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如何在饮食中成为经营者






下文是明心学堂老师,2020.3.24日在清一联盟读书会分享内容的文字稿。


01

第一部分


见生老师


再次和各位朋友在清一联盟直播平台相遇,我们感到非常荣幸。本期联盟分享的第一场,是我们明心学堂带来的经营者系列分享的第一场——人际关系的经营者(连接)。在那一次的分享当中我们曾经对经营者和消费者做过一个定义,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还有印象。我们先来复习一下。


经营者不允许别人来经营自己的人生,他会主动选择,提前筹划,让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上;而消费者相反,他是被动等待命运的安排,抱着等靠要的思想,等着别人来经营自己的人生,这就是消费者。


把这个定义套到饮食上来是什么呢,一个饮食的经营者,他绝不允许别人来决定自己吃什么吃多少,也不会让食物或者别人的饮食观念来控制自己,而是根据自己生命的需要和身体的需求来选择饮食。


而消费者,他不会去考虑身体的需求,吃什么吃多少都是受到环境的影响。


比如别人植入的某个观念,小孩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要补钙,补钙就要喝龙牡壮骨冲剂,中老年人要防止骨质疏松,也要补钙,所以全中国人都跑去补钙。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消费者的饮食选择。

 

当我们活在别人给的饮食的概念当中,不清楚自己的选择和需要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就被动地认为自己需要钙,然后变成一个常年的缺钙的人,需要通过吃补钙的药品来保持健康。


如果用古人的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就是: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翻译过来就是,经营者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选择食物,而消费者根据别人告诉他的需要来被动跟随,成为被食物所控制的人。


这方面更典型的例子就是,人类对于婴儿的喂养和食物选择。


婴儿其实是一个天生的饮食的经营者。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观察一下人生下来是怎么吃的。


婴儿刚刚生下来的头两三天,其实他不怎么吃,他在干嘛呢?睡觉!为什么什么都不吃还饿不坏呢?因为他不需要啊,为什么不需要呢?身体没有准备好啊什么时候准备好呢,睡够了,就准备好了,饿了,就醒了。醒了才吃,这个时候你只要喂一点水就够了,稍微补充一点,他就又去睡了。为什么喝水呢,因为母亲的初乳是很淡很淡的,像水一样,所以先喝点水就可以了。 

这其实是一个从古到今的事实。比如,《达生编》里说“但儿初生未曾吃乳.虽多饿一日.两日.亦饿不坏”,说明古人也看到了这个现实,并且写到书里去,让更多的人重视。

 

回到婴儿身上,两三天之后,他开始了,开始狂吃,吃什么,吃母乳,那么,这两三天,母亲有奶水吗?没有。为什么?因为分娩让妈妈消耗了很多的能量,她需要补充,怎么补?她也要睡觉,就算吃东西的话,也是吃流质的,补气的东西多一些。两三天之后,母乳出来了,你看,完美的配合,无言的配合,自然之道。


很多人总会问,2.3天了,孩子为什么不吃呢?正因为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所以,就会有人来满足你,回应你。我们来看一下现实世界中,发生在普通医院里的一幕:医生会以专家的身份告诉你:母乳出来之前,婴儿需要营养,因此你要给他吃奶粉,于是我们就把孩子强行弄醒,两三个小时来一次,给孩子喂奶粉。孩子哭也不行,把嘴巴塞住,强行喂。吃少了也不行,怕他睡得太短,多吃才能睡得长久,于是努力多喂。结果,孩子变得越来越睡不安稳,很容易醒,为什么?

 

因为在不对的时候吃不对的东西,让他心神不宁了。这且不说,我们看后面会发生什么。婴儿喝过配方奶之后,我们再想给他喂母乳,他不吃了。为什么呢?因为味道不一样了,婴儿奶粉对味觉的刺激更大,母乳更淡,所以,先喂的奶粉使得婴儿居然不适应最适合自己的天然母乳了。我们可以看到,天道对食物的选择,很容易就被后天的东西给毁掉了,不知不觉中,就被毁掉了。


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发挥人类理性的作用,不至于犯这样的错,我们有必要建立一些常识,从道法自然的角度来分析一下,生命和饮食之间的关系。


02

第二部分


见朴老师:


1、常识:生命的构造精气神

谢谢前面老师的分享,现在我来分享下究竟是什么样的原理和机制,构成了我们的生命。生命,说到底,就是由物质基础+能量基础+精神意识基础组成的。这个原理,既来自于中国传统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也和现代西方科学的研究结果一致。在中国的传统医学里,物质就是精,能量就是气,意识就是神。它们三者的关系是:物质为能量服务,能量为意识服务。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小婴儿在生下来之后不喝不吃,而是睡觉,因为他的身体还没有准备好把物质转换成能量,身体还没有这个能力,所以他就不需要做这个事情,那么他又需要补充能量,怎么办呢?就通过呼吸来补气,补大自然的气。

 

精、气、神三个层次,神是最高级的,也最重要。这三个层次是道家文化非常精深的部分,他们是一个整体,是不分家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给我们三个不同层次的修炼境界,也可以把它当成健康的三种层次去理解。我们多数人,现在是在第一个层次,炼精化气的层次,甚至还有很多人连这个层次都没有达到。怎么判断呢,就是生病。

 

所以我们今天的分享就围绕着不生病,也就是如何通过做一个饮食的经营者来保持健康进行的。我们就先从精这个主题开始。


精之所以被称为物质,是因为它的组成包括肌肉、骨骼、脂肪、骨髓、血液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精有两种,一种是内在的,自带的,就是我们的性能量,它藏在肾里面,肾藏精,这是黄帝内经的智慧,是人来到世界之后自带的东西,精用完了,耗尽了,生命就结束了。


