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自我反省,审视自己,完善自我


反省是一面镜子,它可以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前行的路上,我们邀你同行…… 


核 心 价 值 观

阿里巴巴的六大核心,是王老师重点分享的内容,也让我们收获很多。


第一点是客户第一

阿里的很多行为都是为了客户的利益来做的,和新教育的思维方式很相似的是我们强调把自己当做礼物。同时王老师提到跨界组合的必要性,阿里就是把很多的东西跨界组合在一起提供给客户价值,因此阿里比其他的企业成功;而山长的新教育也是把运动、中西方文化精髓整合在一起,因此新教育比体制教育成功。这就看得出来未来跨界的重要性,这样就可以看出未来需要的是跨界组合的人才,而不是专业人士,专家什么的。


第二点是团队合作

马云强调别人先赢,只有他们赢了我才可以赢。这就是蓝色思维的共赢思想了,我们普遍都是黄色思维的单打独斗,而蓝色懂得合作共赢,因此蓝色就是精英的思想。这就和山长一直在强调的平台家族都是符合的。


第三点是激情

做事情不能没有激情,这是很重要的一点。阿里巴巴里面很多项目是去吸引敌人注意力的,也都是知道的,肯定会失败,但是是什么支撑着那么多人还是愿意去做?就是激情,对于设计的热爱。同时王老师分享了阿里巴巴几个团队共同设计一个项目,好的才能够脱颖而出,坏的就砍掉。通过团队之间的竞争,让参与者有激情也是一种方式。


马云去融资被36次拒绝,第37次成功。而他找工作也一样,各种被拒绝,但是他有勇气一次又一次的再去做一遍。耿老师也举了一个很贴生活的例子,一百零一次求婚,男生如果没有勇气一次又一次的做,到了一百次他放弃了,就不可能成功了。因此,我们是否有足够的激情和勇气去做第一百零一次求婚?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同时也需要有转换角度的能力,从更好的角度看待事情。


第四点是拥抱变化

这个在耿老师讲课的时候也提到了,一组是拥抱变化,而我们是恐惧变化。阿里巴巴的企业规则里面也有一条让我们很震惊,每三年必须换一个领域,强制性的,让员工脱离自己的舒适区,因为他们在三年工作之后对于工作会很熟悉,呆在这样的环境里面就会导致限制眼界,因为已经形成了固有观念了,这时候换了一个恐慌区,就让员工不得不重新审视,学习。这和耿老师不断地给我们制造危机是一样的,我们越呆越舒服,就不会有想要成长的愿望了,这时候给我们换个环境,制造危机感。


王老师也说真正愿意变化的人是给自己制造变化,是不是有新的想法,然后敢于去落实的,这种人是真正的拥抱变化的,而不是那种被动接受变化很好的人。拥抱变化的人是少数,20%的人会对自己一直在做的事情有新的想法和创新,还敢于去做;而80%的人都是按部就班的做完。因此如果想要从众多同龄人、同事之中脱颖而出,就需要自己做20%的创新人才。


耿老师也分享了一组最近的事情,他们做了土豆片的宣传片,拿给耿老师提意见,然而耿老师提了意见之后一组又来解释他们之前为什么会这么做?耿老师就选择了自尊尊人,不再给他们提意见。这说明一组并没有真正的想让耿老师给他们提意见,王老师给这个建议是看到耿老师的意见之后思考一下,为什么耿老师会这样想?我怎么没有想到?然后结合目标来看哪个方案更好?同时也启发我们,在做事、学习的时候如果对于某一点有疑问或者不同的意见,就要先说出问题,但是也不能只说问题,要给出自己的想法和方案,这样子才是把一件事情善始善终,负责到底。就像是土豆片视频的这件事情,可以先去尝试一下耿老师的意见,然后对比哪个更好?有验证之后,你的反驳才会有效果。


第五点是诚信

这个是新教育圈子和阿里巴巴企业都很重视的一点,比如说前几年阿里巴巴的B2B团队出现了放水的情况,马云选择的是大面积惩罚,没有因为人多或者是面子而不公开,这样也是蓝色思维的体现,公开明白。


值得敬佩的是马云有这样的思维方式,并且他能够做出来。


第六点是敬业

这里的敬业并不是对于工作勤勤恳恳的老黄牛式敬业,而是对于工作有恭敬,因为这是给自己饭吃的工作,也有敬畏,知道丢了工作的后果是什么?敬业就是真正的有最好的技术,也就是新教育圈子里的至上精神。比如说王老师的一个例子,阿里巴巴从PC客户端转移到手机客户端,是一个很短的时间,这段时间内员工要迅速的熟悉手机的业务。这样的事情也体现了对于未来局势预测的重要性,如果是能够看到手机未来的市场,那么肯定可以提前准备,就不会事情马上来了手忙脚乱。


对于老板最想要的员工是什么品质?王老师给了我们一个问题,我猜的是踏实,然而结果是担当,老板喜欢员工有担当有责任感,也就是对于这个团队有主人翁精神,和我们新教育的理念经营者意识是很相似的,对于团队有融入感和责任感,认为自己经营团队,帮助这个团队变得更好是自己的责任。这也是我们需要继续培养经营者意识的重要原因。




刘清华(15岁)



自  立

 自立能带来什么?


