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六祖坛经》第二讲(下) 行由品第一 得法的因缘

本文根据清一山长在《六祖坛经》第二讲文字整理而成,感谢义工朋友们的整理。本文为第三部分。想听音频的朋友可以关注“千聊——今日国学讲堂”,或者直接点击“阅读原文”。


1、学佛的目的是什么?

2、五祖是如何挑选传人的?

3、五祖的做事方式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作业六


学佛的目的是什么?惠能学佛的目的是什么?相比你学佛的目的有何不同?五祖对于学佛的目的,他的评价又是什么?




刚才我讲了两个东西,一个是怎样捡回前世的记忆,怎样让自己更聪明更智慧。甚至以后如果愿意,我还可以告诉你怎样赚钱,怎样修财富心,还告诉你怎样生孩子,怎样生金刚宝宝,大家听得津津有味的特别开心,觉得是我今天送出的最大的礼物。

不过说个笑话,假如惠能大师,听到我这样讲他的《六祖坛经》,估计会哭笑不得。他当然不会骂我。我估计他会一副哭笑不得的样子说:我的法宝《六祖坛经》讲的是至高无上的智慧,被你讲成这个样子,讲得那么俗,实在是糟蹋了好东西!你只要这个东西就高兴,为什么不要更好的东西呢?

没办法了,我只好解释一下。现在的人就这个样子,这些俗人,就只想要这些东西,我只能给他这个东西,总比要失败好吧,总比要沦落好吧,总比要堕落好吧,所以一个层次,有一个层次的想法。


  学佛最高的宗旨是什么? 


真正学佛,如果你只是去拿这些“人天福报”的东西,其实是划不来的。那么怎么叫划不来呢?我给你讲个道理你就知道了。

比如说你这一世生了宝宝,你比较聪明真生了个聪明宝宝,但下一世你没有修智慧,下一世你迷糊了,你又傻了。因为现在这一世是我告诉你,是靠临阵磨枪磨换来了一个金刚宝宝,不是靠你真正的大智慧修得的宝宝。

那下一世你生个什么样的宝宝呢?你再去生一个恶宝宝,那个恶宝宝又把你气的要死,又把你焦虑的要死,然后又让你受很多的折磨。你在这种生气、愤怒、恐惧各种因素当中,你的能量层次又进一步降低,你的灵魂层次又下了几个级别,然后你怎么办呢?

因为你没有提升你的灵魂层次,你只提升了你的“福报”的层次。我帮助你多赚点钱,帮助你多幸福一些,多快乐一些,但是你由于自己没有智慧。你没有去真正提升智慧,最终的结果,你这一世勉强保住了,下一世你基本保不住。所以这就叫福报享完了之后怎么办?不修行就继续堕落下去。

真正的精进之人,他对这些人间福报的东西,兴趣不太大的。他最关心的是:学佛的最高级的宗旨是什么?佛教当中最高级的东西,就是惠能见五祖说的那句话。五祖问他,你来找我,是想学什么东西呢?六祖一句话,叫做“惟求作佛,不求余物”。这就是很大的志向,很大的理想,知道什么是最宝贵的。

哪像你们没出息,教你个金刚宝宝法门,就高兴得要死,比惠能差远了。那么比惠能差,也很正常啊,你也觉得没什么惭愧的。那我们跟当时的众人相比怎么样呢?我们看看五祖,他认为学佛的目的是什么?


  五祖的智慧  


“五祖一日唤诸门人过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性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火速急去,不得迟滞。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抡刀上阵,亦得见之。”

大家可能看的有点费劲,我再做做解释吧。五祖那一天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跟大家说,生死事大啊!什么叫生死事大?世间上按照佛学的观点,最重要的第一价值观不是什么爱呀、情啊什么东西的,而是生和死这两件事情是最大的。

为什么呢?你活着的时候你得为你的下一世做准备,然后你得为自己的提升做准备。成天去求这些情情爱爱、情人、金钱、地位,这些东西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

我们死后都带去的东西,才是我们最应该学习的东西,对吗?什么东西?只有修到智慧才能带走。他就说你们这些人“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你们每天在这边学佛学佛,只会学一点怎样修佛,然后得点好处,下辈子过点好日子。我想很多人现在学佛是不是就是这样?

