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耿宁静: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 (上)


  相信  

 

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可能性,而提供给孩子无限可能性的人是你们—–各位家长。人人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无比重要。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请聆听耿宁静老师给突破A班家长们分享的讲座《家庭教育如何“教其心”》(上)(2017.5.27)。


Believe

Part

1

主题篇

     家庭教育如何做到“教其心”?


您孩子目前主要有哪些问题(列出最主要的三个)?您认为造成孩子这些行为背后的观念是什么?作为家长,您认为自己是如何“培养”孩子这些观念的?如果您认为自己没有“培养”孩子的这些观念,那么,孩子的观念从何而来?


大家的作业基本上没提到“我没有培养这个观念”,虽然如此,我却发现很少有家长真正地明白,自己是如何培养孩子的这些观念的?极少数的家长会提到一点点,但却不能一针见血、直入根本地把造成孩子观念的原因找到。


我个人觉得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我们自己的思维能力不够。我们看到问题时,总是陷到问题的表象当中(比如,有的家长提到,我们对孩子批评指责过多等),但是对这些行为背后的价值观是什么,家长的觉察是不够的。这就是我们的思维不够。要是有山长教我们的“一叶知秋”的能力,即使不是你亲身经历的,你都可以分析出来。


第二个原因我觉得是没有认真地去思考。虽然孩子的问题已经对我们造成困扰,但我们依然没重视,没有用心地去思考,去找原因解决问题。因为我们习惯了自己对待这些问题的态度,就算把问题提出来逼你思考找原因,你都不知道该怎么找到这个原因。


我从大家的作业归纳出孩子们共性的几个主要问题分析。如果我说得不周全的地方,欢迎大家用文字的方式贴出来,结束后讨论。


1

家长认为孩子不自信,不担当


造成孩子不自信、不担当责任背后的主要原因大家普遍认为是对孩子包办过多。但是我们没有去深挖——我为什么会对孩子很多照顾,各种包办?在这个东西的背后,又是什么观念在左右着你?(给大家一点时间,大家可以打字出来)


好的,我看到了几位家长写的。第一个妈妈认为“刷存在感,我自身没有价值感”。我们之所以给孩子很多照顾,是为了证明我是一个好妈妈,这就是背后的观念。我为什么要证明自己是个好妈妈?是因为有一份担心在里面,我不这样做,别人会怎么看我?这才说明了你是“我自身没有价值感”的。


我们有时候在思考问题时跳了很多步,如果我们能一步一步找到原因,找到行为背后的观念是如何导致这种行为,就会对自己的观念多一些觉察,更加清楚怎么改。否则就叫做“无名”。


有的家长说自己内在对孩子是不相信的,其实我们对自己也是不相信的。假如你很清楚你希望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以及你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做,才能实现这个目标,那么当你去做的时候,你将不会在乎别人对你的评价。正因为我们从目标到实现目标的方式,都是不清晰的,所以我们在做的时候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担心,各种各样的怀疑。


当我们家长带着这种对自己的怀疑不自信去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孩子收到的还是不自信和怀疑,因为从心心相映的角度来说,孩子首先收到的是家长的态度,所以这是孩子不自信、不担当的根本原因所在。如果能看到自己的心,才能判断这是不是自己想要孩子“接收到的心”,才知道从哪里去改变和调整自己,否则,我们是没有办法改变孩子的。


 


在这里我给大家一个建议,自信和担当要如何培养?简单的讲就是做出来。


在孩子很小,还没有形成概念性思维的年龄段该怎样培养孩子自信和担当呢?所谓概念性思维能力,比如你对孩子说“你太不负责任了”——孩子根本就不懂什么是不负责任,七岁以下的孩子其实他根本不懂。但是他老听你说,就似懂非懂,其实他真的不懂。怎么做?很简单,就让他去做就可以了,让他多行动多体验什么是负责任。


