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杨冬梅:沟通要带着觉知和平等心

5月13日(星期六)

明心学堂·成都分享会

顺利召开


这里:云川队—成都新教育分享会(视频)1

            云川队-成都新教育分享会2(视频)

            云川队-成都新教育分享会3(视频)

            云川队–成都新教育分享会4(视频)


5

应四川读书会

四川清一新教育网校班

和立心学堂的邀请

在成都新教育分享会上

杨冬梅老师

给大家带来了一场

精彩的演讲

沟通要带着觉知和平等心  

要关注心念和感受》


(请大家参考视频,双击放大观看)


杨冬梅老师  演讲

                                (第一部分)

                                         

 

 杨冬梅老师  演讲

                                 (第二部分)




  沟通要带着觉知和平等心  

要关注心念和感受

                     (上)

杨冬梅老师:北京大学本科和硕士毕业,现在某公益性事业单位任正高级工程师。清一书院学生家长,V12会员,清心学员,幸福学员,大医学员,财富学员,青春期成人课学员)


今天读书会给我分配的任务是讲“沟通”和“心-教育”, 因为后半部分讲到了和新教育有关的心灵成长的问题,所以我就把它们合到了一起了。我的演讲题目是《沟通要带着觉知和平等心 要关注心念和感受》。关键字是:沟通、觉知、平等心、心念、感受。


我自已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做沟通?实际上是想向对方传达有效的信息,把我想告诉对方的东西,让对方有效地让感受到。那么大家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你比较容易接受到别人给你的信息呢?就是在什么样的情绪和状态下,别人给你说的话,你才能听得进去?

(观众答:愉快、高兴,感兴趣,平静)


对,是这些。但对我来说,还有一个就是安全。如果一个人,我在他面前感觉到安全,我就会比较放松,那么他说的话我才能听得进去。如果来的这个人,他在我面前一站,我就成了一个小老虎,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起来,那他的话我还能听得进去吗?


有些家长和孩子沟通会有些问题。那么我们就要反过来问了,在我们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你有没有注意过,你说话的时候,孩子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你有没有想过要关注一下他是个什么样状态?你们有没有想到要把他调成接收器的状态?有没有去做过努力把它调成这个状态?所以说,有时候我们说孩子听不进你的话,这叫推已知人,我们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


沟通能力,实际上是人际交流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它不只是亲子沟通,还有夫妻沟通、家庭沟通和社会关系的沟通等等有很多。我们在上清心课的时候,清一山长说过一句话:“如果人生只能给你上一门课,那么这门课应该是什么呢?”对,人际关系。别的都可以不学,但是一定要好人际关系学好。


但是这里指的个人际关系跟我们在世俗社会中讲得人际关系不是一回事。我们世俗社会上说的人际关系就是迎来送往,吃吃喝喝,你帮我这件事,我帮你那件事,结成一个利益同盟,互相的把社会上的资源调配起来,可以让我过的更好。


但是我们清一新教育圈,人际关系讲的不是这个。我们人际关系讲的是什么东西呢?后面我们慢慢地就会了解到,我们是一个精神,一个共同提升、共同成长的这么一个关系。那么实际上这个人际关系,在我们今日学堂教的就是人学,就是这方面的大学问。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清一新教育不管你有没有孩子,不管你的孩子在哪个系统里接受教育,但是如果你能够去接触到清一新教育里头的这个正知正念的话,这些都是对人非常重要的。


那我顺便说一下,山长讲的第一重要的课,是人际关系。那第二重要的是什么呢?是健康。健康就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90%以上的疾病都是因为心理情绪造成的。刘老师也给我们说过一句话,在这二门课的基础上,对妈妈们来说,一定要要学一些心理学。你学了一些心理学,你才能够真正的去看清孩子,知道孩子是怎么回事,来帮助他解决一些问题。



所以我们新教育里头,最近发生的事情就是咱们的孩子在长征,有好几个队都在长征。那么我们大家知道咱们世俗社会上有一个非常流行的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开悟”。大家回头想想,我们新教育是不是在做这样的事情。


读万卷书没得说,所有的教育体系都会让你读万卷书,但是就看你是读的什么书了。行万里路,我们的孩子们今年在做“新教育长征”,已经经历了这个事情。他的意义在那里,耿老师做为亲自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她的领悟应该更深,她下午会讲,我就不再多说了。


