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明心学堂三语班期末总结

导读

时间真快,转眼学期即将结束了。三语班的孩子们从开学之初的懒散和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的迷茫,到后面每天每个时段目标和任务都非常明确,每个人都专注的投入学习和运动,再到6月15日南京展示,相信您已经看到了孩子们身上发生的各种变化,回顾这个学期我们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历程,平时的教学和孩子们的变化我们已经从孩子日记和家长群的资讯中展示得很清楚了,此处就不再重复。今天的汇报先从两个标准来检验学生的成长:


第一、是学生的目标感,也就是考核老师是否找到或点燃学生的成长动力。


第二、是从成为精英必备的两个条件来考核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管理他人的能力是否有提高。


之后,我将向您汇报这个学期的教学情况以及教学思路。了解之后,您可以更好的理解学堂的教学,为暑期和孩子的相处打好基础。


一、学生的目标感以及自我认知情况如何?


目标感就是知道我要做什么,为什么做,以及能够在行动中把自己想要的创造出来。


一个目标感强的人会有较好的精气神,目光凝聚有力,内在自信,相信自己能做到且能坚持自己的主张。


而开学之初,孩子们普遍的状态是眼神涣散,遇到困难就逃避,显得阳气不足,并不像一群十几岁的孩子。对很多学生来说,他们过去几乎生活在父母或者老师“要我做”的状态中,并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加上过去的生活中,父母对待孩子时,说问题多,包办多,孩子自己动手的历练少。


因此,他们内心对自己的认知停留在“我不重要,我不行”上。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根本不会去思考我要什么。如果外界给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也会认为自己做不到,整体能量偏弱。从学生们开学第1个月的军训日记中,我们能够清晰的感受到这一点。(点击阅读军训日记:开学伊始——遇见最好的自己


可见,过去的教育所形成的自我认知决定了孩子们的现状,如果我们想要改变这些,帮助他们建立清晰的目标感,就要帮助他们将“我不行”变成“我行”,重塑内心的信念系统。为此,我们设计了不同的项目和活动:


本学期开始的第一个挑战是军训,之后是英语突破,电影《花木兰》的中英文配音和表演,厨师资格证考核。三天城市生存挑战,两个半小时完成半马,学会各种俯卧撑,以及完成各种其他挑战,到最后南京分享会的呈现,每个孩子都在这些突破中发现了新的自己。在后面的学生日记中,我们看到这样的记录越来越多:原来我认为做不到的,其实做起来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难。(点击阅读:电影课《花木兰》学习记)


改变了认知之后,在面对新的挑战时,他们便不会像以往那样退缩和抱怨,而是会自然的去做。同时,他们经过一个学期的熏陶,通过各种课程打开了眼界,开始认识到优秀的人是怎样生活的,经营者和消费者系列课程,根据学生日常状态设计的各种主题课,财富课,电影课《百万美元宝贝》《花木兰》《奇迹赛季》《kano》《billy》《free  solo》《福原爱》等。这些课程和活动让学生内心对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怎样活出生命最大的价值等问题开始有了思考。这些思考在下面这个调查中呈现出来。


我们做了一个期末调查,来了解孩子们是否逐渐清晰了自己想要什么,发现班级11(有一个学生请假未参与调查)名同学中:


1. 有两名同学明确要考今日高中,其中一人想要做科学家,通过SAT考试来进入西方一流大学学习,而另一名同学并不清楚考上今日高中之后的目标,对此老师再次解读了山长提出的新教育使命,以及明心在阅读班学习的三名同学传递的要做“新中国人”的志向。


2. 一名同学想要学金融,对这名同学,我们的建议是下学期进入攻擂小组先练心性,练出面对冲突和攻击不动心的心境来,因为金融投资最重要的是心性不是技巧。


3. 一人想要做新教育教师,传播新教育,因为认同和喜欢现在所受到的教育。对她的要求和建议是英语和攻擂都要练,把自己塑造成一个高素质的新教育老师。


4. 三名男生的目标是进入明心攻擂小组,其中一人的目标是进入清一武道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另外两人想要练武但目标不够明确。


5. 三名学生不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但知道自己不要回体制,不要像之前那样懒散的生活,开始对自己想要怎样的人生有思考。


调查结果让我们看到,学生们开始从没有想法,不敢想,到有想法,开始思考自己将来要做什么,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说明学生内在对自己的认知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同时也意味着一个学期之后,学生迎来了一个新的起点。当然,要把这些想法落实,而不是停留在口头的空话或者骗人的假话上,是我们下个学期我们要支持学生去实现的内容,这是后话。

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意识是否提高了?


