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
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千万不要辛辛苦苦养出一个懒孩子


高尔基说过:“爱护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

的确,无数的案例可以证明,作为父母,做到爱孩子不难,教育好孩子却不容易。

作为教育者,我接触了很多很多的孩子和家庭,今天特别想对父母们说的是:千万不要辛辛苦苦培养出一个懒孩子。

“中国第一懒人”杨锁就是一个非常令人唏嘘的例子。
杨锁小时跟随父母出门,父母不是抱着就是背着,杨锁8岁了,父母出门时还把他用担子挑着,舍不得让他走路。
父母怕孩子累着,从小到大未让杨锁做过任何家务。父亲因为肝病去世后,母亲仍然对他宠爱有加,舍不得让他干活。
因为吃不了学校的苦,杨锁初中未读完就退学在家,退学后的杨锁整天无所事事,在家吃了睡睡了吃,身体有病的母亲不但承担家里全部农活和家务,回来还要服侍儿子。杨锁并不体恤母亲的不易,不仅不帮母亲干活,有时还会打骂母亲。

杨锁18岁那年,积劳成疾的母亲去世。五年之后也就是23岁那年的一个雪天,懒惰成性的杨锁活活饿死在家中。
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父母也像杨锁父母一样,都在用无微不至的爱伤害着孩子啊!孩子小时,含在嘴里怕化着,捧在手里怕摔着。怕孩子累着、怕孩子饿着、怕孩子受罪吃苦,让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孩子大了,想为孩子谋一份风不吹雨不淋日不晒的舒适工作,想为孩子留下丰厚的遗产,让孩子过上舒适安乐的生活,哪怕自己吃苦受累也心甘情愿!
归根结底是父母无知,认为自己在辛辛苦苦、尽职尽责地爱孩子,却不知正是自己的爱心无边界,对孩子包办太多,剥夺了孩子成长的空间和权利。  

当孩子想要自己学走路时,你担心他太累,要抱着他;
当孩子想要自己学吃饭时,你担心他自己吃吃不饱,要亲自喂他;
当孩子想要自己学穿衣服时,你担心他自己穿不好,要亲自给他穿;
当孩子想要自己学做饭时,你担心他烫着自己,要亲自给他做;
当孩子想要自己出去闯荡时,你担心他工作太辛苦,要让他少受点苦;
……

当你包办过多时,孩子的确享受了你辛辛苦苦给出的亲情之爱,那么他的长成的样子、他的改变是否如你所期待呢?

恐怕未必!

当他被内在生物密码启动,该学某样技能而没有机会学时,他失去了体会成长的乐趣,无法亲身体验掌控身体带来的乐趣;更失去习得成长本领的机会。
当你需要他自己走路时,他想通过撒娇、耍赖来让你抱着走;
当你需要他自己吃饭时,他发现自己的吃饭能力如此之弱,还不如别人喂着舒服;
当你需要他自己穿衣服时,他发现自己穿太费劲,还不如别人帮着穿;
当他需要自己做饭自立时,他发现自己做饭太累,还不如别人做给自己吃着舒服;
……

可见,人的惰性是非常强大的,当孩子已经习惯了父母的全方位照顾时,他无成本享受父母给与的爱,他感觉到被照顾是那么舒服,自然就失去了成长自我的动力。久而久之,他为了理所当然享受被照顾的舒服,学会了偷懒钻空子。

当你包办过多时,孩子的确享受了你辛辛苦苦给出的亲情之爱,他长大后会对你更感恩吗?

恐怕也未必!
父母给与孩子无微不至到每个毛孔的爱,会使孩子在舒适安逸中逐渐丧失了生活的能力,丧失了拼搏进取的锐志,变成一个缺乏生活能力,对别人极度依赖,受不了挫折和苦难的娇贵孩子。
等孩子走向社会,就会产生不适应,整日怨天尤人,或者索性什么活也不干,干脆回家啃老,成为沉重的家庭负担,令父母苦不堪言。
当爱变异为一种安乐的馈赠、一种包办一切的呵护时,它就不再是爱,而成了一把能置人于死地的温柔的刀子!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养出懒孩子?

