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课程分享 || 从田园诗歌,到田园情怀,再到园林文化



宏观中的微观



诗歌是我们作为现代中国人走进中国传统学术大门的一个钥匙。那么作为教育者,带领学生学习诗歌,我们必须需要把中国传统学术的全貌框架给孩子们,让孩子们知道诗歌在中国传统学术中的位置,不至于盲人摸象,以为自己学到的一点就是中国传统学术的全部。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传统学术可分为两大纲,一是心性之学,二是治平之学。心性之学亦可说是德性之学,即正心诚意之学,属于人生修养性情陶冶人格方面的。治平之学,亦可称为史学,这与心性之学同样是一种实践之学;但我们也可说心性学是属于修养的,史学与治平之学则是属于实践的。

而辞章之学属于古代文学,诗词歌赋等古文形式都属于辞章之学。文学本质上反映人生情感,是人的生命本质的一种体现,钱穆说:“文学则是情感的。人生要求有趣味,更求要有情感。”诗歌是古代文人非常喜欢的抒发情感方式。

孩子们在知道了诗歌在中国传统学术中的位置之后再来深入学习,就有了宏观概念和微观概念。


制心一处 集中突破



馆的语文课程采用主题突破式学习方法,这样的学习方式高效深入,能够让学生彻底弄明白知识板块。以古代诗歌为例,五年级有六首,六年级有六首,我们将集中学习这12首古诗。
本周重点学习了田园诗歌,通过集中解读分析诗歌,让孩子们真正掌握赏析诗歌的能力,学会归纳田园诗歌的特点,即田园诗“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影交融。

而且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现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田园诗与田园情怀



清一山长提到,语文是思维教育,是文化教育, 是价值观教育,是个性养成教育,是一切教育手段中最重要的教育!
因此,学习诗歌不要孤立地学,而要以此为契机,把我们中国的日常文化现象探讨明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眼界等软实力。
比如多数中国人都有一个田园情怀,我们都非常希望旅游时到好山好水当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特别希望在退休之后能够去找一个比较悠闲的地方,种点地,养点鸡鸭,养点花花草草,非常悠闲地度完晚年,这是很多中国人的想法。

那么这种想法的根源在哪里?

其实就在于中国人骨子里边的田园情怀,这种情怀它又是从什么时候有的?什么时候就进入了我们的骨子里?中国人的田园情怀的鼻祖是我们中国历史上东晋时期的陶渊明,他是田园派文学家的首创者,他写的诗相当一部分都表现了悠闲、恬淡、隐逸的风格。最有名的莫过于他的《桃花源记》,很多人今天还能够记得其中的一些词句,如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怡然自乐等等一些话语。
后人都非常向往陶渊明所描述的世外桃源的境界,这样的人多了,中国人的集体田园情怀就产生了。

田园文化与园林文化



田园来自于自然,追求返璞归真;园林来自于刻意,追求匠心独运。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士大夫不止陶渊明,还有相当部分文人摒弃了对功名利禄的追求,渴望平凡的田园生活,从而为自己营造一个富有自然气息、远离尘嚣的居住环境,追求一种精神的自由和解放,这就是隐逸田园文化的兴起,到了唐宋时期这种隐逸田园文化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园林艺术也正是在这种氛围影响下步入了成熟期,文人直接参与园林建构,将“诗情画意”融入园林艾术中。

中国古典园林的核心内容包括筑山、理水、建筑营造、植物配置。通过对山水、建筑和植物等造园要素的合理搭配,在造园中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另外再加入造园者的思想,使园林艺术充满了文化内涵和韵味。

因此,所有的园林都是文学,是文化人把自己对自然的美的想象融入建筑设计。在网师园里面,有个地方叫“听雨轩”,这个轩四周种的全是芭蕉,雨季人们会坐在这里听雨打芭蕉的声音,它调动的是你的听觉。如果这个地方种的是其他植物,那它是不会叫“听雨轩”的。

拙政园里面的“与谁同坐轩”,名字很有诗意。一般的轩空间比亭子大,可是拙政园的这个轩小到只可以坐一个人,有一个扇形的窗,临着湖面。这个亭子设计得真是太棒了,为什么呢?因为“与谁同坐”其实来自苏东坡的一首词。苏东坡曾在最失意的时候作词追问:“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对于走进园林的人,要理解“与谁同坐轩”,理解当年诗人的心情,仿佛是一次考试。如果你了解了这些背景,就能够感受到当年苏东坡“我今天不希望跟人在一起了,我要跟清风、明月在一起”的心境。也能知道当时于明月清风之夜坐在那个轩里,他的生命得到了多么大的解放。

园林里的文字其实是在点景,点出风景与设计的主题。因此,中国园林的建筑可以说是建筑师、美学家和文学家共同完成的。


后记



本次语文学习从田园诗歌,到田园情怀,再到园林文化。我们立足一点,深度挖掘,层层深入,广度涉猎。相信通过这样主题式的学习,会让孩子们更加深切体会到语文学习之美和语文学习之趣。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诗谦学馆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