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孩子给父母喂饭的活动启示:亲子营故事



 吃饭是我们从一生下来就掌握的事情,刚出生的小婴儿会张着嘴找奶吃,长大一点,他们开始长牙,能试着咀嚼一些辅食,但此时他们并没有掌握用勺的能力,还不能准确的将食物送进嘴里。 


    所以,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一段被家长喂饭的经历。今天的亲子体验课非常有意义,因为在这里,家长们会被蒙上眼睛,体验一次被孩子照顾的时光,老师要求孩子们先给家长“喂饭”,直到他们的爸爸妈妈吃完了,自己才能就餐。



父母体验日记


学员文文日记:

午餐安排了一个亲子活动,规则是:爸爸(妈妈)戴着眼罩坐在那里,等着孩子喂饭,过程中要无为,只管去感受就好。旁边有个观察者,前10分钟要止语,10分钟后可以提示孩子。


也许是觉得新鲜,女儿一开始有些兴奋,笑着给我喂,一句话都没有。当我感觉到嘴边有热气的时候,就张大嘴,然后慢慢去咀嚼。就这样,一口接一口,女儿喂得还算细心,感觉到每一口都有米饭、青菜和玉米,吃得很舒服。有一口饭装得稍微多了一点,掉了一块青菜出来,孩子就开始调整了。隔壁刚好是小黄瓜给妈妈喂饭,听到每喂一口就张嘴说“啊”,很多伙伴被吸引了过来。


很快,小黄瓜已经喂完妈妈了,我以为我应该也吃得差不多了吧。想起之前在家给孩子喂饭,孩子不想吃了就吐,我也想模拟一下,于是故意吐了一些出来。孩子有些无奈,第二次时有些烦躁:“怎么又吐了?”我当时有些期待孩子赶紧帮我擦,但是没有,还是继续喂。隔壁的小黄瓜,已经喂完爸爸了,我女儿还在喂。我听到观察员提醒:“看到妈妈吃完了,就赶紧喂下一口。”终于喂完了,孩子在观察员的提示下收拾好了饭粒,帮忙我擦了嘴。


本来以为这个过程挺顺利的,也有点小满足。但是观察者给了我一面镜子:“孩子没有被看见,女儿开心,妈妈却没有情感流露。母女连接不太好。”


孙教练提点:老师要求做一个无能的人。但是你设置了太多障碍,动了脑子,对孩子要求太高。没有活在当下,活在自己的标准和头脑中。活在头脑中,是孩子最大的灾难!心和心的连接很少。应该要让孩子自然流露。


有些自责,是的,我的感受力不错,但是我经常活在头脑中,整个过程,我只是在自己的感受里,等着享受,没有感受到孩子,关闭了自己的感官,有点高高在上的感觉,故意在刁难孩子,没有让爱流动起来。


看起来只是一个小小的喂饭活动,其实包含着太多太多教育的秘诀。回家要坚持训练孩子给家长喂饭。


学员见微老师:

今天黄明恩起晚了,吃早饭的时候又因为没有小筷子、小围裙、小椅子开始而不开心,哭着要妈妈陪,结果错过了早饭。喂饭时对妈妈很温柔,会说“啊”提示妈妈张嘴,可速度很快,一勺接一勺让妈妈应接不暇,但妈妈没有任何表示,很配合。这一系列的事情都在表明妈妈对孩子的要求不够,一味包容的结果是养出一个不知深浅的孩子。听完温老师讲他们家孩子1岁多就会自己擦屁股的事以后,我也了解到自己也有一些限制性的信念,认为孩子手短够不着。


这些都表明孩子应该尽快学会独立,离开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刑月老师的话让我了解到,送出来未必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妈妈没有准备好。而妈妈没有准备好的原因不是她不懂道理,而是我没有给到她足够的安全感。没有把她的情感理顺,即便送出来了,她也会陷入纠结当中,会对孩子有亏欠的心理,产生更多的拉扯。


因此,问题的根源还在我这里。我应该更多地表达对妻子的感恩和关爱,当妈妈有了安全感,才会对儿子放手。


学员楼赵彦:

