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德国人这样教育孩子


“妈妈,我想要一块巧克力糖!”孩子大声叫喊。


“嘘,这里是公共场合,不要大声说话,会影响到别人的。这星期我们计划要买的东西已经全在这里了。”说着,这位德国妈妈指了指购物筐,“如果你有能力为自己买一块巧克力糖的话,你可以去买,如果没有,那你就只能放弃了。”孩子眨了眨双眼,无奈却顺从地跟随着妈妈去了收银台。


这是在德国超市发生的一幕。德国家长习惯于将自己的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德国的孩子们也不像我们的孩子那样将哭闹作为自己达到目的的“武器”。在德国,无论是公共场合还是在家里,都很少出现家长责骂或者孩子哭喊的现象,你能听到的,只是他们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对话交谈。


孩子哭闹应该怎么办?


孩子哭闹,这对很多家长而言是件很头疼的事情。不少中国父母采取的办法是大声喝止,有的家长则听之任之,假装听不到、看不见,甚至把耳朵塞上。溺爱孩子的父母会走过去说:“亲爱的宝贝,我可以为你做什么呢?你需要什么,我帮你去买。”


然而,上述做法的负面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喝止孩子的哭闹,给孩子心理造成的伤害不容低估;对孩子的哭闹不管不顾,孩子的反应是更加使劲地大声喊叫;而采取顺从的做法,孩子从此知道:“我想要什么,可以通过喊叫来得到。”


在德国人看来,还可以有更好的办法。首先应该告诉孩子:“喊叫本身是一个很好的东西,这是你需要具备的一个重要能力。”其次要告诉孩子:“哭喊需要分清场合和对象。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喊叫。比如一个人在外面,陌生人把你拉走的时候,你需要喊叫。但在正常情况下,尤其是面对父母,喊叫是不合适的。你想要什么,只要问我就好了,不用大喊大叫。”


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知道喊叫的意义,也知道在哪种情况下不应该喊叫。于是,孩子就会学习到有用的行为,知道把行为用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这样才有意义。通过这种行为选择,他有意识地构建了新的行为模式。孩子长大后,他就会成长为一个可选择很多行为方式的人,因为他已经学会什么行为适合于什么样的环境。


其实,德国的教育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过程。战后流行强制性的教育,家长管教非常严格,对孩子设立了很多限制,这个不许、那个不可以,这是非常强权的教育方式,其结果是孩子长大后意识里全是“必须、压迫、条例、规则、不允许”这样的词汇。他们大都缺少自我价值,很多事情不敢去做,其行为模式僵化。但物极必反,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德国人的教育方式突然反过来,他们对待孩子的方式是:孩子做的都是对的,没有不对的行为,孩子怎么做都无所谓。没有不对的孩子,只有不对的家长等。于是形成了反强权的教育,结果是孩子长大后没有规则、约束力,以自我为中心,社会的凝聚力大为下降。


经过战后至今的反思,德国教育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那就是:用新的方法来教育孩子,给孩子更多的行为选择,让孩子在不同的情景下选择不同的行为,通过平等理性的沟通来改变孩子。


孩子闯祸了怎么办?


举个例子:你刚买了一栋房子,经过几个月的装修,全家搬了进去。家里买了很多家具,墙壁也粉刷一新。孩子很兴奋,他在墙上画了很多画,很高兴地告诉你并拉你去看他的新作品。


多数家长看到这一情景都懵了。这时,你有一种选择,把他痛骂一顿:“你为什么把墙弄脏了?”当然,他把墙弄脏了,可能要花很多钱重新装修,家长愤怒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把孩子骂完后,他学到的是什么呢?他可能会想:通过画画来取悦别人是不对的,画画是一件不好的事情!这是孩子被骂后学到的东西。或者你是反强权方式教育的父母,你认为:“反正那是他个人的房间,在里面像猪圈一样也行,让他自己去睡吧!我无所谓。”这样的教育方式孩子什么都没有学到。


父母应该怎么做更好呢?


聪明的父母会把孩子的行为与某种框架联系起来,让孩子从中学到知识。他会告诉孩子:“你要是画在纸上,可能会更好看,我也会更高兴。”这时孩子就知道:“如果我在纸上画画,我的父母会非常高兴。”于是他就不会继续在墙上作画了,他马上就会学会了这种行为方式。父母要做的工作就是这样:给孩子找到关联的情景


当然,有时候找到关联的情景对普通的父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父母会让孩子解释,他这样乱画画的好处是什么。其实没有这么麻烦,孩子有时候比大人想象的要聪明得多。你可以问他:“还有什么地方适合去画画?”于是他就会想,也许在室外、在黑板上、在森林里等。孩子通过这样的方式学到了还有在其他地方画画的可能性而不必在墙上乱画。


孩子比成人可能更有创造力,他们总能找到答案。如果你想不出来答案就可以去问孩子,这样他自己学会了更多行为方式的选择。


孩子逆反怎么办?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大都比较逆反,也需要用新的方式来对待他们。阿德勒是弗洛伊德的学生,他发明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理论:每个人都是少数派,都有少数派的感觉,因此每个人或多或少有种卑微感。比如孩子小的时候,他学习到或者只感知一个东西:成年人的权威。他们知道:“家长可以决定我能玩什么,什么不能玩;家长可以骂我或者不骂,家长给我吃的东西,所以我们得靠他们,我不会自己去买东西,我也没有钱买东西。”