比如说刷牙,洗脸,做饭,切菜。就像今日家长俞贞最近分享的那样。她的孩子三岁左右时就练习切菜,孩子能做到吗?你相信他能的时候,他就能。你不相信他能的时候,他就不能。俞贞很清楚自己希望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以及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培养,所以她是坦荡荡的分享。她的孩子体验了切菜,捡豆子等各种事情,每一次体验都刷新了孩子对自己的认识——这个事情我可以做。再体验一次,又刷新一次,那个事情我也可以做。久而久之,孩子就有了自信和担当。。。。


什么叫担当?就是他做过了,见过了,见过了才信,做过了才敢,对吗?他做的事情极少,甚至都没有见过的事情,他怎么会敢呢?所以他做的越多,体验到的这种感受越多,他就越有担当。他越敢做,就越敢面对。所以我认为要多让孩子去体验去做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和担当。


可见父母的教育目标清楚,对实现手段和方法心里有数,父母就敢放手,孩子成长也快。我也见过孩子已经到了十八岁,父母依然不敢放手的现实案例。越是这种不敢放手的家长,越是要去看自己的内在:你有多少的恐惧,你有多么的糊涂。因为你根本不清楚你到底想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以及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培养这个孩子。



再从少年励志养志的这个角度,给大家分享,你如何培养一个自信和有担当的孩子?


在新教育学堂,孩子们要面对各式各样的挑战,比如翻滚,可能孩子以前没有做过,那么他今天就要去面临:第一,我要不要做?第二,不做不行,我就去做吧。开始做得很慢,也许十分钟只翻五个,等到他熟练的时候,就会变成五分钟翻一百个,再接着刷新,五分钟翻两百个。这个从不敢到敢,从不会到会,从十个到二十个,五分钟从一百个到两百个的过程,孩子不断的尝试和体验,我可以有多好,我还可以有多好。这叫什么?这叫养志。


什么是“志”?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每次解完牛之后,他总是踌躇满志。踌躇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走来走去的状态。满志是什么,我做了一件让自己很满意的事情,我走来走去自己体会和消化一下这个感觉。这个感觉很美的。各位也可以回顾一下,在你自己的生命当中,哪些事情是你有这种得志的感觉的。


当我们给孩子一次挑战自己的机会,他做到了之后,他对自己的满意度就提高了一分,然后就会有一种本能的欲望去挑战一个新的项目或者提高到一个新的成绩。作为家长,你就需要给他更大的平台去尝试新的项目,给他更高的要求去突破他的天花板,让他不断的去获得“得志”的感觉,这就是养志。


这种“养志”其实就是新教育学堂反复在做的事情。运动方面的挑战太常见,就不说了。宋晓莉老师在上学期突破班月总中提到的一件事情,让突破班的孩子们尝试突破西班牙语。可能孩子们想都没有想过,我还可以学西班牙语?但是他们用英语突破的方式去突破了西班牙语之后,她们会不会自信爆棚?可是我们家长却从来没有想过“我如何去培养孩子的志,我如何去培养孩子的自信,培养孩子的担当?”


我们现在来把眼光放远一点。比如突破班的孩子,现在是十一二岁,他在连续五年的时间里面,学习一国语言、两国语言,甚至三国语言,运动方面他学习各种新动作,他和别人摔跤,以前战胜不了的人,他逐渐能战胜了,然后他再打一个百人组手战,这样不断的挑战,五年下来,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个孩子不敢去挑战的事情没?这就是家长真正该为孩子做的事情。


但是你没有去做,但新教育的学堂做了。我反问一句,面对学堂提供的各种挑战,各位家长,你受得了吗?尤其在各种体能和运动的挑战中,多数家长是担心和受不了的。这说明你就不想要一个有担当和自信的孩子,你只想要一个宝宝,永远在你这个妈妈的呵护下去成长的宝宝。这是你用行动投票所表达的意思。


所以,如果你想要改变孩子,首先还得去看你的心是不是准备好了。否则孩子在那边成长,你在这边担心,孩子收到的就是担心,得不到家长的支持。这是关于大家在问卷中反映出孩子比较集中的第一个问题。


2

孩子对于学习、运动上遇到了障碍容易纠结


关于这个问题,家长们基本上思考的就是孩子的各种表象,实际上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不爱学习。


