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关身还是关心?——关于零食(垃圾食品)引发的思考

本文字数:1570字

大约需要:4分钟


对于孩子们的零食(主要指垃圾食品),学堂一直是管理比较严的,原因很简单:明知道一件事情不对还要去做,这是傻瓜行为,是知行不合一的表现。但是零食的问题一直是吸引孩子和困扰教学的一个大问题。比如有些大孩子不会上交身上所有的零花钱,所以总是有办法找机会出去买,悄悄地吃。甚至没钱了找各种理由向家长或者亲戚要,微信发红包之类。

小孩子没有这么大本事,小孩子一般身上没有额外的零钱,都是爸爸妈妈把零用钱直接交给老师,所以他们会觉得不公平,凭什么哥哥姐姐能吃我却不能?有的孩子本来对零食是比较克制的,但是看到其他人有,自己就也跟妈妈要求寄零食过来。

为什么有的孩子做了其他孩子会羡慕嫉妒?因为人的惰性是很难抗拒的,尤其是环境的影响,伙伴的影响。明知道垃圾食品不该吃,看到和闻到后还是抗拒不了那些刺激味道的诱惑。大孩子的行为让小孩子很糊涂。为什么明明不好的事情,大孩子却可以做?

学堂的饮食规则一直是崇尚简单健康,使用健康无污染的食材,烹饪方式也秉承简单的方式不太过破坏食物的天然营养,养生之道在于简,而吃那些经过各种办法加工过的零食,早已谈不上什么养生了,零食越花哨,味道越刺激,对身体的伤害也就越大。

我在一篇钟少鹏老师的文章里也看到过关于学堂怎样处理学生吃垃圾食品的问题,但我觉得我们做起来难度好大,因为,在我们成年人的惯性里,责任、尊重和荣誉的概念还仅仅停留在概念上,远远没有在行为上体现出来。 



钟老师说,父母的责任与荣誉:关心永远比关身重要。


在学堂,我们通过专题课和随时引导等方式让孩子知道垃圾食品对身体的危害,并且更加危害我们的思想,让人觉得享受美味很重要。老师以身作则,都是在努力的塑造这样一个环境,给孩子以积极健康的影响,和孩子们在一起,老师们也在不断的看到自身的问题,为了做一名合格的新教育老师,我们都在努力的改变着自己,真的是教学相长!

我们和家长们一样,都在一种环境下长大,“知道做不到”在我们身上都有相同的影子,这种思维行为就像蔬菜上残留的农药难以祛除干净,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受这些东西的影响。所以,我们经常感叹,自从走上新教育这条路,我们就像是给自己进行一个脱胎换骨的大手术一样。

那么对不肯改变的孩子,明知道这件事情不该做却忍不住诱惑,老师不会强迫你,老师只好尊重你的选择,你只需要承担自己的后果。 



其实,我们都明白上述道理,但是做事的时候却常常会放自己一马,做出以爱孩子为理由原谅自己,害孩子的糊涂行为。孩子在父母那里得到零食的时候,他心里一定是很疑惑的:我父母肯定是爱我的,他们允许我吃这些东西应该不会不好吧?

道理可以讲,功课也可以做,但最难的是,孩子们的行为会得到家长直接或者间接的认可,让孩子们没有把这件事情的危害看得很重要,因为家长都认为那是好的呀!对不算是垃圾食品的食物我们也一样要持谨慎的态度,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你关注什么孩子就关注什么,你要什么孩子就给你什么。 

我们关注吃,就是一种关身,而每个孩子最渴望的是心灵的成长。吃好是生物的基本需求,很容易满足,过多的关注吃就是超出需求的欲望。

以垃圾食品问题延展开去,我们对孩子的关注点放在哪里,是我们每个家长的功课。这不是让我们不去注意孩子的身体,而是我们要做到通过这件事情,看到自己还有哪些行为是本末倒置的,我见到一些今日学堂的资深家长,他们真的是比孩子还要精进,从每个问题上反省自身,立刻改进,感叹他们的孩子优秀是必然的。

比如有一位家长,认为孩子的爷爷奶奶见到孩子就是问吃的好不好,拼命做好吃的给孩子吃,这位家长就想尽办法,尽量减少孩子接触他们的机会,在尽到义务和符合礼节的情况下尽量不让孩子去到爷爷奶奶身边。她说直到孩子价值观稳定了就不会太紧张这件事了。

生命的更大意义在于传承,生命的成长质量有助于传承更好的基因,拥有更强大的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能力才是孩子未来发展的基础,这样的基因才是公认的更好的基因,所以,我们看到了吗?在孩子的成长路上,过于关身是不是在给孩子制造障碍?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微明学堂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