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活出自己真正想要的样子


一、无条件的爱



 

何鱼跃(16岁)

从伊曼姐姐身上,我学到了只有自己喜欢,才可以有真正的成长,如果只是想要在别人面前证明自己,是不可能成长的。


这次又去参加伊曼姐姐家的祈祷会,当巴哈伊的音乐响起时,我也模仿firouz爷爷一家闭上眼睛去听,很快我就沉浸在了音乐之中,我感受到音乐中非常喜悦与祥和的感觉,我的心也很快静了下来,这个效果就好像我平时非常认真的读清净经或是打坐带给我的感觉,这种感觉让多余的杂念和负面的情绪都消除了。


由于这一次参与的人数比较多,我们几个青少年就跟着伊曼姐姐去了另一个房间讨论。和伊曼姐姐聊天,越聊越精神,觉得时间过得太快。


和伊曼姐姐聊天的时候,我学到了一个善于接纳的人,究竟是什么样的


我在跟同学相处的时候,总会因为看到了对方的缺点,就会对这个人的态度产生变化,甚至会一看见就烦,所以搞得自己心情也很不好。


伊曼姐姐就跟我们说要去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去理解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就像自己也有很多缺点。


比如我们问:我们带的孩子中,有些男孩子有一些不够坚强,社会的普遍情况也是比较阴盛阳衰,怎么看待目前的社会现状。


她的回答是:不要被社会上一些概念给框住,觉得男孩子就应该坚强,女孩子就应该温顺,否则就是不对的,就应该改,在看待孩子的时候就会觉得:这个男孩子太爱哭了,这样不好,要改,没有什么品质是最好的。


她举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比方说有两个团队,一个团队只听最好的人的意见,另一个团队是都很团结,那么哪个团队最终会走下去?因为,团结的团队会吸取所有人的意见,而不是撇开一些不够好的同学搞个人独裁。


所以不管他们经历了好事还是坏事,团队成员都会互相理解、互相鼓励,然后继续走下去。如果只听最好的想法,如果这个想法真的错了,那大家就会很不接受这个结果,互相指责,闹得不可开交,这个团队迟早有一天会散伙的。


还有一点反映出伊曼姐姐善于接纳的品质。当伊曼姐姐在和我们交流的时候也是会和每个人都进行眼神交流,并没有觉得哪个人更好一些就和他说得多,哪个同学看着不顺眼就少说几句。再对比自身,会觉得自己的心胸非常狭小。而且,因为伊曼姐姐的这种品质,带给人的感觉非常的舒服,和她交流的时候感觉心情也非常的舒畅。


另一点收获是,要活出自己真正想要的样子。


正是因为社会上给我们下了定义说:怎样怎样是不好的,怎样怎样是好的。所以我们总想让自己成长为一个被这些标准接受的人,却没想过,我们到底想不想成为这样的人。


比如伊曼姐姐小时候因为觉得可爱是女孩子必须的品质,所以言行举止都会很萌。但是当长大的时候,她慢慢发现这并不是真正的自己,所以最终成长为了自己想成为的人。


所以,关键是要做到追随自己的心。而且,不见得不符合“标准”的样子就一定很糟糕,会变成一个一堆坏毛病的讨厌鬼。比如伊曼姐姐就是,虽然不符合女孩子温顺可爱的特点,但我们仍然很喜欢她。


另一点感受是,最近在做生活部长的时候,仍然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好,我的“逃避症”就又犯了,想着“我就是不行,还是放弃好了”。往常我可能会沉浸在这种情绪中最终真的放弃。但这一次我大脑中闪出了2.0老师们答疑时的回复:那些领袖如总统和精英每天面对的都是些什么样的困难和压力,他们却从来没有放弃。


所以,如果我就因为一个小小的生活部长没有做好就想放弃,未免有点太承受不住压力了,如果这么玻璃心,以后该怎么办?想到这一点,之前的那些担心和纠结就消失了,我决定解决这些问题,并且将它们完美的解决,担起自己的责任。



 


伊曼(18岁)

 

童安琪(13岁)



从巴哈伊教那里,我看到了什么是包容和善良,这让每个接触过他们的人都感到温暖幸福。但现在我仅仅是停留在看到,还没有到认知、自省、改变的阶段。因此这篇周总也相当于一个规划和分析:为什么我之前做不到?我以后该怎么用出来?


