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孩子从普通到卓越是怎样炼成的?!

本文作者万维钢:前物理学家,现科学作家,得到App订阅专栏“万维钢·精英日课”主理人。199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获得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曾长期从事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现居美国,从事专职写作。

这篇文章逻辑清晰,言简意赅,观点鲜明!
以我之见,家庭、智商和终身学习这三个因素影响的不是同一种人,而是不同层次的人。
我们大致把人从低到高,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是“缺陷人群”。这是指因为自身有重大缺陷,而未能过上普通人生活的人群。他们可能走上犯罪道路,可能陷于贫困,可能性格孤僻,与社会脱节。他们不幸福不快乐,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帮助。
第二层是“普通人”。当然每个人都是不普通的,这里“普通”的意思是说生活很正常。忙忙碌碌但也很快乐,享受到了经济增长的好处,更有温暖的亲情。如果每个人都能过上普通人的生活,社会其实是挺美好的。
第三层是“优秀者”。这些人或者是学习成绩好,或者是有一技之长,表现出了超出一般的水平。他们比普通人有更高的学历、职位和收入。他们是学校里的标准学生,是领导眼中的好员工,是相亲市场的热门对象,是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第四层是“士”。士是中国古代贵族的最下一层和平民的最上一层。士在单位里是领导或者业务骨干,士对他人有影响力。士在社会上是一号人物,别人知道他是谁,而不只是把他当作一个职务或者一个员工。士往往有一项出类拔萃、能在本领域或者本公司排的上号的技能。士有思想、有独立性、能做主。士和优秀者的区别是士有主观能动性,有自由。再优秀的工具人也只是工具人,士不是工具人。
这个分类是笼统而非绝对的,可能有的人在某一方面属于缺陷人群,另一方面却是不折不扣的士。这个分类考虑的不是经济和社会地位,而是这个人的能力和见识。一个拥有好多套房子但是没有什么能力的人,只是普通人而不是优秀者。最重要的是,人可以在各个层次之间流动。
家庭、智商和终身学习,决定了一个人所属的层次。
家庭的主要作用是决定一个人能不能达到普通人层次,会不会沦为缺陷人群。人们对家庭教育寄予厚望,又是学区房,又是陪写作业,又是上辅导班,又是聘请名师,其实家庭对人的影响是有上限的。
孩子就好像是一棵成长中的小树:你要想毁掉这棵树,那非常容易;但你要想让这棵树长得出类拔萃,那不取决于你。
如果父母从小虐待孩子,不给提供充分的营养,或者不给足够的学习环境保障,孩子很有可能就不会健康成长。本来孩子是个好孩子,可是家庭没养好。有多项研究表明,如果是一个低收入家庭、父母又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或者父母没有正当的职业,家庭生活颠沛流离,孩子长大后的表现会低于他们的智力潜能。
但是如果说这个家庭的条件已经很不错了,孩子能健康成长正常受教育,那么他就至少能成为一个普通人。但是他能不能成为优秀者呢?那就跟家庭环境关系不大了,几乎完全取决于他自己的智商。而智商,几乎就是天生的,后天很难提高。
那你说家庭的文化传承、陪写作业、上辅导班、上好学校那些难道都没用吗?
那些东西的作用仅仅是让孩子能发挥自己的智商,而不是提升智商。条件太差,孩子智商发挥不出来,就如同一棵小树营养不良没有生长空间;可是只要满足了一定的条件,这棵树可以充分生长,再好的条件就没有多大作用了。
智商是个决定大规模效应的因素,优秀是个大规模效应。但是卓越、出类拔萃、成为一个“士”,却是个小规模的现象。普通人能不能考上好大学,能不能找个好工作,这是大规模效应,主要是智商问题。但是一个人能不能上升到领导岗位,能不能独当一面,能不能占据一个独一无二的位置,能不能改变世界,这不是智商问题。
智商的影响也是有上限的。这个道理如同家庭环境只能让你走那么远一样,智商也只能让你走这么远。
从优秀到卓越靠的是什么呢?
综合我的研究结果,我以为主要有两点。
第一,你得有内在驱动力。这回不是为了父母、为了金钱或者职位这些外部的东西而战了,你得有个远大的目标,找到一个领域,发现一个使命,能自己驱动自己才行。
第二,你得能理解和处理复杂的问题。这回你不能甘当螺丝钉了,你得跳出流程,摆脱膝跳反应式的思维,掌控自己的思考,自己有见解、敢拿主意才行。
这两点家庭不能提供,基因不能预装,学校不能教,主要靠自己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学什么?
首先是学自我驱动和复杂思考。
终身学习是成为一个士的必要条件。一天到晚被外界驱动,只会简单思考的人,再聪明再努力,也只是一个“奴隶”。
当然,终身学习不一定是出类拔萃的充分条件。要想取得重大成就,你还是需要一定的机遇、天赋和运气才行。可是,终身学习有可能让人超越家庭出身和遗传智商,直接从“普通人”甚至“缺陷人群”跳跃到“士”这一层。无数从底层跃迁的励志故事,说的就是他们。
有的人从小长在支离破碎甚至还“有毒”的家庭,却成了温文尔雅气度恢宏的大人物;有的人资质平平学什么都慢,却成了一代宗师。他们不可能没有内在驱动,不可能没磨炼过复杂思维,不可能不是终身学习者。只是这样的人太少了。他们比的不是天赋,而是格局、眼界、精神头、体能和执行力。
天赋对终身学习有没有影响?
肯定有。有的人天生就对什么东西都好奇,有的人天生无感。但是无数的研究都证明,学习动力是可以训练的。史蒂芬·科特勒(Steven Kotler)2021 年出了一本书叫《不可能的技艺:巅峰表现入门》,其中就列举了训练学习动力的方法。只是你必须自己训练自己,不能是被别人逼着训练。
这几乎就是个矛盾。你要强行训练一个人爱学习,那他就肯定不是内在驱动。这就是为什么“文化传承”那么难,为什么岸见一郎在《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里说教育孩子得课题分离:学习是孩子的课题不是你的课题,你可以把一匹马领到河边,但是最终喝不喝水,那是它自己的决定。
总而言之,如果我们准确理解了遗传、环境和学习的意义,那么,不坏靠家庭,优秀靠遗传,卓越靠学习。
世界上优秀的人很多,士太少。不终身学习也可以是个优秀的人,但是只能是个随大流的人。
终身学习是我们打破枷锁的唯一指望,而且必须是自己的事儿。


推荐阅读

新教育个性化定制教育〡诗谦学馆2022秋季招生开启!!
 读史使人明智:与孩子们探讨三国时期的官二代教育

一场雨带来的话题

打开感官慢慢品,发现平凡中的美,丰富生命体验
●带孩子邂逅几位书里的有钱人
●用苏格拉底式提问法澄清一个偏见,学会一种思考方式
●教学案例:语言如何从根本上定义一个人
●教育小思:如何让孩子敢于积极表达自己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诗谦学馆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