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给孩子真正的爱——5岁孩子养育心得

题记:这篇文章写于女儿5岁时,当时受女儿幼儿园邀请写一篇育儿心得跟家长们分享。前几天整理资料时发现了它,觉得对家有幼童的家长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因此决定将文章发出来。



《与神对话》里面说:“家长的道路向来是很艰苦的道路,也许是最艰苦的。”


这句话,相信每位家长都有自己的体会。我个人认为,教育孩子,实在是需要太大的智慧了。“教育”,一个是“教”,要教孩子的心——提高孩子的心智,一个是“育”——养育孩子的身体。无论是哪一方面,我们都需要学习相关的教育知识,研究儿童的心理、生理,还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断总结调整,这是为人父母一生都需要修的功课。

作为家长,最重要的职能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尽快地让孩子不需要我们,让孩子在没有家长的情况下能够独立生活。只有这样,我们给予孩子的才是真正的爱。

抱着这样的育儿宗旨,在平时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心得,跟各位家长一起分享一下:


1、让孩子爱上吃饭

喜欢吃食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出生后学会的第一样本领——把自己的肚子喂饱。每位妈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小的时候,如果他没有吃饱的话,把奶嘴从他嘴巴上拿走,他一定会哇哇大哭。可是现在很多幼儿园的孩子,吃饭都是个老大难的问题,这是为什么呢?

我觉得这是家长长期以来的喂养习惯,让孩子对食物产生了厌烦。一般不爱吃饭的孩子,在家里家长肯定是拼命喂,做不同的花样,拼命希望孩子能够多吃一点。结果呢,家长很辛苦,孩子却一点也不领情。可是呢,在吃零食的时候,孩子马上就换了一副姿态,不用你跟他多说,他自己就会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全然不理会你在后面苦口婆心地说“少吃一点,少吃一点”。

我对待这种问题采用的是“饥饿疗法”。我们家小朋友有一段时间也是很不喜欢吃饭,常常吃个半碗饭剩下的就不愿意再吃了。我跟她爸爸商量了一下,决定要好好调整一下她。

有一次周六中午吃了小半碗饭后她就不愿意再吃了。我就问她:“你确定不吃了吗?”

小家伙很坚决地说“不吃了。”

“好的,可是你这碗剩饭,我和爸爸可是不愿意吃的,那么剩下的这半碗饭就作为你的晚餐了。”

小家伙撇了撇嘴,但是想到自己暂时“解放”了,马上从餐椅上下去了。

下午的时候,我们故意带她出去做运动,消耗她的体力,当然了这期间除了喝水,什么东西都不能吃。到了晚饭的时候,孩子满怀期待,结果端到她面前的是中午的那碗剩饭(当然上面还有一些中午没吃完的菜,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卖相是有多么地差,呵呵)。

小家伙看到这碗剩饭,眼睛明显地黯淡了下来,正要表示不满,我就说:“这可是我们中午说好的,因为你午饭没吃完,所以晚上就必须要吃剩饭。小朋友要接受自己行为的结果哦。”

估计是知道知道自己理亏,加上下午的运动,肚子实在是有些饿了,小家伙虽然极不情愿,但还是把那碗剩饭吃饭了。我在旁边心里暗暗偷笑。

如此调整了几次,孩子的吃饭习惯明显地纠正了过来,现在我最不担心的就是她的吃饭问题。当然了,在孩子喜欢吃饭以后,有的时候也会胃口不好,这个时候就没有必要强迫她一定要吃多少,只需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就好(我们大人也有吃不下的时候,所以要以同理心去对待孩子)。有的时候我们还会故意把吃饭的时间推迟,让孩子饿一会儿,这样会让她更喜欢吃饭。