为什么伊曼就能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分析这个问题,是要找出我与她之间最根本的差距,然后朝这个方向去努力,目的是明确方向。从我的感觉上来说,我认为一看到她都会是很开心的笑着,并且你能感受到她对你是非常信任和尊重的,以及那种从心底发出的善良,希望能够帮到你什么。这样的价值观,基本上也是巴哈伊教传递的信息。


因为这个宗教的目标就是世界团结,因此他们会对每一个人都心怀善意,并希望帮助对方。但是我根本没有这样的格局和态度,因此即使是我们组几个最近的人,我都没办法抱着这样的态度去接纳和付出,更别说其他不熟悉的人。我认为这样的付出意识,就是我和她之间最大的一个差距。


对于小孩子也是如此,我只能感受到对于孩子各种各样问题的不耐烦,孩子们自然不愿意和我们说他们的事;而她却可以三天和五六个孩子熟稔,甚至是保持一个长久的关系。这中间的差距在于,她是很爱这些孩子的,不是一味的看他们的缺点,而是看他进步了哪方面,给他鼓励和信心。


但我就只能看到这些孩子这里这么不好,那里又出了问题。我之前也反思过这个问题很多遍,但是却不知道该怎么改进。因为我也不知道爱到底是什么?我该怎么去爱?或许是接纳,但这个词语也让人觉得无法落地。


伊曼说,她理解的爱是没有条件的,无论这个人是多么好或多么不好,都不去下这个定义,而是去理解他的感受,帮助他朝目标努力。因此这个孩子,或害羞、或封闭、或坚强、或开朗,都是最好的,他们每个人都有很多的优点。对于这样包容的态度,我都感到非常惭愧。很可能这些孩子让其他哥哥姐姐来带会变得更好,但是他们也都在包容我,我又有什么资格去挑刺呢?这是我之前一直没想透的地方,因此即使喊着尊重,也没有做好这些事。


因此,我总结出来的两个差距就是:爱与付出。这方面我几乎是没有意识的,因此也无法给人好的感受。

我为什么之前做不到?(破观念)

付出是不是麻烦的?以前我就觉得付出很麻烦,但是在长征当队长的时候,我体验过了付出中的快乐和得到的成长。


这也是一直以来障碍我不能全力付出的一个原因。拿收土豆、开门这种小事来举例子,我就需要承担起这份责任,而不是说因为它耽误我写日记了我不想做。应该想:我正好可以换一下脑子,让自己的效率更快一点。如果有思路,就再去思考一下这个思路是不是顺畅。以这样的心态去付出,小到开门烧水,大到建议质疑,都是非常真诚和愿意的。


而对于爱,一是一直没理解清楚,二是我觉得自己本身依然有一种交换的态度,你先来爱我,我再去爱你,这样我们才能扯平。而不是无论别人怎样对待我,我都能以平和的态度去接受。


我之后该怎么改进这个差距?


最近在和小孩子们沟通的过程中,我就一直试着像伊曼说的那样去做——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去鼓励他。结果只一次徒步,我就感到和孩子们的关系紧密了很多,我知道了他们有什么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喜欢做什么事、他们对于一件事的感受,并且从内心中喜欢这些孩子们。当我抱着这样愿意去交流、接纳的态度时,孩子们也能感受到。


其实我本质上也充满了中国人的劣根性,比如好面子、想要证明自己,因此不仅会对小孩子们比较严肃,对待同学也是不想低头的。可是在看到伊曼他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是多么包容之后,我才感受到了一种不同的温暖,这种感觉在中国很难看到,是那种很关心你的感受、愿意倾听你的表达的感觉。


我的下一步计划是:和孩子们要继续保持这样的状态,和他们多聊天、多交流,每天都和至少一个孩子聊天。通过这样的方式,了解他们想的是什么。而对待同学也是如此,找出同学们的优点和我能发现的不足,并和同学们也进行一些沟通,一周进行两次,尽我所能的建设这个团队,把这次试读做好。


而在付出方面,我的采编最近做的很不称职,没有很好的和鱼跃协调,所以搞得效率特别慢。我需要把自己写采编的经验告诉对方,并且分配清晰我们该做什么,采编之前都是一天一篇的,现在我做的就一拖再拖,到最后结束了第三周的还没弄出来呢。为了避免这个情况的发生,我需要明确的是:采编是第一位的,团队任务是第二位的(设计课程),个人学习是第三位的。如果有这样几件事,我应该先做好自己采编的责任,因为这是我最原本应该承担的任务。之后就按照这样的顺序安排时间。