你见过哪个孩子对自己喜欢的事情纠结吗?他从来不纠结,基本上就是自己喜欢的事情,他立刻扑上去。比如说,你不让他玩游戏,他想方设法都要玩到那个游戏,对吗?他有过纠结吗?从来不纠结。因此,凡是纠结的事情,基本上属于他对这个事情不热爱。对学习的纠结,就是他对学习的不热爱。


那么,作为家长,看到孩子不爱学习的时候,你该怎么样去看到你自己?你马上就会想:他不爱学习,为啥呢?我天天跟他说要好好上学,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在学堂也要听老师的话,而且我也挺配合学堂的啊。


你可能很苦恼,可是你不该苦恼,而应该想:我有没有做一些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或者说,我有没有在行为上做出和我想要的结果相反的事情,导致了我的孩子厌学?比如有的家长认为,放了假就可以放松一下,从学堂回到家就应该吃好一点。大家想一想,这背后你是否认为孩子在学堂的生活学习太紧张,在学堂的饮食很差?否则怎么需要放松,需要吃好一点来补充呢?你还觉得自己在配合学堂吗?大家可以看一下,自己回答这个问题。显然这是矛盾的。


但是你内在为什么会产生这个观念?你要往自己身上去挖。比如,孩子在学堂学习运动安排都很紧凑,我作为家长,觉得休息得不够有点心疼。所以,骨子里面你希望这个孩子生活在什么样的节奏之下呢?你骨子里面可能还是希望孩子生活在放松的、不用有压力,不用怎么努力就可以得到一切。大家可以体会一下,是不是像我所说的这样?


为什么我们自己对这些东西没有觉察?大家可以想一想。你也许会说,从来没想过。其实我告诉你,之所以觉察不到,是因为这些东西根本就不用去想,它在你骨子里面,你就是那样的人。你骨子里面可能就真的是一个好逸恶劳的人,你真的希望这个世界上的东西都是可以轻松的、简单的得到,都是可以不用付出特别的努力得到的。这有点不好接受,但事实如此。


大家可以想一下马云的那句名言, “比聪明,你已经没有机会了。比勤奋,你也没有机会。只能比坚持。”可是坚持对大家来说也好难。事实上,我在新教育路上走的这几年,我是真的看到了那些优秀的家长有多勤奋。像应佩瑶老师、李菊英老师、张丽老师这些人,真是太勤奋了。她们基本上除了新教育上的工作,就是学习,除此之外她们真的不觉得有别的事情要做。这是我所看见的她们的状态。   


你再来看看你自己。你一天的时间当中,一周的时间当中,你有多少时间是拿来真正服务于你自己的目标,真正的学习和思考?一比就比出结果了。我刚才说的,我们自己骨子里面那种“以为不用付出就可以得到的”想法,它就是骨子里面的。就像那个歌里唱的“从来不用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这就是我们骨子里面的东西。


所以,山长经常说,你们要走新教育这个路,你们不掉一层皮,是学不到什么的。我心里想,掉一层皮?掉三层皮之后才开始换骨。2015年在武汉清友见面会时,山长指着我说,耿宁静,是掉了几层皮,但骨子里面还是一样。当时那个话说得我直冒冷汗:我以为我改了好多,原来什么都没改,因为只是表面的、皮上的东西。就是因为我对这种骨子里面的东西,其实是没有什么觉察的。


所以,对于孩子不爱学习,这个问题的根本在我们骨子里面好逸恶劳的观念。如果我们骨子里面的观念不改变,我们想指望孩子去改变,变成一个爱学习的人,不太可能。


你可能会说,是不是我也要变得爱学习呢?这还用问吗?你如果没有体验到那种“一个成果一定是我付出努力,并且付出我超过我想象的努力,最终才能得到”的这个体验,你就无法告诉你的孩子,“孩子,只有付出别人付出不了的努力,你才能做人上人”。你说不出这样的话。


 


我们(家长)现在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我们认为孩子学习不够用功,不够努力,就去要求孩子“一定要认真努力,一定要再努力一点”!其实你的心没有跟你自己、跟孩子提出的这个要求共振,也就是你没有到这个位置,你没有到这个境界,你的孩子,他的心是收不到你的这颗心的。你跟他讲概念,没有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讲道理没用”。


