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我有能力把孩子培养成卡尔. 威特式的天才吗?

题记:我把孩子出生的信息发出来后,一些朋友跑过来和我探讨早期养育孩子方面的问题。也许在他们眼中,我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育儿专家,而是能够给到他们教育理念的行家吧。

育儿专家的理论看上去很正确,很权威,但父母需要的却是具体详细的指导,而这些真正切实有效的指导则往往来自于那些有过亲身育儿体验的人。

孩子的成长是有着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很多父母本来不必做太多的努力就可以使孩子顺利成长,但却由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错过了孩子成长的最佳机会,从而造成终生的遗憾,这的确是非常可惜的。

另外,还有的父母费了很多的心血去纠正孩子的某个毛病,却由于方法不当或者认知有误而白费力气,甚至适得其反。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实在是太普遍了,而由此造成的遗憾,同样会让父母们为自己的过失而悔恨不已。

但世界上没有一种理想的父母教育模式,要教好孩子,必须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不能人云亦云。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问题总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产生,作为父母则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以此来应对这些不断出现的新情况。

我希望自己在实践中的探索和思考,能够给一些家长朋友参考,避免一些家长在孩子教育上不知所措,常常失去理性。用无知、不理智的方式来对待孩子,而事后则又为自己的无能和粗暴而愧疚、自责。

因为从事教育工作的原因,我看到很多父母虽然呕心沥血的养育孩子,但由于不懂得如何教育,导致孩子在长大后为自己的父母感到失望,甚至厌恶。

那么,身为父母,我究竟怎样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赢得儿女一生的敬爱呢?

这个问题在孩子出生之后便经常萦绕在我的心头。

有的人认为孩子的生命是父母给的,父母当然就当握有生杀大权。在我看来这种观点极其荒唐可笑。为什么大人就一定要得到孩子的尊敬?为什么年龄大或地位高的人就一定应该受到年轻或者地位低的人的敬爱?

成年人也许为了利益得失,从而不得不对年长或者地位高的表示尊重,这完全是成年人自己的选择,但对孩子来说,若是一个人不值得尊敬,他完全有权利表现出自己反抗意愿。

若是大人打着尊敬长辈的旗号强迫孩子服从自己,非但得不到他们内心的服从与尊敬,反而会加重孩子对家长的不信任与怨恨。

而只有那些真诚的对待生活、事业、家庭,生活习惯良好的父母才能得到孩子的尊敬。否则,在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严加指责的时候,必定会被孩子的一句话问的哑口无言:“你自己不也是那样吗?”

因此,父母能否赢得孩子的尊重,最重要的在于父母本人的言行举止。那些有涵养的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时候,或许还可以为自己辩护,劝说孩子接受自己的教诲;

而那些没有涵养的父母,则往往会被孩子戳到自己的痛处而更加恼火,从而说出一些极不理智却又貌似有理的话来:“你怎么能这样和你的父母说话?不懂得尊重长辈!我是大人,当然可以这样做,你还是个孩子,当然就不可以!你不听话,就要受到惩罚!”

在这种环境中,孩子成了低等公民,哪里还有幸福可言?

因此,在教育孩子之前,必须先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值得孩子学习和尊重。事实上这种自我反省的态度,本身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

世界上所有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对孩子的成长有所帮助,而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失去任何可能的机会。

虽然这个问题在孩子还没有出生的时候,我就已经考虑将来如何教育他了。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发现在养育孩子中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简单。

因为,你不知道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会带来什么样难以预料的后果。

因此,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不仅需要积累育儿知识,而且还要吸收实际应用的技巧。当然与人沟通常常会学到很多东西,而读有关书籍,并把学来的知识和技巧加以创造性的运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善于灵活运用知识的父母,做起事来才会事半功倍,也能使自己摆脱很多不必要的烦恼,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失误。

而在儿童教育上,《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直接填补了自己关于孩子早期教育理念的这一空白。

小卡尔·威特八九岁时就已通晓化学、物理学、动物学和植物学,尤其擅长数学,并且能自如运用德语、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希腊语和拉丁语6 国语言。

他 9 岁时考入德国高等学府莱比锡大学,10 岁进入哥廷根大学,13 岁就编写了《三角术》一书,年仅 14 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这是当今吉尼斯世界纪录——“世界上年纪最小的博士纪录”的保持者。

这个纪录迄今为止,已经过去200 多年,仍然无人超越。

紧接着16 岁又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 岁时出版了《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

而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小卡尔·威特刚出生时,并不是一个神童,而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婴儿,而且甚至被确诊为患有先天痴呆症。

而他所取得的这些惊人的成就,全都是他父亲老卡尔·威特悉心教育的结果。

作为哈勒附近一个叫洛赫的小村庄的普通牧师,老卡尔·威特有着独特而鲜明的教育观:

「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关键取决于他或她从生下来到五六岁时的教育。诚然,孩子的天赋是又差异的,但这种差异毕竟有限。在我看来,别说那些生下来就具备非凡禀赋的孩子,即使仅具备一般禀赋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能成为非凡的人。」