我的计划是先做好这几项,主要是和孩子们沟通,完成助教的职责。在这个过程中去改善自己付出和爱的缺乏,向伊曼学习贴心的品质。 


 

何安然 (16岁)

从悦嘉的身上我学习到了认真的态度,今天她是第一个来找我过英语的,而且可以看得出她非常努力地在模仿原片的口音。即使刚开始起步,会遇到不少问题,但是她并没有让我感到急躁,而是一字一句的跟读着。

 

   一、我的感恩

   1.感谢悦嘉指导我翻后滚翻,因为我总是会翻歪,所以请她帮我指出问题,这样我才能更好地改进。下午我们一起在准备给孩子们上两性课程的思路时,她给我提供了很多有效的素材。


   2.感谢李老师教我们做焖面,而且最后还制作了米酒给我们喝。


   3.感谢每一位同学们都在各司其职,安琪和鱼跃出去跟孩子们爬山,其余的人都留在家里面准备自己的任务和课题。尤其是宋文硕,因为他要给孩子们讲“翻滚吧!男孩”的纪录片,所以一天除了吃饭练功的时间都在准备和思考。


   4.感谢Firouz爷爷一家,集齐了世界不同地方(香港、西班牙、伊朗、美国、中国、智利)的朋友坐在一起进行心灵沟通。


 5.感谢伊曼姐姐为我们解答问题,她的与别人比较的成长经历对我感触很深,以及她为我们解答如何改善这样的心态。


 6.感谢黄老师和杨老师与我们一起讨论每一位小朋友身上的问题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引导。这个星期黄老师在孩子们的英语学习方面给予我了不少帮助,还给我提建议,如何改进。


 7.感谢李老师和阿姨想着法子给我们做饭,有时候虽然浪费时间,但是她们敬业的精神非常值得人去学习。

 

   二、我的收获和思考


   助教收获


   1、树立目标——解决青春期问题的秘诀

这两天我们注意到孩子们开始模仿一些中国偶像电视剧的经典桥段,总有几个打打闹闹的小女生追一个男生,为了吸引到唯一的注意力,所以开始照镜子、收拾头发。其实在平均年龄7、8岁的小孩眼里,除了爸爸妈妈对彼此的温暖,他们对于异性是没有爱与喜欢的概念的。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异常的现象?


曾仕强曾经说过:毁掉一个国家的东西一定是不好的电视节目。看起来电视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东西,而且我们可以从中挑选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来学习,可是现在人们的品位越加低俗。就连经典的电视连续剧也从刚开始的偶像剧变成了“虐恋变态剧”,精神层次在不断衰退的国人,创造了一个完美的垃圾环境。


当我们看到这些孩子们仅仅8岁就抱在一起,谈论“喜欢和爱”,自然觉得古怪,可是一想到他们所处的观景:老师同学、亲戚朋友们都在看电视剧,则很容易明白为什么。很难想象进入青春期却没有防火墙的他们会发展成什么样子,这么小的年纪就已经开始尝试亲亲搂搂,那么五年后的他们会做出怎样的行为呢?


这种情况下,我们策划了一堂两性关系课。因为这次试读期所有课程都以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追求至上卓越为主线,所以老师同学们计划从孩子们现在最喜欢的“模仿”入手,通过模仿和分析电视剧中人物的生活对自己的“生物本性行为”更有觉知,接着明白顺着生物本性将会产生怎样的严重后果,那么怎样做才能更好的避免最坏结果的产生呢?


举例今日学堂的学生,他们之所以现在这么优秀,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度过了一个良好的青春期。他们有非常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想要成为新一代的大师,成为一个至上和卓越的人!如果你们想要像他们一样,就要学习他们身上的精神。最后再次引导实现目标的落地方式,比如:如何在学习和运动方面实现至上?


可见,目标导向性思维是通向任何一个方面的。不仅是在两性关系方面还是中日对比课程,如果总是强调“目标”的重要性,我们就能很快明白和反应过来自己接下来想要做什么,把放在外界(异性、物质)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提升方面,避免出现不可预测的情况。当我在策划应该如何清楚地表达这一部分的时候,我也需要根据目标来决定。


如果我希望通过两性关系给读者传达目标导向性思维的重要性,那么就要整个部分顺着推理出来,让读者看到“真的是这样,这就是解决孩子青春期问题的好办法!”达到了这样的效果,才说明我的“目标导向性”思维发挥了自己的用处。

 

2、爱与自由?严与批评?

