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教学纪实——“风”的主题课(中)

       题记:在学堂一切的教学手段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课程的形式多种多样,同一个主题既可以是科学课,也可以是美术课,还可以是音乐课、手工课、中医课……


       本学期的第一个主题是风,一起走进我们的课堂看一看吧!本系列文章为连载,建立结合在一起阅读。


四、怎么描述风?


       “你们平时都看过天气预报吗?”老师问大家。


       “看过啊,有各种天气的符号”孩子们回答到。


       “接下来给你们看一段天气预报,由你们来找出里面关于风的描述。”


       视频播放后,一开始孩子们竖起耳朵捕捉视频里面的关键字,可是当听到关于冷空气和降温的播报时注意力马上被吸引过去,并且开始讨论。天气预报中关于风的播报非常短,加上主持人的语速比较快,这么三四秒的信息就在他们的讨论中溜走了。


       视频播放完,孩子们纷纷表示没听到关于风的播报。


      “那是这段天气预报里面没有关于风的内容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呢?”


      孩子们都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纷纷表示要再看一次。第二次观看结束孩子们捕捉到了有效信息“我听到了东北风”,“我听到了风力不大”,“我听到了3级风”。


       “非常好。我们描述风呢一般从两个方面,一个是方向,一个是风的大小。我们先来说说方向"老师边说边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方位图。        

       孩子们之前就有学过方位,因此对这张图一点都不陌生,趁这个机会再考考他们学堂实地的方位。平时每天看着太阳从山那头升起来,再到另一头落下,熟悉的环境自然难不倒孩子。

     

       “从东边吹来的风就叫东风,那从南边吹来的呢?”

       “南风”

       “北边吹来的呢?”

       “北风”

       “这个方向吹来的呢”老师指向东北方向。

       “东北风”哈哈,脑子还挺好使。

       “那为什么叫东北风,不叫北东风呢?”这一下把孩子问愣住了。

       “从来没听说过北东啊” “叫起来不太顺口”

       “呵呵,这是你们自己的感觉,外国人就不叫东北风,他们叫 North-east”

       “啊”孩子们张大了嘴巴。

       “所以啊,这就是不同的习惯而已,你们觉得北东风不顺口,外国人还觉得东北风不顺口呢”。


        “好了,那如何判断风向呢?”老师接着问。

        “拿一个袋子看它往哪边飘就知道风从哪边吹过来”一个孩子立刻回答。

        “你们想想一般春天哪个方向的风居多呢?”老师一问完孩子们就开始猜测。

        “应该不是西北风,西北风都很冷”有孩子说到。

        “你们中医课上学过,春天对应的是哪个方位?”

        “东方”孩子们一起回答。

        “所以呢春天以东风居多。那夏天呢?”

        “南风”这下子孩子们都会 举一反三了。


       “弄清楚了风的方向,咱们再来看看风的大小是怎么判断的。”老师一边说着一边给大家放出了《风速歌》。由于三字一句,孩子们读上两遍就能记住了。读着读着孩子们就有疑问了“什么事风向标?”

        “咱们先卖个关子。这个问题等一下再说。”



       “你们根据风向歌判断一下今天是几级风?”

       孩子看向窗外被风微微吹动的树叶很有把握的说“也就一二级风吧。”

       “之前你们不是很好奇什么样的风才能称得上台风吗?自己看看多少级的风是台风?”



         

        “12级”

        “恩,12级以上的风就被称作台风了,晚上我们再看一部关于台风的纪录片。”

        “太好了”纪录片和电影一向都是孩子们的最爱。

       

       “现在我们来说说刚刚你们问到的风向标。你们看,标是标识的意思,那风向标是什么意思呢?

        “标识风的方向”

        “对了,风向标就是用来判断和测量风的方向。那你们觉得可以怎么做呢?”

        “拿一个棍子,然后把袋子套在上面,看袋子往哪边飘。”

        “好主意,那我们一起去做一个试试吧!”

        

孩子们做的第一版风向标


       “现在用你们做的风向标测量一下今天的风向吧!”很快孩子们就观测出了当天的风向。

      “你们觉得自己做的风向标有什么地方是可以改进的吗?”


      “塑料袋不好固定在棍子上,很容易松”一个孩子说。

      “对,而且开口的地方容易打结”另一个孩子补充。

      “那测量风向,吹进来的风是越多越容易测量还是越少越容易测量?”老师开始引导。

      “多”

      “如果要吹进袋子里的风多,袋口是要大还是小?”

      “大”

      “那如何让袋口不打结变小,并且可以固定在棍子上呢?你们再去试试。”


     孩子们回到手工室想着是不是用胶布把塑料袋固定在棍子上,发现效果不太好,开始向手工老师求助。手工老师支了个招,用吸管或者竹签把袋口固定住撑圆,孩子们如获至宝开始忙碌。由于学堂没有吸管只能用竹签替代。



第二版的风向标出炉


 

       问题又来了,因为用的是竹签,所以整个的袋体比较重,当风比较小的时候,袋子没办法吹起来?怎么办呢?回手工室继续改进。


       有孩子想到“在后面加一根尾巴吧,就跟风筝一样”。真是个好主意。

       老师也提供了一个思路“可以把袋子做得更长,这样就可以平衡掉竹签的重量。”

        “另外你们想想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老师问道。

       孩子们一时没想出来。

       “你们对于居住的地方方位都很熟悉,可是别人不一定很熟悉,是不是可以考虑在风向标上面加一个方向标,这样就更便于观察了?”

       “还有你们刚刚发现越贴近地面风向标是不是就越不容易被吹动?”老师接着问道。

       孩子们点点头。

       “那说明是靠近地面风大还是靠近天空风大?”

       “靠近天空”

       “为什么呢?”

       “因为周围有房子啊、树啊,可能把风挡住了”

       “那你们觉得你们用的棍子是长一点好还是短一点好?”

       “长一点”

       经过改进,孩子们的第三版风向标出炉了,增长袋体,并用增加尾巴的方式进一步增长;增加了方向标;更换了更长的杆子。这一次大家都把风向标高高举向天空,孩子们都笑称这是在“放飞风向标”。


第三版风向标


      课程上到这里你以为就结束了吗?呵呵,离结束还早着呢。下一次孩子们又将体验什么呢?请拭目以待吧!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昭明书院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