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教学纪实——谈谈送礼这件事

题记:你以为送礼只存在于大人之间?殊不知孩子们的世界也是一个小社会,他们同样会送礼。今天我们来聊聊送礼这件事。


每周日孩子们来学堂的时候,都会有小朋友从家里带一些小玩意过来,不外乎是一些零食、玩具、学习用品(画笔、橡皮等)等。以前在慧芯的时候,孩子们曾经就零食的问题讨论过,一是带不带零食;二是带什么样的零食;三是带来了怎么分配。最后达成的共识是:只带自己在家手工做的点心,带来以后所有同学共同分享。但是这个学期新生较多,因此老生也就把这项约定渐渐淡忘了。


于是有的人带,有的人不带。当别人都没有某一项东西,只有你有的时候,这项东西就成了稀缺资源,即使只是一块小小的糖、一只造型别致的铅笔。老子说过“罪莫大于可欲,咎莫惨于欲得”。在这群小孩子的身上就可窥见老祖宗的智慧。


掌握了稀缺资源就掌握了话语权,虽然大部分的时候孩子们选择把带来的东西无条件送给自己关系特别好的同学,但是还是能听到孩子之间会有这样的谈话“你如果不听我的,下个礼拜我从家里带来的零食就不分给你了”;“你如果帮我打扫卫生的话,我就送一只荧光笔给你”……诸如此类。在家里孩子们可能正眼都不会瞧一眼的东西到了学堂就成了他们趋之若鹜的对象。听听看这语气,理直气壮中带着威胁和要求,于是老师们决定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制止这种风气的蔓延。


一、何谓赠送


老师先是笑眯眯地问大家“最近你们是不是从同伴那里得到了不少的东西?”


有的孩子立刻回应“是啊,有×××,有×××……”有的孩子则沉默不语盯着老师,不知道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


“我们先来说说,上次我好像听说小 Q把唱歌比赛赢来的手指灯送给了其他的小朋友。“


收到小 Q 手指灯的两个孩子立刻很高兴地说“对啊!小 Q 送给我了!”


“那小 Q 送东西给你们的时候,有没有提什么要求?”


“没有啊,我就是直接送给他们的”小 Q 有点摸不着头脑。


“很好,小 Q 这种行为呢就叫赠送,赠送就是无条件地把东西送给别人。可是老师了解到你们当中有人会要求别人做某件事情,才把东西送给别人。有没有啊,你们说说看。”


孩子们纷纷开始讨论,曝光他们通过何种途径得到了某样东西。


等孩子们都说完了,老师问:“你们认为这样得到的东西是别人送给你的吗?”


孩子们都愣住了,想不到老师会这么问。


“刚刚我们说过了赠送就是无条件地给予,那么有条件的呢,不是赠送而是交易!”老师特意加重了“交易”二字的语气,孩子们都安静地盯着老师。


“现在问你们一个问题,假如有人跟你们的爸爸说‘我给你一块饼干,你帮我把地板拖了吧!我给你一支笔,你跳个舞给我看看。’你们觉得你们的爸爸会同意吗?”


孩子们纷纷摇头。


“如果你们的爸爸同意的话,你们会有什么感觉?”


“他太笨了!”“不值得”……


“那你们为什么愿意呢?“老师顿了顿,见大家不说话就接着说:”你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太笨了?你们这些笨蛋以为别人给你东西就是对你好,别人用这些小东西轻而易举地就把你们给控制了。一支笔就可以让你听命于他,一块巧克力就可以让你扮小丑。别人在使唤你的时候心里不知道有多得意——这群家伙真是太笨了,我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干什么。”


孩子们听到老师的语气严肃起来,一个个都怔怔地看着老师,大一点的孩子已经面露愧意。


二、笨蛋和乞丐


“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为什么你们想要别人的东西?当你们想要别人东西的时候是什么心态。”


“因为想吃”、“喜欢用荧光笔画画”、“因为宝石很漂亮”……


老师接着问“如果你们很想要某一样东西,怎么办?”


“让爸爸妈妈给我们买”……


“如果是你们真正需要的东西,爸爸妈妈会不会给你们买?”


“会”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


“那想想看刚刚你们说的这些,一块糖、一块巧克力、一只荧光笔、一块宝石是不是自己非要不可的东西?”


孩子们想了想,摇摇头。


“我们没有的东西远远比我们有的东西要多。你们想想看,你家里的玩具会比游乐场的玩具多吗?零食有超市里的多吗?”


孩子们都笑着说“当然没有。”


“那是不是自己没有的东西全都想要呢?你们要不要把超市的东西全部买回来,把游乐场的东西全部买回来?”


“不要不要”孩子们笑着大声说。


“很好,那如果老师们想要某一样东西的时候,怎么办呢?”


“老师们都有钱,可以自己买啊”孩子们一点不含糊。


“对了!不光老师们,还有你们的爸爸妈妈们如果需要什么东西都可以自己去买,因为我们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得到想要的东西。那你们呢?”


孩子们都低下了头,“现在还不行。”


“你们到学堂来是干什么的?”


“来学本领的”听到老师这么问,孩子们纷纷昂起头说。


“学好了本领就有能力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老师点头,然后话锋一转“可是老师发现你们都不需要学习了。”


孩子们大惑不解,茫然地望着老师。


“因为你们不用学习就掌握了另外一种本领——乞讨。想要什么就只需要跟别人说‘你能把××给我吗?‘然后等着别人的施舍就好了。”


“啊,才不是”孩子们表示抗议。


“你们想想看路边的乞丐是不是这样,路人心情好的时候就给他一点钱,或者可怜他的话就给他一点吃的。当你们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好吃的,好玩的东西的时候,跟人家说‘你可不可以把这个送给我‘,你们不就跟那个乞丐是一样的吗?别人心情好,或者被你说烦了就把东西送给你,你们说你们是不是乞丐?”