如果只是这样的话,那么的生命就失去了主动性,完全被动了。因此,我们也被赋予了主动权,让我们也能从外部补充物质,然后在身体里面转化成能量,最后这个能量就用于来维护我们身体的日常所需。先天赋予的能量只是起到一个引发的作用。

这就是我们的消化系统,我们从外部摄取的物质就是食物,也就是我们从外在的补充的精。同样的从外面补充的精,也要转换成能量,才能最终为身体所用,因此我们的消化系统就负责完成这个任务。

总结一下这个部分,一、先天之精,当我们需要它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自动从肾提取后天之精。当我们需要他的时候,我们也会通过摄取食物的方式来完成,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谈的饮食和精的关系。二、不管是先天还是后天,精都要转化成能量,也就是我们道家所说的气。

既然如此,我们是否可以直接补充能量,直接补充气,而不用那么麻烦的去把精转换成气来实现呢?答案是可以,只不过这需要有比较高级的修行之人才能够实现,据说有很多修道之人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吃饭都是可以的。但我们是凡人,所以我们还得麻烦一点,用这种比较麻烦的方式来进行转化。

因此,作为一个对自己负责任的人,我们有必要搞清楚,如何保持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的平衡,让身体保持健康的状态呢?要知道,我们中国人可是在后天之精的摄取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中国人是拜吃教,民以食为天,是中国人人皆知的一句话。而当今世界我们人类的种种疾病都跟吃有关,我们治病的方式也同样跟吃有关。

因此接下来我们就搞清楚,我们是怎样吃出病来的?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居然会吃出病来?

2、我们是怎样吃出病来的?——吃多了。

根据中医的理论,我们生病是因为身体的平衡被打破了。那么,身体会不会给我们这样一个平衡的信号呢?其实是有的,大家也不陌生,她的名字叫胃气。一般人决定要吃东西,就是感受到这个胃气之后,认为肚子饿了,该吃东西了。

我们吃的是物质层面的精,叫做食物,但我们已经知道,食物最终都要转化成能量,对不对?举个例子,我们吃进去的是碳水化合物,他经过消化之后变成糖,身体通过把糖转化成能量,来支持身体的运作。这个过程说明,身体要有一股最初的的能量从肾里面提取,来参与后天的消化过程。但是这个先天之精来自于肾,是性能量,他要用来支持生命的存活,也要用来繁衍后代用,所以先天之精的分配是有限的,这一点大家从女人的月经会绝经,男人的精液会耗完都能看到实证。先天之精这么宝贵,当然也不可能全都用来供应我们消化食物。因此,身体需要保护自己,所以这个胃气的生发也是有次数,有规律的。

不过,要是我们以为有了胃气就是提醒我们要吃东西了,那我们就错了。胃气产生的真正原因,是为了清除身体的垃圾,这是身体的自循环系统要完成的一项工作,2016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发现,身体会发动血液中的吞噬细胞,也被称为血液的清道夫,吞噬细胞如何进行血液的清理呢?吃那些坏死的细胞。因为细胞本身有生老病死,所以这些细胞的尸体需要清理,吞噬细胞就是干这个工作的。

但凡事分阴阳,这个胃气,也有他的阴阳。刚才讲的是阴的一面,就是吞噬细胞进行的血液清理,我们普通情况下看不见不知道的一面。


在阳的层面,我们就都能知道了,那就是胃气产生让我们感觉饿了,需要从外面补充食物了。所以,胃气其实是身体内外进行新陈代谢的一个信号,是一个生发的信号,因此中医是非常重视胃气的强弱。


中医认为,如果一个人胃气弱,没有饥饿感,就代表他生病了;一个病人有了饥饿感,就代表他就要康复了。因为,他的身体的自我保护系统启动了,开始从阴阳两面去保护身体了。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是,阴在前,阳在后,所以吃只是胃气生发之后的一个副产品,并不是首要的目的。因为身体补气补充能量的方式其实很多,比如运动,睡觉,还有晒太阳等,都能起到补充能量的作用。对身体来说,精化气,最终是为了补气,因此,如果我们把吃当成最重要的东西,而忽略了补气的价值,就一定会出问题。


比如小孩,小孩吃多了就会积食,这是小孩的常见病,说明小孩这时候的消化系统还没有成熟,他的身体这时候的首要任务就是完成五脏六腑的发育,因此他实际上胃气是很弱的,胃气弱就更要少吃,吃也要吃好消化不费事的食物。因此小孩吃东西有一个次第,先喝水,再吃母乳,慢慢母乳变浓,再逐渐可以喝米汤,吃米糊等,伴随身体的发育,胃气在慢慢的增加。可见,这段时间的先天之气并不鼓励多吃。


那么,这个发育的优先级到什么时候结束呢,到他换第一颗牙齿。所以小孩在换第一颗牙齿之前,要少吃,要吃的简单吃得少,换了牙齿之后,基本的脏器发育变缓了一些,如果在这之前,你吃得又多又复杂,你的小孩身体就出状况。这就是身体给出的提醒。也就是说,你吃多了的话,身体是要发言表态的。古人也提醒我们,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但是重视的人是很少的。


我们再来看,身体的这种智慧和提醒对大人是不是也一样的呢?其实是一样的。成年人吃多了会得糖尿病,这应该是大家已经知道的结果了。我们解读一下这个过程。

 

