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放假的烦恼--学堂新学期家长会答疑

家长核心疑问

 

1

 孩子在寒假的时候学习、内务、运动状态都不好,和在学校差别很大,我知道这跟家长有一定关系,但不知道家长用什么方式方法能改变这个状态?

2

 孩子一直存在做事不积极主动的问题,自控能力也比较弱。在我们没有严格要求和监督的情况下,一个人学习运动都会打折扣。

3

 当孩子出现各种感受时,家长只愿意认同在家长眼里认为是正确的感受,却总是试图去改变在自己眼中认为是不好的感受,认同和引导到底哪个更重要?为什么家长总是容易忽略孩子的感受,家长该做哪些功课?

4

 假期发现孩子对于电子产品的兴趣大过其他东西,只要闲下来不是看电影,就是摆弄手机。孩子这样行为的背后,是因为家里生活太无趣,还是因为平时用电子产品太多,让孩子习惯了这样的方式,或者说这两种情况都有。作为家长要如何去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 学 堂 老 师 答 疑 /


 大家晚上好,感谢大家的邀请参加本次家长会,首先先说下第一个问题:本学期各班的安排。

 后面的问题基本都是共性的问题——如何与孩子相处,看得出来假期对大家的考验还是蛮大的,所以后面的分享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总体阐述,因为很多是共性的,就不一一回复;第二部分是听完第一部分,如果还有疑问,再单独回答。

 开始第一部分之前先给大家做个传信员,收到大家的问题后,老师们对孩子们对这些问题是怎么看的很感兴趣,就找孩子们聊了一次天。问道假期的状态,孩子们知道家里环境对自己没什么帮助,只是家里环境比较舒服,就不是很想动了,回学堂后有时还会想念在家舒适的感觉;一谈起对爸爸妈妈有什么不满时,有些孩子哭成了一片,表示假期在家,爸妈很少陪伴自己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甚至有孩子觉得从小到大爸妈的陪伴就很少。即使在旁边坐着,也只是要求自己做这个做那个,但自己在玩手机,有些孩子还提到家长经常去打麻将。有些孩子完成要求后,家长之前答应的事情经常不兑现,会再提新的要求;有时孩子去找家长时,家长说自己忙,但孩子自己看到家长只是在玩手机。

 所以孩子们全部举手想要家长用心的陪伴。一方面是家长对孩子们的束手无措,一方面是孩子们对家长的哭诉。两个矛盾如何解决。

好,孩子们的信息传递完了,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受?下面就谈如何与孩子相处的问题。

第一、心态问题。不知道家长们看到孩子假期回家是什么感受?一开始可能是欣喜,终于见到许久未见的娃了,待几天下来,就开始头痛了,最后下来一个假期净和娃斗争了,所以很多家长提到希望假期孩子能继续跟着老师。以后孩子回家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头痛的战斗要开始了。有没有家长有这样的心态?孩子终于回来了,我这段时间学习的东西可以用一下了。不然学这么多新教育的东西干什么呢,不就是为了用出来吗?

 第二、吸引力的问题。孩子们在家喜欢玩手机、不听家长的话。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是你的话,是喜欢玩有趣的东西还是没趣的东西。如果家长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他肯定选择更有趣的手机或者别的,当然也不会听你的话。这里面有两个问题:

 1、你是否在用心陪伴孩子,用心的标准就是你是否精心准备,让孩子觉得和你呆在一起很好玩、很长见识、有成长,而不是每天只有要求或者吃喝玩乐。这个陪伴不在乎时间长短,而是质量有多高,举例山长带明慧的例子,每周只有一次的相处机会,即使只是去一个公园。

 2、你是否以身作则,做到让孩子足够尊重你。孩子们都是以父母为榜样的,并全力模仿,这一点老师的作用是远远不及的,所以才有孩子身上的问题都是家长身上的问题。比如家长内心讨厌运动,在一旁督促孩子运动,孩子怎么可能会自觉运动呢,肯定也觉得运动没意思,家长都不喜欢。家长在玩手机、麻将,孩子看在眼里肯定也会觉得玩才有意思,学习好无趣呀,怎么可能喜欢学习。

