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不一样的儿童节体验--将节日变成成长的机会和礼物


一. 活动缘起


本次六一儿童节学堂的孩子应邀参加一家幼儿园的汇演。对于大部分的孩子来说儿童节意味着礼物、逛商场、逛游乐园、吃好吃的、玩好玩的。那么节日等同于消费和放松的观念是谁给我们植入的呢?我们为什么愿意接受这样的观念呢?如果节日意味着消费放松,那么什么样的人更开心呢?是消费者还是商家?为了不浪费这么宝贵的机会,老师们决定让孩子们好好感受一下节日的商机,因此决定在六一这天开展一次义卖活动。

正好这段时间有孩子没有及时收纳晾晒的衣服被“充公”了,原本孩子们需要干活来挣回这些衣服,于是老师们“网开一面”,同意大甩卖以极低的价格出售这些无人认领的衣服,瞬间这些“失主们”全都跑出来争相抢购自己的“失物”,并在老师这里一一备案记录。本次义卖每个家庭需要赚回本组的“购衣款”,大家似乎都对此信心满满,还很兴奋地问老师“如果到时候还有盈余资金怎么处理?”,老师们笑嘻嘻地回复“可以留作自己的家庭基金,以后外出徒步或者开展活动可以以家庭为单位支配使用。”正在孩子们欢欣雀跃憧憬满满的时候,老师话锋一转“如果到时候入不敷出怎么办呢?”孩子们一致表示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就用自己的劳动来偿还。

“那我们做东西的原材料学堂没有的话,老师可以帮忙采购吗?”有学生问。

“当然可以了,你们将种类和数量列个清单交给老师,原材料费老师可以先帮你们垫付,但是需要偿还的哦”。

考虑到很多新生从未有义卖经历,老师们建议大家利用周末的时间提前去周边商业区演练一下,积累经验,孩子们都欣然同意对接下来的挑战十分向往。

各组购衣款
组别 金额
A组 10元
B组 40元
C组 74元

二. 精打细算


任务已经认领,接下来大家就开始筹划了。每个家庭需要自己设计、制作义卖的商品并独立结算。孩子们首先在一起碰头商量各组计划制作的商品,男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决定制作刀、枪等木作;女孩子们则决定制作书签、橡皮泥、头绳等。每组的营业额刨去购衣款之外还要支付原材料费用,如果制作的数量不够,那么无法赚回成本,可是每个家庭都有男生和女生,如果分开制作的话一来人手可能不够,二来可能比较浪费原材料,因为大部分材料从网络购买,有起订量还要支付邮费,各个家庭计划制作的物品也有重复,那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于是孩子们又开始动脑筋了,跑过来问老师“是否可以家庭与家庭之间组成联盟?”老师们表示没问题,只要双方协商好友好合作即可。

很快四个家庭就两两结合组成了两队,大家进入更细致的计划,这个时候就是展示大家十八班武艺的绝佳机会:哪些人有哪些拿手绝活,之前在学堂手工课学到的本领都可以施展出来了。在这期间不停有孩子跑来问老师:“老师,一张 A4的纸价格多少?”“老师,学堂的木头是否收钱?”“花园里面的花可以摘吗,是否要付钱?”“一包橡皮筋多少钱?”

当得知很多材料都需要花钱的时候,孩子们就开始盘算如何能够节约成本,例如书签的尺寸设计为多大,怎么样让一张纸的利用率最高? 学堂的闲置材料怎么能派上用场才能最大程度地“薅老师的羊毛”?甚至还有孩子计划周末跟家长通话的时候让家长趁网校学习的时间把家里闲置的橡皮筋带过来。看到孩子们忙前忙后地计算、询问、讨论,老师们不由得感慨:这帮娃们的帐算得不可谓不精细,一个个都是省钱高手哇!可是为什么这么多家长把孩子们培养得花钱大手大脚的呢?当一个人花别人的钱且不需要承担责任的时候,相信大部分的人都不会心疼。关键是除开自己的父母天底下还会有谁这么纵容自己呢?更可悲的现实是,小时候对孩子采取“货币宽松”政策,一旦到孩子成年之后“收紧银根”只会引起孩子的不满抱怨,曾经无限的爱心也会变成心头的隐痛。这个问题也值得各位家长好好思索。