那么阅人无数,并不是说我认识张三我认识李四,我知道王五长什么样子,这不叫阅人无数。阅人无数是说,我通过这个人的人生经历,他的正反经验教训,他能成为我成长的一种资源。象巴菲特、李嘉诚、马云,他为什么能成功?那我要吸收他的什么东西?某某人为什么会失败,在那个地方摔了跟头?那我要吸取他的教训。虽然我简简单单地过了一生,但因为我这一生,参考了各种各样人的各种案例,我的人生就规避了很多不该走的弯路。我可以让我的这个人生很丰富,很丰满。让我最大程度的体验生命的过程,这才是真正的阅人无数。而不是说有些年轻人认为的去混场子混脸熟。实际上很多年轻人都已经反应过来了,我看有时候网上有这类的文章,写的说还是要先去提升自已,光去忙着吃喝玩乐交朋友,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


好,另外还有明师指路,那咱们就更没得说了。咱们清一山长,讲真的,这辈子我们能得遇山长,有山长去给我们指引各个方面的方向,这是非常有福报的事情。山长指的路实际上就是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开悟的路。他告诉我们怎么做,也示范给了我们怎么做,但是呢?最终的成就要靠我们自已。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而不是说要完全的依赖山长,产生依赖心,靠别人来让我们开悟。所以说到新教育我就把两个话题掺到了一起讲了,实际上我们今天讲沟通这个话题更多的是在阅人无数的这个方面展开的。


首先我们讲沟通要带著觉知和平等心。那么觉知是什么?实际上它在各个地方叫的是不一样的。象在这里叫觉知,在佛学上叫正念,然后还有内关等等,但是实际上内涵是差不多的。内关也是讲,觉知和平等心,那个觉知和平等心主要是觉知自已内心的。但实际上在我们的人际关系中,也存在着觉知和平等心的问题。那么我自已理解的,当然我修行还比较浅,这个觉知呢?


首先是精神内敛,就用南怀谨老师的话叫做:心腾空,室内敛“要精神内敛,就要把注意放在内部,又放松又专注的状态。然后是观察者而不是评判者。然后,你要觉知的是自己的念头还有对方的感受。你觉知自已的念头,你在跟他沟通的过程中,你的心是什么样的心?你是真的爱他帮助他的心,还是想操纵他,让他照你的样子去做的心?那么你要去觉知这一点,那么对对方的感受呢?不是说在行为和情绪方面去回应,而是在感受方面去回应,这个我在后面,会有相对详细的说明。


那么这里头还有一个平等的问题,首先我们沟通的双方是平等的。我不能因为我是你的妈妈,我就居高临下的好象一个掠夺者的姿态,好象要压迫你完全照我的命令来,这样的场子是不对的。另外还有一个感受的平等,不管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感受,愤怒也好,快乐也好,有一句话叫感受是灵魂的语言,感受无所谓好坏。他就是那样的感受,我们要平等的对待和去接纳那个感受。然后在感受层面去给他回应。这里我就引进了一首小诗,请慧芳老师朗读一下:


                   《真爱的发生》


当你只注意孩子的行为时,

你就没有看见孩子;

当你关注孩子行为后面的意图时;

你就开始看孩子了;

当你关心孩子意图背后的需要和感受时;

你就真的看见孩子了。

透过你的心看见了孩子的心

这是你的生命和孩子生命的相遇,

爱就发生了。

并开始在亲子间流动,和谐而暖人!

这就是真爱你的孩子。

当你只注意一个人的行为;

你没有看见他 ;

当你关注一个人的行为后面的意图;

你开始看他;

当你关心一个人意图后面的需要和感受;

你看见他了。

透过你的心看见另一颗心,

这是一个生命看见另一个生命,

也是生命与生命相遇了

爱就发生了,

爱会开始在心之间流动

喜悦而动人!

这就是吸引而幸福!

当你只关注自己的行为时

你就没有看见自己;

当你关注自己行为后面的意图时

你就开始看自己了;

当你关心自己意图背面的需要和感受时

你才真的看见自己了。

透过内心看见了自己的心灵真相,

这是你的生命和心相遇了,

爱自己就发生/并开始在自己身上流动,

心理健康和生理就伴随着你

你整个人就和谐而平静!

这就是真爱的发生。(掌声)


谢谢慧芳!这个小诗,它第一段讲的是看见孩子,第二段讲的是看见他人,最后一段讲的是看见自已。但是从我自己的感受来说,如果你想要看见别人,首先第一步你得要看见你自己。你自已心里,遇到过什么事情,产生过什么改变,你的感受是怎么来的,你的心灵的真相是什么?你看见了自已之后,推已知人,你才能看见别人。是吧?