求观世音菩萨赏我点什么东西,让我的孩子能够成器点,让我孩子乖一点,让我孩子考上大学,你们很多人都为这个理由去找佛。其实这不是佛学的真正的宗旨,而且这东西也不是你求得来的,这东西是宗教,他跟真正的佛学没有关系。所以“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生死苦海?你觉得“我不苦啊”?

你真不苦啊?我们说个笑话,你生个金刚宝宝你苦不苦?你说你不苦。好吧,这个金刚宝宝病了,要死了,你苦不苦?你说,这个金刚宝宝怎么可能死呢?好吧,金刚宝宝不死,你要死了行不行?你死了,然后你要离开你可爱的金刚宝宝,你受不受得了?然后你病了行不行?然后这东西你苦不苦?马上就感到苦了吧。而且就算你金刚宝宝也好,什么宝宝也好,他总也有死的一天,对吗?所以这就是苦。生苦,死苦,谁都无法避免。

生死,生老病死,都会是苦。但是你能保证你就没有生老病死吗?没有人能保证,这个时候你怎样去出离生死苦海,怎样把自己的心修到圆满,这就是你要做的东西,那么这就叫“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如果你自己不去修你的智慧,你的心灵是被蒙蔽的,尽管现在你在我身边,天天念些经,好像外表擦光了点,但是你里面还是黑的,那么就算你有福,怎么救得了你呢?

相当于一个人骨子里面是个穷命,他的思维是穷人思维,他中奖得了一笔钱,得了一大笔钱五百万、五千万,你觉得他会从此改变他的命运吗?没可能的,因为什么?他的心是穷心,所以他依然是个穷人。

前段时间不是有吗,有个中奖中了五百万的人,很快的几年之后,两三年之后又重新变成一个穷人,比原来还穷一些,为什么呢?你不去修你的智慧之心,不去修你的富足之心,不去修你的财富之心,给你钱是没用的。

一个人,他通过自己勤扒苦做做事业,做起来赚了五百万,赚了五千万,跟另外一个人地上捡了五百万,捡了五千万,中彩票得了五千万,你觉得谁更有可能守住自己的财富呢?你把前面那个创业的人,把他的财物夺走,他可能还会重新再赚到自己的五百万、五千万。而这个得到天上掉下来一笔钱的人,他就没办法往前走,修福就是这个东西。不是自己的靠不住。

修福就相当于你中彩票得来的东西,现在表面上好,但是它不长久,靠不住。什么东西才长久,才靠得住?

五祖教的就是“汝等各去自看智慧”。要去看你的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要看你的心里面,你能够把这个世界的智慧看清多少,把你证悟的境界拿出来。如果你看了,是那么回事,就把“衣法”给你,你就做第六代祖。

接下来说了一句话,“火速急去,不得迟滞;思量即不中用”这句话什么意思呢?不要拖拖拉拉的,好好去做这件事情,也不是你能认真想出来的。前面是叫你不要拖拉,第二就是告诉他思量就不中用,就是你想来想去,编排来编排去,就是没有用的,这是什么意思呢?

如果要你们做这个偈子,你们在网上到处去搜索,找了很多参考资料,找了很多专家的意见,那拼拼凑凑写出一个鬼东西来,假的、没用的。

什么是假的?你们现在去“练刀”,你用六祖这个东西可以“练刀”啊,五祖问你拿个证悟的境界,你就告诉他(五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然后摇头晃脑背一通,你知道(五祖)干嘛?祖师爷给你一棒子!为什么?这话是惠能说的,不是你自己的。所以惠能这样说是悟了道,你说就是东施效颦。

但我也给大家提了个难题,下一次你们用你自己的语言,把惠能的境界说出来,也把神秀的境界说出来。如果你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就是你自己的证悟。如果你自己说不出来,就是你没证悟。没证悟怎么办?去净土宗去念佛,就别学禅宗了。

所以,五祖要告诉你,思量不中用,不是你想来的,学来的。但是我们也看到神秀在那思量,想来想去,想来想去,拼命的想,搞得神思恍惚,睡都睡不好,他就是写不出来。

那么“见性之人”是什么呢?

