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食疗课】第二十讲:发酵生活(四) 纪录片《人体内的住客》解读




点击链接,查看上下文


1.【推介】带你学中医系列公益课程之——食疗课

2.【前言】反思疫情话⻝疗——写在中医⻝疗课之前

3.【食疗课】第一讲:学着喝水(一)——人需要的是津液,而不是水

4.【食疗课】第二讲:学着喝水(二)——喝什么水,以容易消化为标准

5.【食疗课】第三讲:学着喝水(三)——喝水还有很多更灵活的方式

6.【食疗课】第四讲:学着吃饭(一)——五谷最养人

7.【食疗课】第五讲:五行解密(一)——人类最高端的道易思维(选修)

8.【食疗课】第六讲:学着吃饭(二)——从春季养生粥谈“春季养肝”

9.【食疗课】第七讲:学着吃饭(三)——不得其酱,不食

10.【食疗课】第八讲:五行解密(二)——圭表以及四象的产生(选修)

11.【食疗课】第九讲:学着吃饭(四)——改刀

12.【食疗课】第十讲:学着吃饭(五)——养心之前先识心

13.【食疗课】第十一讲:五行解密(三)——五行的诞生(选修)

14.【食疗课】第十二讲:体质导论(一)人之生

15.【食疗课】第十三讲:体质导论(二)人之存

16.【食疗课】第十四讲:五行解密(四)——洪范》中的五行之序

17.【食疗课】第十五讲:五行解密(五)——五行私生活

18.【食疗课】第十六讲:体质饮食(三)——给神请安

19.【食疗课】第十七讲:发酵生活(一)贫穷——肥胖的根源

20.【食疗课】第十八讲:发酵生活(二)与道失之交臂——评纪录片《生命循环:奇异的腐烂科学》

21.【食疗课】第十九讲:发酵生活(三)——评纪录片《微生物反击》








【食疗课】第二十讲:发酵生活(四)


对抗新冠的唯一道路——评纪录片《人体内的住客》






微生物帮助人消化

《人体内的住客》,主要描述人与微生物的共生现象。在人类如何面对微生物这一点上,它比《微生物反击》更加深入,可以看作是续集。

 

《微生物反击》的主要观点,在于描述人类在面对微生物侵袭下的困境,大量的篇幅用来讲述微生物如何产生抗药性,以及人类如何努力研发新的抗生素,一副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架势。唯一的一线曙光在43分40秒处,“与人类不同,白蚁能跟细菌和平共处,这可能是因为白蚁能从细菌的活动中获益。如果白蚁的消化系统里没有微生物,它们就无法消化木材”。

 

《人体内的住客》同样提到白蚁,这是两部影片的一个结合点。在22分10秒处,“人类的肠道缺乏能完全消化植物的化学工具,包括蔬菜、水果、谷物和坚果,还有聚合糖类。但细菌会制造酵素,能把这类食物分解成人体可以吸收的小碎片”,“人体肠道里的细菌,负责处理约3成人类摄取的食物。吃木头的白蚁,其实没办法真正消化木头,就某方面来说,人类就像超大白蚁,因为我们吃进的多数食物,只能靠这些微生物帮忙消化”。



这里,既提到事实,“我们吃进的多数食物,只能靠这些微生物帮助消化”,也提到了发生这个事实的原因,“细菌能够制造酵素,把食物分解成人体可以吸收的小碎片”。

 

酵素,是自然界微生物分解植物的依靠。微生物主要靠这种东西来破解植物富含的纤维素,而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构件。把纤维素分解掉,植物细胞就能破碎,死去的植物就能重新尘归尘土归土。所以,酵素其实是大自然自我净化的最主要的方式。

 

人类自身的消化方式,主要依靠消化液,而消化液的主要构成是酸和各种蛋白酶。它们对纤维素统统无效,也就是说,如果生吃植物,如蔬菜、水果、谷物、坚果等,人是完全无法消化的。对此,人类的手段是对食物进行烹饪,借助热量破坏植物的细胞壁。但是这种破坏是有限度的,无法完全破坏。那么就必须有微生物来帮助,像白蚁那样,才能充分消化。

 

影片在18分30秒处,对细菌参与人类消化稍有提及,但并不充分,说明目前科学对人体微生物的认识处于起步阶段,还是非常有限度的,以至于后面23分钟处,不得不拿白蚁做类比性的启发。

 

拿白蚁来做类比,是完全合适的,在“没办法真正消化木头”这一点上,人确实“像超大白蚁”。

 

如果导演能完全明白这一点,他不会在35分30秒处犯错——导演把“肥胖症”归咎于“超高效能细菌”为人体吸收了过多的热量,“肥胖症已经被视为美国的流行病,从1980年以来,肥胖症比率大幅增加,肥胖儿童人数则是增加3倍”,“饮食习惯不佳和缺乏运动,一直都被视为导致肥胖的主因,现在科学家或许已经发现另一个因素,那就是微生物”。



