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为什么“少不读西游,女不读红楼”?天道与人道的差别(下)

1

为什么说“女不读红楼”?

     如果您真正了解“少不读西游”的原理,要理解“女不读红楼”也就很简单了。


    女性的普遍特征(不排除一些例外的),就是情执很重。喜欢玩弄情绪,喜欢情感共振,喜欢多愁善感,热心于纠缠复杂的人际关系。这是女性“多余”的东西,所以天道就是要“损”,要去掉这些东西,女性最该学的,就是理性和思考。最该补的,就是祥和宁静的心态。


    可是,去读红楼,女性的固有毛病不仅不“损”,反而还“益”——通过情感共振,这些要减掉的女性心理个性品质,反而越来越明显和严重了。这就读成了人之道”—体验之道,沉沦之道


    喜欢读【红楼】的女子,大多数都是情感细腻的多愁善感型女子。她们喜欢的人物往往是黛玉。这种女子,恐怕一生注定是“杯具”了:当然,是以喜剧开头的悲剧和“内容丰富多彩”的人生游戏。女人们特别爱玩这种游戏,就像男人们爱玩打仗游戏一样,结局反正都是“杯具”。


    黛玉这种女子,【红楼】中明说,她是来“还泪”的,不是来“生活”的。简单点说,就是来“玩弄感情”的,故意来“自讨苦吃”,专门来找“伤心的感觉和体验”。跟真正的生活无关。


    所以黛玉看见花开花落,也没来由的要哭一场,玩浪漫要去“葬花”,典型的幻想移情人格。别人说句无心闲话,也偏要往心里去,不自己去找到气来受,就好像生活不够精彩有趣似的。同时,如果与自己爱的人或者爱自己的人不故意找点茬子,闹点误会,生点气,感情就显得不够热烈。甚至与自己的身体也一定要折腾一下,如果不搞成多愁多病的样子,也对不起自己的身体,太健康了就不好玩了。


    黛玉是典型的“小心眼”,性格又很“刚烈”,自尊心超强,心高气傲。所以跟她在一起特别累,如果不幸喜欢上她,就更累了。你喜欢她或者她喜欢你,就是她前辈子欠了你的泪水要来还,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哭给你看”,怎么小心伺候都不成。


    人没有得罪她,她就找天的麻烦,花要敢落了,就要哭给天看!又有点小才华,模仿屈原【问天】,写【葬花词】,诉说一大堆的委屈和不满,天底下就没有她看得顺眼的东西。简单点说:谁喜欢黛玉,基本上都有点自虐倾向。要落到现在,这种人得赶紧去找心理医生来治疗才行,怪不得宝二爷最后要疯。心理上与黛玉一样,都是不正常的人。


    女人的心眼本来就小一些,不够大气。本来就过于关注细节,不够注意大局;本来就喜欢玩感情,不喜欢理性思考。这些都要学习天道损益,学会“平衡”才好。如果喜欢看【红楼】,觉得黛玉的小心眼“多可爱”,“多纯情”“多浪漫”,就只会学得越来越情绪化,越来越反复无常。所以,看红楼,喜欢模仿黛玉的女子,婚姻幸福的可能性是零—-即使她们很幸运地嫁了一个很不错的老公,心中还会有一个永恒的梦中情人。如果不幸老公/有些不够圆满的地方,被她们挑出点毛病,就更是“情深深,雨朦朦”了。她们自然要好好地暗中“伤心失意”和“神伤梦回”,于是对理想中的“梦中情人”更加期待,不然怎对得起自己—-因此,每一个这样的浪漫女子,都活在自己撰写的【粉楼梦】中。


    多情女子们喜欢读言情小说,其实从心理学上来说,是在“精神出轨”,在心理上满足自己的情感体验需要,在阅读言情小说的梦幻想象中与“白马王子”互恋互惜。这种女子现实中的婚姻往往不太幸福,或者不符合她们的“爱情标准”,其实她们往往嫁的人是很务实的,缺乏情调的男人(这非常奇怪)。这就更加强化了她们到梦幻中去找“感觉”的心理动机,言情小说这个市场,就是为了满足女性的这种心理需求而产生的。


