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食疗课】第八讲:五行解密(二) ——圭表以及四象的产生(选修)




点击链接,查看上下文


1.【推介】带你学中医系列公益课程之——食疗课

2.【前言】反思疫情话⻝疗——写在中医⻝疗课之前

3.【食疗课】第一讲:学着喝水(一)——人需要的是津液,而不是水

4.【食疗课】第二讲:学着喝水(二)——喝什么水,以容易消化为标准

5.【食疗课】第三讲:学着喝水(三)——喝水还有很多更灵活的方式

6.【食疗课】第四讲:学着吃饭(一)——五谷最养人

7.【食疗课】第五讲:五行解密(一)——人类最高端的道易思维(选修)

8.【食疗课】第六讲:学着吃饭(二)——从春季养生粥谈“春季养肝”

9.【食疗课】第七讲:学着吃饭(三)——不得其酱,不食





【食疗课】第八讲:五行解密


为你打开进入中国文化的大门(二)


——圭表以及四象的产生(选修)





一、三皇五帝并非传说


老子是东周时候的典藏史,皇室典籍的管理者。今人谓之国家图书馆馆长,这个说法很有问题,容易让人联想到现在的国家图书馆,进而让人感觉老子地位不高。实际上,老子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当时的诸多典籍涉及天道,而天道的掌握不是那么容易,如果流散民间,很有可能会被某些人仅凭一知半解就胡乱运用,出现一些乱象,所以皇室对典籍保护非常严密。老子能成为皇室藏书的管理者,他的地位其实就类似于黄帝时候的岐伯,商朝的伊尹,是“天师”。天师,既是天地的代言人,也是天子之师,地位是非常高的。老子之后,再无天师,所以老子应该是末代天师。


老子言道


末代天师之前,还有很多代天师,而天师的传承,又是非常严密的,所以,《道德经》的思想,其实有非常久远的历史,有非常一贯的传承,应当视作老子作为末代天师,代表历代天师做了一个总结性发言。我想,若非人间大乱,他找不到合适的传承人,老子恐怕也不会让这本书出世,把希望寄托的那么渺茫。


《道德经》出自东周,之前还有西周、商朝、夏朝,夏朝之前则是三皇五帝时期,三皇(伏羲、女娲、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时期,文字就已经比较成熟,以“黄帝”命名的《黄帝内经》、《黄帝阴符经》等是我们现今所能见的最古老的典籍。之前肯定还有,但是我们见不到了。三皇五帝时期,现在多认为是部落时代,部落时代天地代言人叫做觋(音xi,男性巫师)或巫(女性巫师)。


古代部落祭祀场景


我们看巫这个字,上下各一横为天地,中间是进行某种仪式的人,进行仪式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中间那一竖,上接天,下连地,表示“人以仪式沟通天地”,其实就是以某种特殊的方式,来获取天地信息。获取天地信息是为了什么呢?来指导当时的社会生活。可见巫,实际上就是最初的天师。


巫字的演变


女性的直觉比较强,能够以灵感的方式直接获取天地信息。到了父系社会之后,做为部落最高领导人的男性开始承担巫的职能,但是男性没有女性那么强的直觉能力,难以再依靠灵感,开始转向对天地的观察,所以对于男性巫师的称呼,就在巫字的基础上加了一个见(观察的意思),成为觋。


巫与觋,到了三皇五帝时期的集大成者,为伏羲和女娲。我们从网络上搜取女娲伏羲的图片,大家可以看看他们手里拿的是什么?圆规和矩尺。说明伏羲所在的三皇时期,已经有专门的工具对天地进行测量。这对于天道代言人来说,很难说是进步还是退化,但这样做了之后,我们的历史中,对于天地就开始有数据可以记载了。


女娲和伏羲


数据记载的最初呈现物是什么呢?就是历法。我们今天看到的《周易》,是周代的历法,八卦连接成一个圈,象征周天运行,八卦每卦三爻,合起来是二十四,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古代种地依循天时的主要依据,所以说《周易》的基本功能就是周代的农历,是周朝皇室用来指导当时农业生产活动的。


但是《周易》也不是最初的历法,商代历法称为《归藏》,夏代历法称为《连山》。连山已经是比较成熟的历法,夏朝用它,而夏朝又是传承自五帝时期,说明五帝时期肯定已经有了历法。五帝又是传承自伏羲、女娲、神农的三皇时期,我们看到伏羲已经开始用工具测算天地,伏羲所画的八卦可能就是最早的历书了。《春秋命历序》曰:“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天体始于北极之野…日月五纬一轮转;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


伏羲演八卦


1984年在山西陶寺发现陶寺遗址,2015年我国公布陶寺发现,确定陶寺为五帝时期尧帝的都城,在遗址中发现了成熟的文字、观象台和天文观测的工具——圭表。圭表立于观象台,主要作用是进行日影测量,记录太阳的活动规律,以此来制定指导农业的历法。这个时候的圭表已经比较成熟,那么这个思路产生的年代呢?肯定更早。所以,距离尧帝并不太过久远的伏羲,拿着矩尺的图画,不应该视为神话传说。