 一、每次都给正确的态度和反应,孩子会知道该说什么做什么。

 今天,第一次享受孩子的喂饭。4岁半的孩子,我认为他很小,怕他够不到我的嘴巴,怕他把饭洒在外面,所以在享用他喂来的饭时,我会下意识地微微放低身体,把头靠近碗边。当他一勺接一勺的往我嘴里塞饭菜时,我会加快我的速度把饭咽下去,有时候甚至在还没有咽下去是就接受他塞到我嘴边的食物。我在做什么?我在迎合他!我迎合他的结果是什么?是让他感知不到自己行为的对错,永远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的感受。


 细思极恐,该如何做才是正确,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孩子当成一个正常人去对待,发生的每一件事,都给出正确的态度和反应,孩子才会知道在各种场合该说什么做什么。


二、只要你给出空间,他就可以长得很好。
 今天的喂饭也是教育成果的展示,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们大部分人在育儿过程中或多或少踩了很多坑。内疚有用吗?否定有用吗?招别人同情有用吗?统统无用。过去的事情不是未来的结局,未来的结局掌握在每一个当下。而孩子有自我调整的能力,我们放手就好。今天晚上我做了一件事,让自己成为一个放手妈妈。临睡前,我告诉4岁半的孩子,你自己去卫生间把自己洗干净再出来,没一会儿就听到里面哗哗哗的水声,我也没进去管他,想着玩水就玩水吧!在我概念中,他自己刷好牙,洗好脸出来就很好了。因为在宾馆里没有洗脚洗屁股的盆,昨天还是我抱着他到水池里面去洗的,然后再帮忙擦干。20分钟过去了他还没有出来,我进去一看,他把自己脱了个精光,自己爬到水池里面在给自己洗屁股和脚。我恍然大悟,真的只要我给出空间,他就可以长得很好。


学员吴庆芸:

今天中午是孩子给家长喂饭,观察者负责观察,晚上,耿老师点评。很奇怪的是,家长被捂着眼,所以家长凭感觉对孩子的评价,其实多数不客观,是由家长的心或者脑子的程序决定的。观察者看到的也未必全部对,是要通过对比才能看到孩子间的差距。我观察的是一个大孩子,喂饭没问题,一切正常,但是看了刘定接女儿给妈妈喂饭后,感觉人家对妈妈很体贴,喂饭很在方式做事的状态,需要怎样做会变换方法,刮刮碗立起勺子等,感觉她的感觉,心,爱,事,是在一起的,当下的状态浑然一体。对比出我观察的大孩子的一般,状态是散的。


喂饭讲解:
1完全在为孩子辩护,认为孩子有缺点就代表孩子全部不好,认为孩子不好就是自己不好。
2不想喂,不看妈妈,漏出一点饭,就不想干了。没有一点点服务别人的心。
3和孩子有距离,问一下是不是真在乎孩子。爱儿子认为不爱,是因为太爱自己,爱自己的名声,面子。
4小黄瓜爸爸对他有要求,他需要学会感受别人,掌握喂饭的分寸节奏。妈妈是怎样喂都可以,都接纳,没有态度。学堂老师要对学生有要求,有态度,学生就知道老师的要求是什么。
5对孩子有些挑剔,有些严格,没吃到豆腐的原因是你头脑中的豆腐是那样的入口方式,活在她的标准里,头脑中。


生活处处是教育,就看你会不会用。想会用,首先要会观察,感受,感恩今天的课程。


学员韩婷:
今日收获:

1,通过喂饭环节我的初衷是看儿子有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确实她不具备这个能力,有困难不知道怎么办,退缩,不去想办法解决。通过老师点评让我认识到儿子没有服务意识,一直以为自己挺放手的,实在包办太多,照顾太细让他沒有意识帮助别人。也倒至他沒有意识主动解决问题在需要他做事的时候或遇到变化时,速手无策,不知道怎么办,这在之前的生活中无意识,认知不到位,一味让步妥协。而无觉察,太可怕了,不做调整训练,几年后一个无能的孩子将被我塑造出来。