  以前在很多的心理学书上看到教育孩子要“爱与自由”,提供全然地尊重和理解,增强孩子对自己的自信心和对外界的信任。可是当我们开始实践的时候,经常发现过多的理解会造成孩子的依赖。


尤其是在那天与伊曼姐姐沟通的时候,注意到他们的教育方式主题以包容和接纳为主,而我们新教育以“改毛病”为主。


当我在思考该如何平衡这两种心态的时候,注意到对待不同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方式。有一些孩子偏阳,容易傲,那么平时批评就需要更多一些,一些同学偏阴,很胆怯,不敢挑战,那么就需要鼓励更多一点。


而不论是哪一种方式,我们都应该审视自己的内心:我是真的而想要帮助这个孩子成长吗?还是因为我也希望从中有所得,证明自己的能力很强?只要清晰了这一点,那么方式是可以根据情况来改变的。


对于帮助孩子打开心扉的有很多小办法,请参考星期五去伊曼姐姐家6.9日记。


附:6月9日日记节选


从伊曼姐姐的身上我学习到了“看见”和“理解”的特质。伊曼每次在提到小朋友的时候总是提醒我们要看每个人身上的优点,学会聆听和耐心的对待每一个小孩子。而且她非常的坦诚,告诉我们以前她是一个非常内向和自卑的孩子,有时候也躲在被子里面哭“为什么她比我更加优秀?”因为她生动的表达,所以我明白了每个人现在的样子背后都有一段成长故事。或许有些人经过后天的经历变得更加糟糕了,但是伊曼却随着时间的变化慢慢转变,成为了一个更加优秀和真实的自己。这对我非常有启发,感谢伊曼姐姐!


今天去伊曼姐姐家, 我们和她开了一个小课,大家在一起讨论生活中的疑问,以下是交流的收获。


   1、如何与小朋友(他人)更好地相处?

考虑到现在每天的生活都在与试读期的小朋友们相处,但是我们一直没有把自己调整到最优的状态。幸运的是,之前听伊曼姐姐说她当过巴哈伊教夏令营和儿童班的老师,所以想去请教一下伊曼在这方面的好经验。


整个晚上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她一直在强调一个字:爱。对于我们来说,爱是一个非常空洞的词语。对别人好算不算爱呢?宽容呢?理解呢?爱到底是什么?


纵然我们可以回答很多词语,可是发自内心来讲:爱是无条件地帮助一个人,爱是不带偏见,爱是看见。不论一个人做出了多么恶劣的行为,你都全心全意地专注于他们身上的优点。或许这听起来很傻,完全放手的自由一定会出乱子。后来走在路上我也有想到这个问题:山长说教育一个孩子要看到他身上那些讨人嫌的坏毛病,从而帮助他纠正,以后进入社会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那么为什么伊曼说要专注于优点呢?


其实这两点理论并不是矛盾的,我们既要看到一个孩子的优点,又要看到她的缺点。不论是哪一种方式,最关键的都是发心和平衡。


伊曼在强调的是我们需要避免下意识的“批判心理和行为”,随意地给孩子“贴标签”会快速地削弱他对于自己的自信心和探索外面世界的好奇和渴望。而山长在说我们要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不断超越和挑战。这同样是无条件地帮助。因为我这样的严格要求并不是希望你完成我交给你的任务,而是帮助你更加卓越。实践的过程中,要做到阴阳相调和,就必须要敏锐的观察力。知道孩子什么时候有些自大和自卑,进行这两种方式的调整。这样教育的孩子才是完整的,既有缺点,又有闪光点。


那么,如何把爱一个孩子的理论落地呢?伊曼姐姐给我们分享了以下几个秘诀:


   1)动脑筋观察(兴趣),用耐心体会(不要所有人都围着讲话)

我们问伊曼这次的试读期有一个比较内向的小男孩,不怎么喜欢跟我们说话,就连跟伙伴之间的交流都很少,每一天他只是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虽然很想加入,但是别人邀请他的时候他会跑开。