 “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见性之人,一开口说的,就是那么回事,他并不需要想太多的。“若如此者,抡刀上阵,亦得见之”,是什么意思?如果到了“见性”的这个级别,到了这个档次,他就算是在抡着刀子,拿着大砍刀在战场上作战,那种血气呼喊着的时候,他的那个“自性”依然在守着他。他照样说得出有境界的话来。这就叫“抡刀上阵,亦得见之”。

意思不是说,我在非常清静祥和的状态下,我想出来的东西就是我好有智慧!那么大家看苏东坡说的一句话,他吹他的境界很高,已经“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台”,那感觉特别好。但是,那是他的判断,不是他的证悟。那么在刀逼着你时,你还是有这个“证悟”,那才是你的真本事,这就是五祖这句话的意思。

那么五祖也好,六祖也好,他们要求的学佛目的,跟我教你们的目的不太一样。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教错了吗?还是五祖、六祖惠能他们要求太高了?

我只能说可能你们的要求不一样吧!如果直接教你们做佛,你们说“算了,我做什么佛呀,我一家子人好好的,我还是过点好日子就行!”。我们要理解佛学,佛学分层次的。就是当到达了某个境界,你觉得“玩够了”你就不玩了,你就去“作佛”去了,就是玩“放下”。

但是,在你没有放下之前,你还想拿起来,他告诉你“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个层次的时候,我教你们的就是这个层次的东西——教你终日只修福田。也就是说,我没要求你们做到惠能这个样子。当然我也做不到,我开玩笑的。你们能够做到跟五祖门下那一千多徒弟那样,能做到那个样子也差不多了,虽然那帮徒弟你们很看不起,但有可能你们比他们更差。所以,要求别太高,这样大家都轻松一些。

所以,我说的叫“人间佛教”,修人天福报的佛教。只要求你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够了。剩下高级的东西,成祖成佛的东西,就别找我学了。

 


作业七


从行由第一品当中,我们能不能看到五祖的人情世故?五祖选择继承人跟原来的祖师有何不同之处?他为何通过这种方式来选?他到底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看人就看他怎样做事做人。首先,我们在看这部书的时候,会觉得很纳闷。比如我们会做出一种判断来,这个五祖弘忍好像有些无能。为什么呢?因为第一,他没教出徒弟来。这一千多徒弟教出来一个神秀,其实水平很不咋地。当然,他那个偈语的水平还是比较高的,我觉得比在座各位能够拿出来的要高得多。

神秀跟谁比呢?跟惠能比当然差一些。但是,跟惠能的众多徒弟们,历代经典当中的禅学大师们,比如《五灯会元》记录的一些历代的禅师大德,跟他们相比,惠能固然高级,但神秀跟他们这些人相比,实在是差很远。这些大德,这些禅师的很多名字,我还不一定说得上来,因为太多了。但我看的时候,太有智慧了,说话说得真漂亮,说的真好,他们对心的契悟,真的很高。神秀的这个偈语,绝对没见性,这是真的。

那么,五祖教的一千多徒弟,而且教到他都老了,都还教不出一个像样的徒弟来。除了神秀之外,别的人就更不用说了,连这种低级别的东西都拿不出来,你说他是成功的老师吗?他显然不是。惠能也不是他教出来的,是他点化了那么一下,但不是他教的。所以,这个老师,好像显得有点没本事。

另外,没本事也就算了,他还没威信。为什么呢?他看中了惠能,很想让惠能来接法,但最终也不敢做。做事情躲躲藏藏的,说话到处都是隐语,又显得他在徒众当中很没威信。给我一种感觉,是不是这帮徒众们都不尊重他,都不把他看在眼里面呢?的确是,虽然他(把衣钵)委托给惠能,但惠能还被他的徒众们去追杀,并不听他的。

所以,五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可以说他:第一好像不会教学;第二:驭众无方,缺乏管理学,管理学的本事不好,养了一大堆废物,养了一大堆没什么本事的人。

你同意这个结论的话,下面我再问一条:真的是这样吗?接着来看,他也有很矛盾的地方。

他第一次见惠能的时候,就跟禅宗大师接引的时候一样,对惠能说:你来干什么呀?一句话:“唯求作佛”。他笑话他一句“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为堪做佛?”那你这种人,你是个南方的野蛮人,你做什么佛?就打击人了。其实,祖师接引人,他不是来说你好话的,其实他就是打击你,看看你这人心性如何。打击你这的句话,其实是让你去想一下自己,看看你的境界怎么样?