2,杨超越的案例分析让我们学会如何做一个受人喜欢的人,做一个让人喜欢的人比任何能力都重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有意识的塑造。首先你要有感受力,只有感受才可以感受别人的心。讲话要有逻辑,白话大道理配场景配价值配感感受将是完美的说话方式,将成为别人喜欢的人。感受力配说话逻辑将成为说话高手。


3,今天有个很深的觉察太在乎孩子的一举一动,以每一件事,似在关心孩子,实际是太在乎自己,自己不能接纳自己有这样的孩子,关注点放在自己的感受上,以及在乎别人的看法。不断说这件事情就是一个证明。


4,家长(老师)对孩子做事,有态度,有原则,有要求,孩子才能成为你想要的孩子,想要什么样的孩子,就要在做事过程中,运动过程中,人际关系互动过程中,一切我能发现的过程中去训练孩子,不找借口,一切借口都是不负责任的。都在迫害孩子成长,这可能就是以爱的名义在培养一个无能的人。


学员王秀兰:
今天中午的亲子游戏:孩子喂饭给父母吃

一听到这个亲子游戏,我头脑的第一反应是:哎呀,我的外套肯定要被弄脏了,只带了一件外套来,那可怎么办?脱了外套吧,又感觉冷,不脱吧,又怕弄脏了。就这么一直纠缠着这事。过了一会儿,女儿来到了餐厅,她准备去打饭菜自己去吃饭了,我说:“今天中午,你需要先喂饭给我吃饱,然后你再吃饭哦”。她不听,径直去打饭菜了,当时静怡老师在场,制止了她,要求她先喂父母,她站在那里,很难过要哭的样子,于是,我叫她过来,她很不情愿的走到我身边,说:先喂妈妈吧。她摇头不同意,说:“我要吃饭”。我说:你看,这个哥哥在喂叔叔吃饭哦,那个小弟弟也在喂妈妈吃饭呢”!这时,女儿由哭相转为笑相了,也想喂我了,我戴上眼罩,静静地等着。一开始都是喂的菜,掉地上好几次,当时,我心想:“千万别把地上的饭菜捡起来给我吃呀”。结果是她捡起来自己吃了。她一边喂我,自己也一边吃,观察者提醒了几次,她还是有时自己吃几口。她耐心的把一碗饭喂完了后,自己吃饭去了。


喂饭后思考:一,整个过程,我没有担心会弄脏衣服,结果呢,衣服上也没有什么脏的。这说明自己会给孩子预设各种困难,这也让我回想自己与孩子相处的经历,确实是有这种思维模式,运动上,做事上会设限,认为孩子还小,做不到!既然对孩子有设限模式,也说明肯定对自己本来就是一直存在了这种自我设限模式。以后细细觉察自己,当觉知设限模式出来后,要提醒自己:亲爱的!去行动,别呆在这儿胡思乱想了!


学员如一:

今天中午的亲子互动课程是:孩子给父母喂饭。

因为早上去医院做检查,赶回学习营餐厅时孩子们已经开始这个活动了,一进门就看到就儿子一个人在等着我的到来,儿子看到我赶来了脸上有一丝心安的笑容,说了声:“妈妈,我喂你吃饭吧”。还没来得及问规则就赶紧找个位置坐下,儿子就赶紧拿碗帮我盛饭、夾菜,拿了勺子就开始给我喂饭了。


当时因为暂时没有蒙眼袋,我只能自己闭眼睛让他喂,虽然没详细听规则,但我想一定是让父母无为地去感受孩子喂饭的整个过程,从中观察孩子的表现背后的心理反应以及被孩子喂饭的父母所表出来的心理信念。于是我千乖乖闭眼,享这个被儿子照顾的幸福时光。


因为平时在家他也常常会给我们家里人做这些事情,比如:给我们泡茶,倒热水给我们泡脚,拿毯子给我们盖一盖……等等,所以我一点不担心他不愿意给我喂饭,但是会好奇在这么多人面前他会怎么做,于是刚开始喂的那两口我还偷眯了下眼睛看他表现,看见他挺从容淡定的样子,我就完全闭眼安心享受了。


