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教育答疑三:怎样让孩子学会思考?


拿什么教育你,我的孩子?



近期接到一些家长的咨询,对于孩子的教育充满了焦急和担忧,很多问题都具有代表性,不同的人存在相似的问题。因此我们组织在“微明智慧母亲学习营”QQ群进行答疑,时间每周四晚 6:00——7:00。

群号码:467086536

期待您的共同参与。

第三周答疑

问题一:


8岁男孩,好吃,见到什么食物都想吃,平时没事做就想找吃的,似乎嘴不能闲着。懒做,做家务及作业等什么事情都磨磳拖拉,而且不爱动脑,爱问别人给答案然后照做。做起事情来又不够小心谨慎,容易把事情做不好,还有喜欢争强好胜,遇到与他不合的朋友时常会因一点点小事争吵不让。请老师帮忙分析原因及改善的方法。



这问题的第1个小问题:好吃


首先我们从底层的信念系统上找原因,因为你只从行为上去限制他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你要改,也得从底层的潜意识,也就是信念系统上,找到问题所在的原因,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改变。


而且不是改孩子,是从原件上面改——孩子成长的环境。对孩子影响最大的,通常是陪伴孩子成长的人和孩子的父母。


一个孩子的受教育过程,从受孕就已经开始了。

首先我们不能把一个人,单纯的理解成一个肉体凡胎的人,这只是人的物质方面(物质的身体),他还有一个精神体,这个精神体包含了我们所有的行为习惯,我们的思考方式,思考习惯都属于被精神体控制的,我们的信念系统,也包含在这个部分里面。


这个问题的描述是孩子爱吃,没有节制,不管什么时候,都会把吃看得最重要,那他这个习惯是怎么来的呢?其实他是学来的,他爱吃是受环境的影响,这个环境包括父母亲人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对孩子影响最大,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环境。


另外一个环境也包括他所能接触到的所有的信息。

在他长大的过程中,他所耳濡目染的这些东西,甚至很多都是被动接受的。这些所有的信息包括媒体信息,身边人的习惯,大街上最热闹的地方商铺林立,看到的那些广告,都是在告诉你:“你来吃一些吧,这个好吃那个好吃,这个好玩那个好玩。” 所以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里面长大,又没有经过引导,他必然是爱吃的,认为吃是最重要的。“吃好吃的”——爱吃,是我们社会主流文化的一个重要的部分,认为人生就是吃喝玩乐的享乐主义。这些信念都被孩子或主动或被动的接收到。所以孩子爱吃有它的合理性。


第二、孩子爱吃是受大人的影响。

这样的行为比较矛盾和扭曲,这种矛盾和扭曲更加剧了他面对吃的东西的时候的焦虑、吃不够的感受。比如吃是最重要的信念,但家长又接受了一些健康饮食的这种理念,所以孩子就不能随心所欲的吃。但是他已经习惯了那些味道很重很香刺激性的东西,让他吃起来很有快感。这时候吃的会比较纠结:比如家长看他想吃又知道这个不健康,这种情况下孩子也跟家长一样比较纠结,又想吃,又不敢吃,妈妈不让,爸爸不让,这种情况,也会加剧他对吃的这种焦虑。


第三个比较重要的影响,如果家庭具有匮乏心态,比如家里物质条件不是很好、赚钱不多,家里比较节省,这个时候跟周围,特别是孩子的小伙伴相比,不能随时满足他吃的欲望,别人能吃,他不能吃,既有吃是最重要的信念,又不能满足孩子吃的欲望,这个时候,也一定会加剧他对吃的渴望和焦虑。


第四,爱吃是一个正常的生物性行为,吃东西可以获得生命的基础保障,这是天然的,人的生物属性的一个方面。


对小孩子来讲,他越重视吃,说明他的精神世界还并没有长大,维持他生命内容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吃。我们观察刚出生的小婴儿,一岁以内的小孩子,他每天都是吃 睡 吃 睡这两件事儿,对不对?所以爱吃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正常现象。你如果能够正视这个过程,也会帮助孩子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不是说需要很特意重视他的。