当我们吃进去的食物被消化之后,它就会分解成糖,然后呢,这些糖进入我们的血液之后,身体就收到了信号,然后派出一个信使,这个信使的任务就是告诉细胞,提醒细胞接收这些糖带来的能量,这个信使就像一个快递员,他的名字叫做胰岛素,他的任务要送个信号给我们的细胞说,唉,细胞你要吸收这个糖份了。正常情况下,细胞是需要糖分来运转的。这是身体运作的正常过程。

 

当我们吃得越来越多,身体分泌的糖分也越来越多,胰岛素就不断的去提醒我们的细胞,说你要吸收你要吸收,可是细胞已经吃饱了,反复被胰岛素骚扰,就不干了,把胰岛素拉黑了,永远对胰岛素关上了门。细胞就开始消化原来存的糖,这些糖总有用完的时候啊,但是它又不能再接收到糖的信号,关上的门打不开了,结果细胞就把自己给饿死了。接着就是各种并发症,导致各个组织细胞因为缺乏营养坏死,最后整个身体崩溃。

 

所以我们发现,如果对身体的提醒不当回事的话,后果会很惨。而身体呢,我们发现,他是个天生的经营者,他表达自己的态度,这是自尊。像细胞关上了门。接着呢,你不听他的,他尊重你,他也尊重因果,你不珍惜他,就会失去他,因此这个世界,万事万物都逃不过这个因果法则。

 

3、吃少的好处:长寿

当然,因果不总是惩罚你,也会奖励你,比如长寿之人就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实证。比如在著名的长寿之乡巴马,那里的长寿老人都是一些饮食简单清淡的人。他们基本上是吃玉米,大米,红薯和红薯叶子,南瓜和南瓜藤等,他们最喜欢的菜叫“合渣菜”,即将黄豆磨成粉或浆状,配以简单素菜一锅煮。巴马百岁老人大多一日2餐,从不暴饮暴食。一天只吃两顿,一天只吃两顿,一天只吃两顿,这个要给大家强调一下,因为非常重要,也是我们后面要分享的一个案例。

 

我曾经去过巴马,据当地人介绍,长寿村火了之后,政府派人把老人们请到南宁去享受游玩,结果老人们去了两天就要回去,享受不了城市的繁华和饭菜,也就是说,他们很会聆听身体的语言和提醒的,完全不会被所谓城里人的奢侈生活所诱惑。

 


这一类食物,他的生长周期长,能量比较充足,因此吃进去之后补充能量也比较多。

 

4、怎样吃才不得病,还有助于身体健康

1)少吃:分量少,餐数少。


2)吃有正能量的食物:所有的肉都是负能量,临死的恐惧,生存的痛苦,都在肉里面。


3)根据身体的需要吃,学习中医的吃法。

请问,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应该吃哪里?可能您会问,果和实,有什么不一样呢?果是外面的果肉,实呢,是里面坚硬的种子,比如桃子核,苹果籽等,这是实。


我们以土豆为例。土豆是植物的什么部位?是根吗?不是,其实是茎。茎,对于一颗树来说,就是树干树枝。那么,土豆是不是最好的食物呢?白菜是百食之王,营养价值极高,那白菜是不是最好的食物呢?现在有很多减肥的人,为了瘦身,只吃蔬菜和水果,是不是正确的呢?


这些问题,都要回到生命的整体观-物质+能量+意识上来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我们吃食物,是为了获取精,精就是物质基础,精进入人体之后,经过运化,炼精化氣,氣为全身提供能量。进一步炼氣化神,从能量基础升级为意识基础。我们看到,精和氣,都是带米字的。米是什么?种子。一颗种子能够长成整颗植物,可见它蕴含了植物全部的精和氣,是植物的精华所在。既然如此,那就直接吃最精华的种子。也就是说,根茎叶花果实,我们只吃实,就把所有的都吃到了。“居其实而不居其华”,这就是中国人高明的智慧。


有一个例子,是河南的一位老人,电视台记者采访他时95岁,一辈子就吃小米饭+馍馍+白开水,没吃水果和蔬菜,后来日子好了,也不吃,不爱吃。至今每天走15里地!说话行动好像一个六七十岁的人,耳聪目明的。


追求极致、质朴到了极点,也是经营者的体现。


所以,黄帝内经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它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水果,肉类,蔬菜,都是辅助性的,可吃可不吃。吃五谷,就养好了我们的身体。


说到这里,也许你会犯嘀咕,西方科学不是说,光吃米饭馒头,营养不够吗?不是缺蛋白质和脂肪吗?


科学用显微镜看到的都对,物质是那么回事,米饭里,确实只有糖和淀粉,但是显微镜没看到的,才是决定我们健康的东西,这就是能量层面比物质层面更高级,更重要。


就好比,你把光盘的成分研究到底,也看不到光盘里的软件信息。显微镜就算能看到种子的分子原子,也看不到种子蕴含的生生不息的生机、能量。


也许有人还会问:只吃饭不吃肉,会不会没力气?

我们只要举个例子就证明不吃肉力气更大,就是少林寺的武僧,古代就只吃白米饭。在古代,蔬菜和水果是很难保证的,尤其没有运输条件下,冬天不可能有什么水果。但是少林寺武僧的肌肉筋骨發達、強健有力!