《安德的游戏》虽然是一部科幻片,但从这部影片中,我学到了我该怎么更好的适应学堂,我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才能在学堂获得更好的进步。


主人公安德值得我学习的第一点就是他很自立,一开始安德看起来弱不禁风,就像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如果按照普通的剧本走,要么他有一个很厉害的“大哥”罩着他,让他免受伤害,要么就是他有很多的奇遇,最后让他变得很厉害,但在这部电影中却不是这样的。


他是凭借自己的力量而让自己免受侮辱,通过自己的行为而为自己赢得尊严。比如说他刚刚加入了“火蜥蜴”队,但是队长很不待见他,不想让他去进行团队对战,只让他待在团队的后边,不要拉后腿。但安德采取的方式不是放弃,而是凭借自己的自由时间抓紧练习,队长有意见也尽力解释,实在解决不了就用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虽然最终队长还是没有理解,但是指挥官给了他“巨龙队”队长的职位,因此自己在遭受质疑的时候不需要去解释,只要做好自己,机会自然就来了。

              

 该如何做到自立?


那么如何让自己自立起来,这需要先了解自立的含义,自立就是能够独自做好应该做的事情,不依靠别人;另外一点就是有自制力,这两点加起来我觉得才算是自立。而需要拥有自立,自己首要要有危机感和压力,如果没有这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逸的状态下,自己什么都不缺,也没办法自立。这就是所谓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如说地球在没有遭到外星人袭击的时候总是不急不缓的,非常的散漫,并且没有什么具体的大目标,大家的心也是非常散的,因此会出现“窝里斗”的行为。但是外星人来入侵地球,不用外人来调节,那些“窝里斗”的国家自然而然的就放下了彼此之间的纠纷,而共同抗敌。


因此我想要自立起来,就必须先要找到自己的压力:现在我在三组,可以说算是在淘汰的边缘。今年九月份,还会来一批新生,他们可能会有很强的竞争力,我不能允许自己就这样被新生所淘汰,因此我要抓住江湖课这个机会,努力提升自己。




张沉明(18岁)



格  局

格局是什么?在我的理解当中,我觉得格局是一个人心的大小。如果是一个心小的人,那么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就会目光短浅,只看得到眼前,却不会为未来做打算,也看不到更多的东西。而如果是一个心大的人,那么在思考问题就不会只顾眼前,而是会考虑到更多的人,更长的时间,更多的事情。那这两种差距代表着什么呢?


首先在整理整个学期总结的时候,自己从头到尾看下来,发现耿老师学期初和学期末交给我们的东西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深度和角度可能会不一样了而已。同时我也发现了耿老师交给我们的东西之间,都是围着一个点,互相之间是有关联的。重要的是,通过站在整个学期的角度来看,我发现自己对于耿老师教给的东西理解有更加深刻和全面的理解,这意味着对自己把耿老师的东西学上身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在周六晚上,耿老师邀请到王老师来给我们做分享,告诉我们阿里巴巴的文化和未来对人才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距离一个愿意让人买单的职员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责任担当和拥抱变化这一方面,自己是最为欠缺的。明白了这一点之后,自己也找到了要努力成长的方向,为以后步入社会开始做准备。


而这些收获给自己的启发就是格局很重要。很明显,如果自己没有从整个学期的角度来看耿老师教我们的东西,那么是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收获的。同时如果耿老师没有教我们从以后十几年的眼光来看王老师的分享,也绝不会让自己从现在就开始为未来打拼,积攒资本。明显格局不可能只有这两个重要性,还有更多的重要性。而一个人格局的大小就决定了他未来的成就,格局大,成就高,格局小,成就低。


而自己现在的情况明显格局还不够大,所以要想自己未来能够成为一个精英,就必须要提高自己的格局,扩大自己眼界。根据老师的建议,是通过多看山长博文,让自己和山长共振,从而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也会像山长那样看到的东西更多,考虑的更周全。同时新教育强调的对自己负责和经营者意识也有利于扩大格局。对自己负责是一个人成长的动力,你越对自己负责,就成长的越快。


因此在学东西的时候会很努力,遇到问题也勤于琢磨,思考,自然会学得很快。而经营者意识的根本是要让自己的心中装下更多的人,从个人到小组,从小组到班级等等。这样心里装下的人多了,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模式自然就不一样,格局自然就变大了。就像做一个人和做一个学堂的饭菜,要考虑的东西自然不一样。所以自己最根本的就是做到为自己的成长负责,学会经营自己的一生。而需要具备的就是强烈的经营者意识,让整个团队好的意识,同时内化到行为当中。其中可以借鉴的参考方式就是多和格局大的人共振,可以通过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多和他们交流等等。





梁舒晴(15岁)



追  问

经过反思,我发现我只是在把上课当成任务,写完总结就算over了,希望早点结束这次课程,而不是把它当成一种提升自己的手段,课后去思考如何实践。


1.为什么我会希望早点结束?

