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唤醒孩子心中的勇者


看到这张照片,你会想什么?

这个图片人物,虽然没有双腿,但浑身透露出非凡的自信和强者的气概。

他是纪录片《没有腿的摔跤手》的主角Zion Clark,一位优秀的摔跤手。Zion患有尾部退化综合症,生来就没有双腿,一出生就被母亲抛弃。多年来他辗转生活过 7、8 个寄养家庭,没有亲人,没有稳定的生活环境;有过挨饿和被打的无助,也有过生活无法自理的艰难。

世人可以轻易地嫌弃他,他也有一万种理由放弃自己,但他却让自己成为了战绩优异的摔跤运动员。

Zion的成长,离不开他教练的帮助。

教练第一次见到 Zion 时,他正在用义肢走过走廊,Zion 当时被义肢割伤了。当他艰难地走进摔跤房,教练也被他顽强的意志感动了。教练根据 Zion 的身体状况和他的能力,为他设计了特别的技巧和战术,一路陪伴他走过失败和成功,帮助他成为一个能够在世间昂然挺立的人。

▲ 教练帮助Zion走向自立自强
//
站在这位教练的角度,我们不妨思考一下: 面对Zion这样的孩子,他会想些什么?
//

文章开头海报上的标语 Possibility is a question of perspective,大意是,事物的可能性取决于你对它的视角(或信念)。就像Zion,所有人都嫌弃他,没人相信他可以成功。但是他的教练却看到了他心中的勇者 —— 他相信这个孩子只要愿意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也一定会成功,即使这个成功不意味着更多比赛的胜利,但是能够战胜自己,接纳自己,成为一个坚强自信的人,对于Zion而言就是最大的成功。


本文的读者多是父母或老师,我们身为教育者,每天面对孩子,就像影片中的教练每天面对Zion一样。我们同样要问自己的问题是: 


*我们看孩子的视角(或信念)是什么?这会如何影响他们的人生可能性?

*我们如何帮助他们塑造这种可能性?

*我们实际表现出来的语言和行为,有没有在质疑和削弱孩子的可能性?


我们的老师团队,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也经常会思考上面的问题。无论孩子们目前可能有多少所谓的“问题”,我们都愿意去看到他们心中的勇者,信任他们的潜力,并用心浇灌他们成长的土壤,滋养他们长大。

学堂最近组织了一次自己的马拉松(名曰“昭明马拉松”,简称“昭马”),目的就是为了塑造出孩子们心中的勇者。24个孩子(7-13岁)参加全马,4个孩子参加半马(5-6岁),还有2个孩子参加10公里的“迷你马”。他们都轻松完成了,而且很享受整个过程,充满喜悦。

为什么这样的活动能塑造孩子们心中的勇者?因为当他们完成了马拉松,他们会觉得自己能行,可以做到在别人看来很有难度的事,从而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尤其中国的大环境普遍认为马拉松对孩子来说难度太高)。而能够塑造出这样的勇者,首先是因为老师们看到并相信孩子内心本来就有一个勇者,然后去帮助他们成长出来。

但在实际做的时候,容易陷入一个误区:用任务和压迫的方式,要求孩子把很高的标准做出来。这会导致什么结果呢?用一个词说就是“压抑的胜利”。即使获得了胜利,孩子们也会变得封闭、紧张、屈从。这不是理想的胜利,我们理想中的胜利,还要伴随着享受、开心、放松、热爱 —— 正如上面跑马拉松的孩子所展示的状态那样。

这并不是说过程中没有辛苦、困难、甚至伤痛,而是说,即使有这些,孩子们也一样享受、热爱、开心。所以,这个过程,需要老师们精心的包装和设计。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设置爽点” —— 而且设置的“爽点”要足够多,让孩子们在享受整个很爽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拿走了老师送给他们的成长的礼物。

那接下来的问题是,孩子们想要的“爽点”有哪些呢?