正因为始终坚持这样的教育观点,老卡尔·威特才在儿子一出生后便以自己独特的方法去爱他,同时制定出周密而严格的教育方案,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终于将先天不足的婴儿培养成了著名的天才。

他把对小卡尔14 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样一本书,书中叙述了小卡尔的成长过程,重点阐述了自己教子的心得与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

卡尔·威特的壮举,让此后的人们开始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他更是被尊称为“儿童早期教育开创者”,我们现在熟知的现代儿童教育专家, 像蒙台梭利、斯托夫人、席德斯等等,都是受到《卡尔·威特的教育》的启发。

这本两百年以前的书,也受到中国父母的热捧。

遗憾的这本书争议很大,仅在当当网一搜就有四十几个出版结果,而且出版社不同,翻译编者各不相同,书中的很多资料都是东拼西凑伪造的,很难找到严格忠于原版本翻译的。

造假的版本即使没有错,但也肯定背离了原著的意思,会造成很多的误导。这是出版商利用了这个快速消费时代,人们渴望高效塑造天才的速成班心理,而进行的商业行为,需要擦亮眼睛才能在沙子里淘金。

有人对照美国亚马逊《The Education of Karl Witte: Or, the Training of the Child》英文目录和推荐序,勉强找到一本比较靠谱的中文版本:【文汇出版社,一力文库.图文经典,杨娟翻译,《卡尔.威特的教育》,2011年1月第1版,36元。】

由于英文版本是哈佛大学教授从德语翻译过来的,学术性强,而且内容内容本身还援引了很多信件内容,导致不太好读。但也能剔除掉市面上一些明显常识上的错误和造假误导人的信息。

如何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卡尔.威特式的天才?

可以说卡尔威特教育是知识教育的极致

这种教育演变成职业教育的工业化模式,曾经造就了德国的强大,也是体制教育的来源。

我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重新解构卡尔.威特的教育成功背后的要素:卓越爸爸+乖乖儿子+禀赋+运气,才有可能成功。

卡尔威特他爹的脑袋里装里一本当时的百科全书,而且能够适时的用出来。比如我们带孩子看到一棵树,能说出树叶树干,厉害点的父母能找找叶脉,根据树冠指个南北,卡尔威特他爹可以从种子结构一直讲到这个植物的科属种。

更重要的是卡尔威特他爹把自己的整个人生都投入到了孩子的教育生涯中,从孩子出生那天就开始教育,自始至终的陪伴,陪他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并在一旁观察,引导孩子应该怎么做。

可以说这个老爹不但学识上非常的卓越,在行为示范上也起到了非常好的榜样作用,兼任了老师和伙伴的角色,不但在孩子面前很有威严,而且还能够玩耍到一起,让孩子愿意主动的进行学习,这是一个愿意教,一个愿意学的完美组合。

宣传中不断的强调这个孩子被诊断患有痴呆症,我为什么说这个孩子是有学习的禀赋呢?

在原著里老卡尔只是描述孩子生下来时四肢抽搐,呼吸急促,婴儿时期的反应相当迟钝,显得极为痴呆。并不能用现在的医疗词汇定义是痴呆症。

而一个人的禀赋是客观存在的,有些孩子就不是读书的料,即使老卡在世,用同样的方法也无法教出小卡尔威特出来。这也是古人强调的一定要因材施教。

现在科学解释为有些是听觉型的、有些是视觉型的、有些是体验型的,若是老师能够找到孩子的个性特点,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实施不同的教育方式,才会产生某一方面“天才”的效果。

上面的三条已经很难了,但古人讲要成一件事,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加在一起才行,这就是运气的重要性。

而我看到这种教育结构后,认识到教育的局限性,对比自己的能力边界认为:即使我完全照搬模仿这种教育方法也培养不出卡尔威特这种知识性天才。

有没有一种可以培养出某一方面天才的教育模式?

首先,这个天才并不能定义为智商高,是在某方面可以突出超越周围的人,总体成就可以超越他人的人生。

其次,只要不是弱智,而是正常儿童,就可以教育成天才。

最后,不能像卡尔.威特式的教育,只能成为个案,而是可以批量培养出来,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

而这恰恰是我能够做到的,因为要成为某一方面的天才,需要拥有天才的信念。

懂得信念教育的人,可以培养出任何种类的一流人才!

信念也就是你所坚持的观念,你认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并把你所坚守的这些原则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传递给孩子。

用大众认知的一段话来理解信念:要注意你的思想、因为思想会产生行为;要注意你的行为,因为行为会养成习惯;要注意你的习惯,因为习惯会形成性格;要注意你的性格,因为性格会影响你的一生。

而信念教育更偏重这段话里的思想教育,但又不是大众理解的思想教育。

用这种眼光重新再来看卡尔.威特的教育,只要围绕要传递给孩子的信念对孩子进行教育,书中的方式方法才能灵活运用。

第一,父母相信孩子是个天才。

孩子在婴幼儿时期,面对着大千世界,他们常常感到束手无策。但他们仍然有勇气进行各种尝试,努力学习各种方法,以使自己适应,能够融入这个世界中,这个时候,父母需要做的是对他们非凡的勇气与努力进行鼓励,让孩子敢于犯错,敢于失败。

