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孩子不良习惯背后的深层原因和家长的修行方向


孩子不良习惯背后的深层

原因和家长的修行方向

SUMMER


今天上午大家听了山长的课,一定是非常的开心,甚至你想像着你的孩子,都会觉得他已经是天才了,即便他不是天才,你也会觉得他已经离天才不远了。那你回到家的时候,看到孩子会很开心。如果这个孩子的坏脾气一出来,你立刻就会觉得孩子很糟糕,这时候你的内心开始痛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你和孩子一样,从出生的时候,本身都含有天才的因子。为什么你不认为你是天才呢?如果你就是天才,你怎么会坐在这里呢?为什么会觉得天才和你们没有缘呢?

 

当然,这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文化所带来的原因,你看到孩子没有天才的表现,你之所以会痛苦,是因为你知道天才应该出现什么样子,天才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行动和思考,只是你没有做到而已。你没有做到,你想让孩子做到,所以,当孩子也做不到的时候,你心中最完美的、最想要的形象就垮塌了。你发现从孩子这里也找不到希望了,所以你才会感觉到痛苦。


我们的教育文化从孩子刚出生就开始了,给了他很多的价值观和概念,以及他应该怎么做,他应该学的知识体系,从你那里获得的经验体系,这些都是一个一个的壳,把孩子和你给包住了,其实也把天才的因子给压抑住了,就好像一个蜗牛在爬行一样,他看不到蓝天,他也不知道有天空的存在。如果我们真想让孩子成为真正的天才,首先,我们为人父母的要换一种思维、换一种视角来看问题,因为现在就算知道了孩子是天才,你也是天才,但是行到实处的时候,你没有办法把握,孩子一出现问题,你会焦虑,你会感到不安。

 

孩子的习惯问题可以改变


所以接下来,我们重点谈一下孩子的问题。小孩子的问题一般是什么呢?没有自信,紧张,焦虑,怕被别人说,以及强迫性的一些行为,比如说咬手、咬衣服,抠手,抖腿的,到了青春期的孩子呢,还有可能会出现自残,甚至嗑药,游戏,同性恋等这样的现象。这些问题,家长发现了之后往往就是一筹莫展,大家惯用的方法就是责怪他,说他:“不应该这样做”,或者呵斥他、惩罚他、辱骂他、再或者就是不理睬,任其自生自灭,这样的做法,往往会让孩子和家长都很痛苦,弄的精疲力竭,却效果也不大。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你只在表面上下功夫了,并没有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如果想要孩子的坏习惯获得突破,我们就必须要理解问题的根本,这样才能找到方向,找对方向来对治他。

 

实际上改变一个孩子的坏习惯是不难的,有时候原因找对了,很快就可以做到。有很多年的坏毛病,你原因找到了之后,病马上就会好了,我能这样说是因为我有这样的经验。


最近我在清迈,虽然很远,但通过网络的方式,为学堂的一些学生们解决困扰他们的问题,包括他们的身体问题以及坏习惯的问题,重点是对他们的坏习惯做调整。比如有的学生喜欢讲废话,调整后过了几天了,我再问他:“你平常还想讲废话吗?”这个同学回答非常有趣,非常可爱,他说:“老师,我不想张嘴!” (笑)


也有的同学抠手指,咬衣服,做完调整之后,带班老师过几天给我回馈信息,说有的学生已经完全好了,这种抠手指、咬手指的现象没有了;还有那么几个学生,次数减少了很多,但偶尔还有这样的现象,但是当他想要去动手的时候,他会很快的把手拿开,他已经觉知到了这样的问题。


还有不自觉抖腿的学生,他们也不再抖腿了,这个习惯自动没有了,还有一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他觉得什么都无所谓,赢或者输好像都跟他没有关系,家长对于这样的孩子很着急啊,他好像得了“无兴趣症”一样,什么事都没有办法撼动他前进,很明显缺乏力度,这样的小孩调整完了之后,他就告诉我说:“老师,我有目标了,我心中想要赢! 我要去赢!”他这种冲动和力量出来了。


对于那些紧张的、焦虑的学生,在调整完之后,我请他给我做一个自我介绍,当时一个班有20来个人都坐在下面,老师们都在场,他就站起来,到学生面前,很大方的做自我介绍,还有镜头对着他,他说话时没有看到他紧张的现象,然后他告诉我说:老师,我现在很放松。

 

甚至还有一位同学,他紧张到口吃的程度,这个我就不了解了,但是调整完之后老师告诉我说:他的口吃现象没有了。那是两天之后老师告诉我的。


还有一位特别害怕被别人评判的少年,调整之后,为了测试效果怎么样,我当着大家这么多人的面,故意地用评判的语言去对他说,说你如何如何,比如说一些让他明显心里不舒服的话,结果我就问他你感觉怎么样,他告诉我说:老师,我已经不在意这些评判了。

 

我差不多两个小时之内调整了十几个孩子,结果都类似。你听我讲到这里,肯定想象不到,老师你究竟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能这么快的使这些固有的习惯瞬间就瓦解?接下来,我们就深入的探讨这一主题。

 