最后经过孩子们的精打细算各组给出了自己的材料清单:

     组别材料种类           金  额
          皂基               90元
          绳子               17.4元
          木头               10元
          橡皮泥               32元
          皮筋               9.9元


三. 发挥创意


根据孩子们的工时预算,制作完自己预计的商品需要三至四个小时,由于平时孩子们还要进行常规学习,因此制作时间定在了工作日的一个晚上以及周末。

(肥皂制作流程)



(肥皂成品)


(手工皮筋枪)


(中国结)



(手机橡皮泥挂件)


(橡皮泥蛋糕)


四. 初战小捷


第一次售卖实践定于六一前的一个周末,考虑到商业区往往下午人流量才会比较大,孩子们决定上午继续完善自己的作品,下午再外出售卖。

A组一开始都有点胆怯,碰到好几个潜在客户擦肩而过却不敢上去售卖。B 组和 C 组则在队长的带领下展开了主动销售,而且孩子们还很细心地考虑到有些顾客可能没带零钱,出发之前问老师借用了支付宝和微信二维码,并将其打印出来。

A 组的孩子眼看着其他两个小组主动出击,慢慢放下了之前的腼腆害羞,两两组合开始主动向来往的顾客兜售。万事开头难,跨出第一步之后孩子们的状态越来越自然。因为主动来询问的客户较少他们想出了一招——卖艺,与其到处去找顾客,不如想办法将顾客吸引过来。于是孩子们在广场中间翻起了跟头,将平时运动所学使了出来。

B组和C组也在不断拓展新商机,孩子们发现广场里有个超市,他们觉得超市里面的消费人群会比较多,于是决定进去和超市“抢生意”。

由于晚餐时间是人流量最大的时段,孩子们决定派出一部分人前去购买大家的晚餐,另一部分人继续售卖。虽然超市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但孩子们并没有选择包装鲜艳的零食,只是买了些面包,大家轮流吃了两片面包就继续投入工作,余下的晚餐计划等售卖结束后再享用。

随着广场上的人越来越多,“竞争对手”也开始出现。刚开始孩子们还有些担心,过了一会大家决定去打探一下“敌情”,学习一下对手是如何陈列和做销售的,结果孩子们跟对方聊得很愉快还售出了两件商品。



本次销售中孩子们整体状态良好,没有表现出丝毫疲倦或厌烦,最终成交额为275元。虽然战绩不错但也有很多不足,因此晚上返回学堂后孩子们一边享用“未完的晚餐”,一边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总结。很多孩子都提到了自己从0到1的突破并决定在下一次售卖中进一步突破自己,老师们对孩子们做得好的地方给予了肯定,并着重让孩子们思考有待提升的地方以及相应的改进方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些产品质量没有过关。

2、产品展示不够醒目、美观。

3、遇到顾客出现一帮人蜂拥而上,重复推销的情况,顾客体验度不好。

4、有的小组事先没有考虑二维码收款,最终两组共用一个账户,导致最后分不清各自的营业额。

5、有的组员对商品价格不太清楚,无法及时解答顾客的疑问 。

6、分工不够合理,例如年龄大的孩子主动去做销售的时候,留年龄小的孩子照看“大本营”,没有安排负责人导致孩子们在看摊的时候只顾着自己玩,没有注意经过和前来问询的顾客,造成潜在客户流失。


五. 主动放弃


由于幼儿园的演出傍晚才开始,白天的时间孩子们决定先去周边的公园售卖。这次孩子们根据第一次义卖总结的经验,进行了一些改进:

第一,每组设置了一位质检员,对产品质量进行把关;

第二,两个组分别用了两位老师的支付宝和微信收款码;

第三,分售卖小分队,每队3-4人,避免了一窝蜂的现象;

第四,组长提前把价格向每位组员宣导到位;

