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清慈读书会第50期剪辑



50期

清慈读书会

–【新教育家长到老师的突破之旅】




清慈读书会从2018年12月成立至今,一年50期读书会的约定已经完成,最后一期的主题是【新教育家长到老师的突破之旅】,很感谢各位读友的支持与驻足。2020年的读书会定于来年3月起航,届时内容将从广度升级为深度,专为您创造一个”遇见更好自己”的平台环境,欢迎加入清慈读书会QQ交流群716095200,敬请期待【清慈edu】平台后续公告。以下是周霖灵老师的分享内容:


大家好,我是周霖灵,很开心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和大家说说我走新教育的心路历程,坦白说,确定分享【新教育家长到老师突破之旅】这个主题是需要勇气的,因为我现在只是在跟随新教育,践行新教育,距离新教育优秀老师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今天之所以还是选择这个主题是因为我想,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这都是外在的表现身份,重要的是新教育为什么让我的身份几经转变?为什么让我定位于新教育的老师身份?希望我今天的分享可以给到大家一些参考和启发。

 

小时候听到有句话叫“天外有天”,一直都很奇怪,我们的眼力能看到的范围就是广袤无垠的天空,在学校得到的认知也是站在地球上,看到的是宇宙,但天外面的天是什么呢?佛教的观念天有28重,分为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不同层级的能量体待在合适的天界里,我们看不到天上面的天,是因为我们是凡人,不具有看穿的能力,这里就是境界的高低决定了地位、身份的高低。可能有很多人没有佛教信仰,这没有关系,我相信您一定听过和经历过人生三重境界,第一重是看山是山;第二重是看山不是山;第三重是看山还是山。不知道各位朋友您已经到哪个境界了呢?



做家长,也是分境界的,细分一下有六种。我今天的分享就由此展开,因为我发现,我就是按照这样的路径走的,虽然我进入新教育才三年多的时间,但家长境界提升之路却已经走了九年多,因我的孩子今年就是九岁多,直至现在我才慢慢体会出不同境界的家长给孩子带来不同教育结果的差异多么的巨大,也在鞭策自己要以悲剧故事为鉴,以高境界为成长方向。

 

第一层境界是:家长舍得给孩子花钱,认为钱就是全部爱的表达。刚为人父母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停留在这一层中。因为世人的观念钱是最重要的,我们把最重要的给孩子,自然认为就是爱孩子的体现,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我们都是无证上岗的父母。这两天刚出来一个明星的新闻,李双江的儿子又被众人舆论讨伐。李双江对于老年得子的李天一非常宠溺,用钱无限制的满足孩子的一切,结果从孩子15岁开始,李双江就经历儿子坐牢、找关系捞人、再出事坐牢、再焦头烂额的去想着怎么救儿子,直到现在已经八十多岁了还要去挣钱给孩子未来打基础。看到这个真实发生的事件,回想自己在这一关也走了很久,虽然我不像李双江一样用钱去纵容孩子,但是我忙于事业,经常到处出差,将孩子给老人带,好不容易回到孩子身边,总是带着一些愧疚的心理,会用钱做些适当的补偿,而且不仅对孩子,在家人对我有意见时也基本上是用钱来解决,这就说明我当时的心理是工作挣钱比孩子和家庭重要,所以,我的孩子也在这样的成长方式中埋下很多问题隐患。

 

第二层境界是:家长舍得给孩子花时间,陪在孩子的身边,见证孩子的成长。很多日本的妈妈、德国的爸爸都在这一层,当孩子出生后,会将家庭与孩子的成长放在首位,并不会像中国人一样将孩子交给老人或者保姆。不过在这里呢,中国的家庭主妇好像也是花了很多时间陪孩子。我认为大多数家庭主妇都不属于这一层,因为这一类家长往往是没事情可做,有了孩子后只能花时间在孩子身上。带的是找价值感的心理,而不是付出和真正的爱。我在这一层待的时间很短,因为意识到自己错误的教养方式后,即使有心陪伴孩子,发现自己根本不懂教育,不知道如何解决,所以,开始深入思考我希望我有一个什么样的孩子问题,也就自然进入了第三境界。