孩子每天都感知到自己对于成人的决定性依赖,这就给孩子一种卑微感。当然这不是卑微情结,卑微情结是一种病态。


当孩子感觉到卑微的时候,脑子里会衍生出来一种潜意识:“我要长大,我要脱离我的父母!”这就是孩子青春期逆反的由来之一。这种卑微感慢慢成为孩子发展、成长的动力,他们会模仿成年人做的事情,想复制父母的行为。因此他们会训练自己扮演爸爸妈妈、玩过家家的游戏。孩子的目的就是想不再依赖父母,他自己能够做事情。这个理论告诉我们,过分强权的父母可能会造成孩子的卑微感,仿佛在告诉孩子:“你太小了,你还不行,你还不会,你还不够大!”在这种背景下长大的孩子可能会走向另一种极端,就是从不反对父母、他人的意见!他的一生永远是失败的。他从来不会主动去做事情,从一种失败走向另外一种失败,他会越来越差劲,因为他不太相信自己。


另外一种极端是,虽然孩子的经历和刚才所说的一样,但他们会努力追求成就感,他们会驱动一个成就到另外一个成就,永不满足,目的是为了证明给父母看:“你看我就是行!”他们一生都在这种加满油的状态,一生不会享受到成就感,一生都在不停追求成功、事业和金钱。表面看来,他们好像非常成功,但实际上是一些非常可怜的人,因为他们得到的都是虚幻而遥远的东西。比如他们开一辆奔驰车,不是因为车很好、很漂亮、很舒适,他只是需要这种车来定位自己,只是想让人看。这些人从外表给别人的感觉好像是非常自信。别人会说:“这人好自信!”只要稍微把他的外皮剥掉一点就可以看到他的内心是一个受到伤害的孩子。但是他不会允许别人这么做,因为这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他们会给自己一层一层戴上面具。


因此,在青春期的时候,孩子们已经长大。他们初步具备了可以独立的资格,大家也觉得孩子可以独立了。而问题是,为什么孩子突然变得非常极端,与父母格格不入?回答也非常简单,这就是孩子这个阶段必然要做的事情。孩子想把父母所给予的信息都反馈回去,一定要跟父母对着干,这样才能完成最后与父母的脱离,然后走进自己的生活之中。


不管你是一个什么样的父母,孩子在青春期的任务就是反对你,父母必须忍受这个阶段。这对父母最重要的是不要把门关上,而要让门有一丁点开着。不要一吵架就把交流的门关上,就算是他做了什么事让你一点都不能理解,甚至想把他从家里扔出去,你都要告诉自己:孩子还没有真正长成,他只不过在试验而已,父母只要给孩子这样一个安全感就可以了。父母要让孩子意识到:“无论你是做什么、说什么,你还是可以来找我。”这就是孩子需要的感觉,即使他对你说:“我根本就不需要你。”


别担心!孩子长到21、22岁的时候,他们又想回来和父母在一起了。这时大家的思想慢慢合拍,因为孩子已经走上了自己的道路,他们会突然开窍,开始发现父母做的事情有些还是对的。他们会想:“那件事情其实我爸爸妈妈说的对,他们当初这么教育我,也没有什么坏处。”这样的情形肯定以后会发生。


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放松,这是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我们只要知道自己怎么做一个更好的父母就行了,最重要的是父母要有这种认知:接受孩子的现状,当孩子有不恰当行为的时候,要学会将行为与情景联系起来,让孩子自己去发现改进行为的方式。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学习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段文字:外国的小女孩也像中国小女孩一样喜欢玩布娃娃。布娃娃对于中国父母而言,无非是在孩子哭闹时用来安抚他们的工具,而在德国,我却看到了我从小就熟悉的布娃娃竟然有另外一种“玩法”。


我的德国邻居有一对很可爱的双胞胎女儿,他们总是喜欢到我们家来串门子,每次来还都是一人推着一个小婴儿车,车里睡着一个芭比娃娃。我心想,两个才刚满三岁的小毛孩儿,自己不坐婴儿车就已经不错,谁想竟然还一人推了一个假娃娃,真不知我的这个邻居是怎么想的。


有一次说起了这事儿,孩子们的妈妈笑着对我说:“这个芭比可不是光用来给她们玩儿的,而是让她们从小就要有关心和照顾他人的习惯。在照顾芭比的同时,他们自己也会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按时起床睡觉,按时吃饭,照顾芭比的这件事会使她们更有责任心,也更加自律。”看着两个话都还说得不是很清楚的小不点儿一边给小娃娃盖被子,一边给她们讲着刚从幼儿园里学来的童谣,我和她的妈妈相视而笑。同样是一个玩具,德国的家长却选择了新的方式来教育子女。让孩子从被照顾的对象成为去照顾他人的人,如此的角色转变,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成长。


角色的扮演,使孩子不仅自我融入其中,而且乐在其中。聪明的德国家长,早已把游戏、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寓教于乐深深植根于孩子教育的点滴之中。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不但让孩子对家长对他们的要求有了更多的认同感,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



点击下面 

原文链接德国人是这样教育孩子的关注作者公众号更多文章


明心大班宣传组

推荐文章:

百人组守战:打出久违的阳刚昂扬之气

明心学堂2019夏令营公告:新思维新起点,aha少年训练营

明心三语班四月教学总结

愿天下有真教育

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名师指路

愿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发扬光大。

愿加入我们一起学习与成长的朋友!欢迎先加入新教育明心学堂群。QQ群号:548188244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自立好少年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