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食疗课】第十三讲:体质导论(二) 人之存——神、精、气、血




点击链接,查看上下文


1.【推介】带你学中医系列公益课程之——食疗课

2.【前言】反思疫情话⻝疗——写在中医⻝疗课之前

3.【食疗课】第一讲:学着喝水(一)——人需要的是津液,而不是水

4.【食疗课】第二讲:学着喝水(二)——喝什么水,以容易消化为标准

5.【食疗课】第三讲:学着喝水(三)——喝水还有很多更灵活的方式

6.【食疗课】第四讲:学着吃饭(一)——五谷最养人

7.【食疗课】第五讲:五行解密(一)——人类最高端的道易思维(选修)

8.【食疗课】第六讲:学着吃饭(二)——从春季养生粥谈“春季养肝”

9.【食疗课】第七讲:学着吃饭(三)——不得其酱,不食

10.【食疗课】第八讲:五行解密(二)——圭表以及四象的产生(选修

11.【食疗课】第九讲:学着吃饭(四)——改刀

12.【食疗课】第十讲:学着吃饭(五)——养心之前先识心

13.【食疗课】第十一讲:五行解密(三)——五行的诞生(选修)

14.【食疗课】第十二讲:体质导论(一)人之生




【食疗课】第十三讲:体质导论(二)


人之存——神、精、气、血





一、精神一体



受精卵中,含有来自父母两方的生命信息,对生命的控制性,称之为神。这是我们对“神”的最终定义。


《黄帝阴符经》里说,“天性,人也”。天性是“有无相转”,天性是不停地玩信息的组合和拆分游戏,就像一个小孩儿,把玩具组装起来再拆掉,乐此不疲地不断重复这个过程。人也是这样,他们不断地吃下东西组建自己的身体,然后又去思考、劳动,消耗自己的身体。人,作为一个空间体,终其一生,都是在做这种信息的组合、拆分把戏,直到胃彻底完蛋,不能再从外界吸收信息,失去信息组合的材料,这个游戏就玩不下去了。


其实天也是这样,也会有一天玩不下去,只不过这个过程非常漫长。如果把这个过程缩短,短到人的一生这么短,天与人,就没有什么区别了。但是这是假想,实际情况是,人只是“天”这个大生命里面的一个小生命,只是在“生命信息”上是统一的。所以生命信息是什么?就是“有无相转”。生命信息是“神”,所以神也就包括这两个方面:积累与消耗。将“无”聚为“有”是积累,将“有”化为“无”是消耗。


 基因链


《灵枢·决气》中说:“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谓之精”。《灵枢·本神》中说:“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两句话放在一起看,貌似有些矛盾,到底是“两神相搏成精”,还是“两精相搏成神”?其实并不矛盾。


精,有形,我们可以说是有细胞外观的受精卵。而神,则是受精卵中蕴含的生命信息的控制能力。神,可以说是两条基因链所具有的“指令”功能。由此我们再去看上面的两句话。所谓两精是指父方的精子和母方的卵子,这不同于受精卵,而应该是“后天之精”;所谓两神是指母方基因偏重于收的功能和父方基因偏重于耗的功能,两精两神合在一起,形成细胞卵,为有形的精,所具有的功能,则是无形的神。


由此看来,精,是一个人的形体基础,神,则是一个人的功能基础。从受精卵来看,基因链是神的承载器,受精卵细胞又是基因链的容纳器,为基因链的存续提供物质来源。而基因链则提供细胞活动的指令,进行吸收、释放,或者是分裂。一个受精卵,就是精与神的统一体。


我们也可以看到,从细胞卵分裂出来的细胞,基本都继承了受精卵的这种工作模式。如果说受精卵是先天之精,那么受精卵发展出来的各种细胞就是后天之精。后天的所有细胞,都如同受精卵一样,以神为功能内核,以精为物质外围,细胞膜则为物质的边界。并凭借此来展开一系列的生命活动。