第一步看见自已,第二步你就看见孩子了。那么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好多的伤痕,那么这个看见,就是对于我们自已的攻克。我们已经成年了,有足够的脑力、心力和阅历,所以我们不要去请别人看见我,请山长看见我,请老师看见我,这就不对啦!这就成了一个依赖的关系,就不是一个独立的自我了。所以成人应该去让自己看见自己。


但是对没成年的孩子,我们做家长的就要有责任,我们要能看见我们的孩子。不能把孩子当做一个符号、当成一个表现你自已意图的工具。要真正的看见这个鲜活的生命,这是我对这首诗的一个感受。


另外一个平台里有一个邓伟老师(音译),他有一篇文章我也非常欣赏,意思就是成熟的人关注真象而不是现象。他在文章里讲了四个层次的概念,第一是现象,第二是事实,第三是感受,第四是真象。


他举了一个例子说:你下班回家看到孩子在玩游戏,没有写作业、学习。有的家长马上这会儿勃然大怒“怎么就知道玩,作业写完了吗,复习了吗?”这就是这个家长看到的当下的一个现象,然后就生起了怒气和指责。那么事实是什么呢?也许这个孩子作业真的没做完,也许他那天有个什么事情?或者是他这一会就是想玩玩,想放松一下。但是这个家长都没看,一看孩子没在学习就开始指责了。那么这个爸爸妈妈当时的感受是什么呢?你觉得孩子没在写作业,你马上就感觉到了恐惧焦虑,觉得,呀!我的孩子又输了,比你聪明的人都还在努力,你现在竟然……爸爸妈妈这么辛苦供着你,你竟然不还抓紧时间学习?你的这个感觉就出来了。


那么真想是什么呢?你心理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前面那个真爱的产生里讲到过,透过内心看到你的心灵真相,你心理真相是什么呢?实际上是你自已觉得自己不够好,觉得自已在社会上是不成功的,你自己有一个存在的焦虑感,于是你把他投射到了孩子的身上。你希望在孩子身上,通过好象是孩子每分每秒都在学习,然后才能让你觉得,孩子可能会有比你更好的成功,然后来释放你自已的焦虑感。这个时候你似乎在严格要求孩子,但你的心是不对的,因为你对孩子就是一个错解的功能,你根本没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你也没去了解前因后果,只是任由自己的习性,任由自已的负面情绪喷渤而出,这就是真相。


那么,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是这样的,有的家长回去后看见孩子在玩,他就会觉得很正常,因为他对孩子有足够的信任,所以他觉得这很正常。那么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他的感受不同,他的反映当然就会不一样。

我这里举一个例子,一个插班生被老生群殴的例子。尤其是男生,小学高年级或者是初中,班里突然插进来一个男生,这个男生就会被老生联合的围追堵劫的要揍他。在座的你们,谁听说过这种事情吗?听说过吧!尤其是男生。我讲这个事情的时候,我有个朋友给我说,这事太正常啦,他上小学的时候就经历过两起。他亲眼看到一个孩子被一群人揍,然后等到又有孩子插班进来的时候,这个孩子就加入到了揍人的行列里。他以这个行动表示我跟你们是一伙的。然后第二个孩子是求助了爸爸,后来那个孩子上下学爸爸都来接送。这俩个孩子就是一个认同了这个模式,尽量的要想办法加入这个环境。另一个是想办法,求助于爸爸。


那么大家知道山长对这个事情是怎么做的吗?山长他爸爸妈妈是老师,山长年纪小的时候也经常一年或者半年的换学校,等他转学到县城中学时,他的新同学也是要联合起来揍他。他们等在放学的路上,要他堵他、揍他。山长一看形式不对撒腿就跑,他体能从小就很好,跑了一段以后看到追他的那些人已经分散开了。他就停下来等那个领头的,先和那个人打一场,一对一,打完了他撒丫子接着跑。然后,遇到第二个人的时候他又跟第二个人打,就这样他一口气打完了五六个。山长从小就有一个自我负责的态度,所以他回家后根本就没有吭声。等了一会儿,几个家长都找上门来了。因为他们孩子回家后个个都挂着彩,家长当然要问了,他们也不会说是一起欺负别人了,家长当然要找山长算帐去了,结果一问,才知道他们是要联合起来欺负山长,却被山长个个击破了,哑口无言了。



山长讲这个例子是在清心课,当时山长说,男孩子是靠踹长大的,不能把男孩子当娇宝宝养,要靠踹。当时我儿子正处在一个特殊时期,他试读夏令营刚通过,因为他年龄比较大12岁,所以直接跟天二班的老生在一块参加夏令营。那么,他就遇到了很大问题。不是说天二班的孩子要揍他,是大家都知道我们学堂讲的是小组PK,有运动项目的PK,我儿子是从体制学校进去的,他从来没做过。所以,分组的时候大家都没人选他,没人想要他。这个还不是说要揍他,我儿子的心里就好难过,周末给他爸爸打电话,听那个声音都是这样的。(很低沉的感觉)。


