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今日学堂的价值和意义



大家晚上好,我是昭明学堂的教师何仁方,今晚很高兴能有机会跟大家交流,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今日学堂的价值和意义》,很荣幸暑期能参加今日学堂夏令营的观摩,近距离观察今日清一六位老师带班,感受他们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状态,孩子们在他们的引导下发生的可喜变化,让我对今日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今天的主题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我们与今日老师最大的不同;第二部分是今日学堂对于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第三部分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跟上今日老师的脚步。



01

我们与今日老师最大的不同


相信听过读书会第一期、第二期分享的家人们能感受到今日老师的出色,尤其是这次近距离感受六位风格迥异的老师,被他们的思维、表达、沟通等能力折服,虽然自己很想跟他们一样,但总觉得要提升的地方太多,不知从何下手。我们到底和他们有什么不同?有没有一个核心的地方能体现出来?明仪老师给孩子们上课时提到一个人与另一个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心胸格局的不同,不是能力、思维。


一个人能做出多大事情取决于他的心胸格局有多大,心胸格局就是“你是谁”的回答,也就是你的信念、你的价值观,比如说你的网名取名某某妈,你给自己的身份定位就是一个普通母亲,每天大部分精力关注的也都是孩子和一些家庭琐事。这些信念就塑造了我们的人生。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明仪老师在慧心课时的自我介绍,只有简单的几个字“清一塾教师明仪”,看起来没什么,挺普通的,但看她平时的行为就会发现很不一样,她目前的身份是清一塾教师,而她做的所有事情就是要符合这个身份,清一塾的校训是“见素醇德、明理脩文”,意思就是展示朴素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作风,不断完善自己的德行,追求真理,弘扬传统文化。暑假期间,观摩老师们都感受到她身上展现出来的不俗气质,比如从不说废话,用行动说话、自尊尊人等;每周末的交接班,老师到新的班级带班,一般情况都会进行自我介绍,跟孩子们互动,比如我是山长的弟子,以前带过什么班等等,这会让孩子们觉得这个老师好厉害,想要跟她学习,但明仪老师根本没怎么介绍,当孩子想听老师讲自己的故事时,她只是淡淡地回答想要知道我是什么样子,接下来一周时间看我怎么做吧,不要光听我怎么说,说再好也没用。
 
每个人都有很多种身份,儿女、父母、公司员工等,我们给自己什么身份,这个身份背后的价值观就代表了我们的方向。当我们说出“我是某某公司员工”,是否有想过公司的文化是什么?自己是否认同?平时生活是否有在践行?我以前会说自己公司是某某国企,因为公司比较好,就会感觉自己也很厉害,但很少去想自己是否配得上公司,怎样让公司以自己为荣?

 


02

今日学堂对于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


观摩今日老师上课,课程设计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次都会设置引子,提出问题,讲清楚为什么今天要上这个主题,让孩子们一下就明白内容的重要性,比如明颖老师讲表演课,开篇的提问是如果可以自由选择,你想活多久?一下就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有些想要活得很长,体验很多自己没有尝试的东西,但人生是很有限的,尝试太多有可能什么都干不好,而要干好一件事可能10年都不够,就没有太多时间体验别的了,有没有办法可以做到这点呢?一步步引导孩子表演可以做到这点,但这个表演并不是一般人以为的表演,只是开心好玩、才艺展示,去当艺人等等,这样孩子们一下就对表演有了不同的认知,并想要尝试。
 
为什么要做一件事情,就是做这件事情的意义,而意义是个人对自身所做事情的认可。
我们和今日老师的心胸格局不同的来源就是对于今日学堂的认可度不同,观摩期间看到今日老师的价值观,通通把建设好今日、新教育平台放在第一位,今日只是一个代名词,他们所维护的是今日学堂代表的精神,即使哪天今日不在了,他们依然能够聚在一起,创造其他能够承载今日精神,被世人需要的东西。
 
而今日精神就是我的人生我做主!我就是神!凡是人能做到的,我都可以做到,我为自己和世界均承担起全部的责任!我的人生是付出的人生!
 