下面第二题中大家90%都认为自己这个行为和反应是没效的。为什么没效?现在你知道了吗?就是因为你的心没到,而我们要影响一个人的心,只有你的心到了,他才收得到。如果你的心没到,他真的收不到。


这一点我真的觉得李菊英老师做的特别好,(菊英老师分享文章链接地址:为孩子教育家长负起全部责任

。)这是李菊英老师在会泽给财富班的家长们做的一个分享,当时她说,明颖在今日学堂第一个学期时,运动方面不是很好,学堂就对她进行运动和做事的调整。当时孩子的运动量特别大,为了跟孩子共振,菊英老师本来是开车上班的,她在孩子进行特训的一个月的时间放弃开车,每天走七公里上下班。为什么?她说我要了解我孩子的感受,我要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就是优秀的家长,她随时都在跟自己孩子的心灵进行共振。


如果孩子不爱学习,他不爱学习一定有他爱的东西,对不对?这个时候你还要做一件事情——就是要去找到他的心在哪里,他喜欢什么,兴趣在哪里,心就在哪里。如果他喜欢玩,喜欢舒适,你就应该反省自己,我怎么把他这个退路给他断掉,我怎么把他这个念想给他灭掉。大家可以想一想…


 


新教育学堂、今日学堂、清一书院一直在为我们做一个示范:不断的给孩子们去分析平庸和卓越的代价。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呢?当你看到他们做这个课题的时候,你作为家长有否想过,为什么要讲这个呀?你如果想一想就会明白,讲平庸的代价就是为了破掉孩子们对于舒适、玩、吃等等这些东西的念。这是山长在《坛经》第三讲里所讲的,我们空掉一个念头,我们空掉他起的这个贪图舒适的心。


可是,你只注意到他不爱学习,你都没有注意到他爱什么,你没看到这一面,就很难断掉他的退路。不过我们学堂有一些家长在这方面做的还挺好的,不懂就问老师,我们这边跟他说该怎么做,怎么断掉孩子的退路,家长就配合学堂照做了。这就是信任。所以,你想不到该怎么办——相信老师,相信学堂,照着学堂说的去做就好了。


可是偏偏很多家长不是这样的,为什么?因为可能老师的建议跟你内在的价值观还是不太吻合,你可能会怀疑——一定要这样吗?非这样不可吗?你可能会这样想,但是真的很遗憾,事实就是这样,不这样还真不行。除非你愿意接受一个平庸的孩子。


突破班明仪老师第一个月的月总里面分享了电影《垫底辣妹》,大家有印象吗?明仪老师就在《垫底辣妹》里面谈到,当沙耶加(女主角)开始去学习成长的时候,她跟那几个过去玩的很好的伙伴还是在一起玩。她想要她的伙伴,也很想要自己的目标。这让她很纠结,但是必须要做出一个选择,我到底是要跟他们玩还是考大学。最后她选择不跟他们一起玩。明仪老师在月总中说得很清楚:“这就是平庸和至上不可兼得”。


卓越和平庸不可能兼容的。因此,我们家长就要看看我们自己的内心了,你是不是希望你的孩子平庸和卓越兼得呢?假如你是希望兼得的,只能说你是分裂的,你是妄想,因为这不符合常识。鱼和熊掌只能得一个。这是关于第二个问题,对学习上遇到障碍和纠结,本质是不爱学习这个问题的解读。


3

孩子容易逃避困难


孩子经常会逃避困难,其实他在学堂遇到所有的困难,无非就是我刚才所说的老师们为他们创造的不断突破的各种挑战,对不对?我刚才讲到那些挑战的时候,我相信每个家长都在想,哇!就是啊!如果我家孩子一直都在接受挑战,每一关都过的话,5年以后不得了啊!的确如此,可是现实是他遇到这些困难的时候,他想逃避。


