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教学||成长的路上,试炼无处不在

温馨提示
在阅读前可点开音乐,愿您的生命更加绽放!
【字数共计1452字,读完预计7分钟】

斯巴达赛事的目的不仅是赛事本身,更是孩子们通过赛前、赛中、赛后各环节的人事物来反照自身心性的不足,进而提升目标感、对自己、对他人的觉察力以及应变无常的反应能力。


01

努力挣得的才会珍惜

孩子们除了赛前的体能拉练外,参赛的机会也需要自己去挣得,比如赛前运动突破的意愿度;个人赛前目标完成度等。所以比赛反而成为了指导员做教学目标牵引的工具。

临赛前三天公布参赛第一批次入围的名单而明诚只有3人入围,其他人除了日常训练的意愿度不高外,也希望借由入围3名同学的“鲶鱼效应”刺激后面的同学积极行动争取机会,果不其然3名同学“很配合”。


不仅日常三人聊天谈论的是对斯巴达之行的各种畅想,还时不时友情提醒一下没入围的同学当下目标的进度。

其中ZQ、XL、ZJ、JJ赛前的目标是承担自己的责任解决损坏耳机的问题。

ps:3人的耳机被自己玩坏影响日常中英文音视频的学习,想以旧换新却不愿意承担家长提出分摊新耳机费用的要求,拖延逃避不面对问题;

因此同学们班会讨论逃避责任的人不属于勇士是没有资格参加斯巴达勇士赛的,建议他们出发前承担责任。


XL分摊70块钱需要用70公里兑换,ZQ分摊15公里,ZJ、JJ虽然家长没有要求分摊但是需要他们主动跟家长沟通协商如何解决损坏耳机的事。

ZQ、ZJ、JJ在第一批次名单公布前完成目标顺利入围,而QL因逃避拖延失去第一批次的机会后意识到“自己的逃避真的会失去机会”后用三天的学习和课余时间完成了90公里(其中跑步钻空子给自己多挣了20公里);顺利在出发前30分钟归队。

02

无常的试炼

斯巴达上海赛事场地偏离市区80公里,交通虽方便但是路线长,从车站-酒店住宿-赛场-博物馆-外滩-车站的往返过程需要面临同行28人的上下公交、地铁、用餐、徒步穿越市区等人群密集的地方。



这些行程中的考验比参赛本身对孩子们来说更有挑战性,比如“大带小”彼此间的承担和配合,小组成员全程在有序列队、集合守时、安全防范、上下车提醒等方面的磨合等都在考验孩子们日常心性水平和应变能力。


比如“冷水澡”,完赛后全身泥泞湿透的孩子们去淋浴区清洗发现没有热水,多数孩子当下自发的反应是不洗,迅速擦干换干净的衣服,等回酒店再洗漱.

这样快速的应变能力让跟队的指导很欣慰,除了赛事全程跟跑拍照加油鼓劲外没怎么操心,全交给孩子们自己去面对,指导多数时间只是起到观察提醒的作用。

03

收心
迎接下一个挑战

返校后关键词:“算账”“总结”“扫除”“新目标”。孩子们返校后首先遵守出发前集体的约定先“算账”,针对出行违规的行为做结果承担。

其次梳理总结各自在行程中行为所对应的身份是否符合明诚班的班规(诚敬恕),依照行程的时间线分享各自的体验和收获。帮助孩子们建立一件事有始有终的行为习惯。



接着借助校园大扫除将孩子们出行浮躁的心拉回常规,放下赛事的光环迎接新目标的挑战:2023大湾区新教育联谊会合肥分会场的学生展示。

孩子们很期待并开始为分会场做各项准备,从选择表演电影场景到预定自己心仪的角色到组队演练,最后到指导员这里试镜,试镜通过的表演者赢得自己心仪的角色。也请大家拭目以待。

04

期中测试

孩子们面对期中做事测评既紧张又兴奋,因为可以直观的看见自己半学期下来做事方面的水平。卫生、内务各用时30分钟分别进行两轮测试取平均值。



经过测试孩子们发现日常做事比较踏实的同学,测评时不仅效率质量相对较高,心态也比较平静;而日常做事急躁,划水的同学在测试时不仅手忙脚乱,心态也相对紧张。



经过对照孩子们发现实力和自信是在日常脚踏实地的训练中建立起来的。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清慈 edu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