神的任务是改变世界,创造奇迹,是要做大事情,而不是来到这个世界上吃喝玩乐,而教育是国家强盛的根本,只有培养出一批世界领袖,才有可能改变世界。所以今日学堂总是在不断创造奇迹,四个月突破英语、数学、百人徒手战,还有武道班未来三年出世界冠军等等,就是因为他们有这样的信念。
 
我们社会很多家庭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没让孩子们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从小孩子们被家人争相宠爱,大小事务被包办;长大后来到学校,只要读书好,其他都是其次。前不久,贵州市华一嘉禾学校的一名老师发了一篇文章引起了很大反响,题目是《三十九枚鸡蛋引发的课堂》,事情缘由是初一语文老师郑志雄发现回收的早餐盒里有39个学生没吃的鸡蛋,这些鸡蛋将会被送餐公司当作垃圾回收处理,老师觉得很浪费,就把鸡蛋重新发给了学生,但让他惊讶的是绝大多数孩子根本不会剥鸡蛋。

 

网络上还有很多这样啼笑皆非的事情,不会剥鸡蛋有些极端,看起来是件小事情,但背后反映的是家人给孩子提供了削弱其能力的帮助,同时剥夺了孩子承担起自己责任的机会。还有很普遍的现象,比如家人买的东西不爱惜、随手乱扔乱放,因为得到太容易,即使弄坏弄丢了父母还会再买。之前举办一次夏令营来了一个孩子,期间每天都会换衣服,但很少拿去洗,到最后衣服太多,连自己都不认识了,就索性不要了,反正家里衣服多的是。这次学堂来了一位新生,刚好这两天天气转凉,需要换被子,十几岁的她拿到薄棉絮后,呆呆着坐在那里,看着其他比她小很多的孩子都在换,她只好告诉老师自己不会套被套。
 
当一个人连自己的责任都无法承担的时候,怎么可能为别人、为这个国家承担起责任。而这些都需要从小从一件件小事做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想要的东西自己争取。

而责任到底是什么?责任就是我们有一项任务,完成这项任务就是我们的责任;超额完成任务就是我们的荣誉。
 
现在的孩子无法做到这点,那对于我们成人来说,是否做得更好呢?之前我在一个国企工作,做工程项目,干过工程的人比较清楚,项目是有周期的,每个阶段做的事情不太一样,忙碌程度也有很大差别,比如前期多方开会确认需求,设备方、施工方提交物品清单,设计方设计施工图纸等,空闲时间会比较多;中期施工后就会比较忙碌,基本天天跑现场;后期开始各种收尾、验收,又开始空闲些;每月公司给的工资都一样,但我们每个时期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前期后期空闲时间大部分都没在处理公司的事情,而是做自己的私事,想着下班后去哪聚餐、周末去哪里玩;这学期开学前去证券公司销户,去到员工办公区,发现上班时间所有员工都在干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不是三三两两在聊天,就是刷手机,逛网页。
 
反观今日老师,他们的责任是教好学生,从他们的课程设计中就可以看出,他们肯定是精心准备的,每天会花大量时间帮孩子解决问题,像开设心灵工作坊、晚间夜谈等,即使有空余时间,也是在做与提高教学有关的事情,不断更新改进。
 
还有一点我们很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抱怨、不满,不满现在的工作安排,这件事情不是我喜欢的,所以差不多干干就好了;出现问题,会找各种理由解释,不是自己做不好或者推脱给别人,不是自己的问题。

 


奥巴马九条家训的第一条就是“不能有无理的抱怨、争吵或者惹人讨厌的取笑”,抱怨本质就是不愿意自我反省,不想承担自己的责任。总想把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推给别人。抱怨表面看起来没什么冲突,有时只是自己私底下的念念碎,觉得说一说又没什么,但带来的伤害是很大的,因为它带来了负面和压抑的情绪,重要的是养成了逃避困难和不负责任的习惯;这会让身边真正的朋友远离她,无法和周围的人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只有一群“怨友”天天在一起发牢骚,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会越来越孤独,越来越爱抱怨,子女、亲朋好友都会远离她,人生注定不会幸福。

人生不是因为失败而抱怨,而是因为抱怨而失败!
明白人清楚所有不如意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如果想要改变,就需要从内出发,找到自己身上的问题,并改正!
 
“凡是人能做到的,我都可以做到”,这点很难,当我们看到某个人做了一件有难度的事情后,内心升起的第一念头可能就是我做不到,而不是他行我也可以,比如我们一开始筹办读书会的时候,分享人只有陈老师一个人,看着她接连分享了好几周,觉得好厉害,我想要变成她那样,但当她提议让我准备分享时,虽然应承了下来,可内心还是觉得不行,在准备的过程中这种念头会时不时出来干扰自己,结果是分享效果还不错,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难。后面轮到家长组织安排,同样遇到类似的事情,大家都觉得自己没分享过,做不到,可是今天再看,每位家人都上台展示了自己,变得更加自信强大。孩子们也是如此,面对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本能地会往后缩。
 