说到吃饭,家长们另一个头痛的问题就是零食了。我采取的方法是不强加限制(其实孩子吃饱了饭以后敞开吃也是吃不了多少零食的)。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少吃零食,把家里的零食藏得高高的,让孩子找不到。可是呢往往又会用零食来引诱孩子,例如:“你今天把这碗饭吃完,就可以吃包薯片”,“你把这个模型搭出来,妈妈就奖励你一颗糖果”……其实这些语言就向孩子们传导了一个信息——零食是好东西,是在你表现好了以后才能得到的奖励。如此一来,孩子当然热衷于吃零食了。

我们家的零食都是集中放在茶几上的,也有一部分是放在餐桌上的。这样孩子每天都会看到摆放在一堆的零食,这其实是一种心理暗示,当孩子随时都能看到这些零食的时候,零食对她来说就不再是什么特殊的东西了(例如在蛋糕店工作的人基本上自己都不怎么吃蛋糕了,因为蛋糕对她来说已经是稀松平常之物,而不是跟好吃、诱人这些文字联系在一起了),想吃零食的欲望也就大大降低了。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孩子对于购买零食的兴趣也大大降低了。

每次去超市的时候,我会允许孩子挑选两样零食,当她把所有想买的东西都买了一遍以后,再想买的时候,就会想到,咦这个东西家里好像还有呢,这样就自然不会买了。结果就是开始的时候是买的多,吃的少(因为买回来大多是摆在那里看的),后来是连买的都少了。今年春节的时候,孩子的奶奶带她去买年货,本来奶奶是想大采购一番,尽情地满足一下孩子的要求。结果回到家后,奶奶却跑到我面前来告状:到了超市,她拿起这个,小家伙说“不要买,这个家里已经有了”,拿起那个,小家伙又说“这个家里也有了”,狠狠地打击了她的购买欲。我听了以后哈哈大笑。其实奶奶想买的坚果、饼干、糖果等,家里都是有小包装的,因此孩子看到奶奶要买大批量购买的时候,潜意识就会告诉她买回去肯定会吃不完,还是摆在那里,因此才不让奶奶买。


2、订立惩罚措施

每个孩子都会犯错,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爱的教育”,包容孩子犯下的错误。这点我比较赞同,但是一旦给孩子确定了行为规范后,孩子再去触犯就要受到惩罚,因为她必须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

我们家一般惩罚的措施是打屁股(一下到三下)和罚站(十分钟到二十分钟)。

孩子小一点的时候罚站会用得比较多,因为越小的孩子越喜欢跟父母呆在一起,当让她一个人静静地站上十分钟的时候,就会觉得非常的不舒服,总是会以哭声来抗议,但是大了以后好像就不会了。

记得孩子三岁的时候,一次因为某件事情跟爸爸争执起来,结果一生气打了爸爸一下,我马上要求她跟爸爸道歉,可是她不同意,我说:“那你就去卫生间罚站十分钟。”

刚把她拉到卫生间,她就开始大哭,我也不管她,直接关门回客厅。她哭了一会发现没人理她,想想可能是声音不大,于是提高分贝继续哭,又哭了一会发现还是没人来哄她,想想哭没用,估计要换个方法了。于是开始大哭加咳嗽,那架势让外面的人觉得她的心肝脾肺肾都要咳出来了。

我当时就在心里暗暗称奇:现在的小孩子实在是太厉害了,会用各种方法跟家长做斗争。就看她和家长谁先服软,我要是先软了,她就硬了,以后再想管她可就难了,她会变本加厉地使法子来打探我的底线。

坚定了立场以后,我走到卫生间门口说:“你如果继续哭,而不是想想为什么罚站的话,就多站十分钟。”

话音刚落,孩子又大声地哭起来。这个时候家长只能按兵不动,以不变应万变。又哭了两分钟左右,孩子发现我和爸爸都没有反应,估计这次知道是彻底没戏了,再怎么哭也是没有人哄的,慢慢停止了哭闹。

十分钟以后,我打开卫生间的门,问她:“知道为什么罚站吗?”