惠能一句话:“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哇!这一句话很厉害啊!这句话之后,我们看原文怎么写的:“五祖更欲与语,且见徒众总在左右,乃令随众作务”。这句话(五祖)觉得很不错,想多说几句。但又觉得如果回答得太深,跟惠能谈的太深,怕周围的徒众看出来了。这就是说,不是学生要看老师的脸色,而是这个老师,他要看学生的脸色。多可怜!但从中也可以看出他的机敏吧?叫惠能“随众作务”,给他安排到槽厂去做杂活去。


  道付有缘人  


这就看出来:第一他的机锋,第二他的机敏,第三也看出他做事还特有耐心。为什么呢?他过了八个多月才跑去看看惠能。看惠能后,告诉他一句话:“吾思汝之见可用,恐有恶人害汝,遂不与汝言,汝知之否?”这句话就是说,他一直惦记着这件事情,这八个月,可能也在看这个人到底怎么办,当然也可能看自己的因缘。别忘了从后面的一些记录当中,我们看得出弘忍大师是开了天眼,有神通的,他能够预测一些事情。那过了八个月,来见了他,问他知不知道啊,看看他自己开不开悟。

结果,惠能也是个很机灵的人。跟那电影拍的不一样,电影拍的惠能傻乎乎的,只知道在那做烂好人。他说:“弟子亦知师意”,什么话都没说,他就知道你的意思,不是老师瞧不起他,而是关心他,老师的慈悲智慧,他是知道的。如果换了别的人说:我来找你做佛,你还来侮辱我一通,还骂我一通,回去我专门写文章诋毁你算了。但惠能不是。惠能说:“弟子亦知师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觉。”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事情,就是:师徒心心相印。

师徒心心相印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发生的事情就很有趣了。五祖也不说,好吧,既然这样我就悄悄教你一点法,然后看看你有什么东西。他根本不教,我觉得这个人很奇怪的,他不教。但是他又觉得好像要验证一下了,回去后直接就通知:现在开始考评,谁可以做六祖了,直接出考题了。从这个地方又发现,这个人做事好像挺厉害的。他觉得机缘成熟,该选继承人了,他这时才开始选,说你们自己作偈语出来。

这又是一件很不可思议、很难思量的事情。惠能自己又不识字,万一写不出来怎么办?我们换到五祖的心意上,会不会觉得五祖考量的比较多?这个神秀跟我那么多年了,也等于是我的助教,我不选他好像不行。但是,选了他,或直接选惠能也不行,我偷偷地教他,或者专门给惠能传法也不行。所以,他就没给惠能传法,是惠能自己懂的,反而显得惠能的伟大。同时我也给个机会考考看惠能行不行?机缘是不是他的。万一惠能不行呢,那直接传给神秀算了。最保险。

从后面的语言看来,很奇特的,我个人认为,纯粹从文章揣摩下来,好像五祖的意思,是很想让神秀来接班的。因为他后面的行为,他专门给神秀很多的机会,帮他作弊,告诉神秀该怎么做,教(神秀)那么多。但他就是没教惠能。

你们不觉得这有点不正常吗?没教惠能,你该怎么办才能获得地位,也没去通个信,说惠能你也来争取一下资格,你写个偈语出来。没说,什么都没说。只说了几句话,“吾思汝之见可用”,你的东西还是可以的啊!我们看只是鼓励了一下,但这句话可能对惠能很起作用,反正我们没看出他有任何想照顾惠能的样子来。直到惠能写出那篇偈语,他才觉得好像的确应该是这样的。

神秀也很奇怪。“一十三度呈偈不得,前后历经四日”,从这儿看出来,神秀这个人,他没有那种洒脱、没有那种自在。他是个很认真也很纠结之人。修佛修教,跟着祖师做了那么多年,还是进退失据的样子。

要不就是这个人太纠结太在乎,患得患失。要不就是五祖不好打交道。到底是哪种人?前面看五祖又不像不好打交道的人,但又说不清楚。所以从这点就看出,神秀的确没有到祖师的境界。

到了一代宗师的境界,从小那种大气落落的东西,就要出来了。我们学堂小孩子从小就训练这种面对几千人,往上面一站,哪里有神秀这种进退失据的样子。神秀倒有点像你们很多家长,让你们往台上一站,人多就慌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他们不是,他们进退很自然,神秀就做不到这一点。所以五祖手下的大弟子,他手下那么关照的人也就这个水平,也就看出来了。

但是,就算是这样的人,五祖怎样对待他呢?