我们有形的身体是以细胞为基础的,所以,了解一个细胞的生命活动,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整个人体。之所以说是一定程度,而不是彻底,是因为人体与细胞有两个重要的区别——人体之中有空间,就是细胞与细胞之间并不是紧紧地挨在一起的,之间是有间隙的,这一点跟一个单独的细胞是不一样的;再者,细胞与细胞也不是不同的,比如心脏细胞与肝脏细胞,功能是不一样的。因为这两点,我们不能把一个身体与一个细胞进行等同。除此之外,细胞在一些基本的活动状态上,都是一样的。



 细胞的吸收与释放



二、营气、卫气、荣气与血



细胞活动的指令,由细胞内的神发出。不考虑细胞分裂的话,那么主要活动指令就两项,吸收与释放。这是细胞最基本的活动状态。这跟宇宙的运作模式是一样的。宇宙的基本运作模式就是信息的聚合与离散。一个细胞对信息的聚合是吸收,释放则是信息的离散。细胞吸收与释放的对象都是无形的信息,这个信息在中医里面有个特别的名称,叫做气。


细胞对气的吸收与释放,《内经》用了两句话来表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精食气”,“精化为气”。精食气,是指气进入细胞内,被细胞吃了,是细胞的吸收。精化为气,指细胞释放,气又到了细胞外面,细胞把气给拉出来了。一进一出,就有了阴阳的区别,进去的气是要积聚,为阴气,出来的气是要消耗,为阳气。阴气进入细胞内,是要补充细胞的形体,为化有;阳气释放出来,为化无,它们会携带特殊细胞的特殊指令,去影响其他细胞,比如肝细胞辐射出来的气,对其他细胞的影响是加强“疏泄”,也就是往外释放的能力;肺细胞辐射出来的气,对其他细胞的影响是加强“收敛”,也就是吸收的能力。




1、营气与卫气



气是怎么来的呢?其实都是来自于饮食,也即“水谷之气”。水谷之气也分阴阳,其阴称之为“水谷精气”,其阳称之为“水谷悍气”或“水谷浮气”。然后,中医按照水谷的阴气、阳气功能的不同,又起了名字。阴气功能是化有,是去补充细胞,或者说滋养细胞的,称之为“营气”;阳气无形而散,充实于细胞之间的空隙,相当于补上人体的漏洞,防止外界邪气进入人体,称之为“卫气”。下面摘录《内经》中的两句话,大家可以看到这种区别。


《灵枢·卫气》:“……受水谷……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素问·痹论》:“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悍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从这些话里,我们看到营气与卫气有个重要的区别,就是《灵枢·营卫生会》中说的,“营行脉中,卫在脉外”。卫在脉外,自由散漫,这是“无”的气质;营行脉中,就要受到约束,这是“有”的内涵。


营气是营养细胞的,了解现代生理学的我们也都知道,血在起着营养细胞的作用。那么,营气与血之间是什么关系呢?通过对《内经》的考证,我们可以知道,血是营气的一部分,或者说是营气的一种形态。营气,在气的大类别中,属于阴气,但是它自身仍然可以分阴阳。阴阳就是这么灵活——《素问·阴阳离合论》说,“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总之呢,就是二分思维的反复使用。比如昼夜,白天是为阳的,但是白天又可以分为上午下午,所以白天这个阳,还能分出阴阳,上午是阳中之阳,下午是阳中之阴。




2、荣气与血



营气的阴阳是什么呢?《内经》中称营气之阳为“荣气”,称营气之阴为“血”。


《素问·痹论》说,“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荣气也是来自于水谷,也是入于脉,这些特征跟营气是重合的,但是它仍然是气的形态,所以我们说它是营气之阳,仍然保持着很好的运动性,作为营气的机动性力量,来“贯五脏,络六腑”,也就是说它起一个联系、协调的作用,把各个脏腑联系成一个整体,并根据脏腑的盛衰进行灵活分配。