孩子一句话也不说,估计是觉得这个妈妈太可恶了,不愿意跟我说话。

我又接着说:“如果没想清楚为什么罚站的话,就继续站十分钟,什么时候想清楚了什么时候再跟我说。”

我们家孩子脾气特别倔,于是拉锯战又展开了十分钟。特别说明一下,这种方法一定要爸爸妈妈齐心合力,两个人统一战线,特别说明家里不能有老人,否则孩子一哭,老人马上就去哄,这套方法就完全不起作用。孩子还会挑拨父母和老人之间的关系,不但没有正面影响,还产生负面作用。

我第二次打开卫生间的门,蹲在孩子旁边,重复同样的问题:“知道为什么罚站吗?”

孩子看到我进来,眼泪又开始往下流了,做妈妈的当然心疼了,可是这个时候教育孩子是最重要的,于是告诫自己一定要忍住。

孩子嘤嘤呜呜地说:“因为我打了爸爸。”

“还有呢?”

这个问题把她问倒了,不知道怎么回答我。

我告诉她:“首先你打爸爸是不对的,不光是爸爸妈妈,像爷爷奶奶这些长辈你都是不能动手的。另外你还不愿意道歉,做错了事情不道歉就更不对了。知道了吗?”

孩子含着眼泪点点头。

“那现在知道为什么罚站了吗?”

“因为我打了爸爸,还没有道歉。”

“以后能记住吗?”

“能。”

完成了这些对话后,我把孩子抱在怀里,这个时候孩子本来快止住的眼泪更多了。我告诉她:“妈妈很爱你,但是当你犯了错误的时候,妈妈还是会惩罚你,这是为了让你以后不犯错误。知道了吗?”

晚上睡觉之前,我又把这句话跟孩子说一遍,让她理解,犯了错误是要受到惩罚的。但是惩罚她,并不表示爸爸妈妈不爱她了,我们永远都爱她。

当我做出了这样的示范以后,孩子就会觉得犯错受到惩罚是正常的,因此我再惩罚她的时候,她就不会怨恨父母,而是坦然接受了。因此我觉得规矩很重要,惩罚孩子要按照规矩来办,而不是根据家长的心情来,心情好就不惩罚,心情不好就惩罚得严重一些,这样会让孩子觉得莫名其妙。

上次我带孩子去东方绿舟的时候,看到草地上有很多竹子,我笑嘻嘻地跟小家伙说:“妈妈捡根竹子回去好不好?以后当你犯错的时候,我就用竹子来打你。”其实我当时正在看拍打治疗的相关文章,想捡根竹子回去敲敲背。

我本来以为她肯定会大叫“不要不要”。结果她竟然看着那根竹子(竹子有点粗)跟我说:“可以呀,不过你打轻点好不好。”

我当时心里特别惊奇,后来我们把那根竹子带回了家,不过她到现在还没有享受过那根竹子的待遇,呵呵。

我总结了一下,我们家小朋友在中班以前被我们教训得比较多一些,上了中班以后,一年被惩罚的次数也就是一到两次。上大班以后基本上就没受到体罚了。我们教训孩子的目的是为了以后不再教训她,以及不会让她走向社会以后让别人来教训她。要让孩子明白很多事情是不能做的,当你做了以后后果会很严重,让她心中对自然法则生起敬畏之心。如果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那就干脆不要惩罚孩子,否则只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阴影。


3、养成孩子运动的习惯

我们家孩子一直很喜欢运动,可能是遗传了她爸爸的基因。精力充沛的孩子都会有一个毛病——晚上睡觉睡不着。

有很长一段时间,孩子每天晚上在床上折腾到十一点还睡不着,早上又起不来。我特别着急,一直跟孩子爸爸商量要怎么办才好。得出的结论就是:要想办法把孩子多余的精力消耗掉,否则她的精力没耗完,自然没有睡意。

那个时候她正好学会骑自行车,我就每天吃过晚饭后,让她跟我一起骑自行车去买面包,来回的路上大概会花费一个小时,再加上路上会经过好几个跳广场舞的地方,我们会下去跳一会,跑一会。这样坚持下来孩子晚上入睡的问题大大改善了。

