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同仁共修||在“实”上执着,还是在“空”上放下?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QC

清慈教育

【全文2243字,阅读时间7分钟】


· 学友提问 ·

最近有位学友问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我是不是太执着了?比如我认定的事情我都要去做,我认定新教育我就一定要走下去;我认定运动对身体好,我就一定要去运动;对认定的事情就会非常的坚持,是不是一种执着?佛家要我们放下执着,我执着心是不是太重了?”


现在有一种社会现象,看起来是“不执着”,比如不想工作,不想运动,不想奋斗,甚至连人生目标都没有,当下得过且过,安然“躺平”。



上面提出问题的学友,相较这些社会现象,反而显得自己“执着”了。执着的真相是什么?如何破执着?如何正确看待执着和放下?这些都是每个生命体需要明晰的课题。


三种人生生命状态


人成长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学习、做事、运动、社交等,但如果从生命状态来看,人总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不为自己负责的“打工者”状态。


这类人看起来用自己的劳动,可能是体力劳动,也可能是脑力劳动,去换取微薄的赖以生存的物资,但往往并没有真正做到自我负责,依赖一个平台或希望别人来替自己担责、托底,还上升不到“执着”这种状态。


第二种,以结果和目标为导向的“老板”状态。


这个“老板”不是指社会上企业里的某个职位、职务,而是指以做事结果为导向,能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全部责任的精神。这一类型的人,有的执着于成功,有的执着于承诺,有的执着于照顾好家人、朋友、员工,有的执着于让孩子有更高的起点。


在人世间,如果能够把这些做好,其实就已经很不错了。


第三种,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符合“道”的状态。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一点执着都没有,这符合天道的运作方式。但有个核心要素,就是在正确的方向上做正确的事情。


在因上努力,果上肯定会有显现,但是也许并不是世人所共识的那种“果”,比如说获得很多的钱财、很高的权位、很大的名利。


德蕾莎修女没有钱财,一生都在奉献爱,她修的是爱的能力,修的是付出,这个境界是最高级的。



建议大家从第二个层次入手,如果我们连人事都做不好,盲目地去修不执着的话,那可能就落到了空上,就成为一种执念、妄念了。


世间的人无法避免地会有执着,境界越高的人执着会越少。


清一山长对很多事都不执着,甚至对生死都不执着,但他专注于传承中华文化,让东方智慧薪火相传。


南怀谨先生临终前很在意自己一生的智慧没有传承者。


这些大德大能也有自己要修的地方,破除一些执念,但他们已经立在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上。


所以说,现在流行的“佛系”这个词,在我看来其实是一种逃避,大部分说自己很佛系的人不同程度都有着一种逃避的心理。


因为不善攻于人世间的事,或者为了自己懒,做不到,没能力,于是用“佛系”这个词来掩饰自己的无能。


启迪人生的两句话


诸葛亮临终之前,用自己一生的智慧写了《诫子书》,其中最核心的两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两句话我参了很久,对我的启发很大。有的人是不是仅把它当成一句诗,听完了就过了?但是诸葛亮临终之前的谏言,汇聚了他一生智慧的浓缩,是非常值得我们认真的去参,去品。


非淡泊无以明志


我们经常把“明志”挂在嘴上,当成口号喊,但明志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非淡泊无以明志”,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一个非常深刻的哲理。


如果我们无法看淡世间物,比如人世间的欢愉、钱财、小家、小我、小爱等种种人性的欲望,我们是无法真正地生发出明晰的志向的。



大多数人的志向只是停留在欲望上面,这不叫“明志”,只能说是一个目标,比如说我要挣多少钱,攒多少家业,开多大的公司,获取多少名声,有多少威望,其实这些在智慧的人眼中,只是人世间非常微不足道的事情。


即便是王健林这样身家数亿的首富级人物,那么从更高维度上来看,他依然只是人世间的“小目标”,因为维度完全不一样。



就相当于蚂蚁搬了一个比它自己身体大得多的食物,对于蚂蚁来说是不是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但对我们人来说,你会看得上吗?不会。


当我们站在宇宙的角度上看,无论我们在干多大的事业,都不算什么。


所以,我们只有淡化对人世间的欲望,人生不断做减法,才能渐渐地明晰我们的志向。


“明志”是指我的生命不是为了此生而活,不是为了人世间的物欲而活,而是为了创造更大的价值。


就像太阳一样,永恒的付出,为持续的爱而活,这才叫明志。


现在今日学堂的优秀学子,他们就在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示范班立志用3年时间打败美国人,实际上他们就只用一年,他们在创造教育学上的奇迹。


清一木兰正在实现太极武学上的奇迹,打破泰拳500年不败的神话;还有武医学院的孩子们正在孜孜不断地求索,立志成为道医。


新教育这些优秀的学子们,他们已经超越了物质层面,看破了世俗人想追求的那一套东西。所以,他们真正的志向就明晰出来了,这就是明志的含义。


非宁静无以致远


有了志向之后,如果心不静的话,是无法持续的。佛家修行“戒定慧”,都是从心静入手。



现在我每天在学堂做几十个人的饭菜,有的同仁就说,你怎么看起来一点都没有忙乱的样子,闲庭信步、井井有条,同仁有可能在说捧场的话,但我相信这也是事实。


因为我知道自己的内心是非常静的,我时刻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每一拍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到了要去做饭的时间,我就很开心带着孩子们去做饭,如果有些活能够安排给他们做,就去做一个指导。


假如我有其它的想法,或者希望别人来夸自己好,一旦有了各种各样的想法,那心就不静了,就会被很多欲望所牵扯,接下来就要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要证明自己很厉害,就会刻意地去做,就很难持续下去。


如果我们正在走觉知内省这条路的话,一定会有这样的感悟,人生还要继续做加法吗?什么叫做加法呀?“我要”、“我还想要”这些都是在做加法。对于中年以后的人生,我们要去学习、去参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句话,做加法只会让我们离本心越来越远。


如果我们每天都在去除自己的贪,去除自己的欲,去除身上一个个卡点,一点点消除认知的盲区,我们成长地就会非常快,快速地从第二个阶段走向第三个阶段。


我建议大家先把人道做好,同时去认识自己的不足。


所以,我们要感谢生命当中给我们制造很多麻烦的一些人和事,真的感谢他们,因为他们的出现,让我们不断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越来越大的潜力!




亲子关系||运用正确的沟通方式,让您在跟孩子互动中不再无话可说

亲子关系||破解亲子沟通障碍背后的机理,让沟通变得亲切自如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清慈 edu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