二、圭表建立四时模型


在思维方式的流变上,道易思维之后,就是易象思维了。从《道德经》里我们体会到了道易思维,道是隐匿的,易是变化的,这就意味着把握天道是非常难的。也确实,一个隐匿的并且时时在变化的东西,你会觉得好把握吗?但是,难,也得迎难而上,不解天道,难免就会沦落为宇宙的弃儿。古人怎么解决道难以把握的问题?他们发展出了象思维。而圭表测影法,就是我们古人运用象思维的一场绵延千年的实践。


下面我们对圭表测影法的产生和工作原理做一下推理。


圭表


在古代,农业活动是所有社会活动的核心,民以食为天。在历法产生之前,人们种地凭借祭祀,但是也不是所有的部落都有巫师,很多地方就没法确定哪一天该播种,有时候做对了,粮食收成就多一些,做错了,就会少甚至绝产。所以,能够确定播种时间的,一种容易掌握的方法,就被人们深切期待。于是,就有聪明人从太阳入手考虑,因为人们发现,农作物的成长跟太阳的关系非常密切。这样,观测太阳运行的思路就产生了。


接下来,就是怎么观察太阳。人们也有经验,看自己或者树木影子长短,与天气的寒热变化有非常明显的规律性。所以,可不可以用影子长度的变化来标志太阳的运行规律呢?人们开始做实践。


地上插根大棍子,然后在棍子的一旁再插根小棍子,当每天大棍子的影子跟小棍子连成一线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做好标记,这能保证今天记录的时间和昨天记录的时间保持一致。这样标记了好久,找到了影子最长的那一天,也找到了影子最短的那一天,然后我们古人算好了,从最长变短再变成最长,用时365天。之后,又再重复这个过程。我们古人,或许是用365根更小的棍子,插在每天日影的尽头,既能看到日影的长短变化,又能得出365天这个周天数(后来又改进方法,古人实际发现周天数是365天多一点)。这样就确定了年的概念,太阳是一年一轮回的。


这就是圭表的基本工作原理,古代称圭表为土圭。陶寺遗址的观象台上就有这种土圭。《尚书·尧典》中说尧帝时期(公元前2357-2258年)就有土圭,在陶寺遗址出土之前,《尚书》的说法现代人认为就是神话传说,但是陶寺遗址碳14测定时间在公元前2300年左右,这就实锤了,确定了《尚书》的说法是真实的。


 圭表的工作原理


土圭帮助当时的人们确定了地球周天运行的四个极值点:影子最长、影子最短,以及最长与最短中间的两个往来重合点。这四个点,呈现的现象不同,这样就有了四象之分:少阴,少阳,老阴,老阳。冬天的影子最长,阴气最多,称之为老阴;冬天是秋天变化来的,秋天称之为少阴;夏天影子最短,阳气最多,称之为老阳;而夏天是春天变化来的,春天就是少阳。四象,实际上是对圭表影子的一个分段描述。


《易经》开篇第一句话就是“上天垂象,圣人择之”。从对圭表的分析中,我们看看日影是不是上天垂落在大地上的象?这个象人人可见,但是谁都能把它从众多天象里面选择出来,然后准确测算日地运行规律吗?如果不是大家都能做到,那么能做到这一点的可不可以称之为圣人?大家要想啊,能发现这个规律,对于农业生产这个人类生存之本,是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啊。


四象分,四时定,四个极值点被命名为冬至、夏至、春分和秋分。这样,围绕极值点向两边扩充,一年就有了春、夏、秋、冬四季。在农业耕作上,大致对应着“春耕、夏芸、秋收、冬藏”。春分,是播种的时候,在农业社会,春分就成了最受重视的一个节气,把握天时,最重要就是准确把握春分。


春分时的天象,不仅有白天的太阳之象,还有夜晚的星象,也可以做指导。星象,地球上看出去,是拱形的,相对地球的位置,也是在变化着的。与此同时,夜空中还有一个非常显眼的变化物,那就是月亮。月亮在星空中,我们地球人看出去,就像是月亮住宿在星空里面,因为这个认识,我们古人是把星空称作为星宿的。这样,对应着太阳所划分的四时,我们古人把春分时的周天星象也划分为四个区域:东宫苍龙七宿,南宫朱雀七宿,西宫白虎七宿,北宫玄武七宿。这便是四象二十八星宿。



四象我们已经理解,跟四季有关,那为什么星宿是二十八呢?这是因为,我们古人把月亮与某些极为明亮的恒星进行连线,比如说恒星甲,观测点、月亮与甲首次三点一线,到再次连成一线,期间经历了28(27.3)天。这个周期我们现在叫做恒星月。接下来继续设计,28天里面,每一天都能找到一颗与月亮重叠的明亮恒星,乙、丙、丁等等,以它们为核心,勾连周围临近的星星,形成一个团体,就像是月亮住的房子,这就有了二十八星宿。有了“恒星月”这个认识,其实我们古人就有了“月”的概念,再结合月亮的明灭变化(朔望月,日月地三点一线的轮回,周期29.5天),我们古人还设计出了“闰年”这样的时间概念。