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采用观察他的兴趣爱好来入手。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也一样。上一次做点心的时候他和另外一个小姑娘站在门口看了同学们好久,说明这是他也愿意尝试去做的事情。那么下一次可以尝试邀请一下他,看看他是否愿意加入我们的烹饪课。不仅仅是这一点,在生活中我们需要有很灵敏地感知能力,多去观察和思考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对于不同的事物,他的做法会不会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不可避免地,刚开始选择与他沟通的话,他还是会有些害羞,会跑开或者是噘着嘴巴看向别的地方。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吸引他的注意力。伊曼姐姐说,小孩子最喜欢的就是吃,那么可以从他的角度出发,谈一谈他爱听的故事。最后留下悬念,吸引他明天主动来听故事。就这样,我们的关系会越来越近。


这一切的方式和行为是都是为了帮助他打开心扉,有了信任为基础和前提,我们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他也会从一个月的体验中有所成长与收获。

 

   2)激发每个人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做得好的地方,不要比较

我们每个人就像一个box(盒子),里面装着不同颜色和光芒的钻石。有些人的“耐心钻”会更加闪耀一些,但是有些人的“理智钻”会更亮。而作为孩子们一个月生活的姐姐,我们的任务就是发现每一位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发扬光大。


当他们在不断突破和挑战自己的时候,我们要及时的反馈:很棒!加油!他内心中的自信心被建立起来后会在以后生活中自动尝试新的事物。同时,也不能随便拿某一个更加优秀的孩子作比较,只能引导孩子向更优秀的人学习。

 

   3)学会接纳和原谅每一个人

我们都不是完美的,所以犯错是一件难免的事情。许多时候我们犯错都是在尝试新事物的时候,或者是触犯了某种规则。如果有一个小孩子犯错后,我们采取的方式是批评和说教,那么下次他便会失去创新和创意的渴望——上一次我都因为没有做好被批评了,为了这次证明我是一个乖孩子,所以还是不要尝试了。这就无形中扼杀了他们很多的天分。


我们需要原谅每一个小孩的错误,当他感受到“虽然我错了,可是你还能全然地接纳我”的时候,才有可能告诉他“你现在的问题是什么,需要如何改进”。如果一个孩子的内心中没有与你建立良好的信任系统,那么再多的方方式和花样也都会是白搭的。


以上是和伊曼沟通的收获,她对于任何事物的接纳程度很高。精英和普通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是:平庸之人只关心自己的小营小利,可是精英更加关注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伊曼告诉我们每当她看到叙利亚还有许多战乱地那些受伤的小孩子们,心里都很难受。也正是因为她很希望世界变得和平美好,所以经常去各个地方参与社区工作。对待小孩子也是一样,因为她真的很“爱”他们,所以脑袋中才有这么好的点子能与我们分享。

 

   2、如何与自己的相处?

   我们每个人一生中天天都在跟自己打交道,有些人处理的好,一生飞黄腾达,有些人处理的不好,一生颠沛流离。马斯洛自我实现者有一大特征,他们很能接纳自己的问题,接受自己没有别人优秀的现实。


人之所以会争强好胜是因为无法接纳不够优秀的自己,所以希望通过与别人比拼来证明自己是很强的。运气好的话,比过了,心中得意洋洋;运气不好的话,没比过,一生自惭。


想要看明白这个问题,有两种方式:


   1)没有人是完美的,去看别人背后经历了什么

因为每一个人都会犯错,都会有瑕疵,所以我们更应该原谅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当我们看到别人具备某种令人向往的特质或能力时,应该去学习,而不是讨厌和嫌弃自己为什么会那么差。


伊曼给我们分享了一个她自己的例子:前几天她告诉一个好朋友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怎样的困难,那位朋友非常吃惊,说道:你难道也会遇到困难?


伊曼姐姐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别人认为自己不会遇到困难呢?因为以前自己一直是一个比较乖巧可爱的孩子,什么事情不会告诉别人,可是现在的她变化了。是因为我们认为现在伊曼姐姐非常优秀和开朗,她就一定一直都是这样的。其实不是。


或许那些卓越之人的背后,也经历了这样一段自卑的经历,是因为以前的不完美,所以迎来了现在走在完美的路上。当我们能想到这一步的时候,就会更加努力的进取,而不是站在原地看望着远方抱怨:为什么我会这么差劲?