但这个问题的描述,见什么都想吃,嘴不能闲着,那说明什么呢?一个8岁的孩子,他时间简直太多了,因为没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能占用他的脑子,所以他只好想着吃了,对不对?不是说没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而是你没有告诉他有什么事情是他必须做的,所以他不爱做,他只爱吃,用吃这种方式来缓解焦虑。比如没有成就感,他也会焦虑,他自己不知道他对自己不满意,他也会焦虑,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所以它就启动这种天然的武器来武装自己,吃很多东西让胃满满的,假装自己很满足很强大,这是潜意识层面的东西,在显意识层面他自己是不知道的。


第二个小问题:懒做


咱们都知道一个成语——好吃懒做,好吃跟懒做基本上是分不开的,为什么呢?好吃的这种状态,在行为上他就是一个不爱做事的人,因为他是贪图享乐的,他认为享受就是好的,享受什么也不干就能得到这些好吃的东西。


而懒做的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是拖拖拖拉拉,磨磨蹭蹭的不爱动脑筋,爱问别人要答案,然后照着做照着抄,这就是不爱动脑筋的典型表现。我们还是从他如何得到这种信念,如何建立这种习惯,从信念系统上说,他必定是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先不讲家庭是不是这样,8岁的孩子都上学了,在体制教育这个系统里面,思考是没有太多用处的,为什么?因为你即使想问题的时候,也需要按照标准答案才会得到肯定,如果自己的想法跟标准答案不一样,他就会遭受打击被否定,做错了就是一种否定,对不对?所以时间一长,他就不去思考这些东西,特别是在做作业的时候他就不想思考,我能做就做,我能抄就抄一抄,糊弄一下,学习根本就不是为自己学的。那好吃懒做的孩子长时间下去,他又想拥有自己的权利,又想自己被尊重,怎么办呢?他自己又没有能力,所以他不会做事,不会做事他怎么可能小心谨慎,对不对?


对他来说,家庭的规则可能也不太完善,导致他做事可以不用小心严谨,把事情做不好。


另一方面,一个8岁的孩子,你不要把他想的那么强大。一个8岁的孩子什么事情都能做好,那就太奇怪了。

做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所以你也得分析看他在做什么事儿,超出他能力的事做不好是正常的;但如果没超出他的能力,他本来能做会做,因为懒他不做,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因为享受是好的呀,懒做当然是正常的。


但是他需要显示男性的强大,所以他喜欢争强好胜。孩子如果保持好胜还是件好事,如果一个男孩子连争强好胜都没有的话,那才是麻烦,对吧?只不过现在家长需要改变些信念和方法,如果你的信念方法能够及时转变的话,对孩子的帮助还是非常大的,他才8岁什么都来得及。所以他和不合的朋友,因为一点点小事争吵不让也是符合他这个年龄的心理状态的。我们要看到他好的方面和不好影响的一面。家长也不用因为这个就觉得孩子很不好。所以需要家长继续努力,首先就要尽力的去改变孩子的成长环境,从家长自己身上下手,看看自己是什么样的行为,让自己给孩子这样的成长环境,对不对?是自己行为上有问题,还是自己的思考方式有问题,从这方面改变,行为上也改变。实际上在做的过程中,遇到具体的事情还要具体的对待。总的来说,家长承担自己的责任,孩子也要承担孩子自己的责任。家长要做到知道自己怎么做,还能去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真正的去做,那么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相信不会太难就会给孩子一个好的转变的机会。



问题二:


对于快11岁在新教育学堂的孩子如何培养他的思维力?孩子目前比较听话,话不多,不太善于表达交流。有时问他关于某事的想法,他会真实的说不知道,会没有想法,不能表达自己的主张,有时明明受委屈了或者有想法,也不会说。如何引导这样的孩子多去表达自己?