 第三、分裂的问题,这可以解释孩子们为什么在家和学堂两个样子的问题,问题里大部分是这个问题。这就是孩子分裂的表现,我们大部分也是这个状态。一方面觉得精进的学习生活状态对我们成长才有利,一方面又很享受吃喝玩乐带来的舒适,然后就分裂了。那这是怎么导致的呢?因为我们从小在无序的环境中长大,什么是无序?简单说就是不知道什么对的,什么是错的,一会对一会错,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就会喜欢钻空子。打个比方,关于孩子为什么会在家睡懒觉的问题,肯定是以前有睡过的时候,但家长没采取有效的方式,孩子就觉得在家睡懒觉挺正常的,现在突然又催着我起,到底应该怎么做,能钻下空子,赖一下就赖一下,说不定又成功。可能有很多类似这样的情况发生,出现一件事情家长一会不能做,一会被孩子吵吵闹闹,省事处理就让做了,或者妈妈不让做,爸爸让做,孩子精明的很,肯定钻空子,久之,两种不一样的行为模式就会在他身上形成,而且他会以让自己更轻松舒服的行为模式为主,因为人性是向下的。还是举个山长的例子,明慧从小被打大的,懒床,被打皮带。山长会明确告诉孩子什么事该做的,什么不该做,如果出现无理的要求,山长就会告诉明慧,既然你无理,那我也用无理得方式对待你,所以小明慧生活在一个有序的环境中,从小知道什么是能做,什么不能做,很踏实,从不钻空子,因为钻不了,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就会很开朗,没有纠结。为什么孩子在学堂不敢睡懒觉,因为他知道这里钻不了空子,只能早起,当我们只有一个方向的时候,做事反而更高效轻松,因为没别的选择。对我们大人也是如此,为什么不开心,因为选择太多,太纠结。说到这里,家长们应该知道该怎么做了。就是加强你们家的家风家规建设。明确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全家执行。有个前提就是家长要清楚哪些是正面的价值观,应该设立什么,这点可以参考古今名望家族的家规,因为但凡有智慧的家族都有本族的家规,如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康熙的《庭训格言》、奥巴马家规等,选择其中适合自己家的。

 第四、职责的问题。大部分问题反应到孩子们被家长催着走,不催不动,一个原因是上面家规没有建立起来,或者没有有效执行。另外一个就是家长对自我的职责认识不清晰,也就是做了本应该是孩子该做的事情,孩子会认为这是家长的事情,跟我有什么关系,所以会出现很奇怪的现象,本来是孩子的事情,最后都是家长们急得不得了。这也是今天给至上班上的课,明确老师的职责,坚决不做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让孩子意识到只有自己才能对自己负责。这只是意识层面,重点是在如何做上面,家长看到孩子表现不如自己意,是否能够忍住不自己亲自上手帮忙或者语言的督促,如果这种行为多了,孩子会变得非常被动,还会衍生出另一个问题,就是没有承担,因为自己的事情从来没有承担过。这也是为什么上学期出现孩子对自己衣物不太上心,如果孩子从小无法对自己的一点一滴行为负责,就无法对其他更大事情负起责任来。



/ 学 堂 家 长 收 获 /

陈家

收获


一、心态

从寒假陪伴情况,与孩子的相处并不是很愉快。我希望她能自觉、自发的安排自己的每天计划,自己不被打扰做自己的事情。孩子认为妈妈不理解她,只有对她一味的要求,还是在沿袭过往的模式,绝对没有用心的陪伴。会邀请其他的小朋友到家中来玩、做游戏,但也仅仅是打发孩子无聊的时间,找些玩伴而已。完全没有意识自己参与并且和孩子一起探索背后的值得思考的方面。在上周的通话中,孩子也谈到希望在下次的假期中自己完成目标后,父母能陪她多玩些。为什么孩子和我呆在一起会比较无趣,答案显而易见了:用心不够。今年暑假中会多多践行改变。

二、关系

亲密关系一直是困扰我生命关系中的重大问题。上过很多次工作坊,好一段又会回到从前,在与孩子爸爸关系陷入低谷时,多次想过分手,但又因为孩子犹豫。慧心课程回来后找到一个方向,刘老师每月的分享更能让自己看到问题的本质,同时孩子的状态应该是我想做出根本改变的最大原因。CYL在新教育环境浸泡了四年,孩子好强但是不会与人相处,结合上周行知的刘杰老师的分享,这类孩子共同的特点家庭关系中妈妈强势,父亲的力量在孩子身上没有出来。从我和孩子爸爸的原生家庭中,和父亲的关系都不融洽,这是一种能量的传递,想要跳出这种模式,必须做出改变。一直以来,对孩子的欣赏甚过孩子爸爸,觉得爱人啰嗦、小家子气、爱抱怨、进取心不强,没有抱负等等。基于这样的心态很容易把这些问题放大,忽略爸爸本身的优点。有的时候会自叹命苦所选非人。多年来爸爸以他自己最大的努力承担着对这个家庭的责任,而自己其实一直是在舒适区完成自己的所谓目标,看起来努力、上进。特别是今年我离开药店选择自己想从事的事情,爸爸给予的理解和尊重。昨天与孩子的沟通中,也谈到孩子身上很多特质像爸爸:爱笑、运动基因不错、心灵手巧、开朗。孩子爸爸经常说我是一个有福报的人,自己经常会不以为然,但是细想下来的确如此,心中很多想法会以不同的形式让我实现。所以我应该有更多的感恩,更多的耐心、包容,成为更好的礼物。

三、责任

我很爱孩子,很多时候会认为她是一个更高级的灵魂,因为她的出现让我这样一个从小调皮捣蛋,不爱读书的人慢慢的走上自我成长的道路。我可能不是一个好妻子,但是作为妈妈这个身份做得还不错。可是我所有的动机都是为了给她做个好榜样,希望在她成长的路上,父母能成为一个好助力。那天我问自己一个问题,即使孩子最终会优秀,如果发生了意外,她死了我怎么办?来到世间是一个人,最终走的时候也是一个人,如果始终是以做孩子榜样为动机,充其量也就是高级版的共生而已。给自己一个周期,可能七年、十年……主动做成一件事,慢慢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改变百点,不如行动一点,祝福自己!