导演的逻辑很合理,36分15秒处,“内脏里的细菌负责处理你摄取的约3成热量,它们透过从食物吸取能量做到这点,包括没有细菌就无法消化的水果、蔬菜和谷物。多数人的内脏细菌群落都差不多,但有些人的细菌非常不同”。

 

重点来了,“调查员认为,有些人体内的细菌特别活跃,这些细菌能从食物吸取大量能量,这听起来是好事,尤其是在食物短缺时。但在食物充足时会怎样?这就是研究人员希望查明的问题,超高效能细菌是否会导致肥胖症?这在理论上说得通,特别活跃的细菌群落能吸取更多热量,更多热量会转换成更多脂肪”。

 

逻辑对,何况后面还有个实验补充说明,看上去已经无懈可击。但是,这里面存在着一个西方医学极大的谬误,就是对脂肪的认识。健康的脂肪是洁白细腻的,但是肥胖人的脂肪,却是黄色油腻的。我们从网络上搜取一些图片,不管是人体解剖揭开肚皮所看到的,还是内脏中存在的脂肪栓塞,那些所谓的脂肪,统统都是黄色油腻物。这就是问题所在,这些东西,根本不能称之为脂肪,只能称之为垃圾。



这个错误认识,导致了西医对肥胖问题束手无策,减肥只能依靠运动。没错,运动消耗热量,会消耗一些健康脂肪。同时,运动也能增强代谢能力,排出一些那种黄色的垃圾。所以,运动对于减肥是有效的。但是人们却不得不面对一个新的问题,就是运动停止后的剧烈反弹。以反弹之快速,说明黄色“脂肪”绝不是饮食中热量的堆积。那么黄色“脂肪”到底是什么呢?


半消化物质。


在影片的39分10秒处,“抗生素像集束炸弹”,意思是对体内微生物尤其是细菌进行无差别轰击,进而举例说明,“只为了解决脚上的炎症,抗生素却可以弥漫全身”。抗生素轰炸微生物,自然就会破坏掉人体内的微生物群落。


然后,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微生物在人体内可以帮助人进行食物的充分消化。


把这两点结合起来,可以得出什么结论?那就是,微生物群落被破坏之后,某些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半消化的食物,被小肠吸收之后,透出小肠壁,却无法再透过肠系膜进入血液循环。所以,这些东西就成了垃圾,在肠系膜区域大量堆积。虽然人也能把它们作为异物,处理一部分,但处理的速度赶不上增加的速度,所以它们会不断在腹部堆积,并以此为基地,向周边,向全身蔓延。


这就是“黄色脂肪”的真相,是肥胖的真相。真相背后不是“超高效能细菌”,恰恰相反,是人体微生物环境被破坏导致的恶果。


微生物如果想良好发挥作用,第一要有良好的培养,第二不能被杀死,第三它们需要足够的温度。所以,易胖人群就会包括,过于讲究卫生的人,从出生就使用抗生素的人,过量食用抗生素饲养动物的人,以及身体寒凉导致微生物发呆的人。


微生物帮助人免疫


影片一开始就说,“它们(微生物)是你维系生命的关键,人类能存活,全是因为有它们存在”。这一点,在15分30秒处再次强调,“细菌建立起沟通网络,这个网络是婴儿能否存活的关键”。


微生物决定人的生死,这部影片是从消化与免疫两个方面论述的。上面我们说了消化,免疫部分,也就是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影片主要从四个方面说的。


第一,微生物决定人的器官能否发育完整。这一点是通过一个实验来证明的,5分30秒处,“在无菌环境中培养老鼠,外表看似发育正常,在体内却像是科学怪鼠。少了微生物的老鼠,有许多内脏变形扭曲,它们的心脏也异常缩小”。



原来我们的内脏能够发育正常,微生物起了这么大的作用。


那么,我们这么多年来一直在使用抗生素进行身体的治疗,一直在吃着抗生素喂养的动物,我们的内脏到受到了多大的伤害呢?细思极恐。尤其是这个问题,到现在还没有成为大众常识,这就意味着我们要继续受害。从历史上看,70年代直到现在出生的人,是最大的受害人群。更可怕的是,这种伤害,似乎是不可逆的。


全拜西医所赐。


第二,微生物建立领地后排斥新的微生物的加入,这算是“领地意识”。23分10秒处,“人体的每个角落都有独特生态系统,由微生物负责让每个地区运作正常”。24分钟处,“(微生物)占据领地,新入侵者无容身之处”。


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都会有“领地意识”。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自我族群或共生族群优先发展的意识,这是生物本能,我们可以在《植物私生活》这部纪录片中非常直观地看到。在人类,当特朗普在竞选中喊出“美国优先”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知道美国已经成为一个动物性国家。



这似乎没有什么错,这也正是老子所说的“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可见,人道不光是人在走,动物植物微生物,全都在走人道。如果仅仅是这样,人之为人意义何在?人之为人,就在于人能够用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来克制自己的动物本能。从这一点来说,只有老子们的后代,我们中华民族才能称之为人,余者皆“蛮夷”。