这个问题,可以看出孩子在思考方面是比较被动的。这种被动状态是如何形成的?我相信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这个家长对教育也是有很多思考的,她应该是比较资深的新教育践行者。


一般情况下,11岁的孩子还比较听话,大部分家长会很满意,觉得这已经是个很好的孩子了,对不对?只有新教育的家长才会比较在意孩子太听话,不善于表达交流,不够活跃开朗,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改善调整一下。这是我们新教育圈里面家长的一个特点。


那怎么去思考这个问题呢?其实孩子现在所处的这个状态,他不善于表达交流,一定是我们做了什么,是他不愿意表达和交流的,对吗?如果在他需要表达交流的时候,你能够从一开始就让他形成这样的习惯的话,他就不会这样。


比如不能表达自己的主张,有时候有想法也不会说,那有可能是跟他交流的人讲的太多,让他失去了张嘴表达的这种愿望,这个跟我自己的孩子是有一些相似的。我自己的孩子在他小的时候,因为我工作比较忙,当我在忙自己事情的时候,虽然他在我身边,我跟他之间的互动也并不多。长时间下来,没有一个能跟他互动的环境,就让他养成了闭着嘴巴自己玩儿自己思考的习惯。他不想表达,到现在为止他也没有养成这种爱表达的习惯,所以总是感觉他闷闷的。但他不是不能表达,他在合适的时候,比如跟同伴在一起的时候还是比较活跃的,那就说明我在跟他互动的时候,我讲的太多了。这位家长想一想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问题。对于一个11岁的孩子来说,我们新教育启发孩子去思考的方法还是挺多的。首先澄清一下,这么大的孩子,还谈不上思维,要先学会思考。关于思考有一些方面是可以做的:


第一个方面是:你多准备一些让他自己参与设计的活动,一些小的活动让他设计整个过程,让他去自己组织,哪怕只有一个伙伴或者自己做一件事情,也可以这样做。多做一些这样的事情,在每次设计组织的过程中,他会得到这种机会去锻炼。


第二方面是:启发性的读书。我们学堂小一点的孩子就是这种启发性的读书。比如《小故事,大智慧》的书。一个故事很简单,但是这种书是不能给孩子自己去读的,必须得对他进行一个价值观的引导,同时引导的方式很有必要去研究一下。首先,问题必须简单,是小孩子能够接受得了的这种语言和问答方式,第二呢,把问题留给他自己去思考和解决。还有就是在读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启发性的对话,还要让他身体动起来、脑子动起来、嘴也动起来。这个时候他的感受是愉悦的,就会慢慢的帮他建立思考是愉快的这种习惯和感受。


第三个方面就是:科学课。科学课是最简单最直接的建立因果思维比较合适的工具。这里的重点是你不要去安排他,只去引导他。老师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要提前做好准备,怎么样用小孩子能够接受的语言,听得懂的话,去启发他思考。思考科学课里呈现的起因、过程、结果。然后还可以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比如说去模仿,比如说去复盘。我们说复盘小孩子听不懂,就是我们去把电影里的故事讲出来。这三个方面的重点就是我们不去过多的安排他,要把思考的责任交给他自己,把思考的机会留给他,在做事的时候也让他完整的做一件事情,不要干涉过多。这样孩子就会建立比较好的思考习惯。


最后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要以完美主义的眼光去要求孩子,孩子长大的过程实际上是积累的过程。我经常跟学堂的孩子们和老师们这样讲:“孩子的成长结果好,假如第1万个台阶叫做成功,如果你以挑剔的眼光去看他,那么1万个以下的这些台阶,都可以叫做失败吗?如果是这样对待他的话,他就不会有勇气。但如果你把每一级台阶都看成是积累,那么他的每一步都活在成功的过程中。所以一定不要以完美主义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成长。成长过程中所谓的问题,那只不过是成长的一个状态,他完全可以不成为一个问题。