 

   2)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才能

当我们开始想别人比我优秀的时候,其实就是把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在了他人的身上。可是你得相信自己也是非常优秀的。我们心中的钻石都在发着光,所以没有必要跟别人比谁的钻石更亮,而是专注于自己的钻石,心想:我应该如何让你更亮一些?

  





二、学习、践行与思考



 

邓蕙京(18岁)



一、本周我们做了什么?

本周我们在做事上继续围绕种地以及带助教。


种地方面:

最近由于收土豆的原因,我们不希望一些坏土豆被扔在地里浪费掉,所以制成了土豆片,从削皮、切片、煮熟、撒盐调味、晒干……这一系列的拙过程,既让我们乐在其中,也发现制作的艰辛,一大袋土豆,最后晒干就那么一点。


助教方面:

我们跟老师们讨论了这些孩子的特征,性格行为,对每个孩子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及对待他们的方式和态度。我转变了之前对待他们的情绪以冷漠态度处理的方式,而是学会关注他们内心的想法和需要。


参加巴哈伊教祈祷会:在那里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我的心比之前打得更开,愿意敞开心扉,放弃害羞、不敢说话的恐惧,开始表达我的想法。从这次的祈祷会中,让我更清楚的看到我的模式,前一阵子我最需要改的问题是自大,但是我也会经常表现出不敢、内向的一面,这一切的一切是因为我一直都活在别人的想法和评价中,贯穿了我的整个生活和学习,虽然以前我也有认识到这一点,但我却不知道或者没有真正上心地改过来,关于这一点的具体收获会在下面总结。

 

 

二、我的收获和反思

本周我想总结最大的两点收获,一个是我当助教对孩子的态度收获;另一个是对自己活着的方式和意义开始总结。


1、助教收获之放下我执

一开始我认为“我一定可以改变这些孩子,让他们的状态变得越来越好”。当老师们跟我们介绍他们的思维行为模式时,我觉得无论他们的问题有多少,至少我可以改变他们一点点。当我和他们相处越来越多的时候,我真的体验到这些问题是我无法改变的,因为他们是父母的复印件,我无法改变他们的父母,我也无法改变他们,我只能改变自己,改变我认为自己很行的妄念。


这个过程帮助我破除了一部分这个执念,因为有些东西真的是我很难去改变的,带着这种有为的心去做,最后我只能是成为一个控制着孩子的“新教育老师”。


2、助教收获之学会接纳感受

虽然突破了那个方面,但我也难免地走入另一个误区,就是既然我管不了,那就这样吧。于是,我开始出现一段比较烦的过渡期,因为我面对他们的问题什么都不能做;所以,当他们因为一点小事就开始哭时,我的处理方式就是冷处理,表面上不做任何反应,而内心是很不耐烦的,怎么又哭,这有什么好哭的呢?


在一次杨老师给我们运动提建议的时候,我问出了这个疑问,最后我发现我陷入一端去看孩子,他们身上固然有很多的问题,但是也有很多的优点,我可以去发掘,激发他们,但不对他们抱有期望,试图得到一个我想要的结果。


因此在一次跳山羊的时候,其他人都积极的参与,但曾梓轩和黄小然因为跳的不好就不跳,在一边玩,这个时候,如果是我以前会把他们叫过来一起跳,无论是自愿与否只要他们参与我就觉得很好了。而这样的处理方式我是没有考虑到他们的感受的,只是为了我想要的结果。


不过,那一次我的处理方式是鼓励他们尝试一下,两个人可以在旁边慢慢的跳,一开始他们跳过之后多给了些鼓励,让他们有了自信,体验到超越自己的感觉后,他们就自己开始跳,然后我不守着他们也能跳得很好,当他们跳得很高的时候来找我说时,他们很开心,我也很开心,因为一开始我就没有要求结果,而是鼓励他们尝试。


这次经历也让我体会到学会感受孩子的感觉和处境真的很重要,如果你的心是接纳的,那么他们也会放松,更会打开心。


3、我为谁而活?