导致坏习惯产生的第一个原因

是人的防御机制


首先我想请大家放下心中对“坏习惯”的评判,来理解一下这种行为所存在的正面意义。因为当你看到“坏习惯”这三个字的时候,你脑子里面过的东西,无非就是我前面说的那些,你开始头疼,烦恼,那是因为你给它首先就设置了一个标签,这个标签就叫做“坏习惯”,所以我们要来了解它背后的正面意义。

 

我们的人生修行的旅程是一个合一的旅程。如果你只是用分裂的眼光去看它,那么你永远也无法了知真相。

 

首先我们要知道,人类为了生存,每个人都有一个自认为最好的保护自己的方式,而这样的行为–不被人们接受的“坏习惯”,正是人类用来防御自己的一部分。你也可以说这是他防御系统当中的材料,他自己认可的那部分。


举个例子来说,比如:你特别喜欢运动,如果你哪一天没有运动,你会感觉心里很难过,心像猫猫抓一样难受,觉得好像今天有个任务没有完成,在外面的人来看:啊!你真的很棒,这么精进,这么爱运动,我得好好向你学习!这样会让你感觉更有成就感,也强化了这种“要运动”的信念,那它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呢?

 

如果我们去仔细的推敲一下自己,原因就是因为你的内心对疾病有着非常深刻的恐惧,你害怕自己会生病,如果不运动锻炼身体的话,你担心自己会生病,这是你内心的恐惧造成的。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恐惧呢?


如果再往前去追究的话,你会发现,你身边有人常年的有病,他们的生活质量很差,你在心中说:我不想要这样的生活,我不想要像他们那样,过这种似乎是被饲养的日子。常年有病,没有生活能力,没有工作能力,那不就是被饲养吗?你痛恨这种状态,怎么办?这就会激发你去运动,所以说爱运动本身的原因就是你所采取的自我保护,它是防御机制里面的一块材料而已。

 

问题是为什么有很多人看到同样的现象,但是他们没有那种感觉(想要去运动),而你会在这上面有触动呢?这也是有原因的。我们追溯到最早期,往往和你的父母有很大的关系,比如你小的时候因为生病被父母抱怨了,父母说:这孩子怎么老生病呢?或者是很生气的看着你,好像你生病是一个天大的错误,那个时候开始,你的心中就有了一个“病是不好”的信念,它深入到了潜意识里。

 

在这里我稍微给大家科普一下什么叫潜意识?潜意识就是你想要回避的那部分,它刚开始在表面,但你不想去研究它,不想去理会它,这个时候它就会沉入到你的意识深处。如果你们对自然的一些现象有观察的话,你会发现:比如,一阵风吹来的时候,花瓣落到水面上,刚开始(水面上)很漂亮,到处都是花瓣,但第二天早上你再去看水面的时候,会发现花瓣沉到了水底,表面的水面非常平静,什么都看不到了, 花瓣就代表着你的一个信念,比如说我前面说的“生病是不好的”这个信念,你没有去好好的审视,对它做出一些行动(反应),它就会沉入到你的意识深处。


因为这样它会不断的被强化,花瓣落下去了,沉淀下去的花瓣越来越多、越来越多,一旦有一天再有一个花瓣落到上面,上面的飘在意识上的花瓣,就会和水下面的那些集中在一起的花瓣产生联系,就会激发出你的一种力量,要么是向外,比如说体育运动,向外这种力量发出去了,你通过它而释放,那是好事。但如果这种力量没有向外,而又转向了自己,那就变成了坏事,这就是一个人防御机制启动的完整的过程。

 

孩子的“坏习惯”背后的正面意义


运动这样的行为当然是很好的,它是向上的,让你的身体更加轻盈、敏捷。但是,我们学道家的人知道:所谓一动分阴阳,只要有阳,就一定有阴,所以同样的情况,原因也是一样的,但却会反向发展。


我们继续以运动为例来探讨,比如:有人看到身边的人身体很差,这个时候他同样的很害怕,大家都有这种经验,比如说隔壁的人死了,因为他担心会不会我也会这样,对吗?这是人类的共体性。你产生了恐惧之后,很显然很害怕自己也像他那样,是吗?也很担心自己会这样,同样处在焦虑之中,然后你觉得不开心,感到很压抑很痛苦,如果你是有力量的,你就可以转变自己的行为去突破。但如果你的内在没有力量呢?你就无法通过外部来解决这个的问题,就像淤泥和莲花的故事一样,莲花本身是从淤泥当中吸取养分的,但如果莲花没有力量,它无法吸取养分的时候,它就无法开出灿烂的花了,因此淤泥还是那个淤泥,但如何对待它这是一门学问,不是你想如何对待就能如何对待的,那里面有着很深层的原因。


比如这个人他因为看到了别人生病,他没有办法去解决,他只是在害怕和焦虑之中,甚至这件事情有可能跟之前的经历联系在一起,就好像沉到底下的花瓣一样,在这个时候假定没有一个好老师来引导他,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话,也没有家长来看到这个问题,任其发展,等到他痛到不能再痛的时候,要么他发出巨大的往向上迸发的力量,他改变了。要么他有可能通过自杀去逃离,就是这样!其实小孩子玩的网络游戏就是类似这种行为了,在现实生活中他实在没有办法找到他想找到的东西,他就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逃避。