动物界也证明了这一点,大象吃肉不?大象的肌肉和力氣大不大?犀牛的肌肉和力氣大不大?单打独斗,牛和象的力气绝对大于虎狼。而且,大象很长寿,80岁。犀牛,50岁,牛40-30岁。但是,虎平均20岁。狮子平均15岁,豹平均10-20岁,狼平均10-15岁。

 

大家看过百人组手战,清一武道馆的学生只有十几岁就能够一人打100多人。而他们可都是吃素的。

 

因为运动能够直接促进能量的提升。我们这里说的能量是指身体的生机气机,是身体运化的能力。就是中医里说的气。物质就是中医说的精,物质精华的精。对我们的生命而言,能量基础是比物质基础更高级,更有决定性的东西。这又一次很好的证明了,气比精重要,就是能量比物质重要。

 

所以,只吃水果蔬菜,来减肥、美容、养颜,会让身体越来越差。因为,最重要的种子,他没有摄入。

 

而且纯粹生食,不做任何加热处理,会给身体带来寒凉。这也是要注意的。

 

其实,有一个标准,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什么食物是对身体有害的,什么食物对身体有益的。那就是:一个东西,连吃一个星期,别的什么都不吃,你还觉得不难受,觉得很舒服,说明这个东西最平和,偏性最小,最适合人体。比如,巧克力,肉,蔬菜,你连吃一星期不吃別的,你试试看?只吃巧克力会腻,只吃肉你会觉得很秽臭,只吃蔬菜水果你会觉得发冷,最后你会发现连豆腐也不是能当主食吃的。所以,如果你不相信任何专家的话,还可以选择相信你的身体。

 

耿老师曾经连续21天只吃热白米饭,不吃一口菜。发现什么叫食之有味,身体特别精力充沛。

 

所以,种子,只吃种子,就是最符合自然天道的饮食。

 

听到这里,您可能会提出一个疑问,如果身体不需要那么多的食物,为什么我们总是会觉得饿呢?


03


第三部分


佛家有一句话叫做“寻方乞食,食以疗饥”,就是认为饿是一种病,需要用食物来治。


1、让我们再回到小婴儿,来看看我们是怎么得这个“饿病”的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在美国强生公司工作,他们公司的产品中就包括有强生婴儿奶粉。他曾经告诉我说,他们公司在开会的时候上面就跟他们讲,让他们去打通各个妇产科的门路,去攻关说服妇产科主任,把强生婴儿奶粉用赠送的方式,送给所有的妈妈们。要求所有的护士在孩子出生之后,就给他喂强生的婴儿奶粉。在会上,老板就告诉他这是为了培养新生儿的习惯,形成对强生奶粉的依赖。我这个朋友跟我说这一段话的时候很难过,后来他个人就因为这个原因,没有继续在那家公司工作。


但他的经历也给我们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在我们今天很多习惯的背后,是有人在刻意培养的,即便是一个刚刚出生的小婴儿,他们也不放过,而这样的相关理念是由我们信任的专家传递给我们的,而且这些所谓的专家背后是利益集团在背后主导。可是你如果不懂这一套,你会认可这些东西,认为这是现实社会运行的一个基本法则,我们把这样的社会称之为文明社会。


让我们来看看在这样一个文明社会中,会有哪些饮食观念被利益集团所利用?


2、食物与观念的联系


1)食物代表妈妈的爱

我们先来看一则广告——妈妈的味道,妈妈的爱。



看完这则广告,大家有没有被感动?因为我们对这个广告很认可,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已经深深地把吃和妈妈的爱挂上了钩。


这几乎是中国妈妈们表达爱的唯一方式:孩子小的时候,妈妈整天操心的就是怎么给孩子做好吃的,让孩子多吃点。就算我们长大了,每次回到家,妈妈也会用做儿时的饭菜给我们吃,来表达她的爱意和开心,当我们幸福的把饭菜吃下去,妈妈也无比满足,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

 

在这一来二去之中,亲子关系和食物,建立了一个特殊的链接,这个链接在我们的大脑中是这样的,亲子关系是美好的,所以食物也是美好的。任何东西,只要和美好的情感体验链接上,就会被我们下意识的追求,这是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所决定的,也是人性的基本特点。

 

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可以做好教育,也可以做好生意,很多商家发现了这个秘密,就利用它来控制我们。很多餐馆都会打出“妈妈的味道”“家乡的味道”“外婆的味道”等标语,吸引食客。

 

2)饮食是如何跟生活中美好的体验链接在一起的?

请问大家,我们除了把吃跟妈妈的爱放在一块儿以外,我们还把吃跟那些美好的体验连接在了一起?

 

吃与健康

吃与人际关系

吃与成功

吃与快乐幸福,团圆和睦

……

互动时家长的答案


看到大家的答案之后,我们有必要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这些广告打动我,为什么我们选择用吃来解决问题?我们通过分析这样一个观念来找到答案。

 

2)吃饭和面子



如果一个人同意跟你一起吃饭,代表他愿意跟你交往下去。如果他拒绝了,那就代表你没戏。因此我们第一次约会,或者一个生意的开始,都会从请人吃饭开始。不知道我讲到这个点的时候,大家是否认同这个信号所表达的意思?