问题三


我家老二六周岁多一点儿,一年级,在学校里不听话不听讲也不上课。她还有自己的脾气,她只要认准的事,你怎么说都不行,要不躺地上,要不在车上不下来。晚上了自己在车里应该害怕吧,我们都要下车回家了,她因为有个事情没满足她就不愿意了,然后在车上就不下来,她怎么也不害怕,我就纳闷了,我谁也教育不了了。平常吧,她想要的东西,你要给她买不来或者怎么啦,她就是牛,你跟她商量一下,比如她九点多想要芭比娃娃,我说今天太晚了,妈妈在店里累了,有点儿不舒服,明天咱们去买,明天一定买。那也不行,这么点小妞儿就是怎么说都不行,哎呀,我真是服了,才六周岁,属小马的。


我家那个老大,她是初中的,15岁了,挺听话的,学习也知道学,每天晚上学到11点。那个小的也挺听话的,上幼儿园中班了,唯独这个老二怎么也管不了,老师经常打电话找我,给我发信息,说她上课不听讲,什么也不给你干,上语文课她拿出数学来,上数学课,她拿出美术来,反正就是不按照常理出牌。


如果说我的问题,感觉可能是我有时候脾气大了点儿,有时自己心情不好时有可能训她,有时候也打她。但是我对象脾气挺好的,我对象说她也是不听。我对象最近这几天弄她,然后我对象也叫她整的不行了,这两天我对象也不管了。



这问题是我们新教育圈外的,我一个朋友姐姐家里的孩子出现的问题。我能经常在小窗接收到一些这样的问题,我觉得挺好的,以后我会把这样的问题收集起来分析,跟大家分享一下,可能都有借鉴的意义。因为就算是在我们群里(智慧母亲学习营),也不见得所有的家长都已经走进了新教育,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麻烦,这就是很好的一个案例。


首先从现象上看,这个小孩有了更小的弟妹,上面还有一个跟他年龄差距比较多的姐姐,姐姐15岁她6岁。她的弟弟妹妹,比她只小一岁。这种情况下这个孩子出现这样大的叛逆行为,我觉得太正常了,这种情况她不只是孩子争宠的问题,而是我们大人的信念系统本身,有一些不合适的地方,才造成了孩子以这样的方式来争宠。


我们想象一下,她姐姐15岁她6岁,跟姐姐之间有9~10岁的年龄差异。当她出生的时候,姐姐算是一个大一点的孩子,已经比较独立,那么姐姐和她之间就不存在这种争宠的问题,对不对?姐姐很有可能还比较照顾她,在后面的聊天过程中,妈妈确实是这样表达的:姐姐很宠爱这个妹妹,很喜欢妹妹,还会照顾她。但对第2个孩子来讲,她的小妹妹跟她只差一岁,意味着这个孩子还不到两岁的时候,下面就有了一个更小的更需要被关注和呵护的妹妹,那么这个孩子在生物性上感受到了威胁,为什么她的关注度大大的降低了呢,因为更小的孩子占据了父母亲大多数的关注。


从生存方面讲,孩子感受到不能被继续呵护,这是很危险的,她就产生了焦虑。一个孩子如果焦虑她是不会表达的,两岁左右的孩子语言表达,还只是刚刚开始学习的阶段,所以她怎么办呢?她就要通过自己的哭闹让大人去注意她,“我也需要被保护的,我也需要你们好好的呵护的,你们不能不管我。”当然父母肯定不是不管她,只是会很明显的把注意力倾注在更小的孩子身上,或者是这个孩子没有得到持续的和原来一样多的关注,她会觉得不安心没有安全感。所以才出现了这样的现象。