 

因为这个原因而自杀的人,他并不知道自己这样是因为怕死的原因导致的结果,反而,他以为通过自杀可以解决问题。这是人类最矛盾的一个现象,我发现自杀的人反而是最怕死的人,但他却最终通过自杀来结束生命。


平常还没有到这么极端的时候,他怎么做呢?他通过最省劲的方式、最不需要力量的方式,来缓解这种焦虑。比如:他通过吃东西的方式让自己的神经系统重新回到平和,让自己从焦虑当中走出来。有时候不管大人还是小孩,过段时间他老想着吃零食,这本身就说明他已经开始焦虑了,最终的结果就是他对自己身体的掌控力越来越差,越来越胖,当然,病也会更多了,结局往往是更加没有力量。

 

这两类人早年的心理都是类似的。比如:你生病了,被父母抱怨,或者亲人的死,让你对这件事情生起了很大的恐惧。但防御机制的启动是更大的差异。如果用世人的观点来看,一种是积极的,一种是却完全是负面的。


积极带来的结果呢?当然是从痛苦中吸取养分,不断地超越,这大家都喜欢。这样的人,内心肯定是有力量的,而这种力量来自于哪里?和自己父母从小的教养也是有关系的。但负面的结果,却是让这坏习惯如影随形,伴随自己的人生。这样的人,他内在的力量一定是因为种种原因,在早期受到了压制。本来人一出生就是带着力量而来的,但是因为后天的原因让他遭受到了压抑,因此他觉得没有力量。这就是人的防御机制里面的材料。小孩子的各种动作,它们就代表着这些材料。它就好像瘾头一样是可以上瘾的。不是只有喝酒抽烟、嗑药、吸毒这些会上瘾,不是的。这些动作本身就有成瘾性。所以说小孩们一旦发现这样是有效的,那就很难去除。家长就会着急,所以才会呵斥、惩罚、辱骂,想让孩子通过受苦的方式来改变。你并不知道当你这么做的时候,反而让他更加的紧张,加重了他的瘾头,让他在这种行为当中没有办法自拔。他用这种抠手的习惯来表达,抠手只是一种表现形式而已。


在西方心理学,也有一种改变的方式。比如:他们会为了解决一个孩子抠手指的问题,也就是为了改变大脑的神经链接,在他的手指上,绑一个有皮筋的自动弹跳装置,如果孩子的另外一只手去触碰这个手指的时候,装置就会启动,“啪”的一声狠狠地打向孩子的手指,孩子因为很疼,就不敢再去碰触,当他内心想要再去触碰的时候,又是“啪”的一下把他打得很痛。这样反复,就像条件反射一样。这种结果通过生理疼痛的不良反应,迫使孩子大脑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反应链接。经过长时间的训练,这种大脑新的链接形成了,孩子就不会再碰触手指了。


就像过去人类做的这些实验,比如:对一只狼,当一个进食的铃声响起的时候,如果狼跳起来想要去吃食物,就会被狠狠地打。次数多了之后,铃声只要一响,它就在那里不敢动了,它就会很恐惧。这是一样的道理。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让孩子改变行为,效果当然是有效的,但它的过程很长,而且也让孩子感到痛苦,代价实在是有点高。

 

导致坏习惯产生的第二个原因,

是心理层面的补偿要求


我们要理解的第二个导致坏习惯产生的原因,是心理层面的补偿要求。其实孩子的坏习惯是一种补偿的心理诉求。什么叫心理补偿?很简单,大家想想看,如果今天你对孩子有了呵斥,你可能会觉得难过,有时候晚上也睡不着。到了第二天,往往你会给孩子做顿好吃的,或者给他买一些什么东西来补偿你内在的这种感觉。刚开始都是孩子的事,可能说了不当的话,当然也可能是朋友之间,你说了不当的话,你产生了一个内疚的心理。而在这种内疚之下,你就想到要去补偿。

 

其实,我们人的一生就是内疚补偿的一个过程。仔细想想看,你的人生机制是不是这样设定的。一件事情发生了,内疚、难受、责怪、补偿,再做另外的一种补偿,你从内疚和补偿当中,一串一串的串起来了,平衡了你的这个人生。

 

孩子为什么想要补偿?他一定是在某些方面受到了压抑。比如: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如果你仔细地观察他的话,你会发现,一般孩子在小的时候,有一个性能量的萌动期,这个时期一般发生在3—5岁。那这个时候,小孩子会对自己或者同伴的生殖器感到好奇,也会对异性的生殖器感到好奇。他甚至喜欢去摩擦它,并且好像很享受这样的动作带给自己的快感。


我们以一个女孩为例子,比如说这个时期的小女孩,她往往会对爸爸的身体感兴趣,而男孩,往往会对妈妈的身体感兴趣。比如:有个小女孩,她喜欢两腿放在爸爸的腿上去摩擦自己,这就是一个非常非常敏感的问题。如果家长没有引导好,就会出很大的差错。

 