“祖三更唤秀入堂,问曰:偈是汝作否?秀言:实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祖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

这句话,下一节课我再好好的解释。大体意思是说,第一告诉神秀你这“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只到中间,你根本没上去。作一个评点给你打个分也就算了,但是五祖还给他泄题了,告诉他内容是什么:“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那就要从自己的最根性上说起。了解这几句话,你就知道该怎样写文章。惠能写出来的东西,就是符合这个要求的:“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什么本性?不生不灭之本性。

这个不生不灭之本性,五祖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已经给了你暗示,已经把答案告诉你了,神秀还做不出来,那不是就太毛病了吗?所以我说神秀的境界的确很差。“神秀作礼而出,又经数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犹如梦中,行坐不乐。”是这样一个状态,过了好几天他都搞不成。

这件事情已经经过了好多天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惠能才听说。他说好吧,我来呈一个偈子,才有了后面跟五祖的故事。你看故事中,更像两个间谍见面时的交接。我们看看:“乃问曰:米熟也未?”你的米熟了没有?就是问,你的修行情况怎么样了?“惠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米倒是弄好了,但是还得筛一筛。意思是大局已经差不多了,房子已经盖起来了,不过要装修。“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什么都没说。

那在外人看起来,就会说,祖师说了什么话?祖师问米熟了没,惠能说熟了还要筛一下。他们都说的是俗事,他正好在厨房里面做这些事情。“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但你看惠能,多机灵!“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像不像间谍?然后“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等等等。这些东西下次再讲。

但从这个过程中,我们能看出来,这两个人都是聪明人。但聪明人为什么没有教出聪明人来?起码五祖这个聪明人没教出聪明人来很奇怪。其次,五祖为什么对惠能这个态度?他的态度是很奇特的态度。而且从整个过程中观察,五祖从来没有想让惠能在五祖寺立下来的概念。

如果他用自己的权威慢慢地度化,给予时间把他培养,然后说这个人还不错,让神秀和惠能两人慢慢相处,惠能在五祖寺,是不是也可以安身下来呢?这是一种可能性。但是,五祖显然没做出任何安排让他在黄梅寺留下来。

后面的版本,是惠能晚上悄悄地走了。走了之后,又遭到五祖其他门徒的追逐,十五年都不敢出门,躲在深山里面。十五年是什么概念?请注意。大概是两三年之后,弘忍大师就去世了。经过十几年的培植,神秀自己羽毛丰满,已经成为了国师,大家觉得再争来争去没意思了。都是陈年往事,这些人都把这件事忘了,新来的人也不知道这件事情了。这个时候六祖才出来说法。

那为什么他说法这事搞得那么尴尬?有些人就会觉得很可惜,我估计你们都会这样想。

如果六祖直接留在五祖寺弘法传法会不会更好呢?把这些人都转化过来,毕竟这些人都是学佛之人啊,怎么办?

我们发现,五祖也好,六祖也好,都把这些人抛弃了。为什么说抛弃了?我们看后世就知道了。虽然神秀当年成就很杰出,甚至还得到了武则天的接见,当上了国师。但是,神秀这一宗,他的弟子、他的这一法门几十年之后就销声匿迹了。而六祖惠能传的这一宗,到现在千年之后,依然是有余响。这就是很不同的一点。

那么,为什么当时把那一千多徒弟都抛弃了?难道五祖和六祖都没有慈悲之心,去好好教化这些人吗?这里面就想到了一点佛教的做法。我们不能用自己的观点去评判他,要评判也是一大堆的毛病,五祖你怎么没做好?

其实,他这样做一定有他的道理。他的道理就是,可能这样做佛教反而更兴盛。为什么呢?因为五祖当时座下的弟子,可能就是这个根器,就这个资质,他们就不是求这些东西的人。道家叫“道付有缘人”,有缘,你跟我学。无缘之人,不叩不应。这些人是无缘之人,何必教他?所以,不要以为“法雨普度”,什么人你都要去度他。五祖、六祖,他们就没去度五祖寺那批僧人。那么,我们干嘛要执着地认为,他就应该去度所有人?