我们现在需要想想出现这种问题怎么去解决。父母亲的解决方式,显然是不太对的,为什么呢?从对话过程中我们能看得出,父母亲对这个孩子是有些歉意的。因为有了小小孩对她就没有那么多关注,父母亲就通过满足她的各种要求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她的爱。但是大家要知道,你越给她越成就了她索取的心理和习惯,那么这种索取,有限度吗?没有限度的,它如果很快就能被满足,她还会要下一个 。如果她不能被满足的话就会继续哭闹,所以用这样的方式去解决,必然会导致不管你满足还是不满足,也不管自己是容易被满足还是不容易被满足,她都会觉得不够。这个孩子显然是比较聪明比较机灵的,所以她是花式zuo,zuo的多种多样,只有6岁的年纪就让父母亲头疼不已。所以父母亲用不断满足她各种要求的方式是完全解决不了问题的。


因为这位家长是新教育圈外的家长,她没有接触过新教育的理念,所以我没有跟她讲关于信念系统方面的这些道理,我直接跟她讲了一些简单的方法,比如:赋予她责任,赋予这个孩子责任后就不会让她养成持续的,需要别人满足她各种需求的,不管是情感方面还是物质方面。因为这种被满足没办法填补她失去宠爱的空洞,所以赋予责任就能让她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是最好的办法。


那什么是赋予责任呢?其实就是在家里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儿。你们都是家庭成员,是家庭的一份子,爸爸妈妈赚钱,你在家里也不能什么都不做,而且你还经常哭闹。如果把家庭比作一个企业或者公司的话,家长是老板,孩子就像是合伙人一样,你就很难想象一个老板要整天哄着他的合伙人,要满足她各种无理取闹的要求去纵容她,对吧?既然是合伙人大家就应该为家庭做事,不做事,无理取闹,你就挣不到饭吃。因为赚钱是爸爸妈妈的事,做力所能及的事儿就是你的责任,还有大家可以一起照顾妹妹呀,类似这样的事情,如果家长一开始就让她去做这些事儿,她可能也会好一些。


我们现在能了解到的细节信息就是目前我发出来的这么多。


另一方面,家长也不要幻想把自己当成一个全能神,可以让每个孩子都满意自己。如果孩子对我不满意就自责是我不好。只要在多个孩子的家庭,落差在每个孩子心中都有的,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事情就触发了她这种落差感:爸爸妈妈有的时候会偏心啊,有的时候对弟弟好,有的时候对妹妹好,只有有限的时候对我好之类的。这种情况每个孩子都有,只不过情况不太相同而已。爸爸妈妈要把这种情况当成正常情况,孩子也不会那么失落。正因为爸爸妈妈觉得不太正常,所以才会给她无限制的满足和纵容,导致她现在只有6岁,爸爸妈妈就已经完全失控的感觉。


妈妈说今天早上哭了半天,是完全没有办法处理的。

所以家里要有真正的家庭教育,而不是那种假的家庭教育。


那什么是真正的家庭教育呢?真正的家庭教育能让孩子尽快的离开你,尽快的拥有独立的心态和独立生活的能力,这就是真教育。如果你把她教成了这种索要爱,索要关注,如果你不给她爱和关注,她就跟你哭闹,你给她的这种爱的教育其实就是假的教育。她要什么你都答应,说明你没底线对不对?你如果没底线就会让孩子更糊涂,她也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反正心里不舒服,她只有一个方法就是跟你无理取闹,结果养成了什么呢?以自我为中心的这种习惯,她认为全世界都欠她的,爸爸妈妈欠她,你们都欠她的,都是你们不好,她认为全世界都要满足她,不满足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哭闹要挟,以这样的方式来索取你的关注,长大了之后她会很麻烦的,对不对?哪一个人能够接受身边的朋友或者伴侣以这样的方式跟自己相处呢?


所以这个妈妈当时也觉得自己应该好好的去想一想,方法可能是不对。


期待下期答疑,欢迎扫码入群。

答疑时间:每周四下午6:00——7:00.欢迎您的到来。


扫码关注我们

微明学堂

期待你的

分享

点赞

在看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微明学堂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