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清洗、沉淀、提纯成长三部曲:邵悠然的期末总结


邵悠然2021期末总结

前言

如果把我在学堂的一年半分成几个阶段,那么我在这经历的三个学期就分别代表了三个不同的进步时期:


第一学期:清洗

第二学期:沉淀

第三学期:提纯


听起来有点像在进行化学实验,第一学期我洗去了身上大部分显眼而且恶劣的习气,比如说脏话,自我中心,沉迷游戏,欲望大(尤其是食物);第二学期我通过炼沉让自己的心静了下来,并且发掘出自己拥有无限的潜能;第三学期,我学会了运用一些老师在课堂中讲过的智慧,拥有了更专一的目标:付出。


本学期,我具体都有哪些进步呢?和上学期的总结一样,我把它分为三个部分:


学  习

内容,新方法

本学期已经学完七部电影的同学将开始学习纪录片。如果说之前学的电影是日常的口语化英语,那么纪录片就是拥有更复杂的句子结构,更广泛且专业的词汇的高级英语。通过学习纪录片,我们可以很快地提升自己的词汇量,也可以在学习句子结构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本次我们学习的纪录片是《HOME》

纪录片的学习方法也是和之前完全不一样的。电影的学习方法是通过跟读和背诵来配音,纪录片则是用复述的方式来配音。也就是说,先把一段内容反复听三遍或更多,然后摘下耳机,尝试把自己记住的部分说出来。


在这之后,还有每一段的词汇,句子和复述(此处词汇需要掌握中英文意思,会造句;句子需要掌握结构,会用相同结构造句;复述则是把指定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效率极低这是个什么东西?

刚开始学纪录片时,我感到非常的头大。因为纪录片的学习方法和电影完全不同。虽然都是配音,但电影是通过反复地听来记忆,并且也可以通过场景来串起所有的句子;纪录片则是纯靠记忆,图像给到的帮助不大(因为都是几句话换一个片段,而且没什么剧情),也不是用听背诵,而是理解。有时同一个片段我听了三遍,都不一定听得懂里边在讲什么意思,更不用谈记住了。


最初学习纪录片的将近一个月,我的速度都在两三天一关。一碰上长片段就原地阵亡那种,有一关七分钟的内容我花了四天才啃下来。


提速效率一翻几倍

面对自己如此糟糕的效率,我感到非常的不服和不满:就这?就这?我绝对可以再快!我不允许自己现在这样慢的效率,我一定得找办法快起来!


于是我开始尝试开发新方法。经过试验,我总结出了一套比较适合自己的纪录片学习方法:一段先听三遍,争取能听懂。记一下大概的流程,这一段先讲了啥再讲了啥;然后1.5倍看词汇课,帮助理解(1.5倍是为了防止自己犯困,并且省时间),看完词汇课后再听原片段,也是要全部听懂。之后就摘下耳机,自己能记得多少就说多少,不清楚原句的可以先用自己的话说,总之要把流程给梳理出来。梳理出思路后就一遍遍听来补充细节。通过这种方法,我的效率变成了一天至少一关,有时甚至可以过两关。

之后有一段时间,我们使用了老师开发的“轻快聚能学习法”,即以半小时为单位进行高度专注的学习,然后休息五分钟。在这期间,我感受到了时间的不足。因为每天的过关时间是有限的。为了完成我在某一天过完纪录片的目标,我在当天拼命地学。当时只剩最后半小时的学习时间,我还有一关没学。看样子达成目标是不太可能了,但我觉得我必须完成,于是就拼了一把:我把词汇课的速度调到了2.0倍,尽可能挤出时间来练习配音,复述时也是一丝都不敢松懈,能记多少就记多少。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这半个小时的最后一分钟完成了过关!

从三天一关到一天三关,我的效率翻了9倍。并且像上学期学前桥那样,当我过完最后一关时,我感受到了无与伦比的快乐。达成目标的快乐。我放下耳机,原地蹦起来欢呼——纪录片也阻止不了我提速的决心!


思考为什么能提效?


两周不到,效率翻9倍。那么问题来了,我究竟是怎么做到如此提效的?从当上学习部长后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目前,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我对自己是有要求的。这也是一个潜在的人设:我是个学习很好的学生。所以当我效率提不起来时,我会感到不满。但我的面对方法不是发愁,不是躺平,而是想办法提速。


2.我愿意听老师的建议。老师说一定要用听和复述的方法,我就用了,即使改进也是在这个基础之上。这使得我可以相对迅速地适应一个新方法。如果我还在用之前学电影的方法学纪录片,那效率恐怕是提不了多少了。


3.我享受学习的过程。准确地说,是享受找到一个方法让自己爱上学习的过程。当我发觉某一学习项目让我感到无聊和有些厌恶时,我就会开始找方法。我会尝试不同的方式或技巧,直到某天我发现:哎,这样学挺有意思的!所以我在学习上要么没什么卡点,要么有卡点也不会卡特别久。