就像前面分析到的,我在为别人的评价和看法而活,以前在体制为了老师、分数、家长、社会趋势;现在是为了新教育好的观念而活,是我觉得这些观念好所以这么做,但我的心真的接受吗?这或许不能完全肯定,但从本质上来看,其实我现在的模式和在体制是一样的,我为这些好的观念和理念而活,虽然我认可这些理念,觉得很有道理,但我因为没有很深的发现自己取悦型的模式,所以我思考这些道理和问题都是在这个模式中进行的,最后还是变成了取悦他人,比如我努力提升是为了在别人心目中建立一个好的形象,让别人喜欢、认可、尊重我。在这个模式中,就延伸出我喜欢与人比,自大自卑的心态等等。


这其实我相当于在浪费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因为山长的各种题目和课程都是在教我们成为一个自尊自信的自由人,但我现在却为了别人心目中美好的我而活得这么憋屈。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正在明白是在18岁,这个一生重要的转换期,而不是28岁才意识到,那个时候模式会更加根深蒂固,难以改变。


那么我如何改变这种模式?首先,再次明确我的目标,成为一个自尊自信的自由人,做一名新教育老师,未来能够成为国学大师是我的愿望,无论最后能否实现,至少我的一生是往这个方向走的。


围绕这个目标,我需要做些什么?我的言行思想应该是什么样的、我需要思考些什么?具备什么能力才能达到我的目标?这样一圈问下来,貌似目前我能发现的最好达成途径就是新教育,学习思维、心态、模仿高人的言行思想,与他们共振。既然如此,我现在所做的一切是为了服务于我的目标,这些好的理念也是围绕着我要实现的目的而做,我不需要别的认可照样可以做这些事情,这样我才会有动力去自我超越。


三、总结

从下周开始,我会有意识的从以前为别人、观念而活的模式,慢慢觉知转变,开始思考我想要的,我现在在做的是不是符合我的目标,这样一点点减少我多余的言行思想,专注地去做事情。


 

刘清华(15岁)


电影课学习收获

这周沾了程炳森的光,得以学习今年冬令营里的电影课,两部电影,主题都是目标的,一部《爆裂鼓手》,一部《疯狂动物城》。


让我重新调整了自己对于日常学习运动的态度,冲击很大。


一、电影课的学习和收获

在两部电影中,内曼和朱迪都是目标感很强的人,一个要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鼓手,一个要成为兔子警官。他们都能够有清晰的目标,而且能够抓住机会。这是我看两个主人公身上非常相似的一点。


内曼为了打鼓选择和女朋友分手,选择在车祸之后继续上台,特别是许冀老师讲到内曼选择餐厅都是因为喜欢那里的音乐,时时刻刻脑子里都是目标,都是音乐,让人感叹,真的是把所有的时间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目标上。再有演出比赛机会的时候也是不断地争取,不得不承认自己和这样的程度还差得很远,而朱迪也是这个样子,从小开始梦想做警官,能够顶住来自社会上的压力,以及父母的不赞成,一次次的挑战和突破,为自己争取成为真正的警官的机会。


而且他们能够坚持目标,长时间的坚持目标,克服一切困难,面对教授的刁难和考验,内曼没有放弃,反而越挫越勇,更加努力的练习;朱迪面对各种质疑和轻视,也选择了证明自己,而不是放弃目标。如果面对他们这种情况,被所有人排挤、鄙视、看不起,我估计和内曼的爸爸一样会选择走另外一条路,为什么他们能够选择继续?


我觉得是因为他们心里面只有目标,除了目标就是目标,因此就像是内曼在电影里面说的,我不在乎,因为这个不会影响到我实现目标,因此我为什么要难受?

后面许老师也讲到了,永远应该想着下一步应该做什么?下一步应该怎么弥补?下一步怎么解决问题?所以就不会去想着放弃什么的了,而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断地解决问题,成长进步。


觉得自己可以把这几个问题算做自己遇到事情的解决方案,不让自己陷入情绪,阻挡自己进步。“真正有目标的人,你怎么逼他,怎么折磨他,他都不可能放弃”


同时在面对鄙视的时候,朱迪和内曼都是选择用能力证明自己,内曼被弗莱彻大骂之后搬到了琴室去住,每天就是练习打鼓和睡觉,朱迪被鄙视了之后选择严格的要求自己,牛局长认为她一天100条罚款就不错了,她一上午做了200张。“如果你现在是一个更差的形象,你会被鄙视,但你有可能得到同庆,但同情的背后就是嘲讽,自强的人不会这样做,他们不允许自己被鄙视,他会不断的成长和训练。”


第三点就是他们对于机会的把控,朱迪和内曼同样遇到放弃或者尝试的选择的时候,都选择了非常有风险的尝试,即使是失败会付出代价。而朱迪因此一举成名,内曼最后的时候虽然情况出乎意料但是也真正得到了老师的认可。