  爽点1   
  玩耍 
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关注的是过程中的乐趣,而不像大人只关注结果的实用性。如果让孩子们觉得整个过程是在玩耍,而不是吭哧吭哧地完成任务,他们就会爽很多。

这次昭马,老师们在心态上和行动上,都没有传达给孩子们如临大敌的气氛,而让他们觉得这像是冬日里的一次轻松愉快的郊游:跑步路线在风光旖旎的太湖边,沿途的补给站里有既能补给又能解馋的食物,也不要求跑步时间。

为了准备马拉松,平时也会有一些训练,并且常常会被包装成游戏项目。例如老师会开着电动三轮车,载着明珠班最小的孩子,给他们一堆松果,追着其他班的哥哥姐姐打“松果大战”。孩子们玩这个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完成了每天5公里的跑步训练。


  爽点2   
  自 主 

每个人都希望是自己的主人,孩子们也一样。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让孩子们更多地决定自己的事务,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即使有时需要引导,也尽量让孩子们感受到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比如这次昭马,所有的报名都是自愿:包括是否参加,参加什么里程(全马、半马还是迷你马),选择在哪个梯队(老师按孩子们平时的速度和耐力大致分为四个梯队,但每个孩子可以自主申请上调或下调梯队)。甚至定制的比赛奖牌,也事先邀请孩子们设计了初稿。所有这一切,都让孩子们感到自己是主人,而不是老师的附庸;他们追求的是自己想要的,而不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 


  爽点3   
  平等的陪伴 

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平等和尊重。但老师或家长常常在不经意间,就扮演了教训者或考试官的角色,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训导或检测孩子。所以,孩子看待他们,更多的是畏惧,但缺少亲近。

孩子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练习,才能学会很多东西。如果老师们居于陪伴孩子练习的“陪练”角色,孩子们就会觉得他们平等亲近,也愿意放下伪装,展示出自己真实的一面。这些都会让他们身心放松、舒畅。
这次昭马,老师们扮演的角色,就是“陪伴练习者”的身份。前半程老师陪同孩子一起跑,后半程老师则客串了孩子们的补给官和摄影师。马拉松结束之后,还担任了孩子们的按摩师。孩子后来反馈,老师们帮他们按摩放松,他们会觉得酸痛,但都很享受。而老师通过此举,进一步获得了孩子们的亲近和信任,同时也达到了帮助孩子们身体加速恢复,避免运动损伤的目的。
 
  爽点4   
  成就和荣誉 

成就和荣誉是人天生的爽点。这次昭马,我们也为每位参赛的孩子定制了印有他们名字的奖牌(完成全马为金牌,半马为银牌,迷你马为铜牌)。每个孩子冲过终点并挂上奖牌时,都流露出了发自内心的满足。一位家长感叹:“孩子们跑完后所有的疲惫,都在戴上奖牌那一刻被突破后的喜悦所取代”。

更重要的是,每一次获得成就和荣誉,孩子们的自我价值感都会升级。NLP有个建立自我价值感的公式:多做 —— 多做到 —— 多因做到而获得肯定。这次昭马,正是老师们创造机会让孩子们去做,助力孩子们自己做到,并在做到之后用象征荣誉的奖牌给予他们肯定,从而提升他们自我价值感的过程。长此以往,孩子们就会拥有很高的自我价值感,成为自信、自爱、自尊的人。

 
  爽点5  
  团队 

人是群居动物,能和自己喜爱的团队在一起,是一种快乐。这次昭马第一梯队的主力,是学堂运动能力最强、最有凝聚力的大班团队,他们在学堂也是其他班的孩子尊重和喜欢的榜样。同时,老师们也把第一梯队的位置,开放给其他孩子申请。结果是,有小一点的孩子(或平时运动能力一般的孩子),明知和大班在一个梯队跑马拉松很不轻松,但都想往第一梯队挤 —— 觉得和最优秀的人在一起,自己也会变得优秀;和最受人尊重的人在一起,自己也会变得受人尊重。这是好团队的魅力,也是我们刻意营造的另一个爽点所在。 

当然,除了上述,孩子们的爽点还有很多。只要了解他们的天性,或者能进入他们的角色去感受,就可以发掘出越来越多。
总结全文的核心理念,其实不外乎这两点:
(1)看到并信任孩子的可能性;
(2)设置爽点,用孩子们很享受和喜悦的过程,帮他们塑造出这种可能性。
愿更多孩子实现自己最大的可能性,同时在整个过程中拥有享受、开心、放松和热爱。

昭明书院
愿中国有真教育    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
愿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发扬光大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昭明书院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