 


第三个境界是家长有意识的思考教育的目标,不再人云亦云、跟风盲目的教育孩子。当时,我发现有两个现象,一个是,我们小区里的孩子在上一年级的时候活蹦乱跳,眼睛里对上学充满期待,但是到了三年级以后就陆续成了一个样子,上学时两眼无光,放学后闲聊八卦。另外一个现象是,我的孩子在小的时候在小区里有很多的玩伴,等到5岁多的时候,很多人不再找我儿子玩了。有一天我看到孩子曾经的玩伴,就问他为什么不再来玩,这个孩子说,我妈妈给我报了7个兴趣班,我就没时间和放养的孩子玩了。听了后内心深处对这样的孩子升起深深的悲哀,当时就引发了的思考,我希望我的孩子在三年级以后戴上眼镜、背着沉重的书包无精打采的上学吗?答案是否定的。我希望我的孩子因为要学习各种各样的技能而丧失应有的童年,而且和别人在红海中竞争吗?答案更是否定的。因此,在孩子即将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决定放弃体制教育,跑了全国多个城市去寻找一个理想的教育方式,也就在这个时候幸运的是遇见了新教育,我觉得这是老天给我们家庭的一份大礼,上网了解了一个星期,就把孩子带到了云南,送进了新教育学堂。

 

接着,到了第四个境界是家长为了教育孩子去学习。不再停留在“没有办法”或者“管不了”,而是关注孩子的问题症状及其原因,积极进行干预和矫正。当我把孩子送进新教育学堂后,扑面而来的不是轻松,而是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当时的我对于有些问题闻所未闻,比如说,孩子的恭敬心不足;想要成为世界的中心,却不愿意担责任等。那个时候,唯一的路径就是配合学堂找解决办法,现在脑海中浮现的场景就是,学堂告知我们孩子出现什么状况的时候,我和先生就会面面相觑,然后你看着我说我的原因,我看着你说你的原因。这种方法显然很不高效和科学,但却是从逃避责任到承担责任的开始。为什么这么说呢?上一层境界是家长有了教育的想法,但不知道有没有去做,或者做了之后想法会不会改变,有没有效果?这些都不是真正的“行动”。到了这一层呢,往往是“不得不做”的状态,因为孩子在学堂状态不好,不仅难以成长,还有可能因为影响到教学环境导致被分流的现象。所以,在这样的“压力”下父母必须得面对问题,当然还属于被动的状态。

 


我记得一年前我很怕接到老师的电话,因为一旦打电话一定是孩子出现了严重违规的事件。遇到这类情况,我第一反应就是“为什么有问题?”,然后打电话给先生抱怨他一通,说很多都是他的原因,再静下心来想着怎么解决。可见,我在此阶段中处理的方式是有很大误区的。

 

首先,我没有接纳孩子,接纳问题。我的“为什么有问题?”就暴露了自己在逃避问题。今年有部纪录片叫【徒手攀岩】,很适合有我这样妄心的家长去观看。在徒手攀岩的过程中,没有任何的保护,稍微不留神就会跌落山崖而粉身碎骨。过去我们对困难的方式要么是克服,要么是逃避,但其实懂得追求至上人生意义后,正确的思维是习惯和享受困难。而我那个时候还有很多逃避的情绪,就是因为我认为自己还不错就希望我的孩子也是好的。从这里就能听出,当时的自己是很没有逻辑的,即便自己还不错,凭什么儿子就一定能好,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推的话,太极高手的孩子都是太极高手了?现实根本不是这样,更何况自己还只是自以为不错,并不是真正的好。所以,我的第二个误区就是偏情绪化,找感觉。偏情绪化就会让自己始终都有情绪,看见孩子点滴进步就喜上眉梢,退步就火烧眉毛,难以走在中道上。而去找感觉永远都得不到好的感觉,因为这个过程不是基于客观事实,只是为了自己的感觉去掩盖或者转移而已,最终事实显露出来,会让自己感觉更加难受。