再看营气之阴,血。《灵枢·邪客》中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灵枢·决气》也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两句话都能说明,血,是营气液化而生,是营气的液化态,有形之物,所以说它是营气之阴。其作用是“荣四末,注脏腑”,也就是营养全身的细胞。


荣气运行于经络,血运行于血管,这样,脉,到底都包括什么我们就清楚了——经络与血管都属于脉。


到这里,大家可以自己动手画一个简单的知识树,从神到精再到气,气又分为阴气与阳气,来自于水谷的阴气称之为营气,阳气称之为卫气,营气又分为荣气与血。搞清楚这些基本概念,再去阅读中医典籍就要清晰多了。



3、卫气



我们上面对阳气的说法有两个,一个是来自于饮食的卫气属于阳气,再一个就是细胞转化之后释放出来的气也属于阳气。人体内的阳气应该主要就是这两类。


卫气的作用,《灵枢·本藏》中这样表述:“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温暖肌肉,充实皮肤,控制毛孔的开合,主要是起防御作用。毛孔开合是人体调节体温的主要方式,当人体内因为饮食、运动等原因而内热增加,毛孔会多打开一些散热;体外天气冷了,毛孔多闭合一些进行保温。在正常情况下,卫气可以正常地控制毛孔的开合,但是如果不了解它,很多情况下就会伤害到它,损害它的功能。


对于卫气的维护,我们最常用的逻辑是“春捂秋冻”。春天的时候,体内生理活动开始加剧,如同自然界一样活跃起来了,那就会产生更多的代谢热量,这种情况下,卫气就要把毛孔开一些。但是,有些人厌恶厚衣服造成的臃肿,春天来了之后就早早换上单衣,这样体表感受到的温度就会比较低,卫气是不会把毛孔打开的。毛孔不打开,内热散不出去,在体内郁积就会造成上火。散不出去也要使劲散,热气与寒气在体表相遇进行搏斗,就会造成一些皮肤病。所以,春天厚衣服要脱的晚一些,让皮肤仍然感受温暖,毛孔就更容易开。


到了秋天,天气开始转凉,现在的家长尤其是祖辈,喜欢早早给小孩穿上厚衣服防感冒。穿上厚衣服之后,皮肤感受不到凉气,卫气就不会把毛孔关闭,这样,真正寒气来了的时候,根本就没有防御力,反而更加容易感冒了。爷爷奶奶们,越怕孩子感冒就越早早加衣,越早加衣就越容易感冒,太多陷入恶性循环的个案了。“春捂秋冻”,“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这些老土话我们都知道,但是思维中把传统的东西都当成落后的,就不会去用,结果就导致一片爱心中其实暗含杀机。



4、阳气



在中医的温病学派中,把风寒侵袭人体后的疾病传变,从浅到深分了四个层次,卫、气、营、血。风寒最先伤的就是卫,然后是气。其实两者,我们已经说了,同属于阳气,不过卫气比较靠外层,其他阳气则比较靠内。内外不同,功能也不同,卫气比较侧重防护,其他阳气则侧重于身体各项功能的维持。


总的来说,阳气对身体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字:卫、固、温、化。


卫,是对外的防御,上面已经说了。固,则是卫的强化,不仅对外防御,也防止内部的流失。《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意思是,对于阴阳两者来说,最重要就是阳要密,阳密则阴阳都能坚固,身体状态就稳定。密,有两个意思:第一,充足,阳气的密度高,对细胞造成的压力大,细胞内的物质就不会向外流失;第二,通秘,隐藏不外泄,不外泄就能减少消耗,自然也就能减少对产生阳气的阴精的消耗。


对于“阳密乃固”,我们还可以反向理解一下,《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阳气者,烦劳则张,精乃绝”,烦劳是过度思虑劳作,会导致阳气过度消耗散逸,进而需要精化气来补充,所以最终也会导致细胞内的精损耗殆尽。同篇中还有一句,“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表达的意思差不多,强有透支的意思,阴气则与精同属于阴。