但是对比自己,就对于机会没有真正的掌控能力,不知道什么时候是机会,什么时候需要积累。我觉得还是自己的目标不清楚的问题,如果自己能够清楚自己的目标,时刻记住,就可以在遇到机会的时候考虑是不是符合自己的目标的,这样就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应该积累的时候积累。


二、自己的实践和感受

自己在学习了《爆裂鼓手》之后,就尝试着学习内曼的行为,严格要求自己,做符合目标的事情。发现自己很多方面都没有做到,比如说开胯的时候喜欢说话、课程记录不愿意即使写完,非要拖到第二天;对于早起晚睡异常的排斥等等,自己也有所觉察的改进。


收获有以下几点:

第一,用脑子练习内家拳

原来练习清一跑和倒撵猴这些动作的时候都是比较机械的练习,导致自己虽然很希望自己能够进步,但是一直做的很死板很僵硬,后来觉得这样子根本不行,就去请教舒晴和文琪怎么练倒撵猴,也问琛怡怎么在跑清一跑的时候把胯和肩合上,结合她们的各种方法,慢慢学会琢磨,周六早上练习清一跑的时候就感受到了气感,跑的也比原来有进步很多。


倒撵猴也是在不断的请教文琪和舒晴的过程中渐渐的学会了沉胯,有一点感觉。


耿老师周五在分析我们为什么学习博文还是差得很远,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琢磨,没有思考,只是傻做傻学,比如说学习博文我们就可以思考耿老师是怎么想到的?我为什么想不到?我该怎么做才能够想到?


第二,专注的做一件事情

在学习《爆裂鼓手》和博文的时候都尝试了完全的投入,只专注于学习,效果比原来好上很多,也有很多原来没有的思考和收获。

 

经过这一周的电影课学习觉得有了很大的收获,但是和内化的目标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不断地重温实践。


 

梁舒晴(15岁)



练武带给我的变化

在这周里,我对于练武有了很多新的感受,同时也因为这些感受让我和之前有了不一样的地方。


第一个变化是思考和专注。因为自己对于练武是一种探索的态度,所以在做运动时就会比较用心去思考,然后一思考就有了新的体悟,然后继续边做边探索。这样的收获让自己感觉很神奇,很好玩,于是只要一走路,一运动,就想到那种感觉,然后就不由自主的继续研究那些新的体悟,自然就不会去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了。因此我发现自己最近过得比之前充实,也比之前开心一些。


第二个变化是平静。之前自己总是有很多情绪,也有很多的烦躁感。但是自从自己开始专注在那些新的体悟时,我发现自己就很容易专注下来,很平静地琢磨那些动作。而在平时的生活中,即使不去研究那些动作和体悟,也没有平时那么浮躁。在有问题或者是和别人说话时,也可以平静地和人交流,因此变得轻松很多。尤其是在呼吸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之前自己呼吸都是到胸口就没了,但现在虽然没有真正的沉到肚子里,但已经有沉下去感觉了。


第三个变化是价值感。因为我在武方面经常会有一些新的体会,并且这些体会可以对大家有帮助,让我很高兴。因为我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又能帮助到别人。不像自己在种花草的时候,虽然很高兴,但是总是被别人说成“不务正业”。这导致我在摆弄花草的时候总是会像做贼一样偷偷摸摸的,很憋屈。因此在武方面我还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感,发现了自己的小优势,能够为团队付出的地方。


对于这一点我还要感谢安然分享她自己和伊曼姐姐的收获。我在“学会激发每个人的闪光点”这一板块,终于明白自己在武方面的优势,并不代表自己就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而是单纯的在武方面比别人占一点点优势,和文、生活方面无关。


因此我彻底放下自己对文方面一定要和某某某一样的执着,而是顺其自然。让我在练武的时候尽情琢磨,在写日记和作业的时候安心思考,在武方面有新的体悟就分享出来,有想不明白的地方就去问老师。


(节选自学生6月5日-6月11日一周总结 )     

编辑:舒馨妈妈

推荐文章:

耿宁静: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 (上)

耿宁静: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下)

杨冬梅:沟通要关注心念和感受

提升思维的必经途径你知道吗?

土豆中品读做事原则,小事中反思行为准则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自立好少年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