他爸爸就把录音发给了我,我听了以后一时也没有解决方案,但是很幸运的就是是第二天早上山长就讲了这个案例,讲男孩子要靠踹,然后我就赶紧把山长说的,对于男孩子的成长要怎么做,用QQ小窗把信息发给了我儿子。星期一发的信息,星期三我儿子就给我回复了一个笑脸,这一关过去了。所以说我儿子这一点上是很幸运的,如果我当时不在清心课上,如果没有听到这堂课,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去引导我儿子。


那么同样的事情不同样的人,他的反映是不一样的。那么为什么不一样?大家可以想一想?因为道在万事万物,咱们格物致知,实际上在每一个事件里都蕴含着道理。那么在你的经历中,或在你旁观别人的经历中,有没有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他的反应就会不一样?而同样的事情,会导致不同的反应,是因为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心灵真相,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下一首诗,有请慧芳老师朗读:


          《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

                    鲁思·贝本梅尔

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

我见过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

在雨天不出门,

但他不是个懒惰的人。

请在我胡言乱语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懒惰的人,

还是,他的行为被我们称为“懒惰”?

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

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

我不理解,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

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

请在你说他愚蠢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

还是,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

我使劲看了又看,但从未看到厨师;

我看到有个人把食物调配在一起,

打起了火,看见炒菜的炉子,

我看到这些,但没有看到厨师。

告诉我,当你看的时候,

看到的是厨师,还是有个人,

做的事情被我们称为烹饪?

我们说有的人懒惰,

另一些人说他们与世无争,

我们说有的人愚蠢,

另一些人说他学习方法有区别。

因此,我得出结论,

如果不把事实和意见混为一谈,

我们将不再困惑。因为你可能无所谓,

我也想说:这只是我的意见。


这里所讲到的事实和观点,什么是事实?什么是你观点?山长有篇博文《我们活在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里》,这个博文非常经典。你在解读那个博文的时候,你也可以联系到这首小诗来一起看,你就会知道,你眼里看到的东西和你脑子里对它的评判,实际上是两回事情。还有一首非常相近的诗,但是我没有引荐进来。但是你可以看一看,如果你去评判孩子,错判了孩子会产生什么样的一个情况?有请慧芳老师:


          《语言是窗户,或者是墙》

                         鲁思.贝本梅尔


听了你的话,我仿佛受了审判,
无比委屈,又无从分辨,

在离开前,我想问,

那真的是你的意思吗?
在自我辩护前,在带着痛苦或恐惧质问前,
在我用言语筑起心灵之墙前,
告诉我,我听明白了吗?

语言是窗户,或者是墙,
它们审判我们,或者让我们自由。
在我说与听的时候,

请让爱的光芒照耀我。
我心里有话要说,那些话对我如此重要,
如果言语无法传达我的心志,
请你帮我获得自由好吗?
如果你以为我想羞辱你,
如果你认定我不在乎你,
请透过我的言语,倾听我们共有的情感。

                         (掌声)


从掌声中我感觉到大家实际上引起了一些共鸣,对不对?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被别人误解,然后自己觉得很委屈、失魄伤心的时候,是吧?在工作中,在家庭中,想想我们弱小的孩子,在我们面前是不是也经历过很多这样的事情?他们还很小,三岁以前,甚至在六岁以前,他们甚至都不知道怎么去表达心里的感受。因为好多东西他们只是感觉,但是说不清楚,他们有很多概念还没建立起来。


我讲一下我的例子。我记得我儿子在两三岁的时候,他有过几次这样的例子。我做事情去了,他就跟在我后头哭,说“你骂我,你骂我”。我说“我没有啊,我怎么会骂你呢?”我感觉我还是挺懂教孩子的,我绝对不会对孩子爆粗口。我说:“我根本就没有骂你啊?”但我儿子就是哭着说:“你就是骂我了!你就是骂我了!”我就死活不明白。一直到N年之后,我看到了一本书,那本书里讲了一句话:你用眼神骂了我。大家听过这句话吗?


