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教学||天使成长记之反思缺乏目标感才让我们失败

温馨提示
在阅读前可点开音乐,愿您的生命更加绽放!
【字数共计2168字,读完预计5分钟】

我们常说要做有目标的人,是不是只要有了目标就能保证成功?目标和目标感哪个更重要?


01

周挑战目标改变之后
为什么成功率变低了?

我们的孩子们每周都会制定周挑战目标,如果没有完成,还有相应地承受代价,比如替同学洗碗、刷鞋子。

这两周大部分孩子定的目标都是“不迟到”,但上周只有一个孩子完成挑战目标,而且有个别孩子已经连续两周都没有完成挑战目标。

为什么之前周挑战目标成功率比较高,而自从改了挑战目标之后,成功率如此之低?

指导员经过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挑战目标的改变。


比如之前孩子定的挑战目标是 “运动突破”,这种目标经过短期的努力,是可以实现的;而“不迟到”这个目标,看起来更简单,但对于6岁以下的孩子来说,做到一天中每个时间节点都不迟到,就需要孩子心中时时都保持着警醒,是一种长期的功夫,所以实现起来比较难。

其实根本原因,主要在于孩子缺乏目标感。

什么是目标感?就是经常能感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并能以此为行动指引。

目标感的核心,不是“目标”,而是“感”;“感”不是一种感觉,而是一种能力。


有目标不等于有目标感,缺乏目标感,才是孩子以及我们成人制定了目标却不能实现、最终在失败中不断循环的根本原因。

02

培养孩子们的目标感

一是学会反思。

我们有晚总结的学习机制,总结当天完成目标,并让孩子反思总结当天没有达成目标的原因;孩子反思总结的原因通常会比较直接,比如今天上课迟到的原因是打扫卫生慢了。


指导员会进一步具体引导发问“为什么卫生打扫慢了”,是能力问题,还是方法问题,还是时间不够?

经过总结反思,本周有的孩子就发现了有一块时间可以利用,就是在早操跑步之后到早饭之前有20分钟时间。

HSM和CJJ利用这个时间提前打扫卫生,有了充实的时间保证,打扫卫生更加细致,本周卫生实现了“双5”,也杜绝了早上到教室迟到的现象。

二是养成立即行动的习惯。


人的做事拖延习性会影响目标感的形成,这在班上一位天使XYK身上体现比较明显,她本周只有一天达成了目标。

因为她做事紧迫感不强,有习惯性拖沓。比如,她乱放的衣服,在同学或者指导员提醒她之后,她不会马上收拾;被收走的衣服,兑换了之后,也不马上拿走,后来又忘记了造成再次兑换。

比如本周有一天,她因迟到加上兑换乱放的衣服,需要承担2*38趟前滚翻,她已经做了一半了,可她提出“能不能第二天再做?”按照规则,推到第二天,需要翻倍重新做,那就是4*38个,她为了少做1个38,选择第二天做4*38个,看起来很矛盾,其实这背后是拖沓习性非常重。

所以,指导员对她当下需要承担的事情不搞下不为例,一天早上,她早饭又迟到了,指导员让其先打扫卫生后吃饭,这次打扫卫生只用了不到10分钟,比较平时快了一倍。

三是在过程中进行目标提醒。

在目标感还没有建立的时候,人很容易被其它事情带偏,比如拿起手机去查一个资料,打开手机后可能被一则消息或者一个视频吸引,结果忘记查资料,玩了半天手机。


成人身上有这样的情况,在孩子身上也同样出现。一天指导员发现,三位天使CJJ、XYK和ZZM在卫生打扫期间,凑在一起,蹲在旁边的草地上在玩西瓜虫。

原来是ZZM在打扫卫生的时候地上有一个西瓜虫,他捡起来放到草地里,结果吸引了正在打扫卫生的其它孩子,最后演变成了一起玩西瓜虫。

类似的事情在学习中也有体现。

因此指导员全程介入观察孩子做事、学习全程的状态,进行时常提醒。提醒的方式不是制止“你不能这样做”,更不是责备,而是引导发问“你现在在做什么呢?你当下的目标是什么啊?”。


本周,指导员对孩子目标进行时段化提醒,每天上课之前,指导员会先问今天的目标是什么;上午结束问目标完成情况,每个时段都如此,强化孩子对目标的执着,进而培养目标感。

四是因果法则对治。

孩子为自己未达成目标的行为承担相应的结果,或者用自己的努力达到了目标,获得了想要的结果,都给孩子一份体验,无论是“不得不”接受的那份苦涩,还是通过努力争取到了那份甜蜜,都会对实现目标形成牵引。

孩子们本周特别期待下周去上海参加“斯巴达比赛”,那么先决条件是要先实现本周的目标。

4岁半的天使ZZM本周目标是三天不掉眼泪,周一到周五他实现了2天不掉眼泪;在周六那天训练中,不小心摔了一下,脸蹭破了一点皮,眼泪一下子出来,他马上就控制住自己并抻出一根指头,告诉指导员,我就掉了一滴眼泪,但我没有哭,这样不算吧?

指导员知道他表达的意思是,这不算我今天没有达成目标吧?当孩子自己有强烈想要的结果时,会在过程中为目标而自动校正自己的行为。

新教育孩子培养的一个基本目标之一就是培养“一种务实踏实的心性和目标感”。我们相信,拥有目标感的人,能够朝着既定的目标,意志坚定地往前走。

因此,目标感是道,目标是术,是方法。只要建立了目标感,很容易有人生目标,最终找到超越一般世俗意义的终极目标。

当找到了终极目标,自然会集中精力、汇聚资源去努力,不需要提醒,更无需监督,实现自动自发、自由自主的人生。

培养目标感的孩子,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

依赖是对目标感形成最大的障碍。依赖,意味着永远都有退路,永远还有保障,同时,依赖还可能带来某种满足感,让孩子止步不前。

其他方面,本周孩子们获得了数次服务学堂的机会,帮助刷红薯;学习了《大学》新的篇章;模拟设置了斯巴达赛事的场地,助孩子们进行运动突破;进行《弟子规》角度扮演和场景演练。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清慈 edu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