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读书会第13期预告&第10~12期剪辑


  清慈读书会预告

十三期

主题:品电影【寻梦环游记】


时间:4月3日(周三)晚19:00~20:30


地点:合肥市蜀山区金水里文化产业园2号楼301芳泠精油生活家


分享者周雅粒

公益·0收费


《寻梦环游记》是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第19部动画长片。 该片的灵感源于墨西哥亡灵节,讲述了热爱音乐的小男孩米格和落魄乐手埃克托在五彩斑斓的神秘世界开启了一段奇妙冒险旅程的故事。 

2018年3月5日,该片获得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




剧透


传说,人这辈子一共有三次死亡。


第一次是你的心脏停止跳动,生物学上的死亡。


第二次是在葬礼上,随着人们的鞠躬,你的社会地位死亡。


第三次,也是最后的死亡,是当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人,将你忘记……


“未知死焉知生”,在清明节到来之际,是时候来一次“死亡教育”了,让我们知道死亡不是告别而是开始,不是恐惧而是祝福,而面对活着更需要懂得活着的意义。


影片中的两条主线:


一条是小男孩米格尔追寻音乐梦想,后来懂得了梦想和家人一样重要的温情线。


另一条是看完整部电影,才会被震撼的关于生死、记忆和爱的更复杂的情感。


下周三,敬请期待。

本期剪影——第10~12期


疯狂动物城



【疯狂动物城】电影解读

清慈读书会于第十期迎来了首部电影解读。我们选用的片子是【疯狂动物城】,由于这部影片制作得非常精良,我们用三期分开解读,相信通过电影解读方法不管是对成人还是孩子都会有很大的启发。


首先、优秀的电影本身是一部文学作品。内部逻辑关系严密,故事情节丝丝入扣,容易引起观众的好奇心,重要的是可以帮助我们学会思考、逻辑和因果的关系。看见剧中的人物,我们会联想到自己的身上,轻松获取成功经验和受挫的体验,不必要自己非要去做同样的导致失败行为。这一点就要求选材必须是优质的作品,如果是一些粗制滥造和思维混乱的电影,观众也会得到同样的混乱逻辑。


其次、好的电影会传递正向的价值观,会激发人们想要追求善良美好高贵等优良品质,这是符合人类提升需求的条件,也是我们教育孩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正向价值观引导手段,比我们单纯说教要好用的多。


第三点、透过好的电影,经过分析和挖掘,能够发现其中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和意义,就等于打开了观众的视野,足不出户了解更多的内容,看到更广的世界。


这部影片不能单纯的把它当成卡通故事来看,我们可以将影片中的动物和我们自己以及身边的人相对照,思考不同的人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行动,自己遇到类似的环境,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和做法?


3月13日

上(第十期)



思考:对于朱迪的梦想,她的父母是什么样的态度?周围人的态度呢?


朱迪的父母希望朱迪和所有兔子一样,做种萝卜的农民,因为他们从未经历过不一样的生活,无法想象不种萝卜的兔子会有怎样的未来,所以不敢让朱迪去冒险。此时虽然他们的身体是自由的,但心灵却不自由。从朱迪父母的话“你妈妈和爸爸为什么生活得这么幸福?我们已经放弃了梦想,安定了来”,“不尝试新事物,就不会失败”可以知道,她的父母与大多数人一样,甘愿做平庸的普通人,以为衣食无忧、生活安稳就是幸福。所以他们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孩子。他们甚至直接对朱迪说“做警察对你来说很难,你做不了警察,兔子不做警察”。当他们发现说服不了朱迪时,只好又说,“有梦想是好事,只要别陷进去就好”,这样的话传递出一种无力感。


朱迪的父母与大多数父母一样——勤劳、善良、有爱心,却又前后逻辑矛盾、思维不清。反思我们自己,是不是也经常对孩子说这种言不由衷、自相矛盾的话?一方面希望孩子有勇气,同时却又担心他做事过程中受伤害;既希望孩子努力学习,却又不想让他太累;也希望孩子能有好人缘,又怕他吃亏;希望孩子有活力、有梦想,却担心他经受不起挫折,过得太辛苦……父母本身思维混乱时会带给孩子什么样的影响呢?孩子的价值观就会很混乱,因为他也搞不清楚究竟朝什么方向走是正确的,结果就是胡乱做事。所以家长们不防想一想,自己平时与孩子的互动,是推动孩子的力量大?还是阻碍孩子的力量更大?