人能做的我都可以做,可以是能做之后再选择不去做,但必须要会做,遇到这样的人,你绝对没办法轻视他,也很难打败他。
 
“付出的人生”,新教育耳熟能详的就是至上、经营者,为什么人生一定要做经营者,要付出?你会发现那些最厉害的人都是为社会付出、创造、经营、没有太多私欲。相反消费者欲望特别多,什么都想要,往往就很平庸,比如一个小孩子有很多想要玩的东西,就会玩着这个想着那个,每一个都没办法做到很好,长大就会变成什么都懂些,但什么都不太精通,成为普普通通的一个人。我们要做的就是减少欲望,欲望越少,越容易成就。这点今日老师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他们很少想东想西,做教学地专心教学,武道小组则是专心练武,每天练习一个动作跳十公里。暑期很多观摩老师都体验了一把,跳不了一会就累了。还有明仪老师当初放弃学习英语,选择专攻思维,都是减少欲望的表现。
 
想要匹配以上信念,今日选择的方式之一就是治心为上,练就孩子们的不动心,面对再大困难都不动声色。练武就是练心,今年江湖课百人徒手战,几位今日老师表现出来的风采相信大家都已经看到了,当你站在擂台上时,身体会不自觉地紧张起来,心很难静下来,打一会就累了,根本没办法坚持那么久。我有幸参加了17年的江湖课,自己也上场进行了实战,当时我们是组与组之间打循环,每局只有3分钟,但上场明显感觉时间变长了,呼吸急促,重心自动偏高,下盘不稳,有时脚都不听使唤,像踩在棉花上一样,有点飘,记得当时一天轮下来只打了4场,但打完仍然腰酸背痛,可想而知一天打100场,是个什么概念,心要非常定才可以做到。因此今日师生全体都习武。
 
同时他们学习任何领域的东西都是参考最高标准,比如商学院学习的对象就是山长、巴菲特、查理芒格、霍华德马克斯等世界顶级投资家;武道班跟着山长向能找到的最厉害的拳师以及古谱拳经学习。
 
为什么今日老师表现地如此坚定,面对各种挑战毫不退缩?因为他们很认同今日的信念,并把它当成自己的信念,不断提高自己,让自己行为举止配得上今日。
 
那新教育、今日学堂对我们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难道只是孩子教育出现了问题,其他地方解决不了,渴望在新教育找到一个出路?一旦孩子没有太大改变,就转身离开,从此忘却江湖?还是觉得新教育蛮好的,孩子待着也不错,感觉要学的东西太多,自己身上蛮多问题的,但就是很久也没什么明显的改进,有点茫然?亦或孩子在新教育表现越来越好,自己不努力都快跟不上了?
 
对于孩子来说,今日学堂就是帮他们装上发动机、导航仪,成为最好的中国人。去年请教过一位德高望重的师父,“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师父说道:“教他做人”,不就是让孩子明白“你是谁”吗?
 
从今日的精神来看,你会发现,不管你是不是在新教育,或者从事任何一个行业,这些都会对你有效,如果你真正拥有了这些价值观,也就是弄清楚“你到底是谁”,你的生活和工作等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
 


03

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跟上今日老师的脚步


1.检验信念
山长之前讲过,想要赶超2.0老师,就要从心胸格局入手,因为这决定了一个人的高度。所以弄清楚“我是谁”很重要,但“我是谁”中又包含了很多限制性信念,必须要清除,可是很难做到,因为它根深蒂固,从小在各种环境下反复被灌输,本能地认为就是如此,是自己的一部分,一旦你提出不同的看法,他可能会本能防卫,觉得你是在攻击他,年龄越大一般会越难改,比如我的父母总是认为工作不能太累,要多吃点才能身体好等等,具体为什么是这样,他们总是说大家都这么讲,即使我前前后后讲明缘由,举例论证,下次仍是如此。
 
年龄越小改正就越容易,孩子们会用一个开放的心来看待不同的观点,比如这学期学堂新来了一个体制学生,之前被灌输了很多限制性的价值观,如人不吃饭三天就会死、吃肉才能有力气等,跟她论证不同的观点时,她会觉得不可思议,但对新观点仍然很感兴趣,并尝试去思考;一个人限制性信念越多,就会越恐惧,做很多事情都是畏手畏脚,像这位新生不敢跟其他孩子一样从坡上滑下来,身上弄脏了会很在意,而无法全情投入玩耍中。
 
所以我们不能轻易接受任何一个信念不经过检视就进入我们的大脑,这是对自己人生不负责任的表现,因为任何一个信念都有可能会阻碍我们成长。对于孩子更是如此,今日老师们在夏令营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课程,破除他们的固有观念,种下前面那些高级价值观的种子。因为小孩子判断力不强,很容易被外界的东西影响,比如现在的抖音、网络游戏、各种娱乐节目等,对孩子们的伤害非常大,所以新教育学堂会把这些隔离掉,让孩子们接触的东西都是经过筛选,输入正向的价值观。
 