    真正婚姻幸福的女子,根本不会去理会这些言情小说,觉得内容很可笑很无聊,像是荒谬的哄小孩的童话故事。这种虚假的情感共振,会让女性更加远离真实的世界,真实的生活。更加不会理解真实的人生和真实的人性。


    所以,雪芹先生才会让黛玉未嫁而死,这最符合逻辑。他可没办法让黛玉嫁人后也一样“可爱”和“纯情”同时还“幸福”,又不忍心让她形象倒下,让“生活潦倒不幸”来教训她的梦幻,只好让她早早死了(插一句嘴:琼瑶女士比曹先生胆大妄为得多,敢把现实生活写得比童话还童话,骗死多少无知少女,毁人慧命无数。不知她会到地狱的那一层去,按照南怀瑾半开玩笑的说法,要到18层地狱的地下室去)。


    婚姻不幸福的女子们,要在言情小说的梦幻中获得一份安慰,大可以理解和同情和支持。但是家长们千万要注意:您家里情窦初开的小小女儿,千万不要让她看言情小说,除非您希望她这一生感情生活失败。


    曹先生认为,真正优雅聪明的杰出女性,其实是宝钗等人。可是浪漫的“红迷”们都不喜欢她,因为她“太会生活”了,不够浪漫。她们更喜欢梦游的黛玉。可是脂砚斋主人却说宝姐姐“可妻之”,实在是因为女人对女人的深刻了解,才说出此话。曹先生笔下真正可爱的女子是湘云,不造作,自然淳朴,天性直率,没这么多“浪漫”和“梦想”的弯弯绕,相处起来轻松多了。


    【红楼】这本书,写的是“梦”而非生活,它为喜欢“梦”的文人们提供了一个金饭碗,到今天不知养活了多少无聊的文人,功莫大焉。居然国内有这么多人靠乱写一点红楼的文字,脑子里“灵机一动”,胡编乱造一些“索隐线索”就可以混得还不错,实在是中国的一大奇观。可惜几百年来不知多少青春少女和少妇们,却被这本书迷失了本性,光学会了做梦,一辈子感情生活事业失意,许多年轻女子因看红楼而自杀,害得此书被列为禁书。难道又是作者当初的宗旨吗?

 

   【红楼】本一梦,【好了】才是真!曹先生早就指出了这层道理!可对【红楼】迷得“情迷意乱”的女子们怎么偏偏就听不进去,不愿理解呢?

    多情女子不仅不能读【红楼】,实际上也不能读各种言情小说,理由同上,读多了自苦苦人!我看到有些女子,人到中年,依然沉迷于读各种情感故事,实在可叹可悲。这就是“率性而为”,“成人”,且“成小女人”之道,成为喜欢浪漫幻想,喜欢情感游戏的女子。我劝男生们见了这种女子绕着走,千万别为她们的多情而留连。因为她们的多情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自己心中的情梦。这种女子嫁人之后,身边的丈夫无论怎样,都是她们对于“冷酷的现实”妥协的无奈结果,因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似乎整个世界都在与她作对,谁好像都对不起她,娶她爱她的人就更对不起她了。她就是一个可怜可悲,可叹又无助的多情弱女子。即使如此,“坚强的她”依然会在心中保留一份美好的感情,依然对“爱”有强烈的向往,可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她永远的梦中情人。所以,这种女子,男生们要不要见面躲着走?您惹的起这种“多情女子”吗?反正我惹不起!我蛮怕她们的。



至于【男不读水浒】,就因为男性本来就比较好斗,喜欢拉帮结派,讲义气,派座次,比高低。这些东西,看了【水浒传】之后就更加强化了,对于智慧的增长和生活的幸福都不利,对国家社会的稳定也很不利,所以最好男生免读。据说【水浒传】电视剧播出期间,街头打斗的比例上升不少。血气方刚的男生们,唱着“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歌词大打出手。您觉得古人的“不读”智慧还是很有远见的吧?