我儿子一直到上到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他是在五年级的时候去了今日学堂。)他有时候还说:我小的时候,你经常骂我,我都觉得好冤枉的。我也觉得被冤枉了,那是因为我不懂。实际我当时,虽然没有用负面的话,但是我的心是带着批判,我的眼神是一种非常锋利的感觉,他是已经能感觉到的,妈妈心里对他有一种很负面的东西。当时是他两三岁左右,有过几次,我就困惑的不得了。所以等我看到那句话的时候,我就觉得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儿。不知道我们自认为是慈父慈母的大家,能不能想到孩子心里受到的一些创伤。


但是大家听了我这个话,也不要理解偏。以为回去,我要好好的疼爱我的宝宝,我要给他无穷的关注,也不是这样的。任何东西都有一个中正的说法,你不能偏左,也不能偏右。对我来说,虽然我有些地方忽视了孩子,用眼神骂了他,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确实在有些地方又给了他过多的关注,让我孩子在性格上缺乏了一种顶天立地的力量。这也是我为什么那么想把孩子送到今日学堂的原因。


因为我这是个儿子,我虽然爱他,但我知道男人不能成为像我这样的人。因为我是一个不够有力量的人,我给不了他力量。所以我就想找一个地方能给他力量。这就是我们当时特别想让孩子去今日学堂的最最最重要的原因。因为我当时没进今日之前,对今日的了解,跟很多人一样,也仅仅是在博文层面去了解的,实际上并不深,所以这是我当时的一个发心,要把我孩子的这个地方通过学堂给培育起来。


另外在话里的沟通上,还有一个预设的前提。就是你在说的时候,实际上双方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你对这个事情的了解,可能是12345,他了解的可能是34567。但你在沟通的时候,要是想不到“你们有信息不对称”这个情况的存在,你认为你说了这么一句话,对方就应该懂,就应该明白。这时候,也会出现很多的误解和误判,这也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一点。就是你在传递信息之前,要尽可能的想到把这个事情的周边的外围条件都传递到。


这也是山长在课堂上讲的“要周密”。周就是比较全面的覆盖,密就是每一点都要非常详实,能够支持你的信息。要周密的去做这件事情。所以你需要在日常的沟通中,去训练自己这方面的思维能力,包括感受力。


那么我自己做了这么一幅图,大家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刚开始学习的人做的图。因为我想理解这些话,“怎么才能让我脑子里想明白”,我就整了这么一个东西。但这个东西,因为每个人的观点、解读和消化的渠道都不一样,所以不一定对每个人都有启发 。但从我来说,我这样去看:像行为和情绪,都是我们的身体器官,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都可以识别。我可以看见,我可以听见,我可以感觉到他这个东西,这是我们物质、肉体都可以感受到的东西,我就把它定义为是“世相”。


还有一种是要靠我们的心去感受的,就是我们的感受。还有一个就是心灵真相,就是我们后面要讲到的心灵、种子的问题。我把它定义为“心相”。


那么,我们的人生到底是从何而来?我们人生的意义实际上就是通过体验,来提升我们。我们在世相层面的体验,作用于我们心相上的提升。这里就用到佛学里的一个观念,叫“正念”。关于正念,有一本书可以推荐给大家,感兴趣的可以看看,叫做《正念的奇迹》,是越南的一个老师,一行禅师写的。他在国际上还是一个蛮有名的佛学老师。


那么,什么叫正念呢?正念就是有意识的觉察。(觉知、觉察,这是我自己目前的理解。)这个有意识的觉察就是当时当下,当时当刻,持续的保持有意识地觉察,你就进入了“定”的状态。持续保持“定”的状态,你就进入到“观”的状态,就可以有智慧。



讲一个应用的例子。我讲一下我自己怎么去突破我自己的。山长对两性关系的解读是非常深的,他曾经讲过,像我们明德一班的女生,同年龄段的优秀男生是非常缺的。那我们培养出来的优秀女生,能配得上她们的男生,稀缺的不得了,那她们的婚姻怎么解决?实际上山长在一些课程中讲过,他给她们的婚姻有几种解决方案。


但是有一次在山长家课(我当时有幸在会泽,参加了山长家课。)里就死磕那个话题,挨个问明德一班女生,“如果你这一辈子就是不能结婚,就是结婚不了,找不到合适的结婚对象,你还能不能过得幸福?你会以怎么样的心态去面对这个问题?”