比方说,用新概念里的词汇编故事对许多人来说都是挺困难也挺无聊的。但对我就不一样。我觉得写故事很快乐。怎么个快乐法?当电脑文档显示我的语法有错误时,白白净净的白色背景上就会出现蓝色或红色的线条。这让我看着很不爽,因为我有强迫症,因此,我会一遍一遍地修改那些语法错误,当所有线条都被消除后,我就会感到无比的舒适。


另一点,就是写故事让我可以发挥我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把故事写的无比离奇(当然,基本逻辑还是要有的)。每当写完这样一篇故事,我都十分的快乐。


运  动

2.0大突破

本学期是我2.0项目突破得最多的一个学期。我学会了鲤鱼打挺,后滚翻直腿起,毽子,头手翻,虎扑,和倒立前滚翻(标准的)。并且我的前桥做得比上学期标准多了,虽然没有达到丝滑的地步,但是我可以不用半空中拼命弯腰就可以让脚轻松着地。这是因为我的腰比上一学期软了很多。


学会鲤鱼打挺,还要归功于期中展示的2.0组。我当时非常意外地被选了进去,得知要做鲤鱼打挺,人都傻了。还能怎么办呢?练啊!于是我开始请教会做的同学,利用每天的时间自己拼命练,大概在垫子上摔了几百次,我终于可以用作弊的方法起来了。作弊的方法指的是起身时有一只手碰地,相当于撑了一下。

期中过后,经过大量的练习,我不用手撑地也可以打起来了!摔的那几百次确实没白摔。学会鲤鱼打挺后,我很快又学会了头手翻。因为头手翻的技巧和鲤鱼打挺差不多,鲤鱼打挺是头手翻的基础。


样跳绳

在参加跳绳社之前,我从来都没有想过我可以学会二级以上的东西。我现在还记得上学期时,我们在北大荒那边还专门练过跳绳。当时我觉得一级很简单,但是二级很难,三、四、五级就想都不敢想了,那是神才能做到的事情。上学期,我最多学到二级,而且只学会了弹踢腿跳和前后转换。


这学期可就大不相同了,我不仅学会了二级,还学会了三级,四级,甚至五级的一部分动作。而且控绳能力大大提升,学会了钓鱼,到写这篇总结为止基本学会了背挂(和钓鱼相似,但背挂需要把绳动作漂亮地缠在身上,钓鱼只需要接住)。



我能学会这些动作,首先要归功于我参加了跳绳社,在准备期末展示的情况下,学会一到三级是社内的基本要求。而且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练习更高级别的动作,也可以向会得更多的人请教;第二就是我在暑假打的基础。我有一段时间基本每天都会跳半个小时的绳,2000~3000个左右。虽然是单摇,但日积月累也提升了我的协调力。


式俯卧撑

同样,为了准备期末展示,我参加了俯卧撑社团。在这个社团里,我也学会了许多我自己原先想都不敢想的动作,比如背后拍掌,拍膝,超人,德芙(具体动作很难解释,德芙是另一个班的同学给起的名字,因为看上去非常的丝滑),异手异脚,花样(对,就叫花样俯卧撑)。另外还有一些动作差不多学会了,如拍肩。


在这个锻炼过程中,我的手臂力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某种程度上这也对我突破2.0起到了帮助。因为我在练习倒立前滚翻时感受到自己的手稳了很多。



总结

可以说,不论是2.0,跳绳还是俯卧撑,对我来说都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而是信念上的突破。因为我以前压根就没有想过我可以做到这么……牛!


在第一、第二学期,我一直都觉得各种花里胡哨的2.0动作,跳绳的高级动作和俯卧撑的高级动作(如背后拍掌),那些都是属于运动实力超强的同学的(比如廉政),不属于我。


但这学期,我发现这些动作其实属于任何一个人,只要他们敢练,就能练会。


心  性


境界执着自私—付出担当



学期初,我认为我这辈子的目标就是画画,其他都不重要。我只要有空闲的时间,都会画画。做任何事情,首先考虑的就是这事儿到底会不会影响我画画,比如说某次老师提到我可以把iPad先上交,结果我的情绪一下子就上来了:这怎么可以?这绝对不可以!


