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海归同学的加入带给我们的思考

       今天,我们网校来了一位从温哥华过来的新生。她的家庭在温哥华生活了六年,他们接触新教育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决定把女儿送到我们这个小山沟里面来上学。我问这位父亲,你们怎么这么快就做决定,尤其现在很多言论对新教育很不利,你们怎么看呢?

        

        这位父亲说,因为这些人还活在对物质欲望追求的世界里,他们不知道心灵的教育有多重要。

        

        他还说,他们一直找不到像新教育这样的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这一个多月通过看清一书院的微信,明心学堂同学的日记,还有听喜马拉雅的博文,觉得这个教育的理念和他们自己想要的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毫不犹豫的就来了。孩子妈妈还准备飞回来参加元月份大理的家长课学习。

        

        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踏踏实实的走新教育的路,就会吸引越来越多真懂的人,也会吸引那些在国外留学的孩子陆续回归。

                             耿宁静




老师工作笔记:

       CC做为一个在国外生活了六年的小海归,身上有许多的优点,她阳光、率真、真诚、不虚伪,敢于直接的表达她的想法,并且尊重自已的原则。但是她有需要进步的地方,比如她找不到自已的人生目标,也不明白为什么需要有目标,如何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比如她的观点,有时并没有经过她的思考,而是把别人的观点直接说出来当成自己的;比如她认为生活就该随心随性,过多的要求就是对她的束缚。而我们认为,一个真正对自己负责任的人,会对生活当中的每一件事情认真思考,不会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所以,对她的教育我会分部进行。首先我认同并尊重她的反驳精神,敢于质疑本来就是新教育倡导的。其次我会引导她对自已的质疑进行思考,当她把着急质疑转向善于思考,相信她会有很大的提高。最后,通过我和同学们共同的影响,把她引向正确的方向。

       教育除了决心、信心,最重要的是耐心。

童安琪 

今天新同学CC加入了我们的团队,让我明显感受到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从以下几个点看:

       

       教育方面的不同:由于CC之前是在加拿大生活的,一直生活了6年,不仅英文更加流利,也熟知很多外国方面的文化,比如外国的教育、习俗等等。CC介绍给我们外国的教育,有很多课程可以让学生选择,像是缝纫课、木工课、商业课等等。她们的学校生活基本上没什么作业,属于很轻松很轻松的学校。在之前了解的国外教育中,私立学校应该会很忙,压力很大,不停的学习、考试,也和中国的体制教育差不多,这种轻松的学校多是公立学校,而CC也证实了这一点。不过外国这种教育有什么好处呢?就是能保留孩子最大的天性和自由,因为老师不会压抑孩子,不像中国的体制一样,你只能学这几个项目。

      

       心态方面的不同:所以,因为这种教育方式的不同,我们反映出来的性格也很不一样。CC比较阳光、率真,我们就不太好意思说出心里的所思所想,因此反映出来的表现就是比较害羞。这种率真,我们中国培养出来的孩子是做不到的,从小被父母的“不许顶嘴”、老师的“不许反驳”和流传至今的长幼尊卑让中国的孩子们压抑的习惯了,都不觉得这是一种压抑,我感受到的是中国教育的可怜和可悲,以及广传新教育的重要性。

在早上运动的时候,耿老师和CC发生了一些观念上的冲突,却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耿老师的思维一直都很清晰,我觉得如果是我去回答这些问题,肯定会被绕死。这就是因为我不清楚我到底在说什么,我想表达什么,我表达这些为了什么,我的立场是什么。不过从耿老师的话里我可以看出来,她的逻辑是很严谨的,思维比较连贯,我可能就会断点。这不是一篇文章可以慢慢修改,而是单纯的直接对话,就像辩论一样锻炼反应能力和思维的清晰程度。


        而且在耿老师的对话中,我能感受到一种尊重,就是对待一个不认同自己观点的人也会表示充分的尊重。我自己肯定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如果深究本质,我觉得是因为我把自己放的太高,别人只要做出反驳我就会抓狂(因为别人不认同我我就会有激烈反应,抓狂说明我的认同感不足,认同感不足则代表我不够了解自己),完全尊重不到对方的感受,也不想仔细思考一下对方是怎么想的,我是不是错了。

C

CC认为,如果我们把所有的事情都搞明白,那活着累不累啊。耿老师却觉得,她一辈子都想追求清醒和理性,不活在商业集团的控制之下,把事情搞明白对耿老师来说是她更想要追求的。我认为这是一种观念和选择上的冲突,不过耿老师还是分析了她为什么会选择这种人生。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种人生带来的利弊。第一种人生比较轻松,不用那么“累”的活着,代价就是会被利益集团和商业集团控制,他说什么你就信什么,不去思考这是不是真实的。而这导致的最严重的后果是:相信了利益集团,成为别人案板上的鱼肉,买一些不健康的东西损害了自己的身体,甚至会死掉。另一种人生就是会去研究这些背后的东西,看到底是不是真的,如果不是就远离这种骗局。代价是会比较累,因为一直在思考。