我当时不明白,心想:山长不是说过有几种解决方案吗?那他今天为什么要死磕这个话题呢?我就是不明白,所以等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就问了:“山长,不是可以这样吗?不是可以那样吗?你为什么今天要这么做呢?”我当时举了几个文学作品中婚姻的例子,比如《京华烟云》里的姚木兰,比如《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黄蓉。那个黄蓉冰雪聪明,却嫁给了一个很憨很笨的郭靖,我觉得也可以呀!《大宅门》中的白二奶奶,不也是这样的吗?为啥今天就非要死磕这个?山长说:“你是不是天天读很多书啊?”然后我开始傻眼。山长又说:“不理你了”。山长为什么这样回应我?我当时也没想通。


那天下午。我在清一家馆旁边的那个小花园里头,(我后来才知道差不多有点类似正念的状态。)我低着头,谁也不理,就在那慢慢的走,使劲的想。


首先,我要理解山长这堂课为什么要这么上?最后,我理解到了,如果山长让明德一班的女孩子们知道:即使我嫁不出去,我还是可以非常幸福的。这对于女孩子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对不对?即使这样,我都是幸福自由的。那如果还有别的解决方案,不是更easy了吗?首先要把这个念,扎扎实实的给孩子扎到心里去,最坏的也是能幸福的,这是非常重要的。


然后,我当时为什么不理解山长的意图呢?我在午餐的时候还提出了那样的话?这是我第二个要观的。继续走,我继续观。那天走了一下午的时间,我突然就感受到了我心的感受。


大家要知道,这时我脑子是不动的。就是凭我当时心是什么样的心,我心里存在一种怎样的念头,我这半天就琢磨,琢磨,就体会这个心。突然我悟到了,我这是在求关注,我希望山长知道,我好像也是有看法的,我好像也是懂得挺多的,我是在求这个东西。当我一看清楚这个之后,我就觉得豁然开朗,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如果大家经历过我这种“在自己心里琢磨这个念头是什么”的情况,能够感受到它,这就叫“看破”。看破它之后,它就再也不会在我心里出现这个念头了,就是把它空掉。这就叫“空掉了”、“看破了”。一旦一个模式被你看破了,它就再也不会成为你的一个模式了。(掌声)


谢谢大家!所以那天我高兴的不得了。那天的课程日记我啥都没写,就写了我心里的这种突破,我体会到的“看破自己的一个念”,我觉得这个收获非常的大,然后就给大家分享一下。


大家应该听过山长的《坛经》课,实际上我们学堂在好多生活方面就用到了我们佛学非常宝贵的东西,像讲过的生活佛学。比方说我们就餐前有感恩词,我们还有止语。


止语不是惩罚你不许说话,而是修你的静与定。如果一个孩子老说废话,老是嘻嘻哈哈地进入不了那种沉静的状态(山长的博文中也讲过“静气”是非常重要的,修孩子的“静气”和“贵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东西)。太呱噪的话,就会让他做止语。这个止语绝对不是惩罚,而是说让他去沉静下来,修他的“静”和“定”,包括我们每口要嚼36下,这都是在佛学上修行的时候用到的一些法门。我们的孩子已经在做这个事情了,进了学堂就有一个这样的生活习惯上对孩子的影响。


另外一个在幸福课的心理学版块,刘老师还教我们做行禅、坐禅,还做一些感受力的训练,教我们有六七种心理疗愈的方法。刘老师当时就跟我们说,“妈妈要学一些心理学。你学会了之后回去用在孩子身上,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这里我要多说一句话,实际上后面我也会讲到:因为我们新教育学堂是不容许你过动物性生活的,所以大家进了这个门,就知道我们要做的是更高级的人,那么你指定会有一些不合适的行为,一定会被大家送礼物,对吧?在这里头,孩子如果不能正确地去解读领悟,一定会纠结,他会觉得被排斥不被接纳,这种感受一定会很敏感。


实际上,作为家长妈妈,你在周末通话的时候,你要及时的去通过孩子电话里的小事情,他的用词,他的语调,一定要去捕捉孩子心理怎么了?然后去帮孩子建立正确的观念。


如果孩子心理是一种放松的状态,各种遇到的事情,他都会处理得很好。可如果他是纠结的状态,坦白说,同样是在运动时摔一跤,遇到放松的孩子,他摔了毫无问题。一个紧张纠结的孩子摔了就会出问题。这些东西大家想想就会明白的。

首先小婴儿摔一下跤没关系的,因为他当时心理没问题。我们大人如果在睡梦中从床上掉下来,有事吗?没事儿。我们甚至会就在地上接着睡了,对吧?因为当时你非常放松,觉得没事儿。但如果你在清醒的状态,人家一推,你一头就掉地上去了,搞不好你的膝盖会肿,你的脚会扭伤,你的手腕也会挫伤。实际上这种东西我们生活中都是有的。只是大家遇到这种事情,因为不去悟这种中间的道,就会受伤。