前面几口喂得太满所以漏了一些出来,他也没太注意到,因为没太了解规则我用手自己把漏饭从衣服上扫了两次,旁观者说明了规则后我就完全任儿子摆弄了,那一刻开始儿子就开始调整了自己,勺子不再弄太满,每次半勺,还一口饭一口菜,有漏饭帮我拿掉,或者用碗来接住,感觉越来越有经验了,而且还会发出引导我张嘴“啊~”的声音。


我正在欣慰和享受的时候,我也故意把每口饭吃得慢些,想考验下他的耐心,果不其然,他就会在等待时跑神了,我嘴巴张开等了他几次,他没反应我只能用脚碰他一下提醒他,不过还好,之后就聚焦多了,每一口都等我吃完再喂,节奏把握越来越好了,正当我又一次享受在儿子还算“儒子可教也”的欣慰中时,听见他说:妈妈,你能不能吃快一点,你能不能吃快点,你吃完了我才能吃,我肚子太饿了”。可能是看见大部分同学都喂完了,现场开始乱了起来,而且我来得最晚喂得就比较晚,他有些着急了,于是我下意识的加快了速度,但赶着吃了几口后我意识到在这个时候更要让他“延迟满足”,于是我又开始放慢了速度,他着急地加速但见我不配合,于是放弃了加速的想法,又回到之前的节奏中,直到喂完,结束后放下碗还帮我轻轻的拿下了蒙眼袋说:妈妈,我喂完了,似乎在等待我的开口,我满意的对他说:做的很棒,谢谢你!快去吃饭吧!


看着儿子开心的吃饭去了的背影,我感感觉这次亲子营对他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离开家庭生活融入集体生活的一个时机,也感受到了儿子从第一天到今天第四天的心理变化和成长,我和儿子都在朝着各自成长的方向在努力和靠近。


感谢这次虎爸虎妈亲子训练营,祝福儿子在半个月后的蜕变,也祝福自己“建立规则,守住堤坝”温柔坚定的执行力!


他会静静的等我把每一口饭吃完再喂下一口,每一口饭菜孩子都有做精心的挑选,吃到嘴里有一种特殊的味道让我的眼泪止不住的流下来;感受到的是孩子不是我平时看到的那个他,他的这些闪光点为什么都被我的愚蠢给蒙住了,用自己的愚蠢去塑造孩子,让孩子平时和我的交流是很无语的,偶尔会透露出委屈;用自己的愚蠢蒙骗自己,让自己活在焦虑中。这些都是自己太有为出来的假象,孩子的细心、耐心、爱心、用心都是一个孩子非常好的品质,作为妈妈应该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强化它。回到自己身上就是我应该做一个无为的妈妈、不断提升自己智慧的妈妈,用自己的生命之光去点燃一个生命!




观察者日记

         

学员欧阳小燕:

第一次有幸观察孩子给父母喂饭,我们桌分别有2岁、5岁、16岁孩子给父母喂饭,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喂饭方。


2岁孩子喂饭总是喂不到大人嘴里,他好不容易舀了一大勺,等送到大人嘴旁时,勺子翻了,喂到嘴里的只剩一个空勺子,因为孩子年龄小,勺子放到嘴里时都是翻过来的,可能给大人造成了不好的感受,但大人丝毫没有表现出不快的表情,孩子的爱把大人的心融化了。2岁孩子很天真,很多次没有把饭喂到大人嘴里,中间会间插着喂自己几口饭,逗得我们全桌的人哈哈大笑。


5岁孩子喂饭,一上来就接二连三地喂饭,大人嘴里没吃完,它又接着喂第二口,这个年龄的孩子感受力还不是那么准,因为他不能精准地感知大人是否吃完,大人担心孩子等太久,没来得及嚼,就吞下去了,大人总是替孩子着想,但背后是孩子得不到成长,因为你总是张口接饭,带给孩子一个错觉,孩子就想当然地认为妈妈吃得这么快。正确地姿势是你按自己的节奏,淡定的嚼完一口再去接下一口,你这样孩子也会跟着你的节奏来,也就意味着你用你的行动实实在在教会了孩子怎么喂饭,提高了孩子的做事能力。