对于成人来说,如果接触到一个新信念或者反思自己固有观念,看它是否合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检验。下面我们用具体例子来说明,我之前饮食一直都是偏素,偶尔吃下荤,这学期开始决定不再吃肉,那是否要植入这个信念?我就从这6点入手。

一:它符合逻辑和常识吗?是理性的,科学的吗?
我查阅到了一份报告,现在按照饮食习惯,将脊椎动物分成三类:肉食动物、草食动物与果食动物。我们仔细地看看人类到底适合于哪类食物。    


 

更何况,就人类的自然直觉反应来说,人类也并不属于肉食动物。有许多人如果曾参与杀取生物,直接食用生肉则往往会生病。不像其他的肉食者一样吃生肉,人类把肉经过煮、烤、炸,加上种种调味料,使得它与生肉的样子完全不同。一位科学家曾做过如下的解释:“当一只猫闻到生肉的味道,它会感到饥饿并流口水,但是闻到水果的味道却完全没有这种反应。如果人类能够扑杀一只小鸟,用牙齿撕下它仍然活动著的四肢,吮吸它仍温热的血而感到愉快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推断,人自然具有肉食的本能。从另一方面来看,一串新鲜的葡萄会使得他垂涎欲滴,并且即使他并不感到饥饿,他还是可以吃得下水果,因为水果的滋味是如此美妙。
    
科学家与自然学家,包括提出进化论的达尔文在内,都认为早期的人类是以蔬菜水果为生,即使经过历史的演变,他们的生理结构仍未改变。伟大的瑞典科学家林内曾说:“人类的结构,不论从内在或外表来看,都充分显示出蔬菜与水果是他的自然食物。
 
再看一组数据,一份德国的研究报告显示,以一般人的人体生命能量电磁场的场能来作比较,不同饮食结构的人的生命能量场能如下:
以野生的野果,野菜,树叶及药草为食来断食的人,能量电磁场最高,能达到120000场能单位。
其次为纯素生机饮食者,只吃天然有机的,未煮过或加温不超过摄氏40度,华氏105度的蔬菜水果,芽菜,莓类,坚果种子,海藻及豆类等,没有任何动物蛋白,生命能量电磁场的场能为84000场能单位。
再次是一般有机素食者,生的熟的都吃,生命能量电磁场的场能为26000场能单位。
而一般荤食者,只有1000场能单位。
还有新生婴儿的生命能量电磁场的场能是40000场能单位。
 
二:持有这种信念的人,是否值得学习和模仿?
奥运金牌数个人榜首的严格素食者:卡尔·刘易斯(美国)十三次 打破过世界纪录 奥运会9枚金牌得主。多次获得过全世界最佳运动员的称号“实际上,在田径赛中,我最好的参赛成绩是在吃素后的第一年”。
 
奥运金牌数个人榜首另一位 帕沃·鲁米paavo nurmi(芬兰)获得过9枚奥运会金牌十七岁出道直到三十七岁退役,职业生涯长达二十年之久。先后29次打破世界纪录,其中有22个受到国际田径总部的正式承认,被《时代》杂志评为20世纪最佳运动员 。
 
世界马拉松赛金牌得主,英国人莎莉·依斯德:SallyEastall她说:“自从开始吃全素后,我的跑步速度进步不少。全素的食物是很理想的,它包含了大量的胡萝卜素,低脂肪及很多的维生素和铁质,我为自己完全不用牺牲动物生命而能健步如飞感到骄傲。
 
英国威尔斯全国滑雪冠军RogerHughes:说到”吃素能帮助我成为一个更佳的全能体育选手,素食提供我额外的能量,让我能享受健康而充实的生活。
 
大卫史考特 Dave Scott: 六次获得世界铁人三项比赛的冠军是唯一超过两次获得世界铁人三项赛冠军的运动员。
 
这些人全是素食者,甘地、爱因斯坦、富兰克林、牛顿、达芬奇、达尔文也是素食者,这些人每一个都比我们伟大!不会不值得我们学习吧。

 


三:该信念会如何影响我的人际关系?
因为目前在新教育圈,大家都理解这种做法,甚至很多人都是素食,所以对人际关系没什么影响,只是在与外面朋友打交道时,会被询问,有些不太理解,简单解释几句就没事,有时还可以拒绝一些无聊聚餐的机会,正合我意。还有一些吃肉的朋友也知道其实吃素身体感觉更舒服,但就是控制不住。
 
四:该信念如何影响我的身体健康?
对于素食,最大的误解之一就是“它会使得一个人变得衰弱、缺少活力,苍白而且病恹恹的”。但事实上,许多的研究显示,素食者较肉食者更为强壮、敏捷而有耐力,而且不分小孩与大人都是一样。