自我管理是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用负责任的态度去完成自己该做的事情,也是精英教育的第一步。


现代教育主要有三个层次:打工仔教育,素质教育,精英教育。在来学堂之前,孩子们所接受的教育,不论是在家庭还是学校,都没有达到精英教育的高度,更多的停留在打工仔教育的层次上。


以学生们的年龄来说,13-14岁的年龄,应该是已经具备自我管理能力。但我们发现,学生们普遍缺乏自我管理意识,总体比较懒散。内务比较乱,学习效率不高,即便是表演这类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大家也是拖到要检查之前才会去做,彼此之间的配合与默契都比较差,开学一个月左右,运动迟到几乎天天发生,最多的时候病号小组有六个人,其他人的运动量和运动品质也都不高。说明学生们对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基本上没有意识,即便有任务要求也无法认真完成,并且这种现象有蔓延之势。


为了改善这种现象,我们推出了不同的策略,如病号组,通过给病号的特殊待遇来帮助学生克服惰性,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正常小组;通过改选运动委员和完善规则来促进学生运动的积极性等。但这些效果都不明显,直到推出饭量投射制度之后,各方面的情况才开始好转,整体班风也开始积极向上起来。


之后,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和运动效率,我们又推出清单目标管理制,每一个时间段的目标由学生报上来,从开始的两个小时一个目标,到后面明确到半个小时一个目标,让每个时段的任务清晰可见。对于任务目标太低的情况,老师会根据难度系数给分,其实是为了避免学生给自己放水,因为很低的目标其实不用努力就能完成,而我们希望学生对自己的要求和任务最好是需要加把劲儿颠着脚才能完成。


在实行了这些制度之后,每个学生的学习和运动效率都提高了一倍以上, 有的学生学习效率提高了2-3倍都不止。相比于以往学生的学习效率来说,这班学生的效率也高出近一倍。


整体面貌的好转说明学生有能力为自己负责任,而以前不去自我负责,是因为他认为没有必要。毕竟在家里时,不论自己是否努力都衣食无忧,甚至他们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都能得到超过自己想要的东西。长期以来的习惯让他们对任何事情的态度都是“无所谓”的,因此在学习、内务、运动等方面懒散也就不奇怪了。


进入下半学期后,学生们的整体状态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在各项制度的管理下,几乎不再有人吃到五分的饭了。但是通过这次去南京展示,学生在学堂之外的表现则不尽人意,出现了男生打游戏的情况。这说明孩子们目前还是需要外力的督促,内在的自律意识还远远不够。回到学堂之后,我们进行了总结,对四名玩游戏的学生进行了“奖励”(也有学生认为是惩罚):在两天时间内完成八个小时的玩游戏任务,同时要完成期末总结和视频制作等日常任务,未完成则执行饭量投射制度。


这次体验让学生意识到玩游戏是在浪费时间,严重影响到他们完成任务的时间,详情请见学生在游戏期间的日记和最后的总结。值得思考的是,为何男生们会在南京玩起游戏而在学堂时却没有这种情况?


两个原因,一是他们不知道这时候该做什么了,感觉到无聊了。二是家里没有学堂规则的约束,所以会去玩游戏。因此,孩子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负责,其实与他们心中是否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意识有关。(点击阅读:什么原因让学生玩游戏玩到愁眉苦脸


如果您想让孩子们在假期不无聊,家长们可以吸收此次事件的教训,借鉴平时学堂的做法,让孩子们在家里有事可干,有家规可依,为孩子创造一个可持续自我管理的环境。

三、学生是否具备了管理和服务他人的意识?


管理他人的本质其实是服务于他人,做到心中有他人。


这方面我们是从学生的班级自治和管理开始的。第一批班委虽然是自由竞选民主选举产生的,但实际上没有发挥作用。主要在于看见问题不敢说,怕得罪人;自己没有做到以身作则,不能服众;管理不够公正,大家不服。


可见,班委们虽然有服务大家的想法,却不知道怎样去实现自己的想法,根本问题焦点还是在自己身上,更在乎自己的感受而没有真正想着要去服务他人。


人做不到的事情,就交给制度去完成,为此学堂设计了饭量投射制度。这样班委们手上有了管理工具,有了打分的权利。当然,同学们对班委打分不服可以投诉,这种彼此互相监督的氛围形成之后,班级风气越来越正。后面实行时段负责人管理之后,班委对每一个同学完成任务的情况更加心中有底,说起话来更有底气了。在这个过程中,班委和同学们几乎同步成长,班委也逐渐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在伙伴价值评选中也直观的体现出这一点来,班委的排名基本上靠前。