 

现在我们来看,被人请吃饭代表了什么呢,代表了别人有求于你,代表了你有价值。你看,通过陪别人吃饭来证明自己有价值,是不是很简单?可是,如果我们真的了解到吃并不是我们身体的需要,吃了不该吃的东西,反而要消耗我们身体本来的能量,并且,如果吃多了,还会得病,你肯定就不会继续去吃了吧。

 

一个经营者会怎样做呢,如果他看到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想要获得的是价值感,他就去做比吃饭更让自己有价值的事情,而不是去吃这一顿饭了。因此,真正的经营者做事情是抓本质,并且只做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事情。

 

但是一个消费者会怎么做呢,他会把别人的邀请当作面子,他去参加饭局并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了证明自己面子大,享受这个过程,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去看,把这些时间和精力用来做一些更实际更有价值的事情,哪怕是看看书,甚至去睡觉,可能都要更有价值一些。

 

3)吃饭和成功



有一部纪录片名字叫亿万富翁的饕餮盛宴,在那部影片中,亿万富豪们会花5000英镑喝一小杯有一百五十年历史的葡萄酒。


在中国和日本以及台湾,有一种人体宴,就是把女人的身体当成饭桌,把食物摆放在上面去吃。很多自我感觉成功的人都会习惯性地用价钱贵的食物来标榜自己,比如天价茶叶、天价荔枝;用稀奇的食物,比如燕窝鲍鱼来显示“我值得、我高贵、我不同凡响”。在这里,吃成了显摆自己地位的标志,吃是对自己身份认同的需要。

 

这种行为的本质又是什么呢?我能吃到别人吃不到的东西,我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你看,只需要花一点钱,动动嘴就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是不是比运动突破,或者爬一个更高的山峰更加轻松呢?


但如果我们去挖掘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的话,就会发现,当一个人还需要用这些东西来证明和彰显自己的特别,证明自己的富有的时候,他的心理其实是匮乏的。而解决匮乏的方法,绝不是花钱,也不是吃东西所能满足的,恰恰相反,每次花完钱吃完东西之后,内心深处的匮乏感就会再次升起来。

 

这给我们提出问题,如果总是希望通过外在的东西来填补内心的空虚的话,基本上是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满足的,一定要找到更好的解决之道才行。否则,不论我们挣到多少钱,都只能买到虚假的满足感,不能买到内心真正的富足。

 

与此同时,这种匮乏感让我们如同草原上有缺陷的羊,更容易让我们成为被狼群捕捉的对象。商家就专门干这种事情。

 

海底捞就把这种让我们得到富足感的体验给做到了极致。在海底捞吃饭,你可以明显感受到一种被重视,自己很尊贵的感觉:他的服务员会细致入微地帮你做一切事情,杯里的饮料还有一半他就给你续上了,吃的东西他帮你下锅,还帮你捞起来,就差送到嘴边喂进去。这种无微不至的照顾让你觉得自己地位很高。因为据说中国的皇帝享受的这种服务。


引用网友的话就是“去个厕所就像在“登基”一样!”,不多吃一点都不好意思。


例如他们会拉出横幅热烈庆祝陈都都女士,终于有猫了。


一个女顾客随口说了句,大姨妈来了,不一会服务生就送来一杯热热的姜枣茶,感动的那位女生都想嫁给那位服务生了…  …



4)听完上面的分析,我们来做个测试题,看看大家有没有理解刚才讲的这个案例。

 

这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失败了也会猛吃海喝,比如失恋之后很多人也是大吃特吃?


答案是:在失败了之后我们会用吃来达到某种心理的平衡。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在现实中从失败中走出来,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才能重新得到那种成功的喜悦,而在这个过程当中还有可能继续失败,总而言之呢,如果我们在这个现实生活中,想要找到平衡就比较难。可是呢,因为我过去成功的时候,就是用吃来庆祝的,所以当我去吃的时候我就可以回忆起过去成功的感觉,心里面会得到一种平衡。尽管我们在意识上并不是这样想的,可是在心理层面,在神经链接的层面,他的的确确就是这么回事。

 

那么,当我们明白了吃所带来的身体链接,以及他在潜意识里面给我们带来的影响的话,我们就会非常小心地去对待吃这件事情,绝不敢轻易的把吃和其他的东西连接在一起。

 

因此,一个经营者对待吃的态度是什么呢,吃就是吃,就是从现实世界获取一些物质,并把它转化为维持我们身体平衡的能量而已。如果我们不小心地去呵护这个吃它本来的样子的话,我跟你就会被这些利益集团给牵着鼻子走,把我们牵多远都不嫌远。

 

简单的说就是你有多匮乏,商家就有多极致,商家会用各种极致的手段来填补你的空虚和匮乏。比如说海底捞的极致服务,天价酒的极致价钱,以及花很多很多心思烹制出来的私家美味等等。总而言之,商家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满足你的匮乏感,只要你愿意为你的匮乏付钱,商家就会用尽心思去满足你。

 

那么,作为消费者,你是愿意为他出钱的。可是我也想提醒你,即便是做一个消费者,你也应该想到你的钱又是从何而来的呢?他难道不是你辛辛苦苦挣过来的吗?

 

如果我们把自己辛辛苦苦挣过来的钱,去填补这个非常虚假的匮乏感,我们是不是有点对不起自己呢?如果我们把我们辛辛苦苦挣来的钱都花在吃上面,我们无非就得到两种结果:一种呢,就是变成大便,就是,拉出去了;第二种呢,是可以留在我在身体里面的,留在身体里面变成什么呀?大家猜一下。对,变成病!

 

而利益集团做到最极致的,就是转基因食品,我们生命换来的财富,不仅没有增进健康,反而让我们断子绝孙。

 

04

第四部分


如果不想做吃的消费者,要怎么改变这些观念,做一个真正的经营者,把生命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到更有价值的事情上来呢?