比如:有的妈妈带着个小男孩去洗澡的时候,发现他有这个问题。开始突然发现孩子对妈妈的身体表示出了兴趣和好奇,她的第一反应一般是什么呢?因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对这些事非常的排斥,就会感觉到很尴尬,第一反应当然是大声地呵斥他,说:你怎么这么的不害羞啊!不可以这样如何如何,就来了。这个孩子最初萌动的性能量,就会被这一声大喝给喝回去,喝回去之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他无法将这种性能量投向外面的时候,他就必然会转向内在。这个能量,它如果存在的话,它是一定要有所作为的,那么就会出现抠手指这种现象。为什么一个孩子手指头都抠得已经鲜血淋漓了,他还是忍不住的要去抠呢?就是因为在这个时间段、年龄段的时候,他向外投射的性能量被压抑住了,他对外界感到了恐惧和失望。为了补偿这种需求,他就反过来从自己的身体上找,他在抠的过程,在两个手指碰撞的过程中,他感受到那份快感。

 

这样的孩子等到了青春期之后,性能量被激发了,抠手就已经没有办法满足他了,有的会通过自残、甚至手淫这样的行为来疏散这种能量。其实出现这种情况,在他3—5岁的时候,根子就已经埋下了。那么,这样的行为还会导致另外一个让家长非常恐惧的痛心的坏习惯,就是同性恋。同性恋的话,一般是不被主流社会所接受的。一旦一个家庭里面有了这样的情况出现,父母的感受就非常地痛苦、抓狂,好像天塌了一样,感觉这整个家都已经被毁掉了。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它和主流的价值观实在太不一样了。

 

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引起的?我们先以一个女同性恋为例。这个女孩,如果你去了解她的话,在小的时候,她的母亲一定处于缺席的状态。一般一个家庭里面如果母亲缺席的话,另外一个长辈或女性来代替这个母亲也是可以弥补的。但是,如果母亲没有被代替,她没有人可以代替,那么就会出问题。在她的生命当中,母亲是缺席的,她可能吃很少的母乳,或者可能根本就没有吃过母乳,母乳的缺乏,爱的缺失,让她在心里面有种非常强烈的对乳房的渴望。


这个渴望,在青春期的时候就会爆发出来。比如她为了找到这样的乳房,有可能会对同性的身体感兴趣,她有可能就会爱上一个女生。她做了这些行为,但她并不了解,她只是为了寻找母亲乳房的替代品而已。

 

如果这个时候她能觉知到,她身边有人给她点出了这一点说:“你不就是想找母亲的乳房吗?”问题马上就会解决,就不会往下发展。但是如果她觉知不到这一点,加上偶尔碰上有和女生在一起,身体摩擦,这个时候,她如果产生了一种快感,就会把原本仅仅是对母亲乳房的渴望,对母乳的需求饥渴,变成了对性的饥渴。久而久之,她就没有办法从这当中解脱。

 

对于一个男生来说,则是因为父亲的缺席导致的,这很简单。并不是说父亲天天陪伴着他,他就不缺席,不是这样的。而是父亲没有办法真正的和孩子进行一个亲密的互动,这就是父亲缺席的状态。

 

这种状态的孩子往往就开始焦虑,如果孩子出现了吃零食现象,父母就首先要想一想谁缺席了,这样的孩子青春期爆发了之后,他要么想要做父亲去保护儿子,要么自己就做儿子被父亲保护,所以说同性恋的行为,本质上就是一种极端的补偿行为,是孩子对父亲或者母亲极度地渴望,内心极端的心理需求,它本身就是母女和亲密关系的再现。

 

糟糕的是,如果一旦这样的事情出现在家庭里面,往往会祸延几代人,这是因为如果家里出现同性恋,那么所有家族的人都会排斥他,不认可他,他们没有办法从问题当中发现孩子内心这种求救的渴望,对他不断的排斥。家族里面是有集体良知的,根据集体良知,当家族里的人都开始骂他、不理他、把他排除在外的时候,即使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内在会有这样的内疚。

 

在这种集体的良知的作用之下,后代往往就会有一个人来代表前面这个人,以同样的行为来唤起你们的良知。这是整个家族能量的需求,所以,一旦家庭出现这种情况,就会一代一代的被强化被传递。

 

我们怎么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你今天听了这段讲解,你知道它的深层原因之后,你不会再对这样的事情感到排斥,你不会再把眼睛看向外面,说这是孩子的问题,你开始向内看、反思你的内在,我哪点做错了导致孩子出了这个问题,这个时候宽恕就会发生。宽恕发生了之后,这个家族就不会把孩子往外推。只要孩子没有被这种排斥的能量所排出去,也就说孩子如果被允许,这个家族里面的后人就不会再延续这样的梦魇。

 

所以,本质上孩子各种坏习惯的发生,其实根本上就是一个向外界求救的信号。他在说什么?他用各种方式在告诉你说,比如那位抠手指头的孩子,手指头都抠流血了,他在说什么呢?如果你正在骂他,你看他一个鲜血的手,你会想什么?“唉,他都这样了,我不要再骂他了。”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我触动你的怜悯心态。他在说:“不要再惩罚我了,不要再埋怨我了,我正在受苦,我知错了!”