卡尔威特在孩子早期教育中不断的在鼓励孩子去相信自己,使孩子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力,让孩子做什么事都认为自己很棒。

第二,只有父母相信还不行,还需要伙伴、老师和周围的人认为孩子是个天才。

有些父母在鼓励孩子的过程中不清楚自己这一行为的原因和目的,也不注意行为措辞的方式和方法,导致奖励和表扬失去了应有的作用,给孩子带来难以纠正的骄傲自满,狂妄自大。

正确有效的奖励和表扬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的,用夸大其词的方式会使孩子无法真实的认识自己,为孩子未来的自卑埋下隐患,因为孩子将会发现现实中的自己并不像父母眼中的或者自己想象中的那样。

卡尔不断的告诫孩子:无论怎样聪明、怎样通晓事理、怎样有知识的人,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上帝相比,只不过是九牛一毛,沧海一栗。只有栗粒大的一点知识就骄傲的人,实际上是很可怜的。

小卡尔在四五岁的时候,他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已经超过了同龄人,成为本地教育史的惊人事件。所有人看到了小卡尔的表现,都会说这是个天才,真了不起,你做了别人做不到的事情,让小卡尔心中也自然认定自己就是个天才。

上面两条只是抛砖引玉,下面还有我找到的一些天才信念,大家自己从书中找答案吧。

第三,让孩子相信学习可以像玩一样轻松快乐。

第四,让孩子相信平庸会很痛苦,卓越会带来快乐。

第五,让孩子相信团队比个人更重要。

第六,让孩子相信教育比任何行业都更重要,更有价值。

第七,让孩子相信荣誉就是最大的服务他人,而不是获得最多的服务。

第八,让孩子相信,认真阅读和学习读书,比自己去体验总结更快捷有效。

第九,让孩子相信运动比吃好喝好更有价值。

第十,让孩子相信别人比自己优秀成功,一定是自己做的不够好。

第十一,让孩子相信付出比得到更重要。

第十二,让孩子相信自己是可以被他人替换的,世界并不需要他,而他更需要世界。

第十三,让孩子相信买奢侈品的人是傻瓜,简朴生活更有荣誉。

我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尽早培植孩子的天才信念呢?

首先从小就要传递给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尽早让孩子生活能够自理。

能够把房间收拾整洁、衣物能够有序整理,还能够帮助做家务,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去成长自己,实验自己的能力,学会如何应付危险的局势。

不为孩子做任何他自己可以做的事,是在用真实的行动告诉孩子:我是天才,我比别人更棒。

其次是从小给孩子协调性、平衡性和柔韧性的运动。

对人来说,出生时所有肌肉是不协调的,所有运动的神经调节靠心理支配来形成和完善。也就是说,孩子有创造协调的潜在能力,而且协调一旦形成,便能通过练习加以完善,而这些运动可以帮助孩子开发潜能。

更重要的是运动是有着一种精神影响力的,可以激发人的生活热情,促进孩子的心智发展,塑造勇气、坚韧、果敢、自信等个性。

用游戏的方式逐渐的让孩子养成运动的习惯,用汗水告诉孩子:我是天才,我可以做别人做不到的事。

最后是事半功倍的语言学习。

大量的事实证明,语言学习是有递减法则的,在幼儿阶段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期,尽早教孩子语言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语言既是进行思维的工具,也是接受知识的工具,能够正确运用语言意味着正确的思考。

在我的周围看到很多成年人由于没有学一套正常的语言体系,导致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标准的语音,浪费了发展其它能力的机会。

而我已经掌握了高效率的语言教育,可以从一开始就灌输完整的语言体系,让孩子没有浪费任何精力的情况下轻松掌握世界语。

从小培养过人的语言天赋,最少用三国语言的能力告诉孩子:我是天才,我是最卓越的。

有没有批量培养天才的方式?

目前全世界的学校里,学生最头痛的就是外语,而新教育的孩子可以四个月突破任何一门外语,三年学完美国十二年课程,15岁达到世界排名前一百大学录取分数成绩。

这些实际结果的呈现已经告诉了大家:语言天才在新教育体系里是可以批量培养的。

核心原因是:这些孩子具备了一些天才的信念,这些信念指导孩子慢慢形成一个正确做事的能力,去做别人做不到的事,做别人想不到的事。

总结一下:能不能把孩子培养成天才,家长不能依照着想象和所谓的经验来完成对孩子的教育,而是需要掌握教育理念,再根据自己的核心目标以及一些实际情况,尝试不同的方式方法。

这也是教育界经常说的:教无定法。

祝福大家都能够从中得到独特的感受与启迪,从而为人类培养出更多优秀、杰出的人才。

后面会陆续分享我养育孩子的一些教育观,欢迎关注心学家塾微信公众号了解。

心学家塾相关资料:(点击即可阅读)
在家生孩子之一:我不想爱人和孩子成为砧板上的那块肉
这是您理想中的学校吗?—-认识心学家塾
未来投资方向:当下不投新能源,就像20年前没买房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心学家塾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