※贝尔京大学的史考特登博士曾做过测验,就肉食者与素食者在疲劳过后恢复耐力、强壮与敏捷三方面做比较。他的研究发现指出,素食者在这三方面的表现都较为优越。
※耶鲁大学的爱文·费舍博士在1906年与1907年做过耐力测验。耶鲁的运动员、教师、医生与护士都参与了这项研究。令人惊讶的证据显示,素食者的精力几乎是肉食者的两倍。密西根大学也有人做过类似的实验印证他的说法。
※布鲁塞尔大学的吉伯尼与艾欧特克博士所作研究,均证实了费舍博士的比较。在耐力测验方面,素食者在筋疲力竭之前比肉食者所能负荷的时间多二到三倍。而且每次测验完之后从疲劳中恢复过来的时间,只需同样参与测验的肉食者的五分之一。
※ 医学研究报告说,瑞士的医学营养专家以一批9位运动员做脚踏车耐力实验,发现光吃肉类之时,运动员踩脚踏的耐力是57分钟,但是,给予肉类与蔬菜各半时,耐力是140分钟,给予全部素食时,他们竟可踩车167分钟之久!证明素食营养与热量比肉食更高,更能提供力量,因为素食者的肌肉能储存较高量的醣!
 
五:该信念会让我付出什么样的经济代价?
恰恰相反,会帮我省很多钱,自从吃素后,去外面吃饭,基本不用挑,因为素食就没几样,一碗素面或者蔬菜米饭就解决了,还很便宜,而肉食种类就多了,绝大多数昂贵的美食都是肉食,大闸蟹、龙虾等等。
另外绝大多数疾病患者都是肉食者,每年交给医院的费用就不计其数。
 
六:持有该信念,会对我的亲密关系和家庭关系上有何影响?
因为伴侣同样是素食,爸妈也不太说,所以没什么问题。
 
分析完后,我就确定这个信念没有问题,会对我很有帮助,就开始执行了!
 
如果是自己的固有观念,很难破除,同样可以这样检验,比如限制性信念——我无能,逃避困难。

一:它符合逻辑和常识吗?是理性的、科学的吗?
是一件事情没做好证明我是无能的、逃避困难?还是因为自我暗示自己无能、逃避困难,所以没把事情做好?哪种更符合逻辑和常识?想必大家知道哪个是因,哪个是果。
 
二:持有这种信念的人,是否值得学习和模仿?
这样的人肯定不出名,也肯定不想学习这样的人吧!
 
三:该信念会如何影响我的人际关系?
当我拥有这个信念,一些事情做不好,遇难事逃脱,身边人肯定不会喜欢。
 
四:该信念如何影响我的身体健康?
觉得自己不够好,情绪就会受影响,而大部分疾病都跟情绪有关。
 
五:该信念会让我付出什么样的经济代价?
工作做得不是很好,收入高不了,也吸引不到钱;疾病产生,花钱治病。
 
六:持有该信念,会让我在亲密关系和家庭关系上付出何种代价?
内心无法认同自己,就会想办法在亲人面前寻求认同,产生争执证明自己才是对的,婚姻、家庭都会受到影响。
 
检验完之后,发现这个信念百害无一利,一直在阻碍我,还留着它做什么。
 
还有就是大胆跟人说出来,就像我现在这样分享出来,让自己的阴暗面暴露在阳光底下,就没什么好躲藏的。当我们真实面对自己,就不需要再靠打压别人、掌控别人,让对方听自己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很强大,从而掩盖弱小的自己。
 
2.如何找到限制性信念?
如果你无法找到限制自己的信念怎么办?建议可以尝试记录反思的方式,特别是记录你有情绪的时候,比如我在记录这些年做职业选择,因为那个时候是非常纠结、痛苦的,以前就脑子里想想,有一大堆理由来支持我做这个决定,比如一眼望到头的生活、不想过辛苦工作、升职加薪、买房买车、娶妻生子、再让娃走同一条路的大众路,比如这不是我喜欢的事情、我要找到自己喜欢的,这个领导人品不好、发展没有前景等等,看起来这些理由都很充分,但在记录的过程中,我会慢慢静下来,开始分析几个选择背后有什么共同点,如果再让我回到当时,我是否可以做的更好,到底是我无法处理这件事情?还是已经做得很好,我需要换地方继续提升?分析完后发现,原来我一直在重复同样的模式,只是换了另外一件事情而已;想来就非常后怕,如果我没发现并改变,就会一直持续下去,被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麻痹。


 

所以建议大家也可以用“反思日记”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生活,找到那个让你起情绪的根本原因,你会发现原来自己遇到相似的情景时,会产生相似的情绪反应,其实我们一直在重复过日子。反思日记可以分三个部分,第一个是描述事情的经过,包括事情的缘由以及你的情绪反应;第二个是分析原因;第三个是改进方法;反思日记在成甲《好好学习》的书中有详细描述,这本书个人感觉非常好,大家有兴趣可以阅读。