 

孩子坏习惯的来源几乎都是父母


这段时间,我用排列的方式,对这些孩子的上述坏习惯进行调理,其结果的确是这个样子,让我发现了这个非常让人震惊的事实。因为他们坏习惯的来源几乎都是父母。比如没有自信、紧张、焦虑,这些坏习惯的来源有的是爸爸,有的是妈妈。唯一不同的是喜欢讲废话的孩子,清一色的全是妈妈。这个结果真的让我很震惊,原来讲废话跟妈妈有很大关系,妈妈往往是说教最多的,还说孩子废话多。所以,妈妈要面对的功课还不少哦!

 

那些信心不足、没有目标的孩子,排列出来的原因大多数是源于爸爸,为什么呢?并非是爸爸不让他有目标,而是孩子不管怎么做,他都是错的。孩子动手就打手,动脚就打脚,最后孩子只好不动了,他困在了动和不动之间。他当然没有信心去行动,没有信心去赢了。因为只要他一动,就意味着是错,意味着爸爸接下来的呵斥和惩罚。

 

有的孩子有抖腿习惯,这往往是对妈妈的焦虑妈妈喜欢不断地要求他:你还没有做到!他必须要通过抖腿的方式来放松,来转移他的注意力。说真的,是非常有爱的孩子才会做这样的选择呀!也有的叛逆的孩子,他不会这样选择,他把这种内疚和紧张不安,直接投向外面,直接跟妈妈对着干。比如那些青春期,有弑母的案件等。他就是把这种不满直接投向母亲,那么对双方都是伤害。而他如果把对妈妈的焦虑投向到内在,通过这样的方式放松自己的时候,反而妈妈安全了,他也安全了。所以说,孩子的坏习惯并非我们之前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必须要指责的东西。而且他通过这种习惯、这种动作,在向你求救,在告诉你:他已经受不了了!他必须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让自己重新获得安全感。

 

大概在两个星期之前,我们学堂有一个孩子,爸爸送到学校之后,孩子哭闹着,不愿意留在那里,非要和爸爸一起再回去,我们的老师,没有办法就找到我说:刘老师,你能不能帮着解决下这个问题?我说好的,我们就进行了远程视频。然后我就看到这个孩子的情况,我当时跟孩子说:你是一个非常有爱的孩子,告诉老师,你在牵挂家里的谁?这个孩子告诉我说:妈妈!一个孩子已经到了学校,却在牵挂她的妈妈,是什么原因呢?我说:噢,那我理解了。是妈妈舍不得你离开,是吗?妈妈想要你陪伴她。这个孩子在来的时候,他爸爸强制他留下来,他反抗的也很厉害。当这个调理做完之后,爸爸和孩子的关系马上转变过来了,两个人也不再互相的敌对了。


爸爸开始理解孩子,孩子开始理解爸爸,最终孩子留了下来继续学习,爸爸也从学堂回去了。如果这个孩子就这样被他爸爸直接带走了的话,那么就真的就是断了孩子的慧命,对吗?就是因为一个内心小小的牵挂,牵挂妈妈而导致他不愿意呆在这里学习。所以,我们想要孩子坏习惯解决,不是说我们呵斥他就够了。我们必须要理解他到底怎么了。

 

听到这里的时候呢,家长们肯定开始内疚了,开始难过了。哎,原来自己孩子的问题的根源在你这里呀!你现在想什么呢?你肯定又在想,我要怎么样去弥补他呢?怎样为自己犯下的过错去弥补他呢?如果你这样想的话就又错了。因为你想要弥补的,其实只是自己现在愧疚的心理。你的关注点在于这样做让我的心里更舒服一点,你并没有真正的尊重到孩子的需求。因此,这样的弥补不但无法救赎孩子,反而会把你自己赔进去。因为你不断地想要做些什么去弥补。然后,做的时候也许做错了,又开始内疚,又开始弥补,当然这是一条不归路。

 

怎样预防


你现在一定非常急切地想知道该怎样预防这样的事情发生呢?“老师,我的小孩子还很小,我该怎样预防,或者我的孩子没有这样的问题,我该怎么预防?”那接下来,我们就以这样的问题展开讨论。


孩子出生的时候,你怎样才能给他安全感,这个安全感并不是说,你说孩子你安全他就能安全的,是要做出来的。


在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他并没有感觉,他的觉知器官都还没有发达,他并不知道他已经出生了,他处于无明的状态,他感觉妈妈和他是一个整体。这个时候,他在子宫里是什么状态?他想吃就吃,想拉就拉,对吧?他可能不想吃,或者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觉得很舒服。那这个时候,你就要营造他在子宫当中的状态,妈妈要随时的伺候在旁边,乳房随叫随到。当孩子哭叫、饿了,马上给他乳房,如果这个月子做得很好的话,孩子的安全感就没有问题啦!