 

由此可以发现,我那时的身份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找感觉型的妈妈。古人早就说过,教育的事情还是要理性一点的人来办好些。新教育的“教其心、育其身”也是从两个角度来说,第一位的是“教”,就是提高孩子的心智能力,需要理性和思考,理性的人,相对来说爸爸比较胜任。次要的是养育身体,妈妈会比较在行,因此好的教育需要父母密切配合。那时的我,很希望有个能替我承担责任的好爸爸、好老师、好学堂,这样我就可以不用付出什么努力就能享受成功的果实。其实这背后是很大的妄心。

 

前两天元旦,我去到佛山分享会听几位智慧的老师的课程,每个老师都不断地帮助自己照见身上的盲区,揭开包裹的外壳。特别是朱云龙老师通过一部【伟大辩手】的电影,更是让我看到,不管是做家长还是老师的身份上,都有很强的自以为是和一蹴而就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在调整和改变过程中,至少分为信任链接、判断信息、找相同处、打掉外壳、放下脆弱、适时引导这些步骤,哪能简单的认为孩子走进了新教育就要么没问题,要么乱改问题呢。由此还有个延伸误区就是“胡乱碰运气”的乱做事。看到孩子问题,听风就是雨,快刀宰乱麻。这样的敢作敢为,并非是勇敢,而是老子道德经里所说的“勇于敢则杀”,那些认为做什么都很容易,好像一切尽在把握,实际操作起来,基本上个个都是闯祸高手,最后的结果就是辛劳一生,痛苦一生。所以,通过朱云龙老师的讲解和老子的教诲,我们在此境界上要用“不敢”的心而“为”之,也就是说,要抱“不敢”的心态去做事,要抱“功成而不居”的心态去执行,这样才会顺利和成功。

 

由此,我们也深刻的感受到孩子身上的问题就是父母自身问题的重要性,慢慢的,我自己开始对孩子的问题释然,转而走向关注修正自身上面,于是走入了下一个阶段。

 

第五境界: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发现“你是谁”比要求孩子“成为谁”更重要。父母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这些话语听起来没有高级的味道,就是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句子,但做到了就到了最高境界,做不到我们依然会在子女教育上焦虑、起伏。
 


【与神对话】里说家长,你的职责是让孩子学会独立,尽可能迅速和彻底地教会他们如何在没有你的情况下生活因为只要他们需要你才能活下去,你对他们的宠爱便是假的。唯有他们意识到你是多余的时候,你对他们的宠爱便是真的。

 

家长们往往嘴上都同意这句话,会说希望自己的孩子自立自强。可是,真实的你,又是怎样做的呢?一旦发现孩子开始放弃对自己的依赖时候,家长们惊慌失措;一旦孩子表现出“独立”的倾向和意识,家长就会自怜自艾,伤心不已。一旦孩子出现了与家长不同的想法,有了自己的愿望。家长就会难以接受,甚至上了大学,结婚娶老婆都要按照父母的旨意来办。所以,我们听到家长最常对孩子说的就是“听话”,简单点说,他们希望孩子成为自己的附属品和没脑子的跟班,服从自己愿望的工具。却很少考虑到孩子是独立的个体,需要尊重他们的想法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为了让孩子“离不开自己”,这些家长会用各种手段制造需要,比如做饭、陪读,即使送进新教育,也经常发现孩子会有父母的照片,难过时、怕累时、有困难时就会对着爸爸妈妈的照片泪眼婆娑的想家、想妈妈,要获取妈妈安慰,而这样“被孩子需要”的状态会让家长有个好感觉,嗯,我很重要。所以,我们的家长就成功地培养了一大堆无能的孩子。

 

