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白岩松:四分之一部《道德经》就可以治天下

题记:《道德经》海外发行量已经超过圣经,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关注并研究老子的思想,网上曾有一篇文章历数了各行各业学习和应用《道德经》的名人,这些名人在对《道德经》的评价中表达了对老子智慧的崇高敬意。当我们把《道德经》当做智慧的源泉,当做人生的工具书来读,先人的智慧才真正影响到了我们。

 

白岩松: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在我看来,四分之一部《道德经》就可以治天下。


 

四分之一部《道德经》就可以治天下

 

在中国古代哲学文化中,“道”是一个源起。

 

先写一个“首”,再写一个“走之”。“首”就是脑袋,代表思想;“走之”就是行动和步伐。有想法,然后付诸行动;有行动,也要伴之以思考。

 

因此,“道”字的结构已经说明了它的含义。道路、道德、道理、道法自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说明了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也揭示了“知行合一”的规律。

 

任继愈老先生认为,《道德经》是写给弱者的哲学慰藉,但也有很多人——包括我——认为,这是老子写给掌权者、君王和政治家的一部经典。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在我看来,四分之一部《道德经》就可以治天下。

 

……

 


《道德经》第十七章把我看乐了。“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这是对领导的评价和划分。最好的领导什么样?你不过知道有这么一个领导存在,说明他懂得道法自然,工作条理顺畅,不用天天开会也能做到一切井然有序。还有一个版本更极致,叫“太上,不知有之”,最好的领导是感觉不到存在的领导——想想也是,感觉不到存在,一切都井然有序,这是多高明的领导艺术啊!排第二位的领导是被人赞扬的领导。排第三位的领导是被人畏惧的领导。最差的领导是被人天天拿嘴上骂的领导。

 

这种划分非常耐人寻味。我记得“文革”后期,即使呼伦贝尔这样的边远地区,教学秩序也基本恢复了。我妈在学校工作,说了这么一句话:“其实咱们学校现在挺好的,哪怕校长不在,只要打铃的人在,就可以正常运行。”可是这句话让她挨了一通批,说她不讲党的原则,缺乏组织纪律性。

 

很多年后,他们老同学聚会,还总是提起我妈这句话,因为那其实是一种挺理想的境界。一个学校,如果只靠铃声,就可以各司其职,说明校长领导有方。用不着天天训话、表决心、摁手印,但方方面面都很好。

 

我也发明过一个“白氏理论”:任何一个单位,只要到了开始强调考勤、打卡、纪律的时候,一定是它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因为一个走上坡路的单位,人人无需扬鞭自奋蹄。或许员工10点才来上班,并没有赶在8点打卡,但却自觉干到第二天凌晨3点,不需要监督和催促。

 

《东方时空》刚创办的时候,从来不打卡,没有纪律方面的要求,我们却几乎住在单位。到了后来,非要强调打卡的时候,影响力就很弱了。

当然,这四句话不仅仅是评价领导或官员,也揭示了生活中的某种秩序和境界。

 

我现在自办“私塾”,叫“东西联大”,收了十一个研究生,每月给他们上一天课,外加课后作业。所谓东西联大,就是北京东边的传媒大学和西边的清华、北大、人大四所学校,学生们都是这几所学校出来的。从学新闻的研究生一年级带起,两年毕业。

 

有一项课后作业,是手抄《道德经》,并且选出印象最深的十句话。我发现学生们选得最多的一句话,出自第二十三章,“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不管多大的风都不可能一直刮下去,不管多猛的雨也终有停止的时候。

 

随后接着一句反问:“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刮风下雨是谁做的呢?天地。天地都不能长久,何况人呢?

 

此外,这句话还给了我们另一个角度的启示:当你遭遇人生中的不顺利、不如意,甚至惨重的打击时,你要相信时间能够稀释这一切,对吗?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挫败和低谷也终将过去。

 

尤其对于成长中的年轻人,有两个最大的敌人:一是突如其来的赞赏和表扬,一是时常会有的打击和不顺。这两道关都要过,过不去就很难前行。表扬来得太早,毁人也毁得够狠,我周围有一些人就是如此倒下的,根基不稳,空中楼阁,他Hold不住。

 

第三十六章,“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要从你这儿拿走什么,一定先给你什么。

 

《道德经》对物质和人性有很深的探索。往小处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得到越多,失去越多。往大处说,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位置,历朝历代的兴衰,总有特定的规律,日不落帝国也会日落。

 

个体命运也会经历周而复始的起伏。对于我来说往往是这样:真正失意的时候,是我睡得最踏实的时候,因为我知道不可能再失去什么;但是赶上特别得意的阶段,反而会很恐慌,因为可能要下山了。

 

记得2000年,我似乎挺火,又是“全国十佳青年”,又是悉尼奥运会直播,回来以后中央领导接见,还没跟教练握手,先来握我的手,这还了得?