等再到第二个月的时候,孩子开始有一点点意识了,但他不会觉得和妈妈分开了,他还是没有独立意识,他会觉得妈妈就是他的。妈妈就是他的腿,妈妈就是他的脚,所以他想要妈妈干什么,妈妈就要干什么,他没有分离的意识。这个时候孩子需要什么,你就去做就行了。


当然第二个月他没有这种意识,但是6个月他会坐了,他开始指指点点的,要这样要那样,这个时候你就要学会,除了当他要什么你帮他跑腿,你要慢慢的尝试着开始让他的独立意识苏醒。


比如:半岁之后你就要考虑开始断奶了,七八个月、八九个月的时候,在这之前你就要做:比如用一个玩具,给孩子弄一个毛毛熊放在那里,或者把你的衣服放在孩子的旁边,孩子闻着那个衣服,他就觉得妈妈就在旁边。有了这些妈妈的味道或者玩具,然后你告诉孩子说:这个玩具陪你一会儿,我出去一下马上回来。你一定要守时啊,你出去一下就马上回来,孩子就会觉得妈妈没有离开,这个安全感就还在,慢慢的他就发现这种事情变成了常态,他知道你离开也没关系了。这时候你对孩子的自我意识塑造就能完成了,是慢慢的循序渐进性的塑造,不是一蹴而就的。

 

你在刚开始,比如你在第一个月,或者你前6个月,你都像第一个月伺候他那样,乳房随叫随到,你又是他的腿又是他的脚,突然到了第七个月,你听说:哦,这样不行的!然后你就断奶,妈妈突然消失了,这个时候孩子哭啊,安全感缺失就是这么来的,那你要怎么做呢?你当然可以断奶了,但你在这之前就要做好准备,一个安全感很足的孩子,他不可能会出现类似的习惯。

 

那当然了,到了3—5岁的时候,孩子的性能量开始萌动了,这个时候你知道这是孩子的正常生长过程,你不要去大惊小怪,你看着孩子的行为嫣然一笑,你可以跟他讨论:男生和女生的生殖器是不同的,把这种芥蒂感解除掉不就可以了吗?他的这种性能量就获得了非常完美的释放。她以后的择偶,青春期,各种刚才讲的这些很奇特的障碍现象,他是不会出现的。


我们要做的另外一点是:前面说到孩子的父母缺位,父母的缺失,除了你不在孩子身边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你在孩子身边,但是你根本就不看孩子,你活在自己的世界当中。


下面我举一个例子,我们来测试一下,看看你在哪种状态,就在昨天晚上的时候,我的小女儿小明慧跑过来找我,我正在厨房做晚饭,她跑过来,很神秘的跟我说,妈妈我发现了一个宇宙真相,我当时就把手上的工作停下来,看着她就问她是什么?她就说:就是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如果你想要别人爱你,你就要先去爱别人。这是小明慧告诉我的一句话,说这是宇宙的真相,我现在想问诸位,如果你的孩子这么跟你说,你会如何回答?你可以把你的答案写在留言板上。


你的回答,不外乎有三种,可以说是你的反应:第一种:嗯,是的,你说的很对,既然你知道了这个道理,后面你要怎么做呀?这是一种老师形式的引导,这样很好。后面你该怎么做,该怎么把你知道的真相用在你的生活上。


有的家长会说什么呢?“嗯,你说的对。”然后结束了,没有下文了。如果你这样回答呢,孩子就会感觉到你根本没有在听他/她说。为什么你说了一个“嗯,对”就结束了呢?其实你也没有真的听他说,你还在自己大脑的思维里没有出来。孩子一定是失望的,你看着吧。


第三种情况说:啊!孩子,你太了不起了,竟然已经了解到了宇宙的真相,真是天才耶!这样的家长就是鼓励型的家长,看到孩子什么都是好的。这也不错,至少你没有压抑他/她的天份。


另外一种家长会说:你在胡说什么呀?别乱说话,这样的家长,如果你是这样回答的,一看就知道你是没有办法和孩子正常交流的人,平常你可能很少去看向自己的孩子,你忙于自己的工作,忙于自己的事业,你根本就忽略了自己心灵的成长以及孩子心灵的成长。无论以上四种方式,你是怎么回答的,结果都是停滞不前。

 

第一种,孩子最大的收获是收到了你的肯定,知道了学以致用的道理,第二种回答,连肯定都没有,孩子会觉得很无趣,以后再有类似的灵感出来时,孩子不愿意跟你讲,这时候其实已经把孩子的天份压抑了。那你现在一定问我了,老师那你的回答是什么?下面我就告诉你我的回答。


我的应对方式是这样的,我先是很认真的听她讲,然后我看着她跟她说:你说的很对,这的确是宇宙真相。然后我说:我还想告诉你一个更大的真相,你想听吗?孩子这下就来劲了,马上状态就不一样了,我就看着她的眼睛跟她说:“你不是你的身体!”她听了之后先是愣了一下,立刻就明白我在说什么了,孩子的灵性是非常强的,然后一下子冲过来就抱住我,手环在我的脖子上,然后我告诉她说:“你比你的身体厉害很多倍,你比你的身体的能量大很多,你的身体会一直健康,因为你有掌控它的能力。”当我这样说的时候,孩子真是非常的开心。抱完之后,就是那样折腾一会,高高兴兴的说,我走啦!妈妈,再见,高高兴兴的走掉了。