由此可见,阳固的对象,主要是阴,既包括阴气也包括阴精,如果阳气不外泄而是“秘”着,那么阴的状态也会很平稳,细胞就会有个非常好的状态,《内经》中,用“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来表达这个意思。精神要分开理解,是精与神,前文都说过了。修行人为什么重视打坐?答案也在这里。打坐的时候,不活动,而且无思无虑,就能把身体的消耗极致降低,从而保持细胞的良好状态,保持身体的健康,《素问·至真要大论》这样表述:“阴阳之气,清净则生化治,动则苛疾起”。当然,我们也不要轻易模仿,如果做不到无思无虑,打坐会起反作用。


再来看温。温就是温度。《灵枢·刺节真邪》:“阴阳者,寒暑也”;《灵枢·论疾诊尺》:“阴主寒,阳主热”;《素问·疟论》:“阳盛则热,阳虚则寒”。这些都能表明,阳气可以提高人的体温。


我们把一个人去跟一个细胞做一个类比,人在寒冷的时候是种什么状态(畏缩),细胞就会是种什么状态。合适的温度能让细胞保持比较舒展的状态。细胞舒展,表现在人的生理上,就是柔软、不僵硬、有活力;表现在心理上,则会更加倾向于喜悦的状态,《灵枢·行针》说,“多阳者多喜”。与之相对的则是《景岳全书》里的一句话,“郁怒从阴,故多阴者多怒,多阴者多杀气”。


2020年这场疫情,全民测体温,大数据显示,现在我们的体温普遍地要用36度来衡量了,跟我们以前学习的“人的正常体温是37度左右”,差了将近一度。这个很可怕,我们就要全民阳虚了。伴随着我们体温下降,还有我们的情绪,不安、焦虑、郁怒、怀疑,整个社会都在阴化。这个时候,真的就需要出个能治国的大医,来治治这个问题了。


再来看化。化就是化解。道之有无,有化则成无,无聚则成有。所以,阳气化解的对象是什么?那当然就是有形之物,就是“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成形,阳化气”,《景岳全书》则称,“阳动而散,故化气”。景岳之语,可以视作是对“阳化气”的注解,解释了阳能化阴为气的原因。


阳所化之阴,具体而言,一个是细胞,再一个是水谷。


阳气对于细胞的影响,我们上面已经提到一点,就是阳气会温暖舒展细胞,这是一种静态的影响。还有一种动态的影响,叫“风吹拂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这是打了一个比方,是说阳气在人体内的运行,就像自然界的吹风。我们身体内所有的细胞,都在持续不断地被阳气吹拂着,像柳条一样随风摆动。这样来看,阳气实际上是为细胞活动提供了一个外来的动力。综合动静两态,阳气对细胞自身运化的帮助,是提供了温暖和动力。


水谷的消化需要消耗大量阳气,能够说明这一点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是“食困”现象。食困,就是吃了饭容易犯困。犯困,是脑细胞活力下降的表现。脑细胞的活力,需要阳气“动”的特性来维持,而吃过饭之后,阳气需要向胃部调集去消化,脑部得到的供应就会减少,所以会出现犯困的现象。还有一个临床现象也能说明这一点,就是胃寒(喝凉水容易腹泻、前额痛、膝盖痛等)的人往往会有胃排空慢、容易胃胀的症状。


依据这个认识,我们还可以很好地理解“夏季消化不良”这种特殊情况。有很多人在其他季节都没事,唯独到了夏季,胃口降低,吃一点就感觉饱,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夏季的时候,人体的毛孔大幅度开张,阳气散逸在外,体内阳气就少了,导致消化能力大大降低。



微明道医堂带您学中医——食疗课,欢迎您的加入!


食疗课第二期报名已开始,详情请点击下列链接。



第二期食疗课开启报名喽



报名扫码加微信:



微明道医学堂

扫码关注公众号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微明学堂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