这个问题到底是怎么造成的?我看见大家有各种不同的分析,实际上在我看来只有一个原因造成他的逃避,就是你作为家长允许他逃避。这意味着什么?当他逃避的时候,你拿他没办法,你不作为,你没办法逼他去做。注意,家长的心态是——“哦!我也没办法。”所以家长在这一刻在孩子面前示范的就是:我是一个逃避的家长。面对这个问题我是解决不了的,所以我也允许我的孩子解决不了。


同样的事情、同样的问题山长是怎样做的?山长做得好简单:别人做得到的,你也要做到。为什么别人做得到,你做不到?你是我们家孩子,你就必须要做到,否则你就不配做我的孩子。我说的这几句话大家熟悉吗?如果你经常在圈子里面泡,经常看山长博文,经常听山长的讲座,这几句话你会非常熟悉的。


但是你为什么说不出口,你为什么做不到?如果你再往心里想一想,你就又一次发现,那样的一个自己,可能是你不愿意承认的自己——我逼他也是没用的,孩子跟孩子总是不一样的,他将来也许就好了。你可能会这样想,所以在你的内在,你是无能的。所以你对你孩子不敢提要求。这就是你。因为你对自己不敢提要求,所以你也不敢对别人提要求。


 


也许我说到这里,大家心情有点沉重。那我们说一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我经常在我们明心学堂对那些孩子(无论是对大孩子还是小孩子),遇到困难时教他们一句话——试了再说,这是我们教的第一个心法;第二个心法就是:死了算了。这件事我做不成,我最大的损失不就是我没有命了吗?不试怎么知道,一定要试了再说。谁都知道死不了,就是这两个秘诀,简不简单?


所以,有很多东西,其实方法都是很简单的,只不过我们可能没有认真地思考,看不到这些问题的本质。因此我们无法拿到我们想要的结果,以至于在孩子逃避困难的时候,我们会对孩子说:不要逃避,勇敢地去面对,这个事情你必须做到,你要向你们班的谁谁学习,然后一定要去做。


你知道孩子的感受是什么吗?他心里反复对话说的是:“他做得到的我做不到呀”。因此,这样的劝告是没有用的。家长要让自己的内在有力量,让你敢对自己提要求,让你敢对孩子提要求,让你敢于承担要求提出来之后的后果。 


好比在明心学堂有一个项目,原来是跳墙,后来是练功房里面的那种垫子,摞起来一点点增加高度,让孩子爬上去再从上面往下跳。其实那个距离对学生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但他不敢跳。我就跟他说:没事的,如果脚崴了,耿老师帮你治。其实并不是说我有多高的医术,而是说我作为老师有一份担当。我会对这个孩子说:“没事,你跳下来无非就是受伤,死是肯定死不了的,对不对?好,你就跳呀,如果你受伤了,我保证帮你治好。”


对孩子来说,我真正传递的并不是“你受伤了我要帮你治”,NO,不是的,而是一份担当,我跳了,无非最糟糕的后果是什么,这个后果是我可以承受的,那么我就去做了。当然,我即使这么说了,我也不会逼孩子,大家不要误会。因为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他站在那个垫子上,有的孩子他在犹豫,他在酝酿,他在积累那个能量。那没关系了,让他去积累,他就在上面积累,他在上面等着。我们就是那么做的。


 


所以说我们作为家长,要有一份担当。事实上,在这个方面,恰恰我看到的是很多家长做得很不够。因为什么?因为我们怕孩子生病。这就是回到前面讲的,孩子一旦生病,说明我没把孩子照顾好,我没把孩子照顾好,我就不是个好妈妈,我就会长期内疚等等,于是你就被这个东西、这个观念所形成的绳子捆得牢牢的。


其实如果你自己多一点担当,对这个后果用一点理性的思考,把这个后果想清楚,去尝试一下,事情常常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糟糕。比如明心学堂这次长征,滇藏队18个,云川队14个,共有32个孩子参加长征,真的感谢家长们的支持和那么多孩子们的参与,令我看到了不同的状况,那就是:病由心生。所有的结果,宇宙的秘密法则,都是由你的心造成的。