大家应该也知道去年有清黑事件。我们上的那次幸福课,课上有明二班的四个家庭,在去年上半年以各种的方式离开了学堂。然后他们都在黑清群里有所表达,那么这四个家庭中有三个家庭的妈妈是跟我上过同批的幸福课的,包括耿老师,我们都是同批的幸福课学员。可以说这些东西我们都是学到的,但是你有没有真的学进去,你是当知识学的,还是真的学到自己心里头,并且认真用出来的呢?后来他们对学堂的好多批评说“孩子身体被怎么的,孩子心理被怎么的”,但是这些老师都教过呀!刘老师都教了,说“你们学会了,回去帮助你们的孩子”,但是实际上他们都没做到。


那四个家庭中有三个家庭是参加了山长七天的世家课的。那个世家课,其实是山长把他对人生对传承的各种教育及各方面的东西,都拿出来给大家的,实际上山长已经是在掏心窝的给我们做交流了,当时那三家家长都在。还有另外一家的家长,他虽然不在,但是他的孩子是被当作未来的弟子来培养的。他的孩子跟我的孩子同一年进的学堂,我孩子进的天二班,他孩子进的明二班。然后在2015年的时候,他家孩子参加了幸福课和清心课,已经准备重点培养他孩子了。培养孩子大家都知道的,(耿老师下午也会讲到),清一书院录取孩子,首重心态,所以准备把他孩子心态调一调。你看学堂下了这么大的功夫,但一调,孩子的心态出问题了。



所以这些在黑清群里发挥重要作用的家庭,明二班四个退学的家庭,是这样的四个家庭。
    

大家也知道新教育有多难啦!山长真是在掏心窝子的对他们。但是如果你只是把它当知识来学,你不去吸收,不去内化到心里,不会去用出来,你注定会走到对立面。因为在这个平台上,就是训练家长和孩子的钢筋铁骨,如果经不起淬炼,终究会出问题的。(这个地方,我展开了一些,相对说了一点内幕消息,在场的学堂家长不多,但我觉得这点是很重要的。)


在座的人既然都在关注清一新教育,那一定会关注一个很大的窗口,就是我们千聊上山长的《坛经》课。


如果这个《坛经》课大家都吸收的话,我估计讲这个东西大家也不会有抵触了。我就来给大家讲讲,首先我们的灵魂来到地球上,是历世历劫的。我们这世来,本身就带了我们以前很多世的一些“种子”的。当然,我们这一世,我们的肉身在物质世界里的一些经历,经过我们的眼耳鼻舌身,经过我们的意识判断,又会被注进很多新的种子。但这新的种子,有的是好的,有的是坏的,都有可能。同时我们以前有的老的种子,它在因缘合和的时候,还在发挥作用。并且这种种子发挥作用的时候,根本就不经过眼耳鼻舌身意的内容的,尤其不经过意识,它就直接–通过“末那识”发挥作用,这就是我们的一个习气的问题。


所以,从我们这个人生来说,如果我们想要不断提升的话,第一,我们这一世不要再种坏种子进去。第二,我们以前已经有的那种坏的种子,我们通过这一世,它冒出来了,那我们就去看破它,把它空掉,让我们原来已经有的不好的种子慢慢的清理掉,我们活的境界会越来越高。


我讲个种子的例子。我们每个人心里头都有一个强大的自己和弱小的自己,我又讲我自己的例子,我喜欢讲我自己的例子。因为我比较了解我自己,不了解其他的人。


我是从小就畏惧父亲的,后来我做了一个心理疗法,知道了这个种子是怎么种下的?是在我三四岁的时候,我经历了一个场面,是我爸爸揍我大哥的一个场面。于是我对爸爸的恐惧就在那个时候深刻地种下去了。所以我一想起我爸爸,第一个感觉就是恐惧,当时种下的这个念非常强烈,以至于其它的念头就完全被遮盖住了。虽然我爸爸对我特别好,他从来就没动过我一个指头,甚至我有些事情做不好的时候,我爸爸都不忍心责备我。即使是这样,就因为那时种下的恐惧心,我就一直对我爸爸比较恐惧。后来经过了一些心理疗法之后,才真正地从各个面相看到我爸爸,才把这个恐惧释放出来。


那么,我要讲的是什么呢?因为我对我爸爸的这个恐惧,造成了我对这个社会,我在人际关系中对强势的人的恐惧。不管是男的女的,只要他一给我呈现出那种状态,就是我爸爸当时那种特别强、特别有力量的感受的话。我的心一下子就回到了我3、4岁的时候,那种好弱小、好想逃避的、好想不被他看见、好想被他忽视掉的那种心,就是这么一种状态。


所以我当时,看到有一个同事说话大嗓门、走路风风火火的,一下子就很害怕很紧张,实际上他对我没有任何恶意,但是我见了他就很紧张。还有一次我带着我儿子坐出租车。因为当时下暴雨,我们没带伞,好不容易打了辆车,所以希望他能送我们到楼底下。但是那个司机特别的暴怒,因为进到院子里头要绕来绕去,他就特别不高兴,我当时就不知道该怎么招架这件事情?