人体微生物菌群的建立,除了阴道的作用,之后母亲的乳汁,“每滴中含有100万微生物”,也是有用的方式。中国人还发明了一些很重要的方式,帮助婴儿建立菌群,比如大人嚼食喂养,可以帮助婴儿快速建立口腔菌群以及消化道菌群。很可惜,这么伟大的发明,已经被科学摧毁地差不多了。


第三,细菌可以制造抗生素或者酸等化学物质,同其它微生物搏斗,来占据或者保护自己的领地。这同时也就增强了人对不良微生物的免疫能力。


12分30秒处,“当胎儿出生,混乱随之而来……婴儿出生时,全身都被裹上阴道分泌物,因此阴道内的所有细菌,会布满婴儿的皮肤,接着进入婴儿的口咽部,在新生儿的胃肠道展开殖民过程。最早殖民人体星球的细菌大军,包括乳酸杆菌……在繁殖过程中进行化学战,释出过氧化氢和酸,这是一种攻势,目的是消灭威胁它们新家的危险微生物”。


酸,是体内微生物能够产生的一种最常见的化学物质,对保护人体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我们可以注意到,婴儿是从母亲的阴道中获得这种菌种。事实上,乳酸杆菌是保护女性阴道乃至子宫的第一功臣,它制造的乳酸可以抑制有害菌的入侵。很可惜的是,现在女性受到科学的蛊惑,使用一些抗菌洗剂,消灭了自己阴道内的乳酸杆菌,继而会导致难以治愈的阴道炎症或宫颈炎症。当然,这也能够反向证明人体共生微生物对人体的保护作用。



第四,微生物可以对人的免疫细胞进行培训。

 

16分35秒处,“细菌跟婴儿的免疫系统会展开对话,可以想像得到,婴儿的免疫系统,需要一点建议和训练”,“细菌会告诉我们的免疫细胞,叫它们快出面,以特定方式反应,让免疫系统里的其它细胞知道,遇到有益菌跟致病菌要怎么分辨”,“婴儿的免疫系统,需要上基本防御速成班,在细菌的协助下,免疫系统准备好要上战场”。

 

这一点无疑也很重要。一个人体内的微生物可以多达接近两万种,对此,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几乎要一一辨认,这是一个巨量的训练工程,可以想像,这对于免疫系统信息库的建立有多么重要。我们现在有很多孩子患有各种过敏症,其实质就是免疫细胞的信息库过于贫乏,对很多常见物质没有足够的辨识能力,而做出排异反应。很明显,过敏现象能说明我们现在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大大下降了。



共生与适应能力

影片开始,2分10秒处,“人体是地球上生物密度最高的地点”,“你的身体已经被数兆微生物入侵,它们占据每个角落,数量比你的细胞多出10倍”。真是让人震惊的数据,我们到底是人还是微生物呢?“这表示你不只是单一生物,你其实是复合生物,部分是人类,部分是微生物”。



我们最好都能承认这一现实。如果承认的话,你应该可以接受这样的说法:滥用抗生素实际上就是在自杀。


现在的新冠疫情,非常严重的一个情况就是,新冠病毒变异性非常强,目前已经产生五代变异。能够促使它发生变异的因素,主要也是抗生素。所以,今后真的要对抗生素说不了。



在影片的结束部分,“细菌是强悍的求生专家”,“人类是个共生体”,“细菌协助人求生,我们提供支持(主要是食物)作为回报”。


如果是个共生体,那我们得问一个问题,这个共生体可以拆分吗?答案会让你很难过,微生物如果离开我们,它们可以与其他动物或者植物共生,但是如果人离开微生物,那就真的完了。


没有微生物,人会变得很脆弱。42分钟处,“人体有19000种微生物”,可以设想,如果这么多微生物没有在人体中,把我们的免疫细胞早早训练,那么,当它们一种一种从外界进入人体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情形?我们的免疫细胞会因为不认识它们,而对每一种微生物发起攻击。那可真是灾难。


幸好,它们在。我们在环境中,不仅不用担心它们,而且还会因为它们的帮助,而不必担心更多的微生物。与微生物的共生能力,是造物赐予人类的宝贵礼物,这让我们变得安全。


这部影片,尽管有许多错误,表达也比较凌乱,但是真的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观念。它在最后说,“我们吃食物,不只是为人类,也要为细菌提供能量”,还号召“吃细菌”,比如现在常见的益生菌产品。


但是也要明白,益生菌产品,只有几种菌株,对比我们身体一万多种微生物来说,实在是太过于微不足道,所以,益生菌产品的使用,不能成为唯一的“吃细菌”方式。


更正确的方法是,我们应该重新使用我们的传统,发酵食品,把食材放在合适的环境中自然发酵,那样聚集的益生菌将会更加丰富。如果合理搭配,充分食用,有可能,我们被抗生素弄地千疮百孔的身体,还能得到再次修复。


探讨发酵食品,是我们“发酵生活”系列文章的主旨,祝愿大家都能健康。



微明道医堂带您学中医——食疗课,欢迎您的加入!


微明道医学堂

扫码关注公众号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微明学堂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