这下子孩子们都无话可说了。


“你们不吱声就表示默认自己是乞丐了。好了,现在你们都可以回家去,只需要准备一只碗坐在路边乞讨,靠别人的施舍就可以活下去了。而且你们还是小孩子,别人说不定会多给你们一些。”


“不好,“不好”孩子们纷纷抗议。


“那你们现在好好想想,是要好好学本领,凭自己的能力得到想要的东西,还是现在就出去当一个乞丐?“


“学本领“ ”学本领“……被老师们批评了一番,孩子们的士气高涨,声音一下提高了八度。

三、高高在上的骗子


“好,那现在我们来说说为什么要送东西给别人。“


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据我所知,你们很多人都从小 H 那里得到了不少东西。你们是不是都很喜欢小 H?“


“是的“


“那小 H 让你们去做一件事情,或者让你们按他的要求玩游戏的时候,你们敢不敢跟他说‘不‘?“


孩子们纷纷摇头。


“为什么呢?“


一阵沉默。


“那我来把你们的想法说出来吧!”老师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们一眼“你们肯定是想,如果我不听小 H 的,下次他可能就不会送东西给我了。“


没想到老师能猜中他们的心思,孩子们纷纷点头,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是这么想的“。


“看看你们在小 H 面前是不是不能做自己了?想说的,想做的都不敢说不敢做了,一点原则自由都没有了。 H,你来说说看,你是不是很享受这种大家都很喜欢你的感觉啊?“


H 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你让大家喜欢你,靠的是自己的能力,还是这些小东西?“


H 低头一言不发。


“这些东西是你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还是父母给你买的?“


“父母买的“小H 低声说。


“你拿父母给你买的东西骗这些比你小的同学,还自我感觉良好。我看你也不需要在学堂学习了。“


H 愕然地看着老师。


“如果你来学堂就是找这种骗人的感觉的,你完全可以让父母给你买一堆东西,然后收买一群小朋友让他们帮你做这个做那个,他们一定会对你服服帖帖。你也不用浪费时间在这里学习了。在学堂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喜爱,靠的是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这些小伎俩。你说呢?”


H 年龄比其他孩子大,自尊心也比较强,被老师这么一说,已经有点滴泪花在眼睛里面闪烁了“不好,我要在学堂学习”。


其他的孩子这时候都认为自己安全了,老师的矛头又指向了他们“就是因为你们太笨了,太贪心了,骗子才能骗你们。如果你们都聪明一点,不要不该要的东西,别人怎么有机会骗你们呢?现在每个人都去把从别人那里得到的东西拿过来。”


四、总结、讨论规则


等孩子们把东西都摆在桌子上时,老师问“这些东西你们想怎么处理呢?是继续保留,每次看到他们的时候都提醒自己‘我是乞丐,我是笨蛋‘,还是怎样?“


“把它们还回去“一个孩子提议,大家纷纷赞同。于是大家就开始了迅速的归还仪式。


“那么以后你们还要不要当骗子、笨蛋、乞丐啊?“老师问。


“不要“、”不要“……


“那我们就把每周来学堂带哪些东西讨论一下。“


经过讨论大家决定:除生活必需品,其他东西一律不带到学堂。如果带了其他的东西到学堂,就归大家共同所有,每个人都有平等享用的权利,只能等到周末再带回去。


后记:班会结束后老师又单独跟小 H 谈了一次话,有一些感悟跟大家分享一下。


很多时候孩子们会跟家长提要求“买这个、买那个,还特别强调不是自己想要,而是要送给哪个哪个朋友。“家长们一般出于”孩子们之间分享一些小东西也挺好的“,”看来孩子不自私嘛,心里会挂念着朋友“的考虑答应孩子的要求。当孩子频繁提出这种要求的时候,家长就需要警惕了。


古语说“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当孩子习惯性地给朋友赠送东西的时候,在不知不觉中他就会享受到一般孩子没有的待遇——别人会拥护他、做某些事情讨好他,这也就是我们成人世界所谓的”傍大款“。一旦孩子发现用这些物质类的东西就可以控制身边的人的时候,尝到甜头的他会花更多的心思在上面,从而停下了自我成长的脚步——这可比靠能力、为人处事获得尊重和喜爱要容易得多了。而这样也会让孩子身边没有真正的朋友。


老子也说过“五色使人目盲”。现在市面上的各种儿童玩具让人眼花缭乱,学习用品也是花样百出。家长需要引导孩子挑选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更多地关注事物的本质。比如同样是一块橡皮,5块钱的橡皮可能造型别致还有香味,但不一定有5毛钱的橡皮好用。家长如果总是给孩子买一些华丽的东西,并给孩子灌输了“概念”,那么孩子会慢慢因为自己吃的、穿的、用的东西跟别人不同而逐渐升起高人一等的感觉,并成为他抬高自我身价的筹码。


相反如果家长不断地“打击”孩子,“现在你所用的所有东西都是父母提供给你的,你有什么好得意的?”并对孩子通过自己努力争取想要的东西的行为进行嘉奖,则会将孩子的关注点由外在转移到自身能力的提高以及荣誉感上。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昭明书院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