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你的人生字典里有什么?--读书会《编舟记》电影课收获


题记

读书会的第二场电影分享课是《编舟记》。这部影片根据三浦紫苑的同名原作改编,讲述20世纪90年代,日本玄武书房拟出版一部面向当代人的中型国语词典《大渡海》,编辑部的同事们耗时十五年,历经辛苦终于完成了词典编制的故事。

看完不免要感慨,在这样一个时代,居然还有人拍摄如此老土的一部电影。如同编纂字典的繁复、琐碎,电影本身恐怕很难称得上有趣,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框架,缺乏修饰美化。节奏更是慢得惊人。编辑部里的人们不为金钱,不为虚名。在信息爆炸的新媒体时代,让文字和词语回到了最初的功能:与人沟通,与世界相融。这些词语是有生命力的,有些可能传承了几世纪,有些才一年半载。他们选择忠实的发现和记录。普普通通的小人物身上闪烁着非凡的人性光辉。


1

找到人生的目标,做自己热爱的事业

马克·吐温说过,“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两天就是出生那天和发现人生目标的那天”。主人公马缔光也是语言学的研究生,酷爱研究文字。但他也是一个性格愚直驽钝,不懂得沟通的怪人,周遭同事对他敬而远之,一开始从事着他并不擅长的销售工作,业绩十分糟糕。不过马缔对词语敏锐而精确的把握能力以及做事的认真投入却令他被编辑荒木慧眼识中,成为编辑部的一员。当马缔知道自己所要参与编辑的词典是以“为当下之人服务”为目标,收录的词条不仅包括古语和日常用语,也积极涵盖了来自近现代的流行热点词汇的时候,立即觉得这正是自己一直追求的事业。编辑部的老主任松本作为主要负责人。每一次的会议,都非常清晰地规划着词典的收录范围和完成方式,并且因人适宜,分工合理,不仅让下属明确了方向,更让马缔坚定了他奉献毕生的决心。这世上可能只有3%的人能够成就一番大的事业,多数都只是97%的普通人。如果我们能像马缔一样,找到生命中的良师益友,紧紧跟随,就必然能够取得成功。

房东竹婆对马缔说:你这么年轻,就找到了这辈子想干的工作,真是太幸福了。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可能并不会像马缔那么幸运。大部分人不管喜不喜欢,会一份工作干到退休。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必须专注于让琐碎的工作变得有意义,如果找到热爱,每一步都将是乐趣。换个角度来说,即使找不到人生目标,也需要从工作生活中建立目标。活泼搞怪的同事西冈,是个没有干劲的男人,该开始对词典的编辑工作也并不感兴趣,然而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他也逐渐充满了热情。甚至在调出编辑部后,仍然为出版工作奔走出力。

2

你愿意为你的目标付出什么?

数次的波折令词典的问世险象环生。资深编辑荒木热爱这份事业,虽然被迫选择回家照顾体弱的妻子。但是他并没有袖手旁观,多方考察后,确定了接班人马缔,这才安心的离开。数年后妻子病故,依然决定继续返回工作。社长迫于经济压力欲叫停出版计划。编辑部里的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智慧暗暗抗衡。为了能养活编辑部,马缔接受了自己并不喜欢的商业化出版任务,为此词典的出版工作需要延后数年。西冈积极努力营造词典出版发行的舆论声势,甚至选择用自己的退出来成全马缔。为了收集流行词条,自闭且内向的马缔愿意改变自己,随身带着采集卡,主动与他人沟通并时时刻刻记录新词。甚至和荒木到肯德基“偷听”年轻人谈话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词典编纂严格按照例句采集、词条选定、解释、排版、校对的作业流程进行,工作

量之大、耗时之长,常人简直无法想象。用一辈子做一件事情,在一些人看来,简直无趣之极,折磨死人。若非对这项工作有十足的热情和信心,恐怕无法走过这段长达15年的编纂航程。但是在浩瀚的词语海洋里,编辑部的人们却甘于寂寞,收获着慢慢接近目标的幸福。


3

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在这部影片多处细节里都得到呈现。将毕生献给语言研究和词汇搜集的老主任松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没有放下《大渡海》,笑称九泉之下也会继续收集词条。合作印刷厂送来打印纸的样本。马缔反复模拟读者的动作,发现会一下翻过几页,提出纸张还需要再光滑一点。词典校对第四版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小小的疏漏,全体人员都愿意吃住在编辑部日夜奋战赶工重新核对。那些请来协助校对的大学生们,面对这样一份临时工作,竟然甘愿拼命熬夜来配合编辑部的档期。马缔本人更是坚持核对了第五版。因为他深深地认识到,不像其他娱乐周刊,词典是一个严肃权威的读物,一旦出错会让读者产生不信任感。马缔的妻子香具矢全心全意支持丈夫的工作。丈夫编字典,一词一卡。妻子做料理,一刀一划。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简单认真,低调踏实,从一而终,敢于面对和享受工作的寂寞。这些大大小小的努力,终于成就了《大渡海》。它是一艘在言辞汇成的汪洋大海里破浪航行的小船,引领着读者传承历史、紧跟时代。

《编舟记》是部了不起的电影,荣获日本影坛年度最佳影片、导演、男主角等多项大奖。拍摄时正值数字技术当道的年代,但导演受到作品的感染,“逆潮流而行”,放弃了数字拍摄而选用了胶片。因为在90年代,编辑工作者必须采取手工的方式进行删除、黏贴等工作。胶片给人的是与时代贴近的最淳朴的“电影质感”。此外,还有一个理由便是“传承”,这种传承既体现在编辑工作者中,也体现在电影人身上。

人生如海,字典如舟。它让许许多多看不见的“人”,穿过海洋连接彼此,重塑人生。这也正是读书会的目的,希望更多的朋友通过我们的活动,彼此间增进联系。




昭明书院

愿中国有真教育    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

愿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发扬光大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昭明书院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