 

1、第一步是回归吃的本质,回到吃本来的样子上来。


这就需要去掉跟吃建立的快乐链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把所有跟吃建立的快乐链接给他晒一下,这叫做拔阴取阳。

 

因为以前我们不知道这些东西和我们自己生命之间的关系,也不知道他对我们生命有哪些影响,所以我们就会允许他。现在我们知道了,了解了,我们就有必要去重新梳理这些关系。刚才我们只不过给大家举了两个简单的例子,就是饮食和成功的关系,以及饮食和面子的关系,通过这两个例子大家意识到,对食物的欲望本质上是我们内心的匮乏感。

 

因此,认识这些匮乏感对我带来的影响,并对此产生厌离心,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具体怎么做呢?当你有任何想吃的念头冒出来的时候就去问自己,我想要从这个吃里面得到的满足是什么,把它写下来。举个例子:当我在做一件事情,做不出来的时候,我可能会想着要吃一点东西,这其实是在逃避困难,那么,把它写下来;接着做什么,改变自己的习惯,不去吃,而是去跑步,或者逼自己继续做事,因为,只有做事,才是真正的解决问题,才能创造出真正的满足感。

 

也就是说,要认清楚这里面出现了逃避困难的问题,是用吃来补充内心的匮乏感,这是第一步,是拔阴取阳这一步。还有第二步,就是认识到,如果我不改变这个习惯,我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大家想象一下,这个带着匮乏感的逃避的我,像不像一个有伤的羊,不想奔跑,而是停下来吃草的样子。

 

希望大家能建立这种画面感,然后问一下自己,我这种带伤的样子会给我的命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会吸引羊妈妈对我的照顾吗?——不会的,只会吸引狼盯上我,这些狼就是利益集团,如果我不能疗愈自己的伤,就只能成为利益集团的羔羊,任人宰割。这时候,你要问一下自己,你真的想成为别人砧板上的肉吗?如果不的话,你如何成为自己的主人,改变自己的命运呢?如何把你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呢?

 

实际上,真正的草原上的羊就是这样做的,即使受了伤,它也不会停,他仍然会拼命的奔跑,直到跑不动,没办法才接受命运的安排。

 

所以,我们必须要看到自己的问题,对自己因为匮乏而产生的逃避之心,产生厌离心,这个厌离心,帮我们产生愿望想要改变。

 

要像大自然的动物那样,遇到问题去行动,没有时间搞任何心理活动,越是有问题,越是要奔跑,要行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开始改变。

 


1)下面我介绍一下作为学堂,我们为了帮助孩子们产生厌离心,我们做了什么?大盆吃饭的故事。

 

平时孩子们吃饭吃得特别多,有的孩子多到吓人的程度。

 

面对这个情况,怎样帮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呢?我们发现,光是用嘴巴去提醒他吃多了,是毫无益处的。而你又不可能盯在旁边说,你只能吃多少。因此,为了帮助学生觉察到自己到底吃了多少,我们就先观察和统计了他们的基本饭量。比如说一个学生,每次要吃两碗饭,两碗菜,相当于他吃的总量就是4碗,那么我们就给他准备一个可以装四碗饭菜的盆。

 

这个盆的大小呢,也给了学生自己选择的机会,但条件是你不能添饭,你必须要把你一餐要吃的饭,一次性地全部添加到你选择的这个盆子里面。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直观地觉察到自己究竟吃了多少,我们专门采购了一批大盆子,来给他们装饭。

 

2)大盆吃饭之后,为了加深学生体验,吃的过多,对身体带来的影响。我们又搞了一次五顿饭的体验日,目标是三天。

 

为了让大家五顿饭都吃得有滋有味,我们还特意在这个体验中,让食堂的老师保证每一顿饭都好吃,尽量做得让他们吃的满意,保持吃的欲望。这个体验进行了一天之后,就有人想吃回三顿,但是还有很多同学仍然是想继续吃五顿。那么我们也是满足他们,结果到了第二天晚上的时候就几乎有95%以上的人同意不再吃五顿,想要吃三顿。

 

这个时候,我们做了一个折中。就是变成吃四顿,结果,即便是吃四顿。这一天的做的饭菜也剩了很多很多,他们已经深深的体验到自己其实真的吃不下去。

 

这时候我们就提醒学生,告诉他们你们其实对自己日常肚子给你的这种饱腹感,是没有去体会的,你们非要用这种非常非常强大的刺激才能够有所体验。才能够有所觉察。

 

在经历了这两轮的动作之后,我们重新恢复到吃三餐。学生的饭量和进食状态才恢复到一个在我们看来比较正常的状态,这是一个自然产生的过程。

 

3)这次的体验活动,我们是单纯从吃饭的量上入手来做的。跟我们前面所讲的,把吃跟各种观念进行链接的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其实本质是一样的,还是匮乏感。不过学生在学堂环境当中他匮乏感的体现方式,跟我们平时在家里吃个零食,或者去赴个宴相比,呈现得没有那么多样化。

 

他所有的对零食、对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匮乏感,都被浓缩到吃饭这一件事儿里面去了。因为在学校里的生活相对比较简单,也没有那么多的社交。

 

从最后的结果来看,学生们的吃饭状态跟之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说明我们所采取的行动是有效的。

 

但这个有效,仅仅是回到普通人的日常状态而已,还没有回到我们开篇所讲到的关于饮食的本质的那个层次。

 

2、第二步:改变饮食习惯

 

1)两餐 VS 三餐

 

我们怎样才能让饮食回到这个饮食的本来的样子呢?其实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又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在假期的时候,为了开学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饮食习惯,我们在家长群展开了一次讨论,就是一天吃两顿还是吃三顿的。我们来看一下当时讨论的微信公众号吃两餐还是三餐?