 


3.向老师学习
社会上接触的信念太多,很杂,有些模棱两可,不是很好判断怎么办?还有个更简单的方式,就是跟着老师学,把老师的信念当成自己的信念去执行,但这里分聪明人和笨一些的人,聪明人很活跃,可以提出很多问题,但往往在诚敬恕方面做得比较差,总有自己的想法,喜欢按照自己的那套来,并不是很敬师,就像在之前的江湖课学武,我们总想多学些新动作,并没有把老师教的练到位,老师批评我们太聪明,口头说敬师,但并不听老师的。
 
那到底什么是敬师?
第一,在你在向老师学习的期间,老师就是你心中的榜样,你相信他比你更正确,不要质疑他。但向老师学习的前提他是个好老师,怎么判断?
看他的结果(婚姻、状态、人际交往等)你喜不喜欢,如果喜欢,大概率他的方式是可以成功的。当你的想法与老师的相反,大概率他的是对的,思考老师为什么这么想,去学习他。
第二,你想要去超过老师。超越老师是对老师最大的尊敬。
 
敬师有多重要呢?山长经常提到刘老师的例子,见过刘老师或上过她课的人,就会发现刘老师这些年进步太快了,原因就是她非常信任山长、尊敬她其他的老师,全然按照老师说的去做。
 
那笨一些的人,在诚敬恕方面会比较好,但可能提不出什么问题来,会有些焦虑,觉得成长太慢,明仪老师分享了她的成长经历——从一个笨笨的小孩一步步走到现在,在观摩期间,钱莉老师评价明仪老师看问题的角度跟别人不一样,给孩子们提的问题非常新奇、很独特,很容易就找到对方的思维盲区,观摩她的课深有感触,用的方式就是踏实去学,明仪老师空余时间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反复听山长的录音或看山长的文章,把每一点都弄明白,久了就会有思考、提问的能力了,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4.提高心胸格局的方法
另外老师们还推荐了两种提升心胸格局的方式,一个是看高能量的书,与高人共振,比如2.0老师闭关时精心研读的《沉思录》,山长有一期对学员说:“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你们超过我的弟子,那就是看沉思录。”沉思录教的是大人物的思考方式。明仪老师讲也讲正是因为闭关那段时间看《沉思录》让自己一下想明白了很多事情,学习的方式就是不断思考作者为什么会这么想,当我们想的和作者想的不一样,这就是我们和作者心胸的差距;

 


比如《沉思录》中第一篇有一段是这样写的:“从柏拉图派的亚历山大那里,我学得了如非必要,不要经常对人或写信说我很忙”;一个皇帝说自己忙很正常,相信其他人也会理解,那马克奥勒留为什么不经常跟人说自己很忙?

我们细想下,第一,你忙是我的事情,一件事情如果有必要,是你要尽的责任,不管你在不在忙,都要去做;反过来,如果你不忙,朋友约你出去玩、聚会等,你是不是就去了呢?大概率我会去。其实做不做一件事情,跟你忙不忙没关系,与这件事情跟你目标是否相符有关;这件事情不在目标内,即使不忙也不用去做。这代表了极强的责任意识。

第二,说我忙,是想要获得别人的同情,比如有人经常跟你说,这段时间忙死了,累死了,潜台词其实是:“我都这样了,还不来安慰安慰我”。观摩期间山长正在其他校区上课,中间来过几次,每次看到山长,都会感觉他悠哉悠哉的,老师们就会围上去跟山长交流,不难想象,山长肯定很忙,但他并没有摆出一副不要来烦我的架势,而是把自己当作礼物,有什么想问的问吧。如果我们看懂了这本书,就是帝王般的心胸格局;另一个是听高级音乐,静慧老师推荐的是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


 

接受了一个正向的信念,还需要具备有关这个信念的知识和思维,并把它实践出来,不然就是一句空话。比如我是新教育老师,但我并没有新教育老师应该有的思维和知识,也没有把新教育的内容做出来,那我其实只是徒有新教育老师的名字,所以这几个需要一致才能有效。
 
5.给事情赋予意义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要面对很多“不想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比如不得不参加的应酬、不得不提交的总结、不得不做的家务、不得不带的娃…面对这些事情,我们会不自觉地感到失落、抗拒,因为这是外界强加给我们的,而不是我们主动想要的;那我们面对这些事情时,真的只能忍受吗?未必!或许我们的情绪和注意力只是被事情本身给束缚了,因为困难和压力总能把人的情绪和注意力抓得死死的,让你很难看到其它角度。
 