思考:朱迪的梦想遇阻时,她是怎么做的?与狐狸尼克对比,他们有什么样的共同经历?他们的思维方式有何不同?


朱迪无论是面对小霸王吉恩迪的欺负和打击,还是其它食草小动物弱弱的支持,朱迪都不太在意,她只告诉自己,“我不会轻言放弃”!怀揣梦想的朱迪进入警校学习之初,因身材小、体力不足而面临被淘汰,但她没有选择退出,而是更加努力,从挑灯夜战到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如身体灵活,弹跳能力强等),从而顺利完成学习训练,成为警校开办以来小型动物毕业生第一人!


尼克在遭受歧视和打击后,变得一撅不振,不仅放弃了昔日的梦想,而且自甘堕落——既然你们认为狐狸都是狡猾的,那我就做一个狡猾的商人好了。他们俩思维方式的不同在于,朱迪是目标型的人,无论他人怎么认为或者环境如何都不会改变她要实现“让世界更美好”的目标。尼克则是感觉型的人,会因为他人的评判而怀疑目标,去和“我不行”、“我做不到”等负面信念共振。


稻盛和夫曾把人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自燃型,即无需外在条件干涉,就能够“不待扬鞭自奋蹄”,这类人在人群中是极少数,如马云就是这样的人,能够不断超越自己;第二类是点燃型,即需要外在条件的推动,在别人的启发诱导下激发出他的动力,大部分人属于第二种;第三类是阻燃型,即对外部力量基本绝缘,这种在人群中也不是很多。狐狸尼克显然属于第二类,如果他没有儿时的遭遇,很可能也早已实现了梦想。好在他遇到了朱迪,这个好朋友后来成为点燃他的那个火把。


既然我们大多数孩子属于点燃型的,那各位家长知道该如何做了吗?举一个大圣人王阳明的例子。据说王阳明小的时候也曾是熊孩子一枚,在十二岁之前各种淘气搞怪。但是有一天,王阳明跟平时一样在大街上闲逛,偶遇一老道,拦住他说:“小朋友,我看你眉宇间气度不凡,是成大器之象,将来必定成仁成圣!”结果王阳明瞬间被点燃,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地走上了通往圣人的光明大道。其过程中虽然遇到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但都被王阳明一一通关。但您能想到吗?点燃小阳明的火把正是他的父亲,那个路遇老道的环节不过是他爸设的一个局而已。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树立目标,夯实目标,多与目标型的人共振,从而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成为目标型的人。 

3月20日

中(第十一期)



思考:当朱迪不被大家看好时,她拼命努力争取机会;当被所有人都认可时,她却主动离开了自己热爱的工作,为什么?


在这里有个表象身份的追求和潜在价值的追求。朱迪开始会把当警察(表象)与“让世界更加美好”(潜在、使命)挂钩,所以一心要当警察。但朱迪成为了动物城的英雄,却惊觉自己伤害了城里所有的食肉动物,自己不过是浪得虚名,是没有荣誉并且违背了自己使命的事情。这时,工作带给他的是痛苦,朱迪认为自己不配做警察,于是放弃了自己最喜欢的警官工作。所以,真正驱使人动力的不是外在的身份,而是内在的使命和价值感,也是我们的愿景。


大家不妨试想一下我们工作的理由是什么?升职?加薪?获取社会地位?或者孩子有很多当科学家、发明家的梦想,又是为了什么呢?如果找不到这些表象身份背后的意义,很可能你实现了目标就没有继续突破的动力,也有可能把梦想当成求名求利的工具,而错过了实现人生真正意义的机会。特别是我们的孩子,当他说希望当各种“家”的时候,他知道各种“家”都是为别人服务和创造更多价值的,现在没有成为的时候,就需要从小事做起,服务身边的人,不断让自己成为他人的礼物。这样才不空,才能让孩子的目标内化到每一个行为上。

  

思考:为何朱迪愿意回乡卖胡萝卜,做不喜欢的工作?