这次长征中有的孩子有一点老伤,他记挂着对这个老伤的恐惧,越走腿越疼,以至于他无法走下去。还有的孩子,他同样有老伤,甚至他的膝盖伤比我刚才说的那个孩子的伤还要严重一些(当时医生看过的)。但他走着走着,他居然走好了。为什么?因为他的目标变了,他不再关注他的伤了。他说:我就想走下来。他就走,只想我怎样才能走下去,走着走着,居然走好了。


像这样带伤走,把伤走好的还有一个男生,他脚上本来有泡。是我们在出发之前尝试了一个两天90公里的徒步时走出来的泡。不知道什么原因一直没有好,但他还是勇敢的参与了长征,走着走着,泡自己好了,那个伤自己好了,而且没有新伤。你觉得神奇吗?其实这取决于家长。有的家长对孩子无比的担心,他允许他的孩子就是不走也没有关系,所以他的孩子是走不下来的。其实在我看来,这些家长对于事情的后果,可能少了一点担当。当然我们每一个人的看法不一样,我们可以彼此尊重彼此的看法。


4

孩子情绪化严重


这个问题实在是太普遍了。孩子情绪化为什么会很严重呢?造成这个现象、这个行为背后的观念是什么?其实情绪背后的就是一个求救信号:“啊,我搞不定了,我需要人帮我搞定。” 而我们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情绪是非常在意的,在意的根由其实跟我前面说的差不多。


孩子有问题,我是一个有爱心的爸爸,我是一个有爱心的妈妈,我应该去疏导他一下。所以他的任何一个情绪都会引起我们立刻的反应。我把它称为过度地关注情绪。你越关注这个情绪,说明这个情绪越有效果,越能引起家长的关注,对不对?当家长疏导或者解决问题的时候,孩子就不用对自己的情绪负责任。因此他只需要把情绪发出来就行了,要对这个情绪负责任的人是你。这就是导致他情绪越来越严重的原因。


 


怎么办?大家记得刘老师写的那篇——就是山长转载的那篇:《真爱孩子就对孩子残酷一点》。小明慧当时三岁多了,哭了四个小时,变本加厉地哭,想一直哭到大人来找她。但是刘老师忍住了没去理她,让她自己处理自己的情绪,等到小明慧冷静了,再去处理她想不通的问题。


在这种处理之下,孩子就要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任。但这个事情不好办,大家可以自己想一想,我们自己成人之间,比如我们和丈夫之间,或者和妻子之间,我们也有情绪。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特别希望别人来关心一下或者服个软,示个弱等等。但是如果别人不来,你是不是要自己低头,是不是要自己转弯?其实这就是我们要教给孩子的东西。看起来很简单,但却是让我们对自己的孩子负责任的一个最简单的训练。


作为家长,我们怎么样才能放的下对孩子的情绪呢?其实也很简单的,你只需要告诉你自己:这是他的情绪,不是我的情绪,我要让他对自己负责任。你只要一个字,时刻挂在你面前:以后当孩子起情绪,哭呀闹呀,你只要在面前写一个字:忍!你越能忍住,他就越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其实很简单。


这是情绪的问题。简单的说你放得下,忍得住,情绪问题好解决;放不下,忍不住,情绪的问题永远无解,因为你一直在为他承担这个责任。好,情绪的问题说完了。


5

孩子的学习能力、运动能力都很不错,但是在团队当中独善其身,不太关心团队的事情,也不懂得关心别人。


这个问题,大家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看到有些答案里面说,孩子在家是一个,家长总是对他很多的关心照顾,他就学会不顾别人的感受等等这样的一些角度。


事实上有一个东西在我们骨子里面,就是单打独斗的思维模式:我只要证明我比别人强就可以了,似乎我只要能够证明我比别人强,我就能够成为赢家。这是我这一次在财富课的学习当中,山长讲到家族传承这一课时,我体会最最深的一点。


因为我自己长期以来也一直是这种单打独斗的思维模式在主导我所有的行为。能力上,我可以努力。但是,骨子里面我不服输,所以什么都争,导致在与人交往方面不受欢迎。那么,单打独斗的模式造成的是什么?造成的就是团队成员之间互相踩踏,整个团队像一盘散沙,这就是我们中国人今天的现状。


我们各位家长,作为一个成年人,如果我们能认识到这种模式对自己带来的伤害,那我们就应该去改变它,对不对?但是,我们却又不知不觉的把这种模式传递给我们的孩子。比如孩子在英语突破班,每周你跟他通话时你会问他,你跟读了几分钟,新的那个演讲你跟读的怎么样了?你可能最关心的就是这个东西,为什么呢?因为这证明你孩子能力强,可以给你带来一些心理的安慰,同意吗?