上一周,我们学堂组织了一场毅行活动,老师徒步100公里,家长和孩子徒步50公里,由于老师们要晚于家长到达,所以孩子就由家长领回去住一两天。结果,一些小一点的孩子们回来后,状态大幅度下滑,一副茶不思饭不香的表情,经过了解,在和父母分别时,互相道别了一个多小时,一会孩子哭,一会父母哭,哭完再抱抱,这种过程就会让孩子认为去学堂不是成长的,像似人间炼狱一样,还会让孩子认为我上学是给父母面子,是为家长而学的。因此,孩子到校后,到目前状态才刚刚回转,一直都处在贪睡贪懒,反复问什么时候放假的状态。

 

当然,话说回来,孩子是无辜的,造成这些局面就是因为家长不理解这层境界而已。就像【与神对话】中又说到,身为父母,别让你的爱成为黏合的胶水,而是让它成为磁铁,先是相互吸引,然后反过来互相排斥,以免那些被吸引的人开始认为他们必须黏着你才能活下去。没有什么比这离真相更远,没有什么比这对别人的伤害更大。所以,当我深刻意识到这一点后,放弃了过去执着于让孩子优秀的念头,新的信念体系开始建立,就是用自己的精进示范出从平庸到优秀的突破过程。

 

我人生第一个半马是11月份才完成的,对于我自己来说,还是有些难以想象的,因为一年前还在床上卧床小半年,半年前上江湖课还需要每天扎针才能支撑住课程,当9月份有了跑半马的突破目标后,就开始训练,直到11月份的实现,这一切都是源自于自己要突破的力量,当我孩子看到我的官方成绩图片后,很兴奋的告知身边的同学,说我妈妈很厉害,跑马的速度很快。在这个过程中,我没说任何一句话,自我突破的力量就已经传递给了孩子,所以,每周打电话孩子都会先习惯性地表达一周以来的突破点,认为突破是一种常态。就像我开始所说的,习惯困难后就是习惯突破。

 

不过,由于我目前还在不断突破的路上,能够给到大家借鉴的点还不多,作为大家都已经具有高度智识的父母,我们还可以做更多正确的事情。

 

有一个老太太名叫王淑贞,她一生养育了13个子女,她靠一己之力将他们都培养成博士,成为各个行业的精英。美国总统称赞她为“伟大的母亲”。其中一个儿子,是美国顶尖刑侦专家华人李昌钰,福尔摩斯一般的传奇人物。王淑贞出生于书香世家,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嫁给了一个富家子弟。后来她的先生在去台湾的船上遭遇海难,她在台湾举目无亲,还要独自一人抚养13个孩子。为了赚钱,她帮人洗碗,洗衣,打杂,从优渥的“全职太太”变成了“帮佣”。王淑贞非常重视教育,虽家境贫寒,但13个儿女无一辍学。对待儿女,王淑贞要求严格,近乎苛刻。李昌钰从警校毕业后成为一名巡官,待遇工作都不错。她却对儿子说:“你还要继续往上读,硕士不够,还得把博士读出来。”王淑贞常对孩子们说:“待人要好,做事要专心,少说话,多做事。”在她的精心培养下,13个孩子全成了博士,遍布各行各业:律师,广告设计师,金融精英……1998年,李昌钰被任命为美国康州警政厅厅长,声名鹊起。王淑贞这样跟儿子说:你做厅长不是为你自己,是为中国人打开看世界的通道。2013年,李昌钰携夫人回到家乡,他在母亲的铜像下献上一束花,他说:在这世界上,我最敬佩的人,是我的母亲。

 

从这段描述中,可以看出几点。她为孩子示范了什么是自立自强,勤奋坚忍;从她对孩子的教导中可以看到这位母亲有涵养会做人,有着宽厚的心胸格局,你自己做到了什么,才能引导出什么,否则就是说空话;她一人要照顾13个孩子,肯定不会过多关注到单个的孩子,孩子绝大多数时间一定是在母亲放手的情况下独自体验成长的,不是被盯着学习;但是,她在关键时刻没有放松对孩子的严格要求。最终,她赢得了子女发自内心的敬重。如果父母能够以自己的言行,赢得孩子的爱戴和敬佩,教育成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通过书籍和网络文章,我留意过很多知名人士的成长经历,发现很多都是“虎父无犬子”,并不是说父母一定要取得很大的世俗成功,但是要具备独立人格,优秀品质,能够让孩子尊重和仰望,给孩子示范。我们经常在网络上看到的,比如奥巴马的母亲,伊万卡的母亲,凯特王妃的母亲,都是贫寒中自我奋斗的人物。她们都以身作则向孩子示范了,我是有追求的,我是勤奋自律的。