现在我们会经常在饭后带她去小区的篮球场运动,约上一些班级的小朋友。孩子们在一起玩得会更开心,每天运动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得到了满足,晚上入睡也就更快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是孩子大大地帮助了我,因为我平时比较懒得出去运动,在孩子玩的时候,我自己也会跑跑步、打打球,对于自己的健康也是很大的帮助。只是目前我觉得孩子的运动比较泛,我希望能够给她的运动做一些主题,让她不仅仅是纯玩,而是在玩中有意识地提高她某方面的能力。这方面是需要我继续探索了,呵呵。


4、不提供削弱孩子能力的帮助并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她非常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比如说洗衣服、扫地等等。当她们表现出这些苗头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给孩子提供这样的机会,让她们独自去完成。当然开始的时候她们做得可能不够好,但是家长千万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顺手帮孩子做了,这样只会削弱孩子的能力。

以前冬天的时候,孩子每天早上穿衣服都很慢,幼儿园的老师也反应孩子们午睡后穿衣服太慢。于是我就在起床后告诉孩子她有几分钟的时间可以穿衣服,然后在旁边计时。当她因为衣服塞不进裤子,袖子缩到衣服里面去而气急败坏时,我就在旁边干瞪眼。慢慢地她穿衣服的速度就快起来了。如果我每次因为担心她感冒就帮她赶紧穿好衣服的话,我想她可能永远也不知道要怎样穿衣服才能穿得又快又好。

孩子因为兴趣会去尝试一件事情,可是当你把这件事情订立成规矩,让她每天都去完成的话,估计很多孩子都会不情愿。当我刚开始订立规矩,要求孩子每天都必须做家务的时候,她非常不满意地说:“我为什么要做这些?”

我就告诉她:“每个家庭成员都要为家里做贡献。爸爸妈妈每天要上班赚钱、还要做饭、洗衣服等等,可是你每天只需要上幼儿园就可以了。上幼儿园多轻松啊,当然你也要为家里做点事情了。”

这么说孩子还是不太能接受。我就接着说:“你出去吃饭要不要花钱?”

“当然要啊。”

“那以后你每天在家里吃饭也要付费哦。”

“啊……”

“不过呢,你在家里做家务的话我也会付你工资,这样你就有钱付给我吃饭了。”

这样一来的话,孩子就觉得是一个好玩的游戏,比较欣然接受了。

我们家小朋友现在主要负责的家务就是叠衣服、整理鞋架以及倒垃圾。以后应该会继续增加她的工作量,哈哈。她干得越多,家长就越省心了。叠衣服对她来说最难的就是叠袜子了,尤其是她爸爸的厚袜子,怎么翻都翻不过来。这个时候我会在旁边给她做示范,然后再把叠好的袜子拆开,让她自己再叠。如果我直接把袜子叠了放进衣柜,那么下一次叠袜子的时候,她还是会碰到困难。

有一次我在整理衣柜的时候,孩子突然提出要求:“我把茶几下面整理一下吧。”半个小时以后,我发现她整理得非常好,因此我额外支付了她工钱。当她主动提出要干某件家务,并且做得非常好的时候,我往往会额外地给她奖励。但是有一点我觉得很重要,要让孩子了解报酬的方式不仅仅只有金钱。有的时候我为她提供的奖励是,晚上陪她多讲一个故事,或者周末去哪里玩。宗旨就是,我提供给她的奖励一定是我想让她选择的东西:比如新的故事书、更多的亲子时间、新的运动;至于奖励糖果、20分钟的电视,我看就算了吧。

以上是我在育儿过程中的一点浅见,还是如开头所说的那样,家长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在孩子不同的发育成长阶段,家长的着重点和培养的重点都会有所不同。但是只要我们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尽早赋予她独立生活的能力,让家长成为孩子的精神支柱,而不是让孩子觉得只有黏着我们她才能活下去。我想能够做到这样的话,我们提供给孩子的就是真正的爱!

与诸位家长共勉,希望与大家在家长这条道路上共同交流、进步。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昭明书院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