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朱云龙老师讲解《狗十三》精学(三)


– 前言 –

关于青春期孩子的问题,他其实不是到了青春期才有的,这个问题的种子实际上在小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青春期只是种子发芽了而已。如果你的孩子还小,那么通过精学朱云龙老师的课程,把东西学上身,就可以避免提前去跳坑。假如孩子已经处于青春期,也仍然可以想办法去纠偏。


此次能够学习,感谢朱云龙老师在合肥的分享,让我们可以通过《狗十三》电影来反思自己与孩子的相处模式,进而改善我们的亲子关系。


希望大家不仅是学,而且在生活中练,把方法修上身。




“朱云龙老师《狗十三》电影精学”

前情提要

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有效沟通?

第一步:确认问题(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

第二步:厘清事实(此处也可作为第一步)

第三步:提出解决方案


如何与孩子建立链接

可能大家有一种体会,比如说你和孩子在家里面,哪怕是做家务,当你站在那里看着孩子去做的时候,或者你在那要求孩子做的时候,他可能做是做了,但是他的内心没有那种特别开心和喜悦的感觉。但是你和他在一起做,哪怕你做的不是同一件事情,但是你们只要是一起干事情,那么他会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这就是一种链接。


第二条是什么?你除了跟他链接,你和他有共同的话题,你还要有一个东西,也就是说你要比他的层级要高,你能够解决他的问题,你能够让他仰望你。那么当他遇到困惑的时候他就愿意找你。


总结来说,就是链接来自于相似,信任来自于不同。



价值伙伴

在电影中,本来李玩还比较单纯,但她的表姐李堂早恋,两个女孩在一起,就导致李玩也开始对两性关系有了小心思,所以孩子身边的伙伴和环境,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之前见过的一个孩子,本来很积极阳光的,因为和班上的坏孩子玩在一起,他开始看漫画,头发也留长了。

那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我们家长的教育目标是什么?你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这时候你就要给他选择对应的伙伴。

孩子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他就必然会受相应的影响,这会慢慢地形成他的性格底色,最终就会造成他终身的烙印

 

思路分析

关于电影中丢狗的事件,我们第一步是理清这个问题。这件事情已经发生了,那这个问题是什么,要想确定问题还要从生活中的细节去发现。


李玩和狗同吃同住,吃一碗面睡一张床,大家可以看到这个细节背后,其实是李玩缺爱,需要解决的是让李玩感觉到自己被理解的问题。

确定问题之后再来理清难点,因为每件事不是说我们知道问题,我们的解决方案能做好的,在这个问题中,肯定会有一些瑕疵,这时候需要根据细节去完善方案。

最后做出解决方案,注意不要说些空话假话、大道理等等。

案例场景一


如果当时你在现场,你怎么办?

这伙伴本来就是他自己选的,平时也都是非常好的搭档,在一起互相促进,但是总会发生一些小矛盾;然而他们两个人私下里的观点都是我可以多干一点没问题的,但是遇到事情就会发生上面的问题。

你看他表面在寻求一个公平,你多了我少了。我们再往下看,他在找什么?他在意的是你跟我计较。

那我的思路是什么呢?

我把他们两个叫到一起来聊这个事情,发现他们最终核心的问题在于他们觉得对方不理解自己。而他们根本不是在意自己多干了少干了,在意的是对方怎么看自己。

我们可能在处理孩子问题的时候,会去关注到孩子学习、运动状态不好的时候,会给孩子直接贴标签,说你是不是不想学习?你是不是想逃避运动?其实这样不一定能看到孩子背后的真正需求,反倒会让孩子心里面有一种自己不被认可的压力

案例场景二


我们通过与孩子相处中的细节来了解他的内心。当时这个男孩他说:我不去也得去,这其实说明他是不太想去的,那这个孩子想要的是什么?是自由。

于是我们就让他自己决定,不去的话你自己在家安排好学习和运动时间,他说可以,然后我们就放心地走了。晚上回来问他今天的目标完成情况怎么样,他说今天并没有学新的内容。

请问如果你是家长或者老师,你怎么判断这个孩子的行为?又该怎么继续处理呢?你会不会直接下一个定义说,你的学习任务就没完成,然后各种检查都没有过,你肯定是不想学习,你既然不想学习的话,你去干别的,你去运动或者劳动之类的,你会不会这么想?

如果我们说他好像不是真的想学习,他就觉得特别的失落,他是认为自己是想学习的,当然我们后续还有一些沟通,所以我们现在重点就是说在于通过细节来去确定问题是什么。

对于这个孩子来说,他其实真正想要的是我想自己一个人待着,我想要自由,那么我们老师最后跟他沟通之后,告诉他现在可以给你选择的自由,可是你真正的自由从哪里来,需要你自己真正长了本事以后。

当时聊完的后两天,他的状态就会好一点,各方面的时间他就会安排的比较紧一点。当然因为是大孩子了,所以他会有时间经历比较多一点,毕竟他需要去承担这个结果,也就是说他一旦达不成这个目标,那么他必须要去承担相应的结果,就是去工作,类似这样子。

梳理总结

最后,大家需要注意,我们在沟通的过程中,不要去轻易地贴标签,也不要进行价值判断。比如在案例一中,他们真正想要表达的内容并不是你多干我少干的问题,他们真正在意的是对方对自己的评价。

所以我们要注意,对孩子,我们更多的是要关注事实,而不是说去给他一个价值判断,去给他贴一个标签。我们在学习《公主/王子经》的第三条理性里面就这样说,我不会通过价值判断、情感判断来理解我周围的世界,而是要通过事实判断。

我们需要通过观察事实的细节来了解孩子需求,最后再去通过多角度分析呈现一个解决方案。

朱云龙老师讲解《狗十三》课程,由微明学堂康丽媛老师带领学习,希望大家不仅是学,而是在生活中练,把本事修上身!本次课程的回放在下方,有需求的家人可反复学习。每次直播有线上答疑环节,需要的家人可在每周六7:30,与我们相遇B站【勇敢者胜内驱力营】。

下期预告

什么是讨好型人格?


分享者:康丽媛   整理/编辑:陈延权 吕瑜静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扫码关注我们

微明学堂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微明学堂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