 

如果我们做到这一点,即使不在新教育圈,也会成为优秀的新教育家长和新教育老师。所以,在我看来,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并非是新教育圈专属的身份,而是一种内在品质的彰显。如果我们做到了自立自尊自强的状态,我就是新教育家长和老师,如果做不到,即使是在圈子里待了多年的老清粉,也只能说是混圈子而已。这也应验了【道德经】里最后一句话,天下无亲,恒与善人。

 

由此,也延伸一下作为新教育老师更不能扮演“好妈妈”角色。朱云龙老师在这次大会上分享他自己刚做老师第一个阶段就是想当好老师,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分享给大家。朱老师说,那个时候刚做老师,由于很喜欢孩子,总是有事没事嘘寒问暖,特别有一个小一点的孩子,朱老师觉得他很可爱,就喜欢逗他玩。有一天,这个孩子的妈妈来接他回家,在和妈妈聊天的过程中,结果说到,妈妈,你知道吗?我们朱老师特别好玩,我每天都逗他玩。恰巧这句话被朱老师听到了,很扎心啊,本以为是逗孩子玩,结果却被孩子逗着玩。

 

想当好老师无可厚非,这里可能是目标,也可能是在找感觉,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事例来觉知自己是在以目标为导向,还是想要满足自己被人喜欢的好感觉。作为新教育老师首要任务是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水平,而不是创造情感绑架,所以我们需要卸去“老师”这样的身份定位,只是关注自己有没有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有效地帮助到他们,而且是在让孩子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并没有削弱孩子的能力条件下的顺势而为助力。所以,作为老师虽然随时准备解决孩子的问题,状态却是“被动”的,学生才是主动学习者,因此,我们很少给孩子答案,即使有些孩子的问题看起来很弱智,也要鼓励他们不断思考,自己去找解决的思路,最终再和老师的思路碰撞,这和体制学校的“背诵老师的标准答案”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新教育的孩子会觉得自己将来会越来越不需要老师。而老师呢,也就做到了“功成弗居”的状态,只有这样的老师才是不自恋、理性和更有尊严和地位的,不在孩子身上找感觉,反而会获得孩子在内心深处的尊重和爱戴。

 

其实,这最高的境界不难,也不需要很大的智慧。在动物界,全都是这样的行为模式,比如猎豹妈妈会在孩子长大前拼命保护它,提供一切生活所需,一旦长大后,就会很无情的主动抛弃孩子,会在一夜之间突然消失,不让孩子有依赖自己的机会。狐狸是这样、老鹰也是这样,只有人作为高级动物好像丧失了与生俱来的天性,变得用爱的名义来捆绑孩子高飞的可能。所以,如果我们学习到了成功人士、知道了动物法则,相信老子说的“道法自然”,我们就要赶紧回头是岸了。

 

好了,说了五种境界,实际上状态就是两种,前四种都有不同程度的纠结,这份纠结会因为孩子的好与坏起伏不定,最终成为平庸的生命。而后一种就是聚焦在自己的生命体中,用全部的力量活出自己的闪光点,从而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今天的分享就要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也感谢大家的聆听。


今年清慈读书会在广大读友的支持和驻足下,悄然走过了50期,回看这个数字,我也有些小惊讶,因为对于我们还是很浅薄的新教育跟随者来说,我们能够给予大家的并不多,反而是每一期的坚持让我们有了更加坚定的力量。那么,针对来年的读书会形式,我们会往深度、体验和有效中发展,致力于让读友有更多的生命体验。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对清慈读书会的支持,祝福大家新年新人生,3月我们再会。









愿中国有真教育

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

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发扬光大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清慈 edu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