荣誉感

支撑4:学习能力/认知水平/心智模式

支撑5:人际交往能力/自尊尊人/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支撑1:责任心/自我负责/目标/经营者意识

    可能有些人会好奇,我为什么把目标和责任心放在一起呢?山长曾经说过,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他的责任心,那么责任和目标其实是有异曲同工之处的。有些人可能天生能够很快的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那暂时还未找到的这部分人,他在没有找到他的目标之前,如何做呢?难道浑噩度日吗?肯定不是。那么这个时候的目标,是被他的责任心所赋予。

   我举个例子,大家就能明白这样的关系了。比如,很多人没有孩子前到处玩,没啥目标。但一旦打算要孩子,我们是不是开始琢磨,怎么胎教?如何健康地生下宝宝?生下来之后如何让他有机会受到非常良好的教育?这时,我们的目标自然出来了。因为我们打算变成父母,我们愿意承担起做父母的责任,所以我们拥有了清晰的目标。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很多穷困地区的父母并不是很在意这些,在他们看来,生个孩子只不过是多双筷子。那同为父母,不同的责任心从何而来?我认为是爱的程度不同的体现。因为各位更爱孩子,所以你们愿意为孩子承担更大的责任,现在就开始成长。

我觉得来到这个群的人,无论是否是家长,我们都是有这样的一颗满满的爱心,所以生出了我们对孩子的责任心,不只是为了给孩子提供物质保障,还想着提升自己和孩子的精神素养。

所以你看,责任可以催生目标,目标,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一定是源于兴趣或是找到了人生使命,而爱可以催生我们的责任。所以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把责任还给谁,就是把力量给了谁。家排系统也正是这样运作的。责任心怎么培养呢?只要家长不剥夺孩子小时的探索、尝试,让他学会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他自我负责之心就会自然培养起来。孩子想自己吃饭的时候不要觉得他把身上,把地上搞脏,给他尝试的机会。孩子想学大人样做饭扫地什么的,父母不要懒得去教,更不要去指责孩子,嗨,看你弄的,我还得再收一回,更多事。这样浇灭了孩子为自己负责、为家庭付出的心。

    培养更大的责任心,比如承担家庭责任怎么做呢?最好的方式不是仅把责任分给孩子,而是鼓励他为家庭出力,让孩子感受到责任代表机会,有机会为家庭付出说明他是有能力的,这是很自豪的事情。

   父母为家庭生计努力的时候,如果是一副愤慨的样子,和孩子说,还不是因为你,还不是因为这个家,我不得不努力工作。看起来一副很累、很不情愿的模样。孩子从父母的这种表现中得到的观点是“责任”、“负责任”这事很痛苦。如果父母不断地在孩子面前展示自己对于责任的反感,孩子就会固化他对责任的观点,身份也会带来责任,这时候责任给孩子的感受就是压力,就是不想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如果父母对待养家是一种很自豪的态度,我有能力养家,为了家庭付出我很自豪,孩子就会感受到责任等于自豪、成就和喜悦。

细微之处见真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家长都在向孩子不断地、无形地传递观念。孩子被动地接受了这些观念,然后展示出观念对应的言行。我们对孩子进行心理行为教育的时候,如果只把目光投向“孩子”,不投向“家长本人”,这怎么可能会达成期望的教育效果呢?

 

    一个真正懂得自我负责的人,他对因果关系的了解是非常清晰的。而一元思维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孩子拥有清晰的因果链。所以心理行为教育和思维教育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相辅相成。

 

出来目标 支撑1:责任心/自我负责/目标/经营者意识

    这里有一个常见的雷区:很多人在试图培养孩子目标感的同时却破坏了孩子与生俱来的乐学态度。

    比如让孩子定一个目标及完成时间,然后期限到了后,来检验孩子的目标完成情况,如果做得不好,没有达成,大人的语气中就充满了批评、指责,或是严厉的质问,给孩子非常大的压力。常见的说法是:这是你自己定的目标,为什么没有完成呢?可能大人们认为这是在培养孩子学会自我负责,为自己曾经说的话负责。