 

之后我把手机关了,闭门研发新节目,整整一年。回头看,要是没有那一年的沉寂,就不会有后续的动力。

 

那时,作家刘恒大哥提醒我:“小白,如日中天,可要小心太阳落山啊。”我说:“大哥您放心,我换个地平线再升一回。”

 

2003年,在我生日的头一天,我把自己担任的三个制片人职务全辞了。我一走,身边十多个人受益:三个副制片人升正制片人,N个主编升副制片人,又有N个人升主编。

 

《道德经》里有这么一层含义,杯满则溢,怎么办?把里面的水泼掉。要是不泼掉这杯水,我恐怕也不会继续走这么长的路。因此“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有人说,那干脆彻底无为,给的时候就什么都不要。这不对。应该是种什么心态呢?要归要,但知足,懂得分寸。“知足者富,死而不亡者寿。”

 

我相信如果把《道德经》翻译成白话文,给“反腐”中进去的官员一人送一本,全得号啕大哭,后悔死了。但是得意的时候看这些文字,又怎能悟出其中的意义呢?很难。

 

 

在《道德经》中读出一种更好的生命状态

 

中华文化是儒释道三者杂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最本源的东西,还要从“道”说起。中国的大词,比如“道路”、“道德”,很多事要加一个“道”字,代表中国文化的路径。

 

“道”字怎么写?先写首,然后走之,就是知行合一,思想和行为统一。空想不形成行为,无法推动世界的进步。现代人以为自由、民主、平等是从西方引进来的,可是在老庄哲学里全有。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平等最早见于《道德经》。天地没有任何偏爱,把天下万物都看成祭祀用的草扎刍狗;天地没有任何偏爱,不仅人与人,还有人与动物,一视同仁,没有偏爱。

 

人贪心,“私”字一闪,都是小私和中私。很多人担心失去,我没看见几个富翁是攒钱攒出来的,相反,很多富翁都是花钱花出来的。千金散去还复来。

 

改革开放、土地承包,你干得越多,得到越多。千百年来,中国的领导人一直都在琢磨缺粮的问题,直到现在粮食问题解决了。没有土地承包,顺应人性,是不可能达到的,这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经济学是研究人的激励机制的学问,让人多干多得,顺应人性。

 

老子多聪明啊,无私成大私,吸引更多人超越。“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上善为什么若水?水在荒山野岭,从来不争,润泽万物。有水,才有人畜。

 

越伟大的典籍越不枯燥,《道德经》里到处是比喻。比如瓷杯,大家只看到有的部分,其实能用的不是有,而是围出来的空。房子有门、有顶,能用的还是围出来的空。没有中间的空,大家住哪儿?

 

什么是无用的事?发呆,喝茶,看四季变化,都被认为是无用的事,都不做。那有用的事如何提升呢?大家有创意的时间吗?一有空就掏出手机,时间立刻被填补,手机拿走了人们的无聊,也拿走了伴随着无聊的伟大创意。我的很多想法都是在喝茶发呆时想出来的,相反忙碌的时候没有想出来。

 

我们中国人爱求大,求有用的事情,有用的人越来越多,有趣的人越来越少。阅读,就是一种和老人、和过去聊天的方式。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领导分四种:最好的领导,下面知道有这个人。第二种是蛮亲近的,总是夸赞。第三种是让人畏惧,第四种是大家天天骂他。回到管理学,最高境界就是不刷存在感,可又无处不在,一切井然有序。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为什么江海最为辽阔,因为它比谁都低,海平面为零,水往低处流,原则是比别人低,以其善下之。喜欢比别人低,这是主动的,这是一种境界。

 

我见过那些真正高的人,都喜欢低。我采访季羡林,他在校园里为学生看行李,这是真事。当代书法家启功,我去采访他,他谦虚得不得了,琉璃厂有假冒他的作品,他说去看过,真有比自己写得好的。他们“善下之”,从来没有耀武扬威,从来都是客客气气。

 

有时间多读读《道德经》,对大家有好处。

 

 

注:本文内容来自白岩松的《白说》,图片来自网络。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昭明书院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