我们要知道,懒孩子一般表现在如下特点:

第一,行为懒,不想多做事。在学校不想承担劳动任务,或者对劳动任务敷衍了事。在家里,更是“十指不沾阳春水”,别说为家庭承担劳动任务,连自己的衣物清洁、房间整理都懒得承担。

第二,思想懒,不想思考。对于有难度的题目懒得动脑,一看直接就说不会;对于诸如写作类需要动脑筋的学习工作,懒于思考,为了应付老师,会照搬照抄。

第三,习惯懒。想的好好的,等到该行动了,却被自己懒散的习惯给打败了。也许某些时候他真的想要做出一些受人欢迎的事情,也许某些时候他真的想要改变,但是已经懒散成性的习性很轻松就可以把他拖入最好什么也不做的泥潭,并越陷越深。

针对这些特点,父母们要警惕自己无底线的溺爱,一定要收起自己泛滥成灾的爱心。

给与孩子理性而有原则的爱,就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做深远打算。

首先,要善于捕捉并尊重孩子每个成长关键期的习得性行为,给孩子空间去锻炼自己的能力

父母做得太多,反而阻碍孩子的成长。
我有个小外甥,今年四岁,长得聪明可爱,就是不会自己吃饭。每次到吃饭时,全家人都如临大敌,死死盯着他,要让他多吃。可是小外甥虽然年岁已经到了独立吃饭的时候,但是没有掌握独立吃饭的技能,不会咀嚼成块的食物,所以吃起饭来很困难。

吃是人的本能,为什么会造成不会吃饭的结果呢?原因就是他从能添加辅食的那天起,奶奶就非常负责任地给他把食物用机器打成碎末,再喂到嘴里。

这样一喂就是三年。等到该自己吃饭了,大人们才发现他根本不会自己吃,自然也不愿意自己吃。

其次,给孩子进行适当有挑战性的锻炼。比如有些行为可能是有些难度的,需要孩子跳一跳才能够得着,这时他最容易放弃。父母们不要给他退路,要鼓励他积极面对。并在他成功时,享受挑战成功的乐趣。

我女儿今年三年级,在写作方面比较有特长,可以很轻松就写出情节生动的上千字作文。记得去年春季疫情期间,我给学生上《不射之射》的电影课,之后让孩子们写出同题作文。女儿那会才二年级,她也跃跃欲试要写,我欣然同意。

女儿写着写着就有些懈怠,既感觉到自己像有无穷的话要说,又感到有点儿累,因为她一不小心已经写了快1000字。她是一种想放弃又心有不甘的心理。我鼓励她:“从来没有才二年级的孩子就能写出这么好还这么长的文章,你是第一个。一定要努力完成。”

等女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完成后,我一看,果然写得不错,就大大地表扬了她,女儿心中感到从来没有过的成就感。现在,她很少会为一些困难而轻易放弃。

第三,树立因果意识。父母们可以通过大大小小的体验活动,让孩子明白“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勤奋带来进步和荣誉,懒惰带来颓废和惩罚。
比如可以带孩子徒步,最开始一定是乐趣多一些,因为他可以观看沿途的风景;慢慢的,枯燥和疲惫多一些。这时意志力薄弱和懒散的孩子最容易打退堂鼓。让他深刻体会,完成目标得到的结果是成就感和奖励;中途退场,得到的结果是沮丧和惩罚。

再比如,可以让孩子做家务劳动或者进行真实的社会实践。父母们永远不要认为学习才是孩子唯一的工作,家务劳动都是大人的事情。一定要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通过亲自动手整理体会窗明几净的成就感,还可以培养孩子对于家庭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有一则新闻报道,13岁的少年晨晨因小升初课业压力大,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每天玩游戏,怎么劝都没用,父亲只好带他到自己工作的工地来搬泥沙、砖头,体会一下体力活的辛苦。四天体验结束后,孩子对学习的态度有了很大转变,8个月过去了,没再产生过强烈的厌学念头。清明假期结束,父亲曾开玩笑地问儿子是否愿意读书,孩子果断地说“我这个年纪不读书能干什么?当然要读书。”

有的孩子听不进去道理,不如一场真实的生活教育更能给他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新闻中的少年晨晨正是走进真实的生活,看到父亲残酷的工作、生存环境,体验到体力劳动的艰辛,才幡然醒悟。

所以,父母们,请用您理性而有原则的爱心,养出有抱负有行动力的好孩子,千万、千万不要喂养出好逸恶劳的懒孩子。




 ?

 

N

 

 

 

 

 10

 

 





QQ276712468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诗谦学馆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