朱家

收获


孩子问题的原因:听完何老师的一系列解答,家里第一次出现了一份很正式的家规,主要是针对家里的小女儿的,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关于分裂的话题,我终于了解了培钰为何如此纠结和情绪化,回想他的成长之路,父母对于做事让他承担很少,但又对于他的要求却无比之多,导致孩子的能力跟不上却承担了很多负面的指责,培钰现在的自卑和情绪化家长的责任太大!

家长的心态:对于PY来说家长给予他的不是要求他,而是给予他过去没有得到的东西,内心真实的渴望,需要的鼓励,和对于他进步的认同,家长要放下对于今日的渴望,有些东西不补起来,这一生估计都要去弥补!

如何帮助:爸爸和我都存在很大的原生家庭问题,我们自身要尽快去修复,有些问题逃避和不面对以为就能够过去,但轮回太可怕,不解决和不面对的问题迟早还是要面对,对于培钰现在需要我们帮助的是帮助他如何对待事实不认为是指责的问题,从泰国回来的那一次听话孩子的一席话感动了我,他说出了他内心深处最深的渴望,他说我们一家人要学会倾听,特别是妹妹一定要学会倾听,现在回想起来其实他想说的是他希望我和爸爸能够学会倾听他所说的话和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关于倾听他跟我分享了很多,那么我在想我可不可以根据他跟我分享的这些东西帮助他学会倾听别人所说的事实,而不是一味地觉得别人是在指责他呢?

感谢昭明的伙伴老师家长对于PY的用心,希望我们能不负这么好的教育平台!


毛家

收获


听了何老师的答疑,给我的第一个感觉是震撼,第二个感觉是觉得自己进步怎么那么慢。

为什么会震撼?是老师强大的思维能力以及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思维提升时,所有的问题在你眼前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不会被边上的枝枝丫丫所迷惑,你一看就看到了最核心的问题。正因为有这样的能力老师才能轻而易举就解决了所有家长的疑问,听完老师的答疑之后,好像所有的问题都豁然开朗了,不过要做到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其实真的把老师的答疑弄懂了,孩子的教育应该不是太难的事情。同时从老师的答疑中,也看到自身思维的浅薄,虽然学习了这么久看问题还是停留在表面,没有能力从这么多不同的问题中,找到共性的问题,只会傻傻里一个个问题去分析,这就是思维低下的表现。

当老师转达孩子们对家长的假期的表现时,孩子们觉得父母没有全身心的陪伴自己,没有感受到父母的爱。这个寒假扪心自问,对于孩子的陪伴不可谓不多,每天的晨跑、运动几乎全程陪伴,可是做没做到全身心的陪伴,有时候做到了,有时候是没有的。为什么做不到?一是自己爱不够,当一个人要全身心的陪伴一个人时,这个人内心要有充足的爱。当我没有爱时,我是给不出爱的。当我拥有满满的爱时,我才是圆满、喜悦的,而当我没有爱时,我的内心是匮乏的,就要找个东西来填满自己的心。这个时候我的注意力就没法给到孩子,就会涣散,我的心就会跑掉,我的神也会跑走,就会追寻我感兴趣的事情,当然没法做到全然的处在当下,所以孩子感受不到你心的。二是没法放弃自我,要做到全身心的陪伴就要把自己完全的放下,这个时候是没有自我的,眼里只有孩子。

那怎么样才能改变这样的局面呢?说实话爱与放下自我不是说有就有的,这必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要练才能有的,那是不是当下这个事情就无解了。我想应该有办法,当下想到的办法就是先在日常生活中多多的保持活在当下的能力,还有就是学会爱自己的。不过很多东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真正持之以恒的坚持践行下去更难。而这个就是决定是否真能学到东西的关键因素所在,所以如果进步小,一定是练得少,所学的东西只是听了而已,根本就没有好好花心思在生活中练习与践行,然后发现自己理解不到位,或是有偏差的地方,再进行调整,再去练习,如此反复,直至能够灵活运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只有这样别人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所以,我个人认为自己进步慢的原因核心原因,所以练习、践行是我以后学习的重中之重的事情。



人只有活得越来越像自己的时候,优势才会渐渐展现出来。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昭明书院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