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童蒙养正:明珠班如何进行德行教育,我们这样做

师:爸爸让孔融分梨,孔融把梨都分给了谁?
“爸爸。”
“哥哥。”
“祖母。”
“弟弟。”
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
师:这么多梨,他可以自己先挑个最大的,然后再给别人啊,他为什么没这样做呢?
1:因为他爱他们。
2:他爱爸爸他们。
3:因为他看到爸爸工作很晚,哥哥也来帮忙,很辛苦,还有祖母也上火了。
师:嗯,非常棒!你们的观察很细致。说明孔融非常关心家人,知道他们需要什么,而且把自己的需要放在了最后,这就叫谦让。那么,生活中我们如何做才是谦让呢?
1:我有了棒棒糖,我先给妈妈吃,我再吃。
2:我会把家里的零食先给爸爸妈妈吃。
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说了很多,但都说的是有了好吃的先给爸爸妈妈吃。我打算进一步引导。
师:非常棒!那么,有没有其他我们还可以做到谦让的地方呢?比如,在学校里,大家吃完饭去洗碗,那么多人围在水池边,你也要洗碗,我也要洗碗,该怎么办呢?
1:可以排队。
2:我就让给大班的哥哥先洗,我再洗。
师:非常棒!这就是一种谦让。还有其他的吗?
3:(运动课)垫子上翻马车轮子的时候,我让小董先翻(小董还未融入集体,大家不愿等他,总是抢在他前面翻。)
2:盛饭的时候,我让给别人先盛。
…………
“老师,我我我……”大家争先恐后,从座位上站起来,高举着小手,都想第一个表达自己的想法。
老师笑着,用淡定平和的目光扫过台下那一双双乌黑纯净的眸子。这时,一只小手突然放了下来。
1:那你说吧。
2:(高兴)奶奶给我棒棒糖,我会分给其他同学吃。”
师:好,非常棒!那么刚才大家都想回答问题的时候,是谁做到了谦让呢?把机会让给了别人呢?
孩子们顿时安静了下来,怔住了,脸上露出了思考的神情。
这是明珠班孩子们日常德行课的一幕情景。

古人讲“童蒙养正”,对于蒙学阶段的孩子,一方面要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经典;另一方面,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经典里的内涵,老师会带孩子们观看中华德育故事等动画,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人物故事,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交流讨论,帮助孩子们理解什么是“孝悌仁义礼智信”,具体怎么做才是孝顺父母,具体怎么做才是谦让,等等。
比如,孝顺父母。古人讲“百善孝为先”,《弟子规》里开篇就讲“首孝悌,次谨信”,一个人无论贫富贵贱,无论是高官还是平民,无论是学富五车的博士还是目不识丁的农民,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孝顺父母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人一出生,首先要经历的就是亲子关系,就是和父母的关系。一个孝顺父母的孩子,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良善、懂得感恩的人。同时,父母的话能听得进去,说明是一个可教之人,那么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遇到良师益友的几率就更多一些,就会少走弯路。
为了加深理解,我带孩子们观看了《陆绩怀橘》的故事,然后一起交流讨论,生活中如何孝顺父母。
孝顺的前提是要知道父母真正需要什么,但大部分孩子只是知道自己有了好吃的要给父母吃,对父母其他方面的需求并不是很了解。我就进一步引导孩子,把本周定为“孝顺父母周”,设置一个作业布置下去:请孩子了解父母的生日,了解父母平常都喜欢吃什么,给父母洗洗脚、捶捶背,帮父母做家务等等。知行合一,把“孝顺”的概念落实到行动中。
有句俗话叫“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确实是这样的。很多人都是成了家,自己有了孩子,做了父母后才知道父母养育自己的无私与艰辛,也是从那一刻起,对孝顺又会有更深的体悟。
我的母亲就曾对我讲过她的切身经历。母亲在外婆的众多孩子中,已经是很孝顺的孩子了,家务活儿地里活儿都是主动做,不怕苦,也少埋怨。即便如此,在没生我之前,跟父母也经常会有争吵、顶嘴,甩脸色。可自从我一出生,她说她就再也没跟外婆顶过一句嘴。她领悟到了,孝顺不是单指给父母多少物质上的满足,最难做到的是孔子讲的“色难”,是发自内心、和颜悦色地侍奉父母。

但是,对于初涉人世、懵懂无知的稚子,这些经历和体悟是他现在还不能达到的,此时要做的就是给他建立一种孝顺父母的行为习惯,把给父母帮忙,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当作和每天吃饭睡觉一样正常的事去做就行了。
记得一位觉者讲过这样一句话:人啊,除了先天的那点纯真以外,一切都是后天的观念。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思维和行为。这世间的人,相同的都是细胞血肉组成的身躯,不同的是躯壳里装着的观念和表现出来的行为。
孩子最接近生命初始的那种纯真的状态,具足善良纯净的本性,但是会受到环境的熏染发生变化,只有后天不断给予他正向的观念,引导他正向的行为,识善恶,明是非,涵养德行,才能成长为一个智慧的人,一个有福报的生命。




诗谦周末亲子电影课:珍惜与孩子相处的瞬间

● “惜时如金”主题课:让孩子做到珍惜时间需要几步?

● 教育小思:原心还是原迹

● 学古文,做精神贵族

● 拥有敢思考敢表达的自信,比想出一个正确答案更重要

● 诗谦学馆10岁孩子写出文言文版的人物传记,太让人惊喜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有一种爱叫“恩生于害”,另一种爱让人无法呼吸

●对待历史,不能只有情绪的宣泄,还必须有理性思考的光辉

●读史使人明智:与孩子们探讨三国时期的官二代教育

●对待历史,不能只有情绪的宣泄,还必须有理性思考的光辉

●学习人物形象刻画,体会经典作品的价值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诗谦学馆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