六祖到了当时文化很不通的一个地方。在唐代贬到岭南去,等于把你贬到没有文化的地区。所以,六祖活动的地区,其实是当时的边疆之地,是当时文化不通之地,没有人认为有文化的地方。在那个地方,他反而弘扬了真正的佛教文化,而在中原地带文化昌盛之地,没他的份。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事情。

这个奇特事情的最终结果,是禅宗的成就很大。唐代的禅师全都得益于惠能一个人。所以惠能六祖他是中国的一个圣人,甚至他是世界的一个圣人。他的成就在我个人看来,绝对不亚于耶稣到世界上传化的成果。但我们国家没有给他一个更高的评价,很遗憾。佛教界给他评价也不高,包括《六祖坛经》流布传播并不是太多,我觉得这是一大遗憾。

我希望经由我的讲授,大家对《六祖坛经》给予更多的重视。他的确是一代文化奇人,以一人之力,扭转了佛教的历史,重新开创了佛教的新天地,开创了智慧的新天地。

这就是我从最后的传法当中看到的一些细节。这些细节当中,可以看出历代祖师做事情不是不行,而是真的很厉害

他们不是依据当时的因缘、当时的好好坏坏,当时的一些好评价去判断该怎么做,而是说怎样对佛教因缘有好处。因为五祖在传法给他的时候已经说了,你应该到哪里去躲,到那里去藏,多少年之后才能出来,甚至还传了“一花开五叶”的话。惠能门下出了五个禅宗宗派,这些宗派五祖早就知道,他还知道必须用什么方法来保护他,让他单独地离开中心地带去自己发展。

那么,这一点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什么启示呢?

有,而且启示还很大。比如说,现在很多人,总在希望教育部能够接受新教育、吸收新教育,甚至还有一些人在呼吁,甚至在体制内拼命地推广新教育。

其实,我根本不感兴趣去体制内推广新教育,为什么呢?这就相当于对当年五祖的信徒,对神秀的门徒去推广“无上禅学心法”,那几乎等于对牛弹琴一样,这样的工作是很难做的。

我们想想,如果六祖留在了五祖寺,留在五祖门下做大弟子,做新的掌门人,他一定会花很多精力和时间,来进行很多世俗的工作,去做基础教育的工作,这就使得他无法传授他真正的智慧。因此,我们为俗世去花费这些东西是毫无必要的。他只应该找跟他的智慧最相契合的人、最愿意学无上智慧的人,去教他们。人不要多,但要精,贵精而不贵多,这才是他最佳的出路。

因此,他的最佳出路,绝对不是留在五祖寺去把一个已走偏了的路的人纠回来。而是在一个边远的岭南之地,有缘的人知道有这个人,真正崇尚他的人,会不辞辛苦走到那个地方。你们知道后来果然发生了那种情况。中原很多修行已经到一定地步,很想向六祖学法的人,就不辞辛苦地走很长时间去。你们应该记得,六祖去拜见五祖,走了多长时间?走了一个多月。那六祖去拜五祖走一个多月,黄梅或者周围这些地方的人去见他,是不是要走一个月才能走到?

那么,你花一个多月去见一个人,你会不会有最大的诚意、最大的敬意?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他才得到了一个真正的学生。他经过自然的筛选,筛选出来最有心愿学习的学生,而不是把精力放在没有真正心愿成佛、没有真正心愿学习的学生身上。这样,才能成就这一个门派真正的辉煌。这个门派的辉煌不要人多,只要五个人就够了,对还是不对?他只要有五个弟子就够了。

其实,五祖只要有一个弟子就够了。如果五祖没有得到这个弟子,他的门派早亡了。神秀他就没有这样的弟子,他就教不出这样的学生来。那一大批人一千多人享尽了福报,享尽了国师待遇,肯定当时待遇很好。但是,他传不下智慧来,因为他没智慧。

所以,这就是因缘做事。我们在身边也要采取这样的态度,这也是我的态度。我们要的是合适的人,不是要人多。人少无所谓,我们只要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能够成器一个算一个。那些混日子的人、中间的人、境界不到的人就是不要你,这是我们的一个启示。

所以我认为佛教就在人间。通过这些祖师们做事的态度不同、选择不同,他对我们就有一种示范。我们尊重他,就会说这东西对我有启示,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成就我的事业。

如果我们不去尊重他,我们嘲笑他,说你看你还不如我会做事,我如果耍些什么本事,然后给大家一些好处,留在这边可以继续把五祖寺的事做得更好。你觉得你比他行?行啊,做给我看,对不对?

好,咱们今天的讲课就此结束。下一周继续讲最高难度的两个偈语,大家也先去作些准备吧。

 


第二讲录音整理参与者:

耿宁静(组长)、高聪、姚梅、宋丽、刘翠玲、陈倩、张艳、舒湘兰、曹笑然、李红、王玉伟、陶毅成、刘海清、方建红、穆燕、孙若琳、马迎铃、段红涛、李金玉、黄莉、曹志鸿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昭明书院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