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清一山长《老子》解读八(2) 道家和儒家在治国原则上的根本分歧和对立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清一山长《老子》解读八(2)


 道家和儒家在治国原则上的根本分歧和对立



当然,老子的这一章思想并不仅仅局限于这样的实例。这种差异将灌输在“道德仁义礼”在各个层次和智慧上的表达,并不仅限于上面的例子。正好现在是日本九级大地震的日子,我一样用老子的“德经“来分析一下道家理解的社会人类行为在地震中表现的“等级标准”吧。


一:最低等的行为标准:失礼的乱态。


老子说“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就是说,如果连基本的“礼”都无法达到了,就要沦落为叫骂和斗殴的街头混混一级的社会了。这次对于日本地震,很多国人表现出极为兴奋的态度,说了很多幸灾乐祸的胡话,比如,“日本人活该,怎么不多死一点”之类的话,很多话还是成年人说出来的。面对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地震,国人的态度很有些“超然物外”,缺乏“物伤其类”的基本同理心。这种态度,反映的应该就是最低劣、最狭隘,也是最肆无忌惮的人类感情了——连最基本的“礼”和面子都顾不上了。拥有这样偏狭心态的社会和人群,想要不体验“多灾多难”的人生都无法。很不幸的是:中国的“主流”意识,正好是这样的国家和民族。因此,数千年来的民族灾难和不幸,就找到根源了——根据宇宙法则,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己吸引来的。既然国人“幸灾乐祸”,自然就会“吸引灾祸”。



二:“礼”的行为标准:有礼


人们即使内心深处充满了对日本地震幸灾乐祸的心理,但是基于“面子”,觉得自己的对外表达还是要像点样子,因此会在表面上表达“爱”和“同情”的样子。如果别人捐款,也会一起捐一点,不是因为自己想捐款,而是因为“别人都这样做”,因而“随喜”。中国人还是有一些人是这样的,不过不太多。虽然这是儒家一直努力追求的境界,却似乎一直也没有在中国实现这个礼治的美好世界。实际上,说起来今天世界上最典型的,最讲“礼”的民族,是日本人,而不是自称“礼仪之邦”的中国人。







三:“义”的行为标准。


这个级别,就是把情感的问题放一边去,先考虑“理性的分析和公正的比较衡量”。比如应该怎样对于日本地震所表示才合理?他们的政府和国民过去在类似的情况下是怎么做的?算算账比较一下,上一次汶川地震的时候,日本政府捐了多少亿,日本的企业捐了多少亿,国民又捐了多少亿?来了多少救援队帮助我们?因此我们这一次也要做得“对等”一些等等。或者算账说日本人对我们那些地方做得不好,基于对等原则,我们也应该如何报复等等,用这种思维方式去处理问题,就是“义”级别的人类行为了。我们不难看到网络上一些貌似“理性”的文章,代表的就是这种思维模式,这算是“合理主义”吧?



四:提高到“仁”级别的人类行为


这个级别的行为,就是认为:因为自己是一个“富有同情心,心底善良,愿意关爱他人”的人。因此,别人怎么做,做得好还是坏,他不需要去理会,他只是基于对悲惨的现实”看不下去”,一定要做一点什么自己才安心。因此对于日本地震,他们本能地想去帮助,我们也可以说,这种人具有本性的善良,或者说有“人性的光辉”。即使对于敌人,只要放下了武器,他们也会尽量去帮助的,因此,对于是否要帮助日本这样的问题,他们的回答是“当然,为什么不”?他们甚至不需要任何理由,只要面前的灾难,就足够让他们行动起来。


不过,地球进化到这个层次上的人很少,在中国就更少了。连孔子都说,仁是很难的。相反,西方很多人即使不同意和反对的国家和民族,一旦遭遇灾难后往往愿意无条件地出来帮忙,正好是“仁”的表现。中国人对于自己不认同的国家和民族(圈子以外的人),其态度上是很冷漠的,因为儒家的教育一向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因此不把别人当人,是儒家的主流思想,历史上很多残忍的事件,就是这种心理背景下发生的。可以说儒家其实很矛盾,他们追求的“仁”往往被自己的其他定义所否定。如孟子的“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可以看出孔子以后的儒家,就把:仁,义,智,乐等等,全部划归到家庭人伦关系中的“孝悌”核心中,完全失去了一般人能够理解的正常意义。







五,提高到“德”一级的人类行为境界。


这一级别的社会,对于“是否要帮助日本”的回答,行为上与“仁”很相似,就是“当然”!差别就是心态不同。“仁”级别的人会觉得这是件“好事”而去做,会因为“自己的好心”来帮助别人。可是“德”级别的人是“无心”的,他根本不认为自己是“好人好事”才去做,而只会觉得有了问题,正好自己能够帮上忙,就去了,不计宠辱,也没有什么“立场”。这有点像特蕾莎修女的作为,敌对的双方她都会去帮助,仅仅是因为“他们需要帮助”,会全然忘记自己的“角色”和“立场”扮演。可能这就是真正的“忘我”吧。


六:与“道”合一的级别。


我就无法说清这个级别的人,到底会如何面对日本地震了。应该就像是老子一样吧,他可能会去做任何事情,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也可能根本就不会参与,尊重人类自己的选择,远远的走开,让人类自己去体验。都难说。


从上面的几个例子,我相信大家已经做出结论:老子的思想,骨子里的确是反对儒家一派的“礼仪纲常”的。老子一向推行的“天道”原则,与儒家的“君臣父子”的礼教,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东西。具体的解读,请参见下文:老子解读九:儒家事中华民族悲剧性格的铸造者。儒家文化的核心是自我否定的人格特征。




《老子》帛书版  德经第一章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查阅以往文章:

清一山长《老子》解读一(1) 老子不谈美丑善恶 全是专家读者自作多情

清一山长《老子》解读一(2) 老子不谈美丑善恶 全是专家读者自作多情

清一山长《老子》解读二 (1):美恶之名,因相而有

清一山长《老子》解读二(2)用因果关系解释是一条不归路

清一山长《老子》解读三(1)有无难易,长短高下:不同的观察角度

清一山长《老子》解读三(2)有无难易,长短高下:不同的观察角度

清一山长《老子》解读四(1)老子的大道:无言和无为的真正含义

清一山长《老子》解读四(2)老子的大道:无言和无为的真正含义

清一山长《老子》解读五(2)无言和无为的管理要求

清一山长《老子》解读五(3)无言和无为的管理要求

清一山长《老子》解读六(1) 最高的智慧 无智 不敢 无欲 无为的含义

清一山长《老子》解读六(2) 最高的智慧 无智 不敢 无欲 无为的含义

清一山长《老子》解读七(1)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清一山长《老子》解读七(2)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清一山长《老子》解读八(1)道家和儒家在治国原则上的根本分歧和对立



扫码加入QQ群,每周一到周五19:00线上共修学习。

欢迎您的加入。


微明道医学堂

扫码关注我们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微明学堂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