    所以,我建议国人如果一定要读【四大名著】的话,最好让这些好打架的男生去读【红楼】,学习体验感情的细腻。建议多愁善感的女子们去读【水浒】,生点豪气。这应该比较符合“天道”,可惜我知道不会有人听我的,算我说废话。没几个人愿意尊天道而行的。

    女人们如果一定要读【红楼】也可以,我建议比较豪爽大方,偏于理性,做事风风火火,甚至有点粗枝大叶的女子去读【红楼】比较好,可以调整一下心理和个性,让她们更有女人味一些。不过据我所知:这种女子根本读不进去【红楼】。她们说:什么名著,婆婆妈妈的,一地鸡毛,一点看头都没有。是这样吧?女士们?

 

   【老不读三国】更好理解了。我一直推荐大学生们好好【读三国】,里面包含了很多人生智慧以及战术战略,对于这些不会做事的年轻人来说,可以让他们了解真实的社会,不要去做梦和幻想,同时也了解人性和人心,社会的复杂。这本书也是韩国,日本企业家案头的必读书,是他们运作企业的好帮手。这本书,会让人变得精明能干,竞争力过人。这是很多中青年人极为缺乏的东西,所以通过【三国】来补上,很符合天道,很好。

    不过,如果人已经老了,退出了人生的战场,就没有必要如此“精明过人”,老人的生活还是祥和一点好,慈爱一点好,“糊涂”一点好。太精明了,自己和后辈们都不好玩。所以当然要“老不读三国”了,去读【西游】吧,乐一乐,说不定还看出修道的法门来呢。

 


2

习性的顺逆:阴阳互补和谐,还是持续分离?阅读的情感共振现象。

      我们国家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愤青”“愤中”“愤老”?我们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感动中国”,我们国家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无厘头事件?我们国人为什么缺乏理性思考的能力?我们国家为什么培养不出大人才(钱学森之问)?我们国家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浪费和低效率现象?原因很简单:我们的教育违背了天道!


    据心理学原则,我们人类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情感共振”。这种共振,固然有优点的强化价值,更多的是缺点的强化。统治者喜欢利用这种人性的弱点来奴役大众,如希特勒就是操纵大众情绪,激发强烈情感反应的专家。商人也喜欢利用人性的这个弱点来操纵您的钱包,不良宗教的教主们也喜欢利用和煽动人性中恐惧和爱恋,贪婪等情绪来奴役信徒。因此,真正关心人类生活品质提高的教育家和智慧大师们,都要求去除情绪,扶持理性的光辉。


    在中国的历史上,无论儒家还是佛道,三家都致力于消除人类的情感共振,提升智慧。儒家的最高教育原则叫做“中庸”,不过不欠。道家的教育原则叫做“阴阳和合”的“太极”平衡统一状态。佛家称为“正觉正道”,从八个方面来说明人生要领(八正道),一样是要求思想情绪不要偏离,不过也无不及。同时要求“觉知力”,不要用情绪屏蔽了自己的理性和智慧。儒佛道三家,在这里的教育原则居然是高度的一致,都是要求人不起情绪,心境平和稳定。毫无疑问:这是理性而幸福的快乐人生唯一出路。


    而且,这三家的代表人物,大师级的修行者,全都是心境祥和宁静的,理性的。历史上,他们的代表人物,都要请进宫廷,协助管理国家的。不是为了迷信,而恰恰是为了理性。


    各位看官也多想想:您自己要“天道”的教育,还是“人道”的游戏呢?那一种教育方式,更符合您的价值观和追求呢?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呢?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自立好少年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