 

这时,我们可以看到,有不同意的家长,他们所坚持的东西是什么呢?他只是顽固的捍卫老祖宗留下来的习惯,他在表达不同意见的时候,他甚至用了“老祖宗传下来”这样的一个词。

 

但如果了解历史的人就会知道,真正的老祖宗根本不是像我们今天这样吃三餐,他们真的只吃两顿,我们之前生活在云南偏远山区,那里的农民都是一天只吃两顿。

 

从家长的反应,我们可以看到,要改变一个习惯对我们来说有多么难。因为,我们大脑的习惯是,为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去找各种各样的理由。而对于改变,人们习惯的反应是害怕。因为改变总是会带来未知。

 

不过,值得高兴的是,也有很多的家庭在家里实行了两餐,当我们从三餐变成两餐,我们其实把生命更多的时间和能量节约出来,拿来做我们自己喜欢的事情了,也是我们为回到吃本来的样子,走出了第一步,这是形式上的改变。

 

2)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吃的内容要改变,现在吃两餐,能不能也保持简单和清淡呢?

 

一般人因为觉得要吃两餐就会想,我少吃了一顿,就应该吃好一点啊。实际上这又偏离了吃的本质。因此,即使是吃两餐,我们也要吃简单、清淡的饮食。

 

一旦新的习惯建立之后,你就无法再接受那种,大鱼大肉或者口味很重的饭菜了,这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巴马的老人,他们去到城市生活之后根本不适应的原因,因为身体自己知道什么是最好的选择。

 

而我们自己在日常的体验中,已经习惯了两顿,每一顿都少油少盐,而且量也比较少的一种体验。

 

为了准备这一次的分享,我还从半个月前开始每天吃白饭,并且是专门蒸了糙米饭来吃。在这个体验的过程中,刚开始吃了一周的白饭之后,就很想吃菜,觉得嘴里很淡。这时候我没有压抑自己的感受,而是选择吃一餐菜。当时只添了一个菜,但是我是按照之前的吃菜习惯去添的量,结果发现吃到嘴里太咸了,吃完了米饭还剩了一半的菜。问问其他老师,都说盐味很合适。

 

这就说明,我身体的敏感度开始有了变化。而且有了这个比较之后,我发现自己对菜和盐的渴望没有之前那么大了。所以一直保持吃白饭到现在,感觉整个人的精力比之前更好一些,头脑也能更长时间地保持清醒。也推荐大家可以去尝试一下,不过最好吃糙米,因为精米当中的胚芽已经被去掉了,不再是真正的种子,能量也减弱了一些。

 

3、经营身体,最重要的是安心

 

到现在,可以这样说,作为普通人能够做到一天吃两餐,每一餐都都清汤寡欲,这已经是不错的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是活在一个对各个方面都不满的一个状态当中的。也就是说他的常态就是匮乏,你如果想让他一条一条的去挖这些匮乏感的话,可能得挖出一箩筐来。因此他如果能够维持两餐,并且保持相对的清淡的口味的话已经是一个不错的饮食经营者。

 

那我们看,这种对方方面面都不满的匮乏感,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其实就是我们往往处于那种无名或者说缺乏名师指路,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的一种状态。如果这些生活的基本面不去改变的话呢,想从根本上改变匮乏感,还是有点难的。

 

因此,如果想再往上走一步,做一个更高级的饮食经营者,就必须去到更高的层面,来理解饮食对我们生命的价值了,在这里我们有一个很好的案例分享给大家,来体会一下主人公是如何从一个15年的药罐子变成一个饮食经营者,不再吃药的。

 

1)文清老师案例

 

文清,从小到大是一个药罐子,三岁开始,基本上都没有停过药。为此,她还认识了一些著名的中医,并且她的案例也成了别人的经典案例。比如说徐文兵老师,就曾经在他的博客上分享过文清换牙的故事,她当时是11岁了,只换了4颗牙。当时西医已经下了断言,说她没有新的牙胚长出来,是不可能换牙的。但是徐老师治疗了两三个月之后,新牙就开始长出来了,在徐文兵老师的帮助之下,她才是完成了换牙这个过程。也因为这个原因,他们家和徐老师老师之间建立了比较深的信任关系。徐文兵老师那个时候还看上文清,说要她十年后来学中医。

 

文清整个的童年一直到17岁,她都离不开吃药。她的病因很多,小时候接种疫苗出现危险,用大量的激素抢救,才捡回一条命;小时候父母的错误饮食因素也有,比如吃了某种反季节的水果出现过敏和哮喘;还有一些不正确的生活方式等等。反正各种因素混合在一起,导致她的身体非常虚弱,并且很肥胖。

 

就这样的一个人在接触了新教育之后,到现在她什么药都不吃了。身体比较健康,参加江湖课还挺能打的,大家有认识她的人就知道。那么,是什么让身体这样虚弱的一个人,现在变得如此健康呢?