16岁孩子喂饭,动作很娴熟,很贴心,每次都是等大人嚼完,嘴巴没动了,才接着喂下一口,特别有耐心,孩子实际远远优秀我们大人眼中的样子,当时被喂的大人特别感动,说颠覆了她之前的认知,并且这个16岁的孩子喂完妈妈,又继续喂弟弟没喂完的伯伯,为孩子的耐心和经营者意识点赞。


三个孩子喂完饭共同的特征特别开心喜悦,服务他人后的那种成就感写在他们的脸上,感染了周围的观察者,全桌人都很喜悦。


学员邢月:

一、今天中午是一个亲子体验课,孩子给父母喂饭。做为一名观察者,可以看到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互动,基本是呈现出了家庭的互动模式。


二、在喂饭过程中孩子的呈现出来的问题

当孩子喂妈妈饭的时候,不去关注妈妈,喂饭时会刮到妈妈的嘴,他也没能感受和觉知,耿老师点评说是这个孩子没感受这个妈妈,那为什么孩子会无法感受妈妈呢?是因为这个孩子根本不想喂妈妈吃饭。如果一个孩子连去喂妈妈的心都没有,也就证明了,这个孩子没有服务他人的心。


这种孩子家长如何培养出来的?


什么样的人不愿意服务于别人?一定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一个一直被服务的人,他是学不会去服务别人的。


这样看来,是父母把孩子教成这样子的,如果没有耿老师的解读,大家还是看不到背后的这个原因。


小黄瓜在喂爸妈吃饭的时候都是又快,又多的。妈妈对小黄瓜是全然的接纳,随着孩子喂饭的速度来吃。而小黄瓜在喂爸爸吃饭的时候,爸爸因为他喂的太快,拒绝张口,后来小黄瓜就有点生气了。当时我在观察的时候更多的是关注到小黄瓜给妈妈喂饭和给爸爸喂饭的态度不一样了,但是耿老师解读时,说到那只是小黄瓜活在当下。


而真正要注意的是,妈妈对小黄瓜喂饭的态度是全然的接受,而爸爸的态度则是对于这个不接受的,爸爸喂多了就不吃了,抗议。


耿老师问我们,对于孩子成长来说,是爸爸和妈妈的方式哪个更好?


爸爸的态度其实就是在训练儿子的觉察力,去观察别人,觉察力是训练出来的。


并且目前小黄瓜呈现出来的状态是无知无畏,不知深浅的。如果做为父母没有态度,孩子就会没有底线。就像老师要有态度,如果没有态度。学生就不知道你要什么。学生不敢和耿老师说废话的。因为耿老师在帮助孩子时,每次都给到他正确的态度和反应。


学员李玉琳:

1,想要孩子爱父母,就让他们服务父母。

2岁宝宝喂爸爸,喂的过程中,孩子在竟然也会像大人一样,把勺子放到爸爸嘴边说:“啊。”就是让你长大嘴巴的意思。一开始勺子是倒的,饭都没到爸爸嘴里,大人在旁边指导说:“转过来。”后来动作上勺子越来越正,说明孩子也听的懂是什么问题,感受到,我们大人都以为孩子无能,还小,不行,所以要去帮他们,其实是大人们太自大了,我们把别人当笨蛋,自己就也是笨蛋,还要去服务笨蛋,真是蠢蛋了。最后,爸爸已经吃完了饭,小宝还会去把自己的饭分享给爸爸,去拿碗给爸爸,沉浸在为他人服务的喜悦中。


15岁的大宝喂爸爸,想不到,是那么的仔细,耐心,等你一口饭,下咽后,再来一口,每一口菜是他选择不一样的,为爸爸擦嘴,轻轻的,是这样温柔。打破以往我们对15岁这阶段孩子的认知,以为他们不耐烦,急躁。感受到,家长要好好去看见孩子,对孩子要全然的信任,不要自以为是,放手,孩子才能绽放。