第五,专门制作了木制展示架。

不过由于是工作日,公园里面人流量较少,老人年偏多,对孩子们的产品并不感冒,这个客户群体也被被孩子们总结为“最拒绝泡沫的人群之首”。于是大家决定徒步3公里到附近较大的公园售卖,等到晚上展示结束后再进行正式售卖。

这次孩子们的胆量明显比上一次大了,连几个小的都主动跟着去售卖,虽然人流量不高但孩子们凭借改进后的销售技术和主动出击在两个小时销售了193元。为了让孩子们晚上表演保持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状态,老师们决定午饭后带孩子们休息。虽然一整个白天都在外面,演出的时候幼儿园的孩子和台下的家长秩序有些嘈杂,但是晚上孩子们表演状态仍然不错,没有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演出的专注度很高,表演结束后被很多家长围着问他们是怎么学习的。

考虑到现场秩序有些混乱,老师们和孩子们商量放弃晚上的义卖,以免给主办方带来更大的管理麻烦,虽然失去商机很可惜但孩子们一致表示同意。义卖的目的是锻炼孩子们规划、做事、与人交往的能力,为孩子们提供打破舒适圈的条件,培养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超越自我的素质,而非售卖本身。根据实际情况或突发情况做出更合适的选择也是对一个人心性、决断能力的考验。

在返回的路上,老师们和孩子们一起就现场的混论进行了分析:这些人的行为代表了什么样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为什么有些家长在现场大声说话,放任孩子哭闹,甚至是跑上舞台乱动别人的东西?为什么有些家长只关注自己和孩子有没有占据到最佳观赏位置,只关心自己能不能清晰地拍照而不顾及后排的观众?更不用说现场吃零食扔垃圾的情况相当普遍了。通过分析解读孩子们发现这些人最大的特征是: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全世界都是为自己服务的。在这样的心态下自然所有的便宜都要占尽,不允许别人损害一点点自己的利益,自己做的事情都是理所当然。当一群这样的人聚集在一起的时候自然没有谦让,只有争斗,这也是下层人之间踩踏非常严重的原因。而在这样的价值观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有类似的行为,自然也就不奇怪了。虽然我们不允许自己成为这样的人,但我们尊重他人的行事方式,同时出于自我尊重我们选择远离这样的人群。这些人看似在生活中不会吃小亏,但更高层级的人不会愿意跟他们合作,他们损失的是提升自己的机会,恰恰吃了大亏。

孩子们也提到在售卖的过程中有些顾客追着问自己读几年级,是哪个学校的等等,自己不太愿意告诉他,对方就会立即表示不愿意购买并且会持续追问。这让老师们想起来日本的乒乓球运动员福原爱有一次在采访中提到“中国记者什么都要问,问得自己直想哭”。其实这种行为的背后也是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只要是“我”想知道的,你就必须要告诉“我”,否则就不正常。

孩子们看清了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模式后纷纷表示不要做这样的人,老师们则趁机引导他们思考日常生活中自己身上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表现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觉知并作出改变。


六. 后 记


虽然第二次售卖孩子们主动放弃,但展示出了自尊尊人的处事原则。通过这次售卖孩子们不仅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做了分析(如情侣、年轻的父母、带着小孩的人购物意愿更强烈,老年人则消费欲望比较低);还对商品做出了细分(如一类是生活必需品,一类是非必需品,满足人们的某种感觉而已)。而销售的本质就是抓住顾客的需求,是愿意为价值买单,还是愿意为泡沫(感觉)买单,最好的商品就是将两者有机结合,例如这次售卖中孩子们发现精油皂的受欢迎程度比较高。通过观察别人的消费习惯反思自己的消费习惯,从而觉知自己的欲望,感受顾客和商人思维方式的不同,对节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同时这样的体验让孩子们对于外出赚钱有了一定的信心,日后如果面对生存问题也不会有较大的心理恐惧,这也是我们希望传递给孩子的——不要害怕任何的改变,任何问题只要去面对就会找到解决方法。虽然孩子们的销售额达到预期目标并超出了,但如果换算到人头以及耗费的时间上,他们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并不高,如何让自己的时间更值钱也是孩子们后面需要修习的功课。

 



昭明书院

愿中国有真教育    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

愿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发扬光大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昭明书院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