        耿老师和CC的选择不同而已,她们各有各的看法。我会怎么选择呢?我觉得在经过思考之后,我选择第二种人生。因为就像耿老师说的,我如果不思考这些骗局就可以不付出生命的代价,只需要花一两个小时就可以避免被利益集团控制。所以,这两种代价的分量显然不是一个等级的——我人生中有无数个一小时,但生命只有一次。基于这个原因,我选择第二种人生,活的累一些但更清醒。

牟悦嘉

与人相处(对待新同学的态度)


        在最近学堂迎接了一位来自加拿大的新同学,由于中西文化的不同,她与我们在很多方面上的观念都是不一样的,很多行为也有些不适应。但面对这样的新生耿老师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对待:迎合这位新同学的需要,了解来想要什么。

       

        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待这位新同学;一开始我对于这样的方式是很不理解的,因为我认为本来老师并不是对吃有这样的热情,为什么新同学一来耿老师就变了?我认为正确的方式应该是耿老师应该用对我们的方式来对待新同学,这样才能帮助她,但是我发现比如一次耿老师在和新同学争论时,耿老师稍微多说以及新同学就会反抗,更何况这还不是耿老师的“真实水平”,如果真的发挥的可能双方都会闹得不可开交,这样的方式除了心痛的更是没有什么帮助的。

        

        通过事情让我想到在上学期里我背的一篇博文:《学堂2011新开设课程介绍二》这篇博文中说:对到不同的人,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对待,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和自己一样。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对待方式。通过这件事情其实也反映出对于这一点我并没有学到家,还是只停留在知道应该做的阶段,但并没有做出来。从这件事情中我的收获主要就是对待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方式,其次就是当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后,下一步应该是事件出来。


孙丽贤

新同学

        昨天来了一个新同学,由于是从国外回来的,所以思考及做事方式都和学堂里的其他同学很不一样,尤其是敢说敢表达的真性情,让我很是羡慕。所以她的到来由如一股“新鲜血液”注入了学堂。

         

        不过这次引起我最多思考的还并不是新同学的一些行为和表达方式,而是老师是如何和新同学沟通、交流以及给我们老生们一些启发的。比如,新同学给同学们带来了各种口味的巧克力,老师在和大家一起吃过之后还顺便讲了一下“创业课”,也就是如果我们以后如果想开一家巧克力工厂,应该如何找卖点、如何销售。这看似只是根据巧克力来说的,但实则讲的是思维力,因为卖点都是根据观察、思考及感知力找到的,所以只要有思维,创业并不是难事。并且老师讲的这些还能让同学初探新教育的形式,对新教育产生好奇及思考。

引发的思考

       观察到老师的一些做法,再回顾自己,因为之前也来过一个新同学,那时老师不在,算是我接的新,而这两个同学有相似的地方就是之前都对新教育并不了解。而我与老师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我仅仅是把学堂的一些情况进行了介绍,而并没有做什么可以引发新同学对学堂对新教育感兴趣的事情,而老师则不同,用可以让身材变好而引发CC对运动的热情,用自我介绍的时间来明确新教育与其他教育的不同之处等等。并且在大家提问环节我们只是问一些生活外国的生活方式之类的问题,而老师问的则是关于CC的学习生活及以前学校设置了什么课程等等关于教育方面的问题,或更本质的一些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同呢?我思考的原因是老师是站在一个教育者的立场来思考问题的,所以希望了解不同的教育,也会随时给人以启发。而我自己为什么做不到这一点呢?原因之一就是自己不动脑筋,遇到什么事情都是以别人给的答案为准,看到的只是别人希望我看到的那一部分,很少追问一些问题。并且不会换位思考,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就比如说新同学初到学堂来,对这里的一切都很陌生,而我考虑的更多只是表面的环境及住宿、饮食问题。却没有考虑到新同学更多需要了解的是教学理念问题,这才是最关键和最核心的问题。

张舒馨

       今天加拿大的新同学来了,给大家带了很多巧克力,在交流时我们一起吃。交流当中给我的震撼是居然有一个敢和耿老师“平起平坐”的学生而且一点也没有原来体制学生的“做作感”。好几次我都怀疑老师生气了,但是事实证明没有,而且老师对这个来自西方教育的同学也很好奇。这让我看到了另一种人,竟然可以这样率真,没有什么对不对的教条(也许是很少有人是非对错讲道理)


        其次我们都是十八岁,她非常开朗、活泼,不怕显示长处、短处,很简单,而我就有很多纠结,非常沉闷内向,虽然这和我以前在体制的上课方式(当时上一节课的确感觉非常压抑沉闷,需要强迫自己听,从而获得“压抑的胜利”);父母的教育(不能顶撞父母,如果质疑他们就是不孝子)有关。

 

          但根本原因还是我是个骗子,好比假如我纠结、猜测这样做让别人讨厌我,我就“改造”自己;发觉这句话让别人不满,我就会不说这句话,欺骗别人认为我很好,很优秀。但是实际上想要真,去掉假就可以了,真实更能受到大家的信任、喜欢。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自立好少年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