让孩子多做家务,服务家人的过程中,产生成就感,有价值感,最后能够成为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受欢迎的人。


2,自尊尊人
现在好好锻炼身体,不要老了以后,让别人来服务我,自己无能的样子,不是自己想要的。孩子喂饭的过程中,如果所吃食物不是自己想要的,当我们不能说,不能看的时候,真的好痛苦。倒过来再思考,我们从小把孩子培养成无能的人,怎么对的起良心呢?到时候被孩子厌恶,就是活该。




爸爸妈妈感言

一,孩子是我吗?

妈妈的感受:做到全然地接纳孩子。虽然儿子平日非常调皮,但今天却能全身心地投入喂妈妈吃饭。
解析:不给自己和孩子设限;孩子不代表自己,要走出共生模式,有觉知地与孩子互动。


二,一切皆有可能!
爸爸的感受:惊叹1岁半的孩子喂饭,竟然和最大的孩子不差上下!刚开始不放心,眯着眼睛,后来感觉没太大问题,就闭起眼睛,享受被小宝宝照顾的温馨时刻。


三,闭上眼,我竟然是这样被照顾的!
观察者:孩子是侧着脸喂饭的,过程中没有去感受妈妈,中途说“我不想喂了”。
解析:孩子说“我不想喂了”,说明他内心根本就不想做这件事。没有服务他人的意识,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从小到现在一直被别人照顾着。


四,我着急吃饭呢?!
观察者:喂饭时距离妈妈很远。先喂完菜,再喂白米饭。大口喂,孩子急着喂完自己吃饭。
解析:假装在喂饭;与孩子缺乏链接。


五,一人喂四人
观察者:仅2岁半的“小黄瓜”今天创造了一个“奇迹”:一人喂了四个大人吃饭!喂妈妈一一用心,温柔。

喂爸爸一一报复?抗议不接,硬塞。喂文清老师一一有点温柔;喂宋老师一一速度慢。但已经有些不耐烦了!


解析:1,小孩是活在当下的;2,妈妈没有要求,一味包容。对孩子没有界限、没有分寸,孩子就学会了没有界限和分寸。就无知无畏,不知深浅,所以妈妈要有态度,有规则。爸爸对孩子有要求,有态度,有界限。要看着大人嚼完再喂,孩子是这样被训练出来的!



六,我怎么没有吃到豆腐?
妈妈的感受:孩子猛喂了一口,一下子被卡住了喉咙!!!后来,妈妈在孩子吃饭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
解析:活在自己的头脑和标准里,没有真正活在当下,所以吃不到豆腐!这样的人一切都是按头脑中的程序去做,要做一个会用心的人。



结语

看似简单的喂饭实则是家庭教育成果的展现,孩子是否有服务他人的愿心,有没有感受他人的诚心,有没有感恩父母的爱心,有没有灵活调整不执著的无我之心,都如实地真实呈现在大家面前。所以,这值得引起每位爸爸妈妈的重视。


此时此刻,也许我们的孩子还不是那么完美。作为父母,我们可以放下期待,用今天的努力,来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明心学堂宣传组


往期文章链接:

当体制内教师遇见新教育: 亲子训练暨师资培训营里发生的故事

两大校区,七个班级,明心学堂全新启航!2020秋季招生公告

2020明心学堂四大主题夏令营招生公告

明心学堂,让生命绽放的地方 | 2020官方宣传片

新教育是我的大后台,我心何俱!|| 虎爸虎妈训练营第二期总结

虎爸虎妈训练营第二期故事选:我只是规则的执行者

虎爸虎妈训练营第二期故事选:看见自己的卡点——害怕冲突和不会讲道理

第一期虎爸虎妈训练营大总结|放下初心、发现真心、从心定义关系


愿加入我们一起学习与成长的朋友!欢迎先加入明心读书会群。

QQ群号:548188244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自立好少年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