这样的回答就把孩子带到更深更广的空间,孩子她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她知道她不是这个身体的时候,她不会把自己的着重点放在身体上,她知道她里面是比身体更厉害的部分,那她的潜力就会不断的被激发出来,这就是真正的看见和聆听。


如果你不知道该说什么,你就只看见和聆听就好了,因为只是看见和聆听已经是最有力的鼓励了。你即使不说一句话,你只是面带微笑看着他/她,这就叫关注。这时候,你跟她就是心连心的状态,就是在一起的。这就是我们家长要面对的功课。

 

再婚的能量影响


家长要学习的有很多,如果在座的各位家长有再婚的家庭,那么你可能非常的头大,你会发现,假定你带着你的亲生孩子到另外一个家庭,你会发现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感觉到无法尽你的意。我之前讲过再婚家庭的孩子,养父母不能与亲生父母比高低,这是一个很浅的层面,还有一个更深的层面,我们需要理解,这个深的层面就是:我们需要注意家族能量场的问题。


因为这个孩子你带他/她来到新的家族的时候,孩子背后涵盖的是他整个家族能量场。这整个家族的能量通过他来表达,不光是另外一方伴侣的能量,这个就厉害了,这股能量是很强的。你想想,孩子最喜欢的是什么,他最喜欢的是把你拉向亲生父亲或亲生母亲那边,对吗?


其实孩子的表现是由于对方家族的能量场,整个能量场像一个搅拌棒一样,搅拌你现在新的家庭,所以你会对你的孩子感到无能为力,总觉得自己也是修行人,但觉得自己怎么做都不对,看着这个孩子,就不太对劲,你会莫名其妙的生气,这时候你已经陷入到与这个能量的纠葛当中了。而孩子正是这股能量的代言人,他甚至会通过牺牲自己的方式来故意地气你,如果你不能理解,你是在与这股能量交战,而不是跟孩子交战的话,那么最终会以牺牲孩子和牺牲你为代价,结果当然是两败俱伤。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你不能从你过去的这个家族的能量中挣脱出来的话,即便你人在新的家庭里,你也没法感受到幸福。幸福是一种感受,是因为你根本就没有真的走入新的家庭,也没有办法真正融入新的家庭,所以你的心才安不下来。那边你已经无法回去,但是那边的能量又牵扯着你的心,使你安不下来。这是因为,在中国的传统里面你曾经是哪家的儿媳妇,这个家族是不允许你再逃离的。

 

过去,一个女人嫁给了一个家族,假定嫁的这个家族,或者嫁的时候发生了不幸,那个人已经死了,这个女人还是要被抬过去的,哪怕是在屋里放上骨灰盒,她都要跟那个骨灰呆在一起的。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中国这个古老的文化,导致了整个家族的能量都认为你还是他们家的媳妇,他们要把你抓回去,就是把你争回去。我这样说,大家可能觉得有点玄,其实也没有什么的,事实上就是这样。


现在你肯定要问了:老师,如果我的家庭是这种情况,我到底该怎么办?我告诉你该怎么办:首先你对这个孩子一定要做到完全的放手,你允许他活出他自己,这样你就清零了,你会发现你这个家族的能量场就清静了,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你在心里面要告诉自己,要很坚定的说,我是谁家的人,比如说你嫁给哪家就是哪家,比如过去的时候,有些女子经常会说:生是谁家人,死是谁家鬼。所以说,你就很坚定的对自己说,我是谁家的人,其他任何人家也把我抬不走,我是这个家族的人,你有了这个坚定的信念,才能与这个新家族的祖先能量进行真正的融合,这个时候你才真正的回到这个新家族能量的保护圈之内,那真的是谁也把你夺不走了。这时候你才能真的安心了,只有你的心安了,你才能清晰的看到孩子身上的问题,才能觉知到你家庭的先生/太太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所以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已经讲了这么多,大家现在理解了孩子的问题、坏习惯主要是怎么形成的了。那么接下来,我告诉大家该怎么做,就很简单了!

 

怎样解决问题


如果你的孩子因为你的原因出现这种情况,你就跟孩子和解就好了。但具体怎么和解你也不知道,待会冥想的时候我会一步一步的指导你,在冥想当中完成这个课题。

 

家长的修行方向


因为时间不多了,我简单的讲一点,我们家长修行的方向。首先修行我想讲两点,简单的讲一下。


第一点,我想给大家讲一下“于相而离相这个话题。


这句话是坛经里的话,很多人朗朗上口,但无法理解它什么意思,实际上,于相而离相的意思是:你不要被过去所发生的事情所染着。染着的意思就是你粘在过去发生的事情上,就像不粘锅一样的,你炒了一次菜不洗锅,锅上粘了东西,你再第二次炒菜,锅就越来越来越脏。如果第一次用了之后洗干净了,第二次用起来是不是就很好啊。这就是不被过去的事情所沾染,做一个不粘锅就好了。

 