然而这个世界比我们想象的要乐观得多,我们以为自己没得选了,其实还有很多角度可供选择。毕竟任何事物都是多面的,悲观事物的背后肯定有乐观的一面,严肃事物的背后必然有好玩的一面。当你换个角度,就可以让自己跳出事情本身。比如我并不是应酬,我只是和一群不同的人聊天,了解他们的想法;我不是在家务,只是在锻炼身体…这些理由听起来可能有些可笑,但是不要低估这种假设的力量,一旦你有了新的选择,就会意识到:事情本身并不重要,我们只是通过它来获取另外一种乐趣,顺便把这件事给做了。
 
在心理学上,这个方法叫做“动机转移”,从被动转为主动。缺乏觉知的人,动机通常都被外界因素牵引,很少能够自主选择,容易陷入为做而做。但有觉知的人,会适时觉察自己的行事动机,看它是否被外界环境掌控;如果是,就主动想办法将其转移到内部,以拥有自主控制和掌控。想要掌控人生,最好的方式就是为自己而做,让自己变得更好。
 
比如华为公司之所以坚持不上市,就是不希望企业的发展动机被外部的资本力量控制。如果公司上市,虽然可以短时间内身价暴涨,但因为资本是逐利的,今后则不可避免地只能把眼光放到下个季度的财报上。所以,任正非先生说:“我们不是上市公司,不是为了财务报表,我们是为了实现人类理想而努力奋斗。”正是这个伟大的理想,18万华为人才会团结一心,奋力拼搏。他们始终把企业发展的动机抓在自己手里,按照自己的理念去谋划、去创新,现在成为一个可以与一国抗衡的顶级企业。
 


今日学堂也是如此,有很多人找到山长,希望提供资金合作办学,但山长一直没有同意,就是发现一旦外部资金进入,就会有各种欲望产生,无法掌握方向,让教育变味。因为山长的远见,才培养出现在这些优秀的今日老师们,今日也在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今年9月清一塾招收了第一批学生,以后的若干年清一塾将与国际今日展开激烈的竞争,让彼此变得更出色。
 
其实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那些对内在动机更敏感和坚持的人,总会更加与众不同。而且他们注定都是成长型人格的,不为外界的奖励或评价而表现,只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而努力。这样的人和群体,很难被困难击倒。
 
既然动机可以转移,那我们为什么不转得彻底些,让它变得更好玩呢?比如当别人问山长为什么要做这么多有难度的事情,又是比肩哈佛耶鲁,又是世界冠军?你们猜山长的回答是什么,山长说因为好玩啊。如果这世上的事在我们眼里都是“玩”,谁还有心思去苦闷呀!
 
比如阅读这件事,如果你想每本书其实都是一个人,看书就是跟这个人聊天,好书就是一个牛人,整个书架都是你的牛人朋友圈。当你站在书架前,琢磨着下一个跟你聊天的人是谁。这种“翻牌子”的感觉,是不是棒极了?
 
这个世界原本就没有什么意义,所有的意义都是我们自己赋予的,谁赋予的好,谁就越能胜出。既然做事情就是赋予意义的过程,那当我们无法持续做一件事情时,为什么不赋予它一个对自己有用又好玩的意义?
 
今日老师中我最熟悉的就是陈静老师,她之前是昭明学堂的堂主,去年9月正式加入今日。而我来昭明学堂的原因就是因为陈静老师,17年6月参加清心课,第一次与陈老师认识,之后3个月有幸一起学习,她给我的初步感觉就是让人非常愿意亲近、个性很开朗、不拘小节,和她相处很舒服。当时课堂上几乎总是她一个人提问,有很多不同的问题,心想她怎么一点都不紧张,哪想出来的那么多问题,后来的相处发现她为了弄明白一件事情,总是充满好奇,而她的问题也会给旁人带来启发,所以在价值伙伴评选中,虽然她没有担任任何班委工作,但依然排名第一,因为她无意中给人提供了很多价值。
 
之后跟随陈老师进入学堂,近距离跟陈老师相处一年,发现她身上有很多我值得学习的地方。



①主人公精神
印象中,陈老师从来没有等着别人安排的时候,而是把自己当成主人,不管到哪里手里总是有事情做。在学堂的时候,有时会看到陈老师一个人在厨房刷水池,当时学堂还没有请做饭阿姨,是老师分工做饭打扫,我观察到不管是不是轮到她,只要她看到不太干净,她就会很自然地卷起袖子哼着歌打扫起来;而我有时看到觉得可以了,这次也没轮到我打扫,就这样吧。

刚到今日不久,有次老师们都在外面练功,有政府部门的人来询问情况,当时山长、其他资深的今日老师们都在,作为一个新人,如果是我们会如何处理?一般情况下,都会等着其他老人上去接洽,而陈老师没有迟疑,本能地走上前询问有何事,完全把自己当成了守护这片土地的主人。
 