答:担心老师让我回答自己可能答不上来的问题,这个过程很煎熬。


2.为什么会有担心?
答:因为更愿意当看客,不会也不想主动去思考老师提出的帮助我们内化收获的问题。所以当老师这样做的时候,我就会比较抗拒和恐惧。


3.这个问题反映出什么?

我没有对自己负责,上课也只是在为老师而活。


调整方法:从对待问题的态度开始,转变自己认为是老师需要我们回答她的问题的观念,把关注点放在我要去思考老师提出的这个问题上面,要求自己在每一次能够有收获的时候都问一句“我如何把这条收获跟自己联系起来?”。


而最近我的自律问题,要求做不到的情况跟我收获用不出来的本质其实也是一样的,我的思考如下:


1.为什么我说了做不到(比如强调了很多遍自己不能跟着欲望走)?

答:因为不是真的在意,觉得其实无所谓。而且我只是写下了我对自己的要求,就相当于只有我默认了,就算我违反了也没有人会说什么。


2.但我确实在意过自己说的话(比如上次我说自己再也不要吃辣椒的问题),为什么?

答:当时我是在大家面前下的结论,如果我还吃的话,不仅会拉低我的信用值,也会让了解我的的人更加鄙视我,“就知道你做不到”。


3.两者的差别给我的启发——如何让自己下的结论都能做到?

答:每天早晨对着镜子大声念自己当天需达到的目标,把镜子里的自己当成别人,并告诉自己今天我一定要达到这些目标。如果还没用,就请别人来监督我的目标完成情况。


4.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在过程中跟自己强调,是我需要达成这些目标,而不是别人需要我达成这些目标。




陈姝颖(15岁)



真  实

不要对自己期望值过高。这一周我的状态不是很好,会因为一些事情而感到失落和绝望,会因为一些事情而觉得无从下手。我觉得这都是因为我会对自己存在过高的期待,这种期待往往脱离了实际,以至于会给到自己很大的压力,然后很多事情都做不好。这个问题之所以会被我觉察到是因为上周杨老师的一次回答让我记忆深刻,有一个同学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个人做运动的时候很好,只要一有人在就会做不好了?杨老师的回答是:因为在你心里有一个期待,就是希望自己很厉害,然后别人看到了就会很赞赏,如果自己没有这样一个心,即使几十人过来了也不会干扰到你。


自己在这一周就出现了这种状况,虽然事情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比如说在写学期总结的时候,因为最终是要以一个演讲的方式呈现,所以我会对自己有一个期望就是这次的演讲我能讲得很好,能让别人受益,最主要的是别人不会听不下去,其实如果演讲真的能做到这份上已经是很厉害的了。但自己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就是觉得自己的演讲不能出丑,这样就给自己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但实际上我的写作水平根本就没有这么高,所以这种期望是脱离现实的。


以至于前几天我都一直憋不出东西来,眼看着别人很快地都写出来了,自己只能干着急,因为往往自己在写了一大串之后发现根本不合格于是又会删掉重写。因为对自己过高的期望所以不愿意接受写得很差这一现实,但现实就是这样,所以会很失落和着急。


实际上自己根本忘记了写这一篇总结的目的是什么。后来通过反省,意识到自己不切实际的问题,于是重新调整心态:我写这一篇总结的目的是什么?我追求写的好的目的又是什么?我开始明白,其实只要做真实的自己就好了,自己现在的这种状态就如同孙老师当初过来跟我们分享时候说的,刚开始她的思维得不到提升就是因为她一直在套答案,虽然自己本事不够但装也要装的很有本事的样子。根本不需要装,因为自己现在水平就是这样,既然不够好就老实提升就好了,别人也其实根本不会因为我很差劲而怎么样。经过调整心态,果然在后期写作的时候很容易就专注进去了,并且因为写的都是真心流露的东西,所以越写越开心。


所以不要对自己有过多的期待,该怎样的就是怎样的,给自己制造没有必要的心理压力只会带来更多的麻烦。




谭琛怡(15岁)




(节选自学生6月19日-6月25日—周总)

编辑:鼎涵妈妈

推荐文章:  山里娃真的“山”吗?

                     学习、践行、反思、改进、完善的新教育之路

                     在做事中成长自己!!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自立好少年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