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从根上学习新教育——常州新教育分享会收获(二)

前言:本文作者是突破 A 班的家长,也是新教育的老家长了。他前后共听过程学才老师三次分享,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在我们学习新教育的路上不断有新的感受和收获,这本身就是自我成长的一种标志。

最开始接触新教育的人往往关注的是新教育的“术”,随着不断地践行就会更加关心支撑起这些术的内在原因,进入“改心”的阶段。一起来看看这位家长的收获。


第一次听程老师的课是通过网上直播听他在福州的分享,第二次是在去年的宁波分享会上听的,程老师讲了一天半,这次3月18-19的常州分享会算是第三次听了,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

这次最大的收获是学习他的知行合一,真正地在生活中将山长的思想用出来,并且每次都感到他在不断地更新自己,每次都能从他的课中获得对新教育的坚定信念。反观自己,看了山长及清友们博客,仅仅是从理性的角度去分析对不对,是否精彩,而从不想这些问题对我有什么帮助,我如何用这些好的办法来提高我的生命。

以下我从知行合一角度来解读我们如何才能将山长和程老师教给我们的“知识”运用在生命提高上。


大部分人的境况——缺乏持久性


新教育圈的人都在讲知行合一,但我相信包括我在内很多人的知行合一都停留在很浅的层面:今天我知道了这个理念或理论,我认为他对我有借鉴价值,所以我要去在我相关的行为上体现出来。这个其实也挺好,不足之处是容易会被下个新的理念来冲淡,甚至过了一段时间就给忘记了

为什么会忘记呢,因为我们在实践理念的过程中感觉收获不大,同时会被自己的惰性战胜,而且环境中会有新的东西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会像程老师一样,都认为山长的东西很好,所以就去上清心课、幸福课,回来后也能兴奋一阵子。但与程老师是区别的,程老师是全身心的去做,去付出,去开办学堂,去做义工,他做的所有事情与利益无关,他说他要为新教育而奋斗,让更多的人觉醒,他说中国人想重新获得世界的尊重,只能在教育上努力,而且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我们绝大部分人对教育的理解和实践肯定没有程老师深刻,所以我的直觉判断,程老师会将做义工进行到他生命的尽头。他是这样思考并宣传亲教育,他也是这样去做,我想这就是真正的知行合一。

我们大部分人为什么没有这个持久力和影响力呢?答案是我们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心,没有学会诚和敬。他说,体制教育的内容没有错,只是知识的比重太高了,传授的碎片化方式也有问题,没有看到每个活生生的人“心”,没有让他们感受到知识的温度,更没有去培养孩子服务社会的意愿和诚敬心。

我理解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的前提是理性而严谨的思考,有长远而具体的服务社会的目标、不断的根据环境而做的行动规划,体现出来的是生活上自律勤俭、不关注所得回报。所有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造就,特别是人成年以后想改变自己的模式要下更大的决心。


如何做出改变?


知行合一的人有以下表现:

第一是主动至上,知道自己往哪里行,有生命的使命和规划,明白生命的终极价值,始终知道自己要什么,不断成长。

第二是灵活互动,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行,是为了给别人价值,所以要去感受人、尊重人、成全人。

第三是追求精神、行为带给社会的精神提升,而不是欲望的满足,是让这个社会更和谐、更可持续。我想教育的最高成果就是让一个人成为一个始终知行合一的人,纠结、利益、得失、高低、成败、是非,统统是不存在的,这就叫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为什么他会行健不息呢,因为他热爱这个世界、他希望大家都幸福,所以他的时间不够用,所以衣食住行都要简洁,所以他真的值得大家去学习。现实中的山长就是这样的人,他好象很会赚钱,但他将钱看得很淡,需求并不多,他好象很喜欢指出别人的“问题”,但他却对清黑们的无理取闹表现出理解和祝福,甚至想通过这一方式来提醒他们去理性的回到自己的生活建设上,他不认为他一定是对的,但他希望人人都自尊。山长在处理清黑们的言论时就深刻的体现了知行合一,他发现了家长们的偏差,他清晰的看出了原因(就是付费的消费心态),也知道他说什么都已经无济于事,更知道这些人暂时不能再做为伙伴了,所以他郑重其事的与他们划清“界限”,这是在给他们另一个机会。

我们这些清粉们为什么不能达到山长的精神境界呢,因为我们没点燃自己照亮世界的行动力,而山长年轻时就想清楚了他的人生价值和使命(从工科改学哲学),而且一直在完善,所以我们要向他学习,不是学他的知识,而是学他的真正的知行合一(或称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我们这些人还来得及吗?来得及,朝行道,夕死可矣。任何时侯都来得及,最不济,我们可以将这个任务明白的交给自己的子孙,让他们成为一个知行合一的人。

  



昭明书院


愿中国有真教育    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名师指路

愿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发扬光大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昭明书院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