②自我要求高,不服输
对她说过的话中,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如果自己没有进步,每次都没脸去见山长,上他的课”,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教学中,她都会精心准备每堂课,上完课后自己再回顾,总结成文章。看她的工作本,都是把用过的A4纸,空白的反面装订起来,写的密密麻麻;每天要做的事情,后面的安排都会在纸上的表格中列出来,做完一项就用不同的颜色笔备注,一学期下来,表格中满满当当。

有次去读书会分享《汉尼拔》,她觉得要讲好有点难度,就在房间里准备了好几天,不断完善。每次要做的事情,她都会给自己定好期限,不做完不起身,所以时常会看到她吃饭时不在,凌晨发出稿子,最后事情都是提前做完。

记得山长曾经上课时,问学员,你们谁觉得自己能超过2.0老师?陈老师就说自己可以,因为我比她们更有社会经验,也已经经历过了家庭生活、生养孩子,不会再被荷尔蒙驱使。陈老师一直想进今日,山长就调侃她,你要是也打个百人徒手战,可以考虑下;她很认真地说:“真的吗?”于是山长开玩笑:“你太老了,还是算了吧”,她讲不试试怎么知道。
 
③团队至上
进入昭明,感触最深的就是整个团队气氛非常好,陈老师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身处其中你会感觉到很安全,大家都很真实,每个人能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不会怕犯错,因为团队允许甚至欢迎你犯错,只要你之后改正,所以大家给了充足的空间让我成长。

在和她的交流中,从没有等级高低的感觉,她不会因为自己是堂主,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听她的,而是大家都很平等。有时她提出一个建议,讨论后大家觉得不合适,就没有采纳。同事讲之前她不是这样的,是个火爆脾气,那时候经常因为一个话题吵得不可开交,谁也不认输,但她事后会询问大家自己哪里做的不好,下次改进。现在上完课后进步很大。

同时她会时刻想着伙伴的成长,有提升的机会会催着我们赶紧上,山长的课开了第一时间通知我们,建议我们都去听,而不是想着学堂人手不够,你还是别去了。她对团队每个人都很了解,会建议我们学习的方向,现阶段主攻什么内容,做出自己的特色。

观摩期间,明仪老师讲到,学期中有个晚上她和陈老师因为一个话题争辩了一晚上,那阵势把旁听的助教们都吓坏了,第二天山长带陈老师去见人,陈老师就说能不能带上明仪,山长说明仪在忙,就不带了吧。陈老师讲明仪肯定很想去,最后就把明仪喊上了。
 
④大局观
我们老说陈老师没有女人样,并不是说她长得不像女人,而是她很少有普通女人的那种情执,为了一些小事暗自神伤,也不会因为交谈中某人说的一句话耿耿于怀,没有跟先生、女儿太多的羁绊,不会寻求先生的关注、担心女儿的学业、未来等,这些基本没有看到过,考虑的都是学堂的方向,教学上的安排,如何才能给别人提供更大价值等。

当初她和我商量决定要把读书会搞起来,她的发心很单纯,就是学堂在常州待了这么久,要给常州做点事情,所以才有了昭明读书会。

现在陈老师和教练长期分隔两地,今年江湖课两人好不容易有机会见面,教练回来后讲待了几天,两人聊得都是如何把学堂做好,学生教好,聊得不亦乐乎,感觉两人关系更加亲近,更懂彼此。如今陈老师有了新的使命,要带领清一塾打败国际今日。祝福她!
 
讲这些并不是为了说明陈老师有多优秀,而是我们跟她一样,也是要一步步成长起来,她从急性子,说话经常呛对方,把对方气得不行,慢慢转变成一个性格柔和、目标坚定的伙伴;从一个毕业后就当家庭主妇,眼里只有小家的小女人,变成一个愿意为教育奉献生命的人。
 
很多人很好奇陈老师是怎么进入今日的,在我看来,她在没进入今日之前就已经是今日的人,因为她在学堂就是按照今日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她心中,山长一直都是她的老师,如果她允许自己混日子,放纵自己,就是对老师的不敬。
 
说到这里,今日学堂对于我个人以及昭明整个团队的价值和意义又是什么呢?我想就是让我们明白了自己想要成为一群什么样的人,通过成就这份伟大的教育事业,变成自己想要变成的样子!
我们昭明团队会跟随陈老师成长的脚步,活出自己!
 
最后,引用明仪老师的一句话作为结尾:“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当一个人去做别人希望他做而他自己又不认同的事情,他可能如同行尸走肉,混日子,一副生无可恋的模样。但是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他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最终将生命活成他想的样子。”
祝福大家!谢谢!



昭明书院
愿中国有真教育    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
愿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发扬光大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昭明书院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