这个学期的几次重要活动,如三天城市生存挑战,突破马拉松,万宝营探险,南京分享会准备等任务的完成,都是在团队共同合作的情况下完成的。从活动的设计上,我们刻意把大家组成团队,考核团队任务的完成情况,同时也手把手教孩子们学会管理自己的小团队,成为一个支持者。尤其在三天城市生存挑战活动第一天,孩子们几乎不懂得如何分工与合作,各自想着自己如何赚钱,在经过第二天的调整之后,第三天仍旧出现大班把中班扔在一边不管的情况,说明孩子们心中有他人以及服务他人的意识还远没有形成。


为了加强这种意识,我们专门设计了让孩子们互相喂饭的活动,这次活动进行了大约两周,要求学生们在喂饭的过程中全然感受对方,准确把握喂饭的量和时机,合格者考核过关才能停止喂饭。开始的时候,学生们觉得这个活动很好玩,但喂着喂着,由于自己既要喂别人,又要被别人喂,学生们学会了彼此感受和关注,加上有明确的标准考核过关,他们的喂饭逐渐有了“无声的互动和默契”,喂饭的场景逐渐流露出关爱和恭敬之心。


在第三次半马突破中,三语班除一人之外其他人都半途而废,于是迎来了每天一个半马的待遇。但这时候离南京分享会越来越近了,没有太多时间用于每天一个半马,怎么办呢?于是老师提出指标:如果全班都跑进两个半小时,则停止,否则什么时候达标什么时候停止。


这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经过近一周的训练,学生们开始讨论全体过关的攻略,对如何帮助跑得慢的学生过关进行了安排,最终在团队的通力合作之下,全体过关,结束了每天一个半马的待遇。经过这一系列活动和一个学期的训练,三语班的学生从散沙状态逐渐开始凝聚,开始有了向心力,在后面南京展示的准备中,基本上是在班委的组织下完成了排练和各项准备工作,同学们彼此都有一颗想要把事情做好的心,同时也愿意去互相帮助,因此配合得也不错。

四、教学思路介绍


1、学生是核心,老师以学生为本


一般对教学的认知,会认为孩子学习是以老师的课程为主导的,这是因为在工业时代,知识为王,谁掌握了新知识谁就能成为领导者和受益人。


可是在互联网时代,知识的传播迅速而广泛,百度即可找到日常生活所需的全部知识。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课程如果只给学生带来知识,他们在学生眼里的地位将不如百度,无法受到学生的尊重。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意味着,教师的行为要遵循道,要服务于学生,并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从我们这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反馈看,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更多的来自于老师对学生日常行为的反应。如果老师的反应公正公平,老师所讲的东西能够起到帮助学生提高的目的,那么,老师就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反之则无法获得学生的尊重。


以这次南京分享为例,学生到南京后状态不如在学堂好,这时候,我们立即把学生集合到会场外,表明上台展示的是明心学生的最佳身份,如果大家的状态调整不好,上台展示只会让观众对新教育学生不感兴趣,觉得不过如此,那就不如不上台。怎样才对得起过去一个月的准备和付出,由学生自己决定。老师表明自己的态度之后,学生便要做出选择,之后他们自己排练和调整,最终为自己赢得了上台的机会。


从这个角度看,老师要以学生为本,老师的课程就不能局限在课堂上,而应该随着学生生活场所的变化而变化,因为课程也是要服务于学生的,因此,学生在哪里,课堂就在哪里。回顾一整个学期,课堂更多的是我们用来做总结、集中讲解某个主题的地方,而这些总结和主题,也是服务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各种问题的。


比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经营者和消费者主题,我们设计了三天城市生存挑战活动,让学生在这个活动中走出校园,去现实世界中销售自己设计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每次出发前都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和总结,布置外出的任务,如老师、学生本人以及伙伴之间,都要去观察过程中大家出现的经营者和消费者行为,回到教室再去分析这些行为背后的反应模式,为下一次活动进行总结。


在万宝营活动中,我们重点检验学生们团队协作能力与逻辑思维的判断力,让学生在完成不同任务的过程中,将日常学的内容用出来,不论是英语还是运动,其实是换个方式进行的“考试”,通过这次考试,一些之前认为自己已经学得不错的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在后面的学习中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在后面学生跑半马当逃兵事件中,半马的跑道就是学生们的课堂,他们学会了团结互助和互相激励,明白了再大的困难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


2、找到学生心中的“利害”