恒星月与朔望月的不同


 有了月的概念,一年有12个月,每季就能得3个月。这个数据非常久远了,起码在《黄帝内经》里已经有了“春三月、夏三月”这样的说法,说明在黄帝时期,这个理论就已经非常成熟,这样,我们就很容易接受伏羲、女娲手拿测算仪器的场景,也完全可以理解《黄帝阴符经》里“宇宙在乎手”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春分时,中原古人的习惯是“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所以是以“东方苍龙七宿”的相对位置来确定春分日的,这一天又是播种的时令,所以龙的地位就这样凸显出来,我们被称作是“龙的传人”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而能发现这些规律、掌握这些知识的人,可以编定历法、指导农时的人,就被人们称为“真龙天子”。没什么难以理解的,天子不过就是会观测天文、读懂了天道的人,最起码,开始的天子是这个意思。而掌握这些知识,一代代传承下去的人,又被称作是“天师”。


春分时的星象图


中原之外,比如楚地,今天的安徽江苏一带,那里的人们习惯是认为不管太阳东升西落,总是不离于南方的,所以他们以“南方朱雀七宿”作为参照,所以楚人崇拜的是“凤凰”。庄子作为楚人,秉持的也是这个习惯。朱雀七星宿,在春分时位于正南方,秋分时则位于正北方。所以庄子在《逍遥游》里说的“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说的是秋分时位于北方较低天际的朱雀七宿,因为低,所以喻为“鱼”;“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说的就是春分时转移到南方高天的朱雀七宿,因为高,所以喻为“鸟”。在我们古人的表述中,朱雀、凤凰和大鹏,其实是一个意思。


不管是参照苍龙,还是参照朱雀,都是可以确定春分日的,都是可以比较准确地指导农时的,所以我们古人又有“龙凤呈祥”这样的说法。《易·系辞上》中说:“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吉凶,大家以为是什么啊?最开始不就是种地吗?有利于种地就吉,不利于种地就凶。后世再怎么进行概念的扩展,总不能脱离它一开始作为农业历书的本分。所以看啊,我们中国文化里面的很多原始的内容实际上都是来自于天文学,哪里是什么巫术、什么迷信呢?


与此同时,我们古人根据对每个季节的实际感受,援引身边最常见的事物,赋四时以象,来表征四时。比如冬天冷,水是冷的,所以赋冬天以水象;夏天热,赋以火象;春天植物生长,赋以木象;秋天收获,与收获的工具归类,赋以金象。所以,水木火金,其实只是思维中四时的象,不是物质,更不是构成物质的元素,这些都是比较常见也比较幼稚的误解。由此可见,木火金水也是四象,而且是个时间概念,表达的是地球生物的年度演变规律。当它们与“龙雀虎武”,这同样具有时间特点的星空四象,勾连起来之后,在时间逻辑上是一致的,所以四象又可以扩展成为整个宇宙的时间演变规律。


东方苍龙七宿


至此,天象的四时模型就建立起来了:


影子最长:老阴,冬季,玄武,水。

影子次长:少阳,春季,青龙,木。

影子最短:老阳,夏季,朱雀,火。

影子次短:少阴,秋季,白虎,金。


四时模型的建立,其中的关键就是圭表。圭表确定了周天运行的一年,确定了四时的分界日,其中还产生了一系列中国文化中很重要的概念,如阴阳、四象等。阴是土圭的阴影增长的过程,从夏至到冬至为一年之阴,阳是阴影衰减的过程从冬至到夏至为一年之阳;阴阳再两分,则有了少阴、老阴、少阳、老阳这四象,这就是“两仪生四象”的过程。


从《道德经》那里,我们知道了道易思维,在事物的演化中,道为本源,易为本源化为万物的演化机制;在圭表这里,我们了解到易象思维,就是宇宙神秘的演化机制是会有具体的象呈现出来的,比如阴影的变幻、星象的变幻等等。借助象,人们能够清晰地掌握隐藏的天道变化。凭借易象思维,我们古人留下了一些宝贵的文字资料,现在能见到的代表作是《黄帝阴符经》。


这个书名,阴就是隐藏的天道变化,符就是天道之象,阴符合起来,就是用象把隐藏的天道显露出来。从这个名字的含义上说,《阴符经》简直就是古人观天象的简介。但实际上不止如此,这篇区区三百余字的文章,不仅教人们如何体察把握天道,还教了人们如何运用天道。还有很特殊的一点是,这篇经文中出现了数字,如五,似乎是在以易象思维勾连象数思维。所以下一节,我们向象数思维进展论述的时候,需要借助这篇经文。






微明道医堂带您学中医——食疗课,欢迎您的加入!


食疗课第二期预报名已开始,详情请点击下列链接。


【推介】带你学中医系列公益课程之——食疗课


报名扫码加微信:



微明道医学堂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微明学堂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