当时,我没什么远大的目标,想着长大当个以画画为主业的人就好了,可能再加上投资吧。总之,对考三语高中没什么特别强的愿心。


这种情况持续到一天晚上,耿老师找我进行了谈话。这次谈话中,我知道了我从前一直觉得自己技术不到家,所以我一直在练习。


但画画不是只要技法高超就行,实际上技法只是次要的。重要的是画家的“境界”。“境界”这个东西,可以说是格局。也就是说,我的内心可以装下更多的人乃至整个世界,我的目的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画画只是我去实现这个目标的方式。当我的境界到了,我的技法不用持续练习也会自动提升。


但如果我的境界不到,画得再好也没有灵魂。


我想画得更好,于是我打算提高自己的境界。


其实在当时,我还没想那么深,没去仔细考虑付出到底是这么一回事,这样画出来的画才是大师级的。怎样提高境界?老师说我可以先放下画画,多去帮助和感受别人。既然老师这么说了,那我就去做呗。


提升境界需要去付出,因此我开始留意生活中需要我付出的地方。


当备餐的值日生没有完成工作,而楼上的一排人都在等着时,我会自动放下碗去帮值日生搬菜、饭等上楼。我在路上看到纸巾等垃圾也会主动捡起来。


有时候一些我以前可能不是特别喜欢的人来找我借东西,或者找我帮别的忙,我会先犹豫一下,因为心里可能并不是很想帮。但随后我就会想到,我是要做一个价值伙伴,不是一个自私的人。所以我这时应该放下偏见,去帮助那个人。


后来,全校进行了一次“至上班”的选拔。我有幸被选入了至上班,我的身上也多了一份责任。作为至上班的成员,我要做的不再只有做好自己,而是带着整个学堂变得更好。当我接受了“至上班”这份荣誉后,我也要担当起维护班级形象,帮助所有同学的责任。至上班的学生不是自私的人,因此我不再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是多去想其他的同学可能会需要什么。


之后,我还担任了学生会的学习部长。因为我觉得,作为至上班的成员,我必须要在全校管理中做出一份贡献。我在做事中一点一点积累经验。刚开始我组织的词汇PK一点都不好,有很多没有考虑到的因素,比如桌椅摆放,使用设备,赛制会不会无聊等。但后来组织纠音PK时,我可以做到提前做好表格,摆好桌椅,写公告,架投影等工作。同时,我思考如何让同学们爱上学习。



在生活中,我在是否帮助别人上的犹豫越来越少,帮助他人的行为越来越多。并且我会用委婉的语气去向别人提意见,而不是直截了当地指出别人的错误并且大肆批评。我发现,当我做某件事真的是在为别人考虑,当我真的在为别人付出时,我是快乐的,甚至比自己得到了什么东西都要快乐得多。这个时候我不再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境界”去刻意帮助别人,而是更多本能地去做,没有刻意单一的目的。就像《Bilby》中的兔耳袋狸,在刻意练习帮助别人后,付出成为了他的一种本能。


智慧课程内容的实践


这学期上过很多的课程,在至上班耿老师也会教给我们一些智慧。相比前两个学期,这学期的我更加会在生活中运用这些智慧。换句话说,没白学。



#1

印记法则


这是我多次在日记或电话中提到的事件。由于我的搭档内务扣分太多,我即使一分都没扣也要搬出寝室。听到消息的那个当下,我的内心确实有点波动。但我很快接受了这件事的发生。因为这肯定是因为我的印记。我之前看到过那天扣分的地方,但我并没有去帮她整改。或许还有更久远的印记,那就是我让一些同学出过寝室,那么我将来有一天会出寝室,这一点都不意外。


#2

种子法则


我开始从“种什么样的种子”这方面来思考问题。比如某天晚上我看到有些同学在打树,这个时候我就劝他们,我说:“如果你们这样一直打这棵树,你们就种下了一个坏种子。这个坏种子在将来会结果,轻则你们被别人打一两下,重则你们下辈子或许就是某棵树,被别人一直打。”

#3


能量共振


耿老师说过,当老师指出你的问题时,老师并不是想让你觉得自己很不行,而是想让你知道你有这个不足,并且让你去改进。因此当你的状态是低着头,目光暗淡时,你接受不到老师的能量。因为这时候的你沉浸在内疚中。


你的态度应该是:我知道我有这个问题,我会努力听取您的建议,来改正我自己。因此你会接受这个问题的存在,并且抬着头,等待听老师下一步给出的建议。


我发现在老师说到我们的班级问题时,很多同学都低着头,一副做错了事的孩子的模样。因此在开会后我就把这一点告诉了大家。


#4

搞定自己


其实这只是老师的一句话而已,没有专门上过什么课。但就这一句话,我牢牢地记住了。老师当时说的是:“只有搞不定自己的人,才从别人身上找问题。”


自从听到那句话之后,我就开始用它时刻提醒自己,帮助我觉察我责怪别人的时刻。比如说有一次,我内务不知怎的又扣分了,许多同学都觉得挺不公平的。我当时也有点儿气。但我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说:“搞不定自己的人才找别人的问题!你就是搞不定自己,少怪别人!”之后我不烦恼了,也接受了这个分数的结果。

                 ——END——



2022春季试读招生中…..

点击二维码打开试读报名表:




往期文章链接:

如何自由地行走在这个地球上—毕文硕期末总结

一个小白班长的成长自述—张楚茗期末总结

一个迷茫的普通小姑娘的蜕变:李梦涵第3学期期末总结


谢谢阅读

公众号|明心学堂

   QQ 群|明心读书会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自立好少年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