当我们说利害这个词的时候,已经呈现出阴阳的两面,即:一个人想要什么,那他就会去追逐什么,不计代价;学生害怕什么,那他就会去避开什么,不择手段。那么,学生怕什么呢?怕苦怕累吗?表面看起来是,但其实为了自己喜欢的东西他们是完全没有苦和累的概念的,因此,苦和累不是他们所怕。从这个学期的实践来看,学生们真正怕的是两样东西:吃不饱和不成长。


怕吃不饱是容易理解的,不成长为什么也是孩子们所怕的呢?当一个人不成长的时候,他的灵魂其实是不喜欢自己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给他机会去成长,甚至给他一些压力,他们都会愿意去承担,这就是一个人内心想要成长的原动力在发挥作用。事实证明,在任务和压力面前,孩子们都能克服所谓累和苦,实现不同程度的自我超越。当然,每次超越自我之后的喜悦,便是灵魂对于成长的奖励了。作为老师,用利与害这两者的关系,让学生做到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负,是指事物本身所蕴含的东西,也就是带着内心的怕,抱阳,就是去追求自己所要的,两者相和,就是利用好人性趋利避害的特点去促进学生的成长。


说到这里,再去看学生要什么?要成长。《与神对话》中G先生说,灵魂的唯一使命,就是证明自己可以有多棒,还可以有多棒,生命就是这样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在学期中,我们要提供不同的平台来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成长的快乐,运动中,以半马和俯卧撑的突破最为直观,学习中,以英语电影的跟读和配音以及后期的ted跟读最为直观,而在这些突破和成长中,孩子们的心性也得到了成长。这方面我们用学生开学初和期末的照片做了对比,您已经从孩子们的眼神和面相的变化感受到学生在心性上的成长,希望孩子到家之后,您将感受到的孩子的状态反馈给我们,让我们在下个学期的教学中更好的帮到孩子们。


看到这里,理解了“利害”的阴阳,再去看这个学期发生的所有故事,就不难理解学生的成长是一个自然发生的过程了。


3、几个基本的教学原则


为了让您在假期能更好的带领孩子成长,这里再补充介绍几个核心教学原则:


原则一:各司其责,老师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把学生的责任还给学生。


成长是学生的事情,老师和家长共同搭建平台来帮助孩子成长。因此,如果学生不成长,就要为他们的选择承担责任。比如跑半马当逃兵,这是学生没有承担责任的表现,如果老师不去指出问题并作出反应,那就是老师没有承担自己的责任。因此,老师指出问题并指导学生对自己负责任,所以提出让学生继续跑,直到实现目标。学生呢,要为自己承担责任,所以通过努力完成了全班跑进两个半小时的目标。


原则二:相信每个学生都是九牛之人,每个学生都是本自俱足,并帮助学生通过实践看到这一点,相信自己也是九牛之人,相信自己本自俱足。


这一条执行起来难一些,因为家长很容易被自己的情绪主导,失去理性的判断,被单向思维牵着走,以至于只看到孩子的问题,看不到问题背后孩子那颗想要成长的心。因此孩子很容易沉浸在问题当中进入自我否定的状态,当然也就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现实中的目标和任务了。正因为老师始终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九牛之人,所以老师会鼓励那些给自己低任务的学生加高难度,提高专注力,并用清单时段任务等方法激励学生抓紧时间,真正看到自己能做到的现实,并一步步推高目标,让学生实实在在的看见九头牛是如何一条条的呈现出来的。这样积累下来,学生的自我认知自然提高,一个自信的孩子就逐渐活出来了。这方面,如果您还不理解的话,建议您收看南京分享会的直播,有更为详细的理解。


原则三:因果法则。


这其实是宇宙运行之道,人人都要遵守的,其实是第一条原则的补充和执行。简单的说就是要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如果做了错事,就去面对和改正,不允许逃避也不能放任不管。这就需要您在家庭中制定明确的规则,即所谓家规。学堂在各项规则的护佑之下,有了良好的运行,家庭如果没有家规,也是难以起到良好的对学生引导的作用的。


以上,仅仅是从以上角度对本学期的教学进行的总结,未尽全面,不到之处还请各位家长谅解。关于学生的学期总结,以三种形式反馈,一是本学期各项考核的成绩表(见文末)。二是学生的书面学期总结,三是老师写的学生个人情况反馈。后两份我们会以邮件的形式发到您的邮箱。


祝您和孩子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



明心学堂三语班教师团队:耿宁静 郭海霞 陈静怡

2019年7月2日


END


明心宣传组

文章链接:

通过观摩日记学习今日老师们怎样教学

成长故事||相信老师,陪伴孩子,静待花开

实现目标的路上,你是否能支持到自己||备考班日记


自立好少年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

做有尊严地可以自由地

行走在地球上的中国人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自立好少年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