照理说,我应该去保护我的利益,我又没有不付你的钱。但是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在这种关系下,我的习惯反应就是害怕,让自己退缩,不敢发出声音,让自己毫无力量。所以,一般遇到这种时候我就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去处理。


这就是一种模式的建立,会影响到你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是说只影响到了我与父亲的一个关系。这个事情,我现在已经解决掉了。用的也是“空掉它”,“看破它”的方式。


我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当时你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你的?当你是孩子的时候,是不是觉得,爸爸妈妈这样对待我,太不公平了?我以后可不能成为这样的爸爸妈妈。但是当你真的成了爸爸妈妈之后,你不由自主的就用这种模式去对待你的孩子,这是我们很多人都有过的一个经历。为什么?是因为他当时习得的那种模式和父母的关系,在那种情境下,他没有学会别的应对方式。就像我刚才这种。他没有学会别的应对方式,注定他就会就表现出那样子,他到时候就自然的变成了当年的父母。


我再举一个例子。我跟我儿子的关系。比方说,原来我爸爸一下决定,我们必须当下马上解决,你迟一两秒钟他都会觉得你不对。后来我也把这种方式用到了我儿子身上,我跟儿子一下指令,我就期待他马上解决。他要是没有马上行动,我就受不了,我就会对他产生一个负面的感受。这可能就是让我孩子产生“被我骂的”很多我无意识中做的事情。虽然我觉得我没骂过他,可是他觉得他是被骂大的。
 

另外还有一个事情很有意思。我只要一用我爸爸模式对待我儿子的时候,我儿子就会表现出那种受委屈的那个相,他这个相就是幼小的我的那个相。那我的习性就更强了,我一看到那个东西我就更像我爸爸了,然后他就更像小时候的我了。


但有一个特例,特别有意思。那时候他还小,我抱着他,夏天在楼下玩。后来看到乌云密布,我告诉他要下雨了,咱们回去吧。但孩子不肯回家,还要玩儿。等一会狂风大作,我就知道雨马上要下了,就抱着他拼命往家跑。但是我心脏不好,平常步伐非常迟缓的。我这么一跑,就感觉心脏就像爆炸似的。我就恼羞成怒,因为还淋了雨么。跑进楼了之后,我就要表演我爸爸,我要愤怒,怒火就要喷泄而出了。结果呢?我非常凶狠地看着我儿子。我儿子的头从我肩膀上一抬起来—哇!一张灿烂兴奋的笑脸—我的怒气一下子就没了。


这时如果我儿子抬起头来,也是惊慌失措的样子,我的怒气一定就哗的就过去了,就把孩子给淹没了。但是我儿子那是第一次被抱着狂奔的,他一脸开心的幸福的不得了的表情,所以我的怒气一下子就没了。大家可以理解这个意思吗?这就是这个链接在这个时候被我儿子给打破了,所以这个“我”自然就不会起作用了。这是非常有趣的一个心理案例。

那么我们养育孩子的过程,实际上是角色互换。我也知道了扮演我爸爸是什么样子,我也看到了我儿子变成了我当年的样子。基于我对我儿子的爱,那么我就必须得改变。如果没有养育孩子的这个过程的话,你的习性可能就这么下去了,你甚至可能会说,我就是这样,我都这么大了,我还改什么改,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还折腾啥呀?我这样过的不也很好吗?大家都知道我是这样的人,都不会来跟我计较,这是一个人合理化自已错误的一个模式。但是正因为我们养育了孩子,我们不希望我们的孩子受我们当年所受的罪,希望他健康的成长,所以我们才一定要改变。

                   (未完侍续)


请看下集:要关注心念和感受

             (本文根据老师录音整理,如有错漏之处敬请谅解)


 
 
 
 
 
 
 


编辑:钒玉妈妈


推荐文章:

扎克伯格:该轮到我们为我们这一代定义了!

自尊才会尊人,才会有真正的自由

未来十年,学校会变成什么样?

谁能脱颖而出–精彩日记窥斑见豹(下)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自立好少年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