我们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所以朱迪宁可卖胡萝卜,也不让自己成为没有用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很低贱的职业,只有很低贱的心”。做什么工作不重要,关键是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做事,这依然是对自己人生负责的行为。


每个人都会经历各种考验,遭遇很多挫折,我们是自怨自艾,放纵自我?还是在困境中平复自己的情绪,并且想办法和找机会?这一切都是源于你的内心。你是一颗自我负责、自尊自强的心就自然能够走出困境,成就更大的人生。

3月27日



思考:如何获取朋友的帮助?家长如何将这种能力教给孩子?


首先,别人愿意帮助你,是因为你要做的事同时也符合别人的目标。比如狐狸尼克从小就有参加童子军的梦想,虽然一开始他是被朱迪要挟才去破案,但后来当他发现这正是自己喜欢和擅长的工作时,他变被动为主动,很开心地与朱迪合作。所以,这一次朱迪邀请尼克出马探案,确实是找对了人。


其次,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还要让别人信任你、喜欢你。朱迪意识到自己对尼克的伤害,所以她诚恳地向尼克道歉,并非常理性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她的行为打动了尼克,最终决定帮助朱迪。可见,人们都愿意与真诚和理性的朋友合作,帮助他们实现目标。朱迪不以自我为中心,懂得尊重朋友,而生活中很多人即使明明知道是自己的错,也不会道歉,觉得道歉是丢面子的事,从而回避了事实,即没有尊重别人,也不自尊。


如果希望获得朋友的帮助,就应该注意提醒和教育孩子学习做被别人喜欢、被别人需要的人。如果孩子不经营自己的人际关系,心中只装着自己,不能为伙伴提供价值,甚至成为别人的负担,那么身边很难有真正的朋友。反之,如果孩子是愿意付出与担当的人,能在团队中体现价值,处处受大家欢迎,则他也必将得到朋友的支持!


思考:电影最后一幕有何含义?我们怎样思考?


美国迪士尼影片有一个共性的地方,就是鼓励和宣扬一种美国精神,即“一切皆有可能”,这也与美国教育中不限制孩子、鼓励孩子可以成为任何人是一致的。这样做的好处是培养出的孩子有想象力、有创造力,不至于扼杀掉那些有想法、有行动的天才,只是成功的机率比较低,只有1%左右,背后是以更多人的失败为代价的。这就象当年投资一家新创业的互联网公司,十年后成功的机率可能只有1%一样,除非你投100家,从理论概率上看才有可能赢。而我们不可能生100个孩子。这种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培养出的孩子容易自大和不切实际。很多孩子在小的时候都会有不少想法,如果我们一味地、不加选择地鼓励,很可能把孩子推上一条不合适的路。


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地“拿来主义”,学习别人的东西之前一定要认真思考,不能以为我们现有的东西不好,就认为这个不好的反面就一定是好的。比如觉得中国的应试教育弊端很多,为了给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就用移民海外的方式逃离,或者照搬美国的“自由”模式(比如我身边有家长的家庭教育就是“只要孩子开心、阳光就好”模式)。因为美国的教育模式有本国的人文环境基础,比如父母与孩子都比较独立、不纠结,所以有积极的一面。而中国的大多数父母与孩子之间很纠结,很难放下,更容易导致孩子陷入青春期问题出不来,更得不到成长。


近 期 预 告

期数

时间

主题

分享者

13

4月3日

寻梦环游记

周雅粒

14

4月13日

让孩子成才的秘密

赵素娟

15

4月20日

汉尼拔·上

张俊燕

16

4月27日

汉尼拔·中

张俊燕

17

5月4日

汉尼拔·下

张俊燕



愿中国有真教育

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

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发扬光大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清慈 edu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