    可实际上,对于小年龄的孩子来说,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完成期限等各方面的情况把握是不够准确的,他的目标设定更多是随便得来的。要求这样的孩子为自己的话负责,只会让他下次不敢随便定目标,只会一次订得比一次低。这样就会避免受到来自大人的压力。可这时,大人又会用不赞同的语气说,你的能力可以做到更好,这个目标太低了。类似这样的方法用在学习上大概率会让孩子逐渐失去对学习的热情,他会感到他在为大人学习。虽然目标看起来是他定的,可他感受到他是在大人的压力下定的。我很怀疑,这样的方法是否能达成培养孩子目标意识的目的?

    为了培养孩子的目标感,不代表我们需要频繁地和孩子谈目标、目标、目标,以致于引起孩子对“目标”这两个字反感。

培养目标感的方法,我们认为更有效的是发现或激发孩子内心的渴望。无论孩子因为什么原因,生出了渴望更厉害,渴望达成某个能力,都是非常好的教机。比如孩子看到其他孩子做得到的事情,很渴望他也能做到。这个时候,看到这一点,肯定他。小心的保护这个火苗,给他添柴,让火燃得更旺。其他,大人要做的就是站在他的角度去思索他需要的帮助就可以了。他气馁的时候,给他打气,陪伴他突破自己,如此最终孩子达成了渴望。这个结果就会激励到他,形成向上的循环。下一次,他就敢想,敢于达成更大的目标。


   可能大家会有些奇怪,经营者意识也和责任相关吗?

   是的,经营者意识,当我们愿意为自己负责时,我们成为一个自立的人;当我们愿意为一个家负责的时候,我们成为了家长;当我们愿意为一个企业、一个团队负责的时候,我们就成为了那个团队的领导人。只要愿意为一个团队负起责任来,做得事情必然是建设或经营。如果我们帮助孩子把心胸扩大,让我们心中不再只有自己;愿意为更多人负责的这种心,加上心胸的扩大,会自动衍生出经营者意识,最后我们会用成就别人的方式成就了自己。

比如稻盛和夫愿意在他77岁时出任日航的掌舵人,别人怕他“晚节不保”,但他却欣然应允,愿意来为日航的破产重建负责。当时日本航空公司负债1.5235万亿日元(约1220亿元人民币)宣告破产。近80岁的高龄,以零薪水出任日航CEO;而且他不带自己的团队去日航,这样的条件下不到两年的时间让日航扭亏为盈,创造了企业界的一个奇迹,此案例至今仍被不断地研究和称颂。

    我也了解到,部分人持有这样一个观点:纯粹为了服务他人?人哪有那么傻?老师怎么可以教孩子这样做呢?是否会很虚伪?怎么就会只想让人家服务他人,不服务自己呢?

    这里我想强调一点,经营者意识的建立必须在真实的原则上,只能在孩子真心感受或认同这个观念的基础上。同时,在为更多人负责前,孩子必须先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来。事实上,当一个人愿意为自己负责任的时候,他就是一个经营者;当他能够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所有事情负起100%的责任,那他就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有一块扬名世界的墓碑。墓碑上刻着这样的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如何培养孩子的经营者意识呢?除了从上述的责任,扩大心胸格局入手,还有一个方法,就是从培养孩子的感恩心着手。孩子经由父母而来,但没有天地万物的滋养,没有肉身存在的可能。没有之前的祖祖辈辈,也没有现在的父母和家庭;没有之前的人类历史,也没有现在拥有的一切。固然这个世界不完美,但这个世界的存在给了个人存在和体验人生的机会。所以,为了回馈这一切,我也愿意将自己作为礼物回馈给世界。如果有些东西只能经由上辈传给下辈,老师传给弟子,那我们就让自己成为一个管道,将爱传递。这样的方式也可以培养出孩子的经营者意识或者说建设的意识。

    让我们回顾一下,支撑1里的各个说法之间是有相互关联的,大体像台阶一样,我特别这样排列是为了提醒各位不要焦急,一步登上最顶端,让我们一步一步地做,一步一步地培养孩子。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知守学堂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