如果你同意你的确是有这种想法的,那你就应该问一下你自己,如果用这种方式培养的孩子是一个争强好胜之人,这可能导致他和别人很难融入,你想要这样的孩子吗?如果不想,那么我如何培养我的孩子和其他的同学之间能够更好的融入呢?我们如何培养孩子一个新的素质,或者说新的思维方式呢?


 


需要用山长给我们讲的叫聚合模式。聚就是集中,欢聚一堂的聚,合就是集合的合,聚合模式。聚合模式是什么呢?以我们清一家园这个平台为例,山长把自己毕生的资源和精力都贡献到这个平台上了,刘老师也是一样,今日学堂所有的老师,甚至现在刚刚新崛起的一批2.0老师,他们都是这样在做,对吗?


当每个人都这样做的时候,我们清一新教育的平台是不是越来越强大了?我们是不是会吸引越来越优秀的人进入到这个平台,共同往这个平台里面贡献一瓢水?我们正是受了这样的吸引而来的,对吗?那么,既然我们受益于聚合模式的思维和行为所搭建的这个平台,而我又是追随新教育的,我为什么不去聚合模式来行动和引导我的孩子呢?


因此,你如果想要改变孩子这种单打独斗的模式和只关注自己不关注别人的模式,就得从自己开始改变。你可以去看一下你为这个平台,为这个班级,为你身边的人做了些什么?其实,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服务了多少人。


这种单打独斗的思维模式,其实骨子里面是自私的。 他只关心自己,他关心我能从这个大锅里面得到什么,我在突破班这个平台上得到什么?我的孩子能从这个平台上得到什么?这就是自私的思维模式所带来的结果。


你应该思考,我可以为这个平台贡献什么?我可以为这个班级贡献什么?当你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你跟你孩子的对话和引导就变了,你每一周通话,你首先问他:孩子,你这一周为班级的同学做了些什么?你为你未来的分享,为新教育的推广做了哪些准备?你第一句话问这个东西的时候,你的孩子会一愣,你信不信?


因为你从来没有这样问过,这就是你的改变给你孩子带来的震撼。所以,对这种独善其身的孩子,或者人际关系处理的不好的孩子,我们家长要改变你最关心的东西,过去最关心的是他的能力有没有提升,现在你要关心的是他对别人做什么样的贡献,他对这个班级平台做了什么贡献?


 


对这个问题,我还有一点补充,我相信每一位突破班的家长都有一个梦想,就是让你的孩子能够进入中级班,能够进入高级班,对吗?可是你知道山长希望什么样的家庭进入高级班吗?我曾经在零突破英语的公众号上面看到,(以往的一篇博文,说的山长跟第一期突破班家长见面的时候谈到的一句话),山长说只有最具志向和愿望,愿意为国争光的家庭才去走这条中国特色之路。


那么,你有这样的志向和愿望吗?你会说你有,因为这个东西真的谁都想要,对吗?那我们再问,你有为了实现你这个志向和愿望而对你的孩子做出相应的辅导吗?你可能不知道该怎样辅导提高孩子的志向和愿望,因为你的心胸格局没到,所以你需要去扩大你的心胸和格局。那么我们应该这么做呢?先讲到这里,我们讲下一题的时候,再讲我们应该这么做。


 

                                                                          编辑:鼎涵妈妈


推荐文章:  杨冬梅:沟通要带着觉知和平等心

                    杨冬梅:沟通要关注心念和感受

                    目标会带来怎样的价值?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自立好少年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