 

其实,我们觉得是因为她心安了。从文清的角度来说,她学习了新教育,做了一名新教育的学生,现在又成为一名新教育的老师,她觉得自己非常的幸福,所以她现在的身体状况才进入到一个比较好的状态。即便是之前各种药物什么对她的身体带来了一些伤害,也不影响她现在的状态。

 

这也就从另外一个角度解读了刚才我说的,一般人很难去除匮乏感的原因,就是她做的很多的事情都跟天道不合,令到整个的心,那就是浮躁的不安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单纯的去解决匮乏感的问题,其实是很难的。

 

因此,只有当一个人,他所做的事情符合了天道之后他的心才能安。从这里面我们就发现了一个很现实的东西,就是我们前面讲的生命的三个层次,精气神。

 

文清的这个状态,就相当于神安了下来,然后身体就健康了。这个时候吃什么东西,吃多少,其实真的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说到这里,我想起巴菲特,很多人说巴菲特喜欢吃麦当劳,经常吃,为什么他获得长寿又健康呢,我觉得也是因为他心安神清的原因。

 

在我们的身边还有一个类似的案例,也是我们认为非常值得学习的一个人,他的饮食观念和习惯的变化,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很有借鉴意义,也非常契合我们今天这个分享所倡导的理念。他就是明心学堂的优秀毕业生,现在武道班学习的郭旗的案例。下面有请我们学堂的郭老师来分享关于郭旗在饮食方面的一个变化过程。



郭旗妈妈:


我是郭旗妈妈郭海霞,也是明心学堂的老师。非常感谢刚才见朴老师的分享,下面我以一个家长的身份分享一下孩子饮食观念转变的过程。


他的饮食观念的转变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一、从开始的依赖美食,到只求吃饱

在走进新教育前,由于我对饮食处在无明无知的状态,那我的孩子对吃是无肉不欢的,就算吃土豆丝也要肉炒的。如果不放肉,孩子就不爱吃。所以在走进新教育前,他的饮食习惯和大多数没有走进新教育的孩子是一样的。


孩子去了明心学堂一个学期之后,在第二个学期的4月,他们组织了一次徒步,从云南的会泽到成都,走了1300多公里。每天的食物基本是压缩饼干和水,徒步三十天之后回到学堂,觉着学堂的馒头和粥是人间的美味了,开始不挑剔吃的种类了。


这年的9月10月份,他和几个同学一起在昆明的恒大,租了一间房子在那里练太极。这一个月里他们是自己做饭自己买菜,自己安排一切。就是为了能够离清一书院的学生近一些,有个良好的练习太极的气场。这一个月里,太极小组的六个学生一起商量好,也是让我们家长非常惊讶的一件事,他们居然整整吃了3个星期的土豆焖饭,每天两顿饭,没有其他的东西。


为什么这样做?他们的理由很简单,觉着做饭太麻烦,练功学习的时间不够,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在做饭上面。


如果我在家给他这样做,他还不和我闹翻了天?但是在那样的环境下,他们的确做到了这一点。这也是让我们几个家长感到特别惊讶的一件事情。


还有就是2018年春节,那时他已经吃素了。印象特别深的事情是,当时我包了饺子,知道他不吃肉,但是也没有专门为他包素馅的,以为饺子里面有一点肉也不多,没关系,孩子居然一个都不吃。他说不吃肉还真是一个都不吃,当时感觉特别惊讶。孩子进入新教育一年半的时间变化就这么大,从一个无肉不欢的人变成一个纯素食。


第二个阶段是从纠结到释怀

进入新教育后,他认为自己太贪吃了,于是陷入纠结中。一方面想吃,一方面又想改掉贪吃,就经常是忍一段时间的清心寡欲,然后就爆发一次,吃很多。后来向老师提出了自己的卡点,老师告诉他,要吃就吃,要不吃就不吃,别纠结。纠结所带来的羞愧比贪吃带来的纵欲还要拉低人的能量级。与其整天都在想着吃,还不如吃饱喝足,然后专心去学习提升。再说青春期的男生,多吃点也是正常的。之后,孩子就在吃的上面不纠结了。


第三个阶段是从依赖饱腹感,到不求饱腹。有就吃,没有也可以


进入武道班之后,他想体验一段时间的不吃,看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于是就辟谷一周。在辟谷期间照常运动,武道馆的运动量是很大的,每天白天一整天的运动,晚上还要学习,一周还有两次的集训。集训要达到自己运动的极限,累到爬都爬不起来的状态。他就这样过了一周,给我们分享的时候很开心,说自己打破了之前的一个认知,原来吃不吃饭都是可以的。自己竟然啥事都没有,该运动运动,该学习学习。认为之前吃那么多的食物有点多余。以后再少吃些时,不会感到很难受了,减少了对吃的量的依赖。


第四个阶段是从纯素食到体验不食油盐

前不久,也就是上学期期末时,他们班打了场循环比赛,他打的还是可以的,获得了到泰国跟随山长练拳的机会。到了泰国后,想体验一下不食油盐的生活,指的是体验下不吃炒菜,说这样会对身体更纯净些,更聚能量。


孩子经历了这四个阶段对吃的转变过程,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如果孩子在我身边是绝对不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的。在孩子变化的背后,究竟是什么让他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如此大的改变呢?每个阶段对自己的要求都不一样,要求是越来越高,越来越让我这个当妈的感到吃惊和意外呢?下面请见朴老师来分享导致孩子变化的真正原因。



见朴老师


感谢郭妈妈的分享,郭旗在饮食上的改变过程给我们也有很大的启发,去年我们也在尝试吃白饭,也是模仿清一武道馆的学生的饮食。这里我们想邀请各位在线的家人,在听完今天的分享之后,结合我们今天的讲解,去重新规划自己的饮食,把您新的思考写在群邮件里。


成长和改变,从做一个饮食经营者开始,欢迎大家准时相约每周二的联盟直播分享会。感谢大家!


明心学堂宣传组


往期文章链接:

如何在人际关系中做经营者

孩子宅家流浪,父母用心成全

所有对孩子的不忍心,  都是未来生活的坎!

孩子慵懒被动还顶嘴?三步行动大逆转,她家做到了!

你从出生到现在,只有这半天才是正常的生活!


愿加入我们一起学习与成长的朋友!欢迎先加入明心读书会群。

QQ群号:548188244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自立好少年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