就是虽然你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但是你离开它,不为它所控制。它是一定会存在的,因为你一直在不断经历着事件,这个事件就像海水一样,如果把你比做一个轮船,你在海里航行你需要水,如果过去的事件就是水,你一定需要这些水来托起你。船可以在水上航行,但是如果海水反过来浸到你的轮船里面,那么这个船不就翻掉了嘛!这叫你于相但又粘了相。你又粘上去了,把水反向倒进到你的轮船里。


如果你在水面上航行,但是我又离开了这个相,不让水进来,这叫于相而不着相,不让水进到我的船里,不让我的船漏水,不让我的船翻不就行了吗。所以我要时刻敲敲打打,看哪个地方有漏吗?如果有的话,我赶快想办法把它补起来。如果你真的能做到于相而离相,那你就一定要做到念念分明。

 

因为这个相,如果说它是你所做的事情,它已经结束了,但你还是抓住它不放,你脑子里还一再重复着这个故事,你还在那个故事当中,你难过,谁谁对不起你,谁谁做的很好。那么,你还在这个“相”当中的时候,其实你的水已经灌倒船舱里面了。


你在哪里工作?你在脑海里在念头里工作,对不对?当你沉浸在里面的时候,你无法为发生在你面前的事情服务了,所以有的人会发呆。


稍微补充一点点,我前面也调整过发呆的孩子,他说他就是在那里发呆,不知道为什么。发呆就是你看向了某个人,就是于相,发呆是为什么?就是你沉浸在这个故事当中,这个故事你连它的念头都没有了,它就是潜意识深处那个花瓣,你看不到它,但是你知道他的存在。后来这个发呆的孩子,最后看到的是爸爸。这个问题缓解之后,我就问他怎么样了?他告诉我说:老师,我很好,我已经不发呆了。说白了也就这么的简单。

 

如果你能做到于相而离相,你一定会做到念念分明。因为你已经获得了脱离你念头的这种能力。做到念念分明之后,你就可以继续往下走,而且当你能做到念念分明,你就会能改变你自身的习气。因为你的身体是随着你的念头而行动的。比如:你现在正在喝水,你心里面想到我要扛一个扫把去扫地,过了一会你就不想这个事情了,但是喝完水之后,你会不自主的走向扫把,拿了去扫地,对不对?这就是因为你前面的念头在指导着你身体的行动。

 

如果你能够做到念念分明,这个念头一起来你就知道了,你觉知到了。你知道你喝完水后,你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比如有学生等着你去工作,他找你,你就不会被扫把所吸引。那怎么样解开它的密码呢?很简单,非常非常简单的一个方法,那就是:如果你看到这个念头,你不要去和它对话,说我不去,那么这是分裂的,你和它是分裂的,不行。你该怎么办呢?我笑一笑。就像孩子对你说他发现了真理,你不说话对他莞尔一笑一样,你这一笑就代表着觉知,这个念头马上就失去了作用,它也不会被压抑到潜意识里面的,就相当于你看到水面这个花瓣,那一笑就相当于你把这个花瓣轻轻的捏起来,把它捞出来了,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个,我们要做的就是:试着去理解事件发生背后的正向意义。修行,不在庙里面,也不在深山老林里面,生活的本身就是一次修行。所以,我们怎么样在生活当中去修行,我们从让自己感到痛苦的事件中找到解脱的方法,就是一种修行。所以,我们要知道的是,既然你听了那么多,你已经理解了这世间所有的事情,看着是那么有问题的事情,但一定都有它的正面意义,它都有某种你想要获得的好处。


比如:你总是身体不好,生病,那它会带给你什么好处呢?你会获得周围身边人的关爱和同情,那你生病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关爱和同情,时间长了你忘记了,你以为生病就是你的本来面目,其实不是,疾病只是一种幻相而已。

 

再比如:一个很优秀的女子,她总是被没有什么生气(生命力)的男人吸引,那是为什么呢?即使这个男人有病,他的家族当中有病,她也愿意嫁给他,为这个家族服务,为什么?其实本质上是为了找到那种当救世主的感觉,这样做可以突出她自己的价值。她用嫁给他的方式来充当拯救者的形象,满足心里面那最深处被认可的需求。就算这样的方式让她痛不欲生,她也觉知不到,就像瘾头一样她为了那一时的成就一时的价值,输掉了整个人生。


如果没有人提醒,她就无法解脱,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如果她身边有善知识,让她明白了她原来就是想当救世主,她会觉得这太荒唐了,怎么自己能当什么救世主呢!莞尔一笑,就像我刚才说的,这场劫难就束缚不了她了,她就会有力量从中解脱,也有力量再找到和自己真心相许的伴侣。所以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去多问自己发生这件事情我能得到什么样的好处,当你看到这样的好处的时候,就不需要再用这样的方式来体验了。就像我调整那些孩子的时候为什么那么快呢?因为她看到自己这个坏习惯的原因找到了。


好,我们今天的演讲就到这里,我们等一会进入冥想环节。




明心学堂宣传组


往期文章链接:

2020明心学堂四大主题夏令营招生公告

天才是可以批量制造的—新教育12岁天才教育规划的解析(上)

天才是可以批量制造的—新教育12岁天才教育规划的解析(下)


愿加入我们一起学习与成长的朋友!欢迎